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秋节快乐,你能说出多少句有“月”字的诗或词?
优质回答: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儿弯弯然照九州
月上柳梢头
月明人倚楼
月出惊山鸟
月有阴晴圆缺
月是故乡明
月照花林皆似霰
月中霜里斗婵娟
月明星稀
月上西楼
月如钩
明月几时有
明月来相照
明月别枝惊雀
明月夜短松岗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何皎皎
明月出天山
明月千里寄相思
请明月代问候
举头望明月
举杯邀明月
其他网友回答
在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赏月的习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中秋节粥饮食。”中秋节起源于中国,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在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撰的《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和各种水果。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古人选择中秋前后赏月是有历史原因的,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行于唐代。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了宋后,才逐渐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并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借月表达这思念之情。目前,中国历史学界的观点是,中秋节的形成期是在唐宋时期,属于一般性节日;中秋节的鼎盛期则完成于明清时期,其在节日民俗中的地位得以显著上升,成为民众普遍的大节庆之日。从古到今,月亮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有着太多太多的意义。团圆是因赏月而起的,是依附在赏月活动上的。如果不是因为赏月活动,就不会凭空生出中秋团圆的习俗。亲人的团聚习惯自然地派生于十五赏月的风俗,这为后世中秋节转为团圆节打下了基础。
其他网友回答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月明星稀,鸦雀南飞。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中国古词诗中写月亮的多的是。这只是其中一小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