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轰炸机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就是个靶机对吗?
优质回答:
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的确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战役和战术价值,拥有了制空权的一方对于失去制空权的另一方,就可以形成非常高效且安全的“空中绞杀”,获取战争的主动性。不过对于轰炸机这种机型而言,由于自身的性能和类别比较多,在现代化战争中,如果己方没有获取战场制空权的情况下,其实未必就是如题目所说的变成一个靶机。
具体情况可以分成下面几种情况:
1、隐身战略/战术轰炸机;
如果是B-2或者F-22/35这样的高性能隐身战略轰炸机或者战斗/战术轰炸机,凭借自身的隐身性能,在战争开始最初阶段,即还未取得制空权时率先前出突入敌方区域,对敌方目标发动精确打击。对于它们而言,制空权对于其价值的发挥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有或者无,都是一样的空战利器。
2、超音速非隐身战略轰炸机;
如果是图-160或者图-22M这样的超音速轰炸机,由于没有隐身能力,因此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面对强敌时主要采用远程突防,在敌防空火力圈之外发射远程空对地导弹进行攻击,之后全身而退;面对空防能力比较弱的国家时,可以采用超音速突击方式,深入敌方进行攻击,然后高速撤退。
所以,对于这一类轰炸机而言,制空权对于其使用价值的影响并不明显。
3、常规战略轰炸机;
如果是常规的、非隐身、非超音速的轰炸机而言,比如老式图-16这样的,一般而言只能采用防区外发射空对地导弹进行攻击,这样的方式最为高效,生存力也最强。如在没有制空权的前提下,贸然突入敌方纵深,进行常规攻击,那么就需要冒着比较高的风险了。需要己方预警机、电子战飞机、战斗机等多方力量协同作战,才可以保证全身而退。
4、常规战术轰炸机或者战斗/轰炸机;
如果是常规的攻击机、战斗/轰炸机的话,如果在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对敌方发动空中打击,那么风险系数就极高了,一切都要看飞机性能、飞行员战术修养、空中指挥能力、协同作战能力等综合因素了。这种情况下也谈不上就弱化成靶机了,实际上依然有着战斗力,不可小视。发挥得当,依然能够取得不凡战绩。
所以说,拥有制空权是最理想状态,拥有了,当然可以随意进行攻击。但是如果没有制空权,空军所有的机型和飞行员一样都是要进行战斗任务,未必都变成了靶机。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则删。)
其他网友回答
意大利军事家杜黑,在二十年代发表“制空论”。意义在于:因空军终极目的主要是对陆对海作战,我方取得控制相对范围的空域,对夺取整体战斗胜利有举足轻重的实际意义。
现代化战争中,实际上轰炸机在无论有无制空权安全保障态势下,或性能隐不隐身,都是“活靶子”。冷不丁从途径地域射出防空导弹,真是防不胜防!因而出现了轰炸机在远离战区空域发射巡航飞弹,进行更精准的目标摧毁手段了。
“制空权”的理论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高科技,信息魔、太空域的现代战争理念冲击下,这一理论还在不断充血,磨合、完美,“活靶子”在挣扎中的威力仍不可小觑。
其他网友回答
却实是,但个别没制空权也能执行任务,如B2轰炸机。那就要选择好进攻时间,路线,以及需要执行的目标。毕竟如果被发现,就是靶机。
其他网友回答
不对,防区外发射的概念已经颠覆了传统作战模式。
其他网友回答
这话有点扯,忽视了轰炸机也是夺取制空权的利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美与德国争夺制空权,靠的并不是用自己的战斗机击落德国的战斗机,而是靠战斗机掩护轰炸机摧毁德国的机场、军工厂甚至铁路、公路、桥梁。
飞机最容易被消灭是在地面上,轰炸机摧毁机场的杀伤力才是釜底抽薪,而不是等到战斗机击落对方战斗力后才出动。有轰炸机的国家都是空军强国,用战斗机掩护轰炸机摧毁对方的机场、通信站、雷达站甚至铁路、公路、桥梁等目标,比起单纯战斗机之间的空战显然要生猛得多。
轰炸机没有制空权,可以与战斗机联手夺取制空权。制空权不是固定不变的,有轰炸机的国家必然是空军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