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儿孙自有儿孙福,休为儿孙做牛马”是懒惰父母的借口,你认同吗?
优质回答:
我认同[呲牙]。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几句短短的话出自”增广贤文”,提示了一代又一代的父母老人。意思是说:对晚辈尽到力就好了,也该放松一下自己,不必死劲的去为儿孙卖力。
人们会问?我为什么会认同呢?
因为我见过村上一家的父亲就是蛮会理解这两句话的人。
只要听人家交谈如何的干才能把家庭搞富裕,他就常回怂人家这两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搪塞人家。
他有两儿一女,只抚养到十八岁,其后儿女的男婚女嫁抛到一边,找点岔子后好推脱责任担子,推给老婆挑。
他下半生清早和上午做活路,吃完中午饭就上床睡觉,直到四五点又做夜饭,平时小酒不断,独斟独饮是他的规律,他很自认是很惬意的生活,直到百年归世只剩下几担谷子,没有留下什么其余的东西。
他就是这样实打实学习”增广贤文″中的”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的忠实学生。有那面例子作证,所以我认同。
至于说父母老人是利用那两句”增广贤文″遮掩、懒惰、作借口,有点可能是借口吧?
其他网友回答
这句俗语出自《增广贤文》,旨在告诫当父母的,儿孙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事业,不要放不下心,释不开手,孩子们会干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老了该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不要有钱舍不得花,还给儿孙攒着,腰都累弯了,甘愿为儿孙当牛马。
这句告诫天下父母的话我非常认同。但说是懒惰父母的借口,那是曲解了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我不赞同。当今懒惰的父母太少了,我看大多只有甘愿为儿孙当牛马的父母。
我家的嫂子就是甘为儿女当牛马的典型父母。
哥哥五十三岁就因病去世了,嫂子一个人守农村的老宅,因为儿子在城里工作,让她去城里她又不去。也是家里还有五十亩地,她还想趁身体好干得动,给儿子多挣点。
这些年嫂子一件新衣服新鞋没买过,每年种地挣四、五万元,一分不留都给儿子,腰都累弯了。我有时劝嫂子找个老头过个幸福晚年生活,何必这么累呢,她说,坚决不找,甘愿为儿子当牛做马。
还有我的大姨姐,俩口子退休金五千左右,为了省钱给儿孙,自己连鱼肉都不舍得买,夜晚舍不得开灯,甚至自动便盆的水都舍不得用,每天从园子的井里打水冲便(一楼,有小园子),孙子孙女过生日每人一千,过春节每人一千,上高中每人一万,明年都考大学,许诺每人给三万,现在正给孙子们攒呢。
我身边的两位亲属为儿孙当牛马可是够典型的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当马牛这句古语正是对当今父母的告诫,太有现实意义了,做为父母的都应该深刻理解这句古语的含义,少为儿孙们不必要的操心耗力,还是懒惰点好,把牛马的枷板解下来,过好自己晚年的生活,是该安享幸福的时候了。
其他网友回答
别人认不认同我不知道,反正我是认同的。我不认为是懒惰父母的借口,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把儿孙作马牛。这不仅是贤文里的经古名言,也是对世人的善意的提醒,也是对那些经济条件稍差的,对子女的培养过程中父母的安慰,更是有据可考的千古名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朝代此起彼伏的更迭,不更说明了这一点吗?先说点大的,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建立明朝的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小和尚,可谓社会最底层,尝尽了人间苦辣,沒有得到父母的一点扶持,开创了一十七世,三百多年的大明帝国,还可以吧。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多数人都知道,世之枭雄,奸滑无比,收割了曹魏的全部果实,为儿孙创造了帝业的艰实基础,怎么样,虽然建立了晋朝,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百姓苦不堪言。晋朝在历史上是最差的一个朝代。说了大的再说点小的,有个80年代的未婚妈妈,靠捡破烂为生,这篇报道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反正我是看哭了,她捡养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并且三个孩子都能大学毕业,你可能不相信,我看了这篇报道,反正我信,自已一生未婚,不可思议吧,她和孩子们吃的苦我们难以想象,最困难时准备和小女儿一起喝掺有老鼠药的菜糊糊,幸得大女儿发现,才幸免了一场灾难。历史的事实和现实的生活告诉我们,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把儿孙你马牛是真实的,这两句名言也空前绝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