徐徐道来话北京︱写出父爱如山的朱自清为何与父亲的关系那么差?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的图文和音频内容不同,点击下面音频可直接收听!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看到这一段文字,我想可能您已经回想起来了,这是我们上中学时都学过的一篇散文名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今天,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或者说在咱们北京,很多人都会给敬爱的父亲献去祝福,虽然这是一个西方的节日,但作为尊老敬老的北京人,对这样的日子,我想,我们也不会吝啬给自己的父亲献上自己最真挚的爱。
朱自清与父亲失和始末父爱如山,朱自清先生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可是,在真实生活中,朱自清却和自己的父亲朱鸿钧失和,最后,这父子俩,还闹到了父亲朱鸿钧不准朱自清一家进门的地步。
朱自清的父亲叫朱鸿钧,字小坡,妻周氏,是个读书人。他本姓余,因承继朱氏,才改姓的朱。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最后在徐州做到徐州榷运局长—俗称”烟酒公卖局长”,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又续娶了一房姨太太,老家宝应的潘姓姨太太得知此事后,跑到徐州大闹。这一闹,就把朱鸿钧的”差事”给闹得”交卸”了。也就是朱自清写《背影》的背景中提到的那件事。
1917年,朱鸿钧自徐州失业后,便仕途坎坷、生活渐拙、老境颓唐,1945年4月9日逝世,终年76岁。其实,朱家是书香门第。朱自清是家中长子,父亲朱鸿钧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将来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所以从小就对朱自清既格外宝贝,又严加培养,一方面尽力保证小朱自清的生活无忧,同时对小朱自清学习督教甚严。朱自清小时候,科举初废,新学刚兴。父亲对新式学校的教学方法和读书效果很是怀疑,便把他送到秀才或举人那里学习古文和诗词。
朱鸿钧毕竟是封建式家长,朱鸿钧凭借与校长的私交,与朱自清的个性自由解放思想的要求产生冲突,使朱自清非常不满,他愤然离开扬州,到外地宁波、温州等地执教。1921年冬天朱自清接出妻儿,在杭州组织了小家庭。这又使朱鸿钧感到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一旦翅膀硬了,就抛弃了自己和这个家庭,激怒之下而不肯原谅朱自清,父子从此失和。
1922年暑假,朱自清想主动缓解和父亲的矛盾,带着妻儿回扬州,但朱鸿钧先是不准朱自清一家进家门,虽在家人劝说下让步了,却不理睬朱自清。朱自清在家感到很没趣,过了几天悻悻离去,不免加重了对父亲的怨恨。这以后父子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以至1923年暑假朱自清虽又回家一次,但与父亲的关系仍未好转。 朱自清认为自己没错,不肯认错。朱鸿钧也认为自己没有错,老子用儿子的天经地义,为父有错也不该认错。于是双方进入了“冷战”,朱自清也就几年不回家了。  
其实,晚年的朱鸿钧表面上对朱自清很冷漠、很苛厉,实际一直挂念这个在外讨生活的长子。可传统的“父子纲伦”使他不愿低下为父之头向儿子认错,朱鸿钧就以惦记孙子的名义和朱自清书信往来。
1925年朱自清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时候,十月的一天接到两年多“不相见”的父亲自扬州寄来的一封家信。父亲在信中提到:“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封家书使朱自清心灵深受刺激,那种父子骨肉相连的情感使他不禁悲从中来。毕竟血浓于水。于是,朱自清回忆着八年前与父亲离别的情景,含着泪水,写出了父子情深的《背影》。
对于朱自清先生之死,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历史研究成果。那在独立学者冯学荣所著的《不忍面对的真相》一书中,就充分利用各种历史资料论证,得出了与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常识不一样的结论。
这呢也算是一家之言,我们今天提出来,希望能让大家从另一方面感知清华大学一代文学大师,也希望我们的听众可以感受到学者对历史真相的研究是多么的认真和努力。
揭秘:朱自清之死
《不忍面对的真相:近代史的30个疑问》 作者:冯学荣
关于朱自清的死,我们中小学的孩子们都能琅琅上口:“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朱自清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拒绝领受当时美国援助给中国人民的面粉,并因此而活活饿死。
无数的历史读物因朱自清这个壮举,将其描写成一个铁骨铮铮的伟大人物。
“朱自清拒吃美国面粉而饿死”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真实。
研究近代史,贵在推敲举证,兼听则明。首先,当时美国的面粉,只是比较便宜,带有一种援助性质,但它并不是免费送的,是要中国人民掏钱买的。
据郭廷以主编《中华民国史事日志》记载:“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卒”。这部民国编年史,不认为朱自清是“饿死”的,而认为朱自清是“病死”的。
关于这一说法,证据还很多。
朱自清之子的同窗陆祖德,在其回忆文章《朱自清先生的生平事迹》(参见《文史资料选编》第6辑第100页)里,有这样的回忆:
他(朱自清)的胃病已经极其严重,体重减轻到45公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然而,他虽穷到不能治病,还是毅然决然地在宣言上签了名,拒绝了(美国)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他在这天的日记上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此后一个多月,他就进医院了。而在临终前,他还叮嘱夫人: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要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需要注意的是,这篇证言的作者陆祖德,并非一个医学人士。让我们来分段解读他的这篇证言:
1. 朱自清的胃病已经极其严重,体重减轻到四十五公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
一个成年男子因为患严重的胃溃疡,体重只剩下九十斤了,我们于是知道,在美国面粉到来之前,朱自清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但是,陆祖德接着说:朱自清需要营养和治疗。这句话其实缺乏医疗常识。朱自清需要治疗是真,但是说胃病的人需要补充营养,读者中如有当医生的,恐怕未必会同意。
医学常识告诉我们,患上严重胃病的人,饮食要十分小心,禁忌诸多,宜吃清淡,最好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至于要补充营养,恐怕要等到胃病治愈之后吧。况且,再怎么补充营养,也轮不到补充美国面粉。美国面粉实在算不上什么特别的营养品。
2. 他(朱自清)虽穷到不能治病,还是毅然拒绝了美国侮辱性的面粉。
治病和拒绝美国面粉没有逻辑关系,治不起病不意味着吃不上饭。
3. 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要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对妻子说的这番话,意思是,你们不要去买美国面粉,否则我会被指自食其言。
那么,朱自清本人是否很穷?是否没有钱吃饭?恐怕也不是。我们来看看《朱自清日记》。朱自清在1948年病逝之前的那段时间的日记里,有这样一些真实的生活记录:“饮牛乳,但甚痛苦”“晚食过多”“食欲佳,终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饱”“仍贪食,需当心”“食藕粉,即呕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到图书馆查阅朱自清的日记,这一类记载,还有许多。
我们从《朱自清日记》可以看得出以下两点:
1.朱自清不但有饭吃,而且食物还很充足。
2.朱自清在患胃病至逝世前的一段时间,有时候仍然十分贪食。
朱自清不买美国低价面粉,而改喝牛奶、藕粉,可是牛奶、藕粉并不比面粉便宜。由此可知,朱自清的死亡,与食物短缺啊、贫穷啊,实在是无关。我们也可以借此知道,朱自清这个人十分贪食,患上胃病或许与此有关。
(1948年5月,上海学生举行万余人集会,并发起10万民众反美扶日签名运动。朱自清就是在这次集会后的一份反美宣言上签了名。)
朱自清的病情持续恶化。
我们再来看看朱自清的老朋友、历史学家吴晗,写过一篇名叫《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参见《人民日报》1960年11月20日版)的回忆文章,在文中,吴晗回忆:
……这个时候,他(朱自清)的胃病已经很沉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一点就要吐。面庞消瘦,说话声音低沉。他有大大小小七个孩子,日子比谁过得都困难。但是,他一看了稿子,毫不迟疑,立刻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他的名字……
吴晗的证言,也清楚地旁证了:朱自清死于胃病。
那么,既然真相是如此,朱自清因胃病致死一案,为何会与“拒领美国面粉”这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联系上了呢?
其实,那是因为在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在一份当时的知识分子发起的《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了字,朱自清这个签字行为,让外界人士作出了以下“想当然”的推断:
1. 因为朱自清签了这个字,所以他一定没有领面粉;
2. 因为没有领面粉,所以朱自清必然断粮;
3. 因为断粮,所以朱自清必然饿死。
就是这样,生拼硬造出了“朱自清拒领美国面粉,不吃嗟来之食壮烈饿死”的谣言,谣言继而成为神话,并写进了我们的历史读物中。
事实上,1948年的中美关系,其实总体是良好的,1948年的美国,也根本不是中国的敌国,因此,无论如何,拒绝购买友邦美国的廉价面粉,只能算个人的选择,算不上什么壮举,也谈不上什么舍生取义的行为。
朱自清的故事,这个版本应该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当然,即便本文澄清了朱自清是死于胃病,而不是死于不吃美国面粉,这也丝毫不影响朱自清作为一个杰出文学家的历史地位。但是,文学家是文学家,胃病是胃病,面粉是面粉,这些都不是同一回事,我们研究问题,认真求实的态度还是应该有的。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FM103.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制作人:小强
录音制作:乐乐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首播,翌日1点重播。
2018年开始,每天凌晨1点重播!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305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关注本公众号
版权声明:
1、本图文、音视频独家发于“徐徐道来话北京”微信公众号,北京广播网、北京电台听听FM为音频在线平台,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2、本公号从未授权搜狐、一点资讯、360个人图书馆、东方头条、爱妮微、牛人微信、蜻蜓FM、喜马拉雅FM、川川旅游网等平台转载,在上述平台看到“徐徐道来话北京”的任何图文、音视频一定是剽窃或无授权转载。
3、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可联络删除!
4、本公号所有音频、文字版权归著作权人及本栏目所有,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和微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在其他自媒体转发转载!违者必究!
长按二维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