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中的张九龄的感遇其一(古诗感遇唐张九龄)

网友提问:

怎样欣赏《唐诗三百首》中张九龄的《感遇》(其二)?

优质回答:

谢邀。

在我们欣赏张九龄写的这首诗之前,先摸清楚诗人的写作背景,这样便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整首诗的含义。

因为张九龄是一个刚正不阿、忠于职守、敢于进谏的忠义之人,所以,这首诗自然是表达对朝政的昏暗与愤懑,以及抒发个人命运遭遇。

在这首诗里,我读到的是诗人不随波逐流的清高态度,也有正直的高尚品德,扑面而来的也是一股大义凛然的义气。

张九龄很是聪明,写诗作文也非常巧妙,他用橘子自喻,表达自己即便身处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也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完全是出淤泥而不染,甚至有一点孤傲的态度,但这种孤傲的态度也表明了他是一个正直有抱负的人。

而且,张九龄还以橘树耐寒的品格形容自己,他也是一个不会因为逆境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话语而推翻自己的人。相反,他越挫越勇,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心系君主,忠贞不二。虽然当自己推举贤才给君主时遭遇了重重阻碍,但这些并不妨碍他心系国家的责任心,也不会妨碍他愿意为国家做出自己贡献的决心。

总的来说,诗意虽然温和,但里面的态度与情绪饱满,我个人比较喜爱这首诗。

其他网友回答

张九龄是唐代诗人,唐玄宗时期任宰相一职。《感遇·其二》是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诗中以物喻志,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对命运的感叹以及对朝廷恶势力的愤恨。

《感遇·其二》的全诗如下: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诗的大意是:

江南盛产丹橘,冬季过后依然碧绿如茵。难道是因为江南的冬日温暖?实则是丹橘自有耐寒的本性。可以荐献给贵客嘉宾,奈何山高水深,阻挡重重。所遭遇的命运变化莫测,不可琢磨。只言种植桃林李树,难道丹橘就没有树阴?

诗意赏析: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晏子使楚》里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仅告诉人们要因地制宜,而且清晰地表明作为”江南屏障“的淮南盛产橘。经过了一整个寒冬,丹橘仍然绿意浓厚。一个“犹”字写出了诗人对丹橘的赞美。“丹橘“可代指诗人,”冬“可代指朝中的恶势力。诗人因被陷害而流落至荆州任职,虽被贬谪,但是诗人的骨气仍在,恰如绿林一片的丹橘。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岂“:难道;”伊“指江南。冬季过后丹橘犹绿林的原因难道是由于江南的气候温暖?不是的,是因为丹橘本身就有耐寒的属性。这一句解释了冬季过后丹橘犹绿林的缘故。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荐“:推荐,进献。丹橘可以进献给嘉宾贵客,无奈的是,山高水深,阻隔重重。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运命“:命运;”循环“:周而复始,变化多端;”寻“:探寻。所遭遇的命运是变化莫测不可探寻的,表明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慨叹。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徒“:只;”此木“指丹橘;”阴“:树阴。难道只认为桃李有林,丹橘就没有树阴么?难道只允许恶势力在朝中称霸,让正义偏居一隅么?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政治黑暗的愤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