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太极拳为什么要慢慢练?
优质回答:
太极拳为什么要慢练,当然要慢练。但是也要快练。如今的太极拳已经不能严格上称之为太极拳了,更多的普及的是太极操、太极舞。拳者,卫身御侮之善术也。如果太极拳达不到这个功效,像现在的练法,只能称之为太极舞和太极操。
民间还是有很多太极古练法在传承着,其练法包含了现在所谓的慢的阶段,也包含了没传的快的练法。有些人以为把拳打快了就是快的练法,这还真是有区别。其中真的太极练法,还包含了桩功,静桩和动桩,练起来很累很苦,但是很出东西。也并不像人们说的太极十年不出门。只是大道至简,很多人觉得这么简单,保准假的,所以很多人练了很多套路。其实套路也是必须的,但是不是唯一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基本功,没有筋骨打开,你练多少套路也就是样样都通,样样稀松。没功夫。
除此以为还有比如功法训练,大家练过摔跤的都知道,老辈子练摔跤需要抖皮条、摔砘子、扔沙袋,摔空,对摔等等。太极拳同样也有与之相应的练习功法。不过是现在太极舞的普及化让这些练得东西传承的少了而已。
真要出功夫,单式训练要有,功法训练要有,推手要有,散手对练要有,喂手少不了。太多了,不好多说。
当然了,我说的跑题了。关于延伸的暂时不说了。慢练练什么呢?打基础。打什么基础呢?练出太极拳论里面的很多东西,比如节节贯串,慢可以让你更好的体会。比如连绵不断,慢练有优势体会。比如体会松,体会气沉丹田等等。当然我不是说别的就不可以体会。慢练不是唯一。
如果真想练好太极拳,不是舞,那就找个明白的师父。不是敛财的那种,也不是有名的那种,是真明白太极拳,真的有传承的那种。否则他还真除了忽悠你,不能教给你什么。
我呢才疏学浅,瞎侃几句,不足之处大家见谅。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太极拳为什么要慢慢练(一)?
因为慢练太极拳可以修身养性,益寿延年!尽管说练太极拳不是越慢越好,但慢练肯定是有好处的,好在哪儿?着重有以下八个方面好处:
慢练太极拳的八大好处:
一、去烦躁、求心静
二、去僵滞、求松柔
三、去轻浮、求沉稳
四、去双重、求虚实
五、去软塌、求劲路
六、去气促、求匀吸
七、去本力、求意境
八、去昏倦、求神韵
一,去烦躁,求心静
为什么我们要去烦躁,求心静呢?
1、心静则体安
当今社会,人们为了适应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以及培养下一代的需要,都在拼命而紧张快节奏的日夜忙碌着。他们在这年复一年的忙碌中,废寝忘食,无怨无悔,从来没有考虑如何去保养,去修复和调节自己的身心与机体。由于过度的体力消耗与身心劳累(这是因),使得自己的身体逐步趋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过早的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病痛(这是果)。
由于身体有了病痛,且治了好,好了又痛,痛了又治,治了又痛。如此反反复复,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因此而心情越来越烦躁,脾气也越来越坏。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即病痛――烦恼――更加病痛――更加烦恼,直至无法控制。
要想改变上述状况,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去烦躁,求心静。要求得心静,虽然练心静的方法很多,譬如打坐、站桩、练拳、练瑜伽和气功等,但我个人认为,还是慢打太极拳仍是我们练心静的最佳选择。原因是打坐或站桩身体都是处于静态的,静中求静大脑思维更活跃,思想也更复杂,故很难求到静。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练拳方法或形体瑜伽虽然也是动态的,但由于他们练拳和练瑜伽的方法与速度既简又快,且过于注重形体训练,所以,不适宜我们练心静。气功虽然是一种不错的修炼方法,但由于没有明师指点,加之练习时间较短,参与人员少,成功几率低等因素,因此,也不适合我们修炼心静。
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以及“千年王八万年龟”的说法等等,都充分揭示了动与静的深刻道理和重要性。但如何运动才能延长生命?王八和乌龟又是如何做到长寿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要用一生的精力去认真的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谁见过乌龟和王八剧烈运动了?答案肯定是没有。乌龟和王八一般都藏匿在水下的淤泥或石缝中,除了出来觅食以外很少活动,而是静静地趴在那儿,即使到岸上晒太阳时也是一动不动。他们由于喜静,能量消耗极为有限,加上乌龟独有的呼吸(龟息)法,所以,使得他们的寿命特长。
因此说,生命所需要的运动,不是我们日常所认为的那种剧烈的、竞技的、极限的或探险的运动,如疾跑、速骑、快游、跳水、篮球、足球、登山、攀崖以及挑战不可能运动等,而是指身体通过外在慢速、匀速和有氧运动来达到易经易骨之目的;然后再通过内在的气机运行、导引吐纳和呼吸等运动,以达到洗涤骨髓和脑髓之目的。只有通过这种动与静,外与内的不断修炼,人体经络和气血才能通畅,气机才能调和,才能使我们的身体逐渐步入健康轨道。
综上所述,既然我们找到了“生命在于运动”和“千年王八万年龟”的秘密所在,那么,我们就必须正确认识与对待慢练太极拳。只有通过慢练太极拳,才能使我们烦躁的心得以消除。烦躁没有了,我们心才能逐渐静下来。
2、脑静则生智
心静――是我们通往太极拳大道的铺路石;
心静――是我们打开健康之门的金钥匙;
心静――是我们通往智慧彼岸的桥梁。
因此,我们慢练太极拳的套路动作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通过慢练,达到修心的目的,即练拳过程就是炼心的过程。
心能练静下来了,烦躁自会减少。换句话说,烦躁没了,心也就自然静了。心一旦静下心来了,我们的大脑就会生智,智生则理明。理明就容易开悟,就会有足够的精力、敏锐的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去分析、理解和判断太极拳的养身与修炼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要点,就会少走或不走弯路,尽早达到我们修身养性的最终目的。
3、静极则生动
“阳极生阴,阴极生阳”,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也由此而衍生出静极则动生的道理。
太极拳就是借用了这一阴阳原理,产生了动与静,虚与实的运动理念。其核心理论就是“以静制动,后发而先至。”以静制动,是指我们的心境在临战之前必须保持足够的冷静。只有心静了,才能看得清眼前的形势,才能根据敌之动态,制定我们合理有效的应敌之策,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沉着应战。后发先至是指对方稍有动意的那一刹那间,我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静极生动),抢在敌方动作之前迅速出击,后发而先制之。
然而,太极拳除了慢练以外,站在武术技击角度上讲也必须要快练,武术讲究速度与力量,如果没了速度就不是拳了,慢为体,快为用,只有快慢兼备方为太极。值得强调的是,行拳的时候要慢而不僵,慢而不滞,慢而不断,慢而不懈才为合理的慢,否则,为了慢而慢就错了,以传统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为例,一趟拳练下来的时间以不低于四十分钟为佳,之所以这样要求?因为实践证明,无论打拳、站桩或是打坐,没有这么长时间出不来东西。在快练太极拳时要能做到快而不慌,快而不乱,快而不散,快而不浮,快而不喘,且一趟拳练下来不超过五分钟才能算是勉强合格,超出这个时间就不要谈武。
慢练太极拳所强调的静不完全是指心静,也包括身体上的静,即不主动,不妄动,不乱动。能做到这样,才能处于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太极状态。
由此可见,“静”在我们太极拳修炼以及日常生活、工作和为人处事中何等重要。上述观点仅为我个人练拳心得体会,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门派拳种的老师和拳友,以及网络师友们多提宝贵意见,诚恳接受。谢谢!???
(未完待续!)
其他网友回答
#太极拳#【班侯太极拳不传之秘】【体育】太极拳为什么要慢慢练?让你一文了解太极拳为什么要慢慢练?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林林总总的回答,无不透露一个核心认知缺失,这个核心认知就是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求中、守中、用中”。而这句话才是慢练要求的关键所在,尽管很多人在谈太极拳的“中”,但太极拳的这个“中”仍是云山雾罩,大多是片面解读,其实,太极拳的“中”,应从符合以下的几点要求中去解读:
第一、行拳如坐高櫈。模拟像坐在高櫈子上行拳的过程,而在行拳过程中,达到拳论中要求:“不偏不倚”的状态。这个不偏不倚绝非是两脚一站,身体重量什么“五五”分、“四六分”、“三七”分或“二八分”这么简单,因为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在杨拳老谱中是这样讲的:“定之方中足有根,须明四正进退身”。一个是“定”住了,能进退,才是太极拳“求中”的过程结果。就如一个骑独轮车的人,骑快了会很稳,但是慢骑保持很难保持稳定
第二、腰为中轴肢为轮。所谓拳总是运动的,而在运动中,以四肢的运动过程中守住、并不破坏太极拳的“中”,才是“中”的中心意涵,叫“守中”,也叫“中定”。而要想在运动中做到“守中”,最难的不是快,而是慢,如“陀螺”速度越快转的越稳,而往往在慢的时候,稳定性愈差,这个“差”的主要原因是中(重)心轴的偏差,在低转速的情况下,维持平衡能力的不足,这个现象证明了,平衡的能力的决定因素,不是快,而是慢。所以,太极拳的慢练,主要是保证身体在“松沉转”的过程中,用慢来保持“中”的“不偏不倚”和“灵活自如”。练好了慢,快就有了。
第三、上下一条线,全凭左右转。有了这上下一条线,才能实现身体向左或向右的转动,这里所说的一条线是“中”,“转”是转动,不是身体前后或左右的摆动,所以,转动与摆动是有很大区别的。而这个转动是围绕“中”实现的“左右转”,无论是左转或右转都是围绕着“中”形成的。
第四、重里现轻勿稍留。这一句话是产生歧义最大的地方,所以,也是慢练讲解中让人产生疑问最多的地方,因为,这句话要求的是快,而不是慢。其实,这里有一个认知错误,而这个错误是普遍存在的。这个“重”指的是承重,在太极拳中指的是承重腿,承重腿出现轻,就要迅速的倒桩换腿,保证“上下一条线”的“左右转”不受影响。
太极拳是一个系统性运动,其对身体协同要求是相当高的,所以,太极拳流传一句话:一动无有不动。而这个无有不动,就是协同。任何片面解释都是行不通的,也是应该摒弃的。
最后,首先感谢阅读此文的朋友,太极拳的理论解读非常繁杂,但是,理论的解读不应断章取义,理论的解读应遵循的是多方印证,不产生歧义或按需裁剪。
原创不易,谢谢读者的关注、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