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文学|作协行动】俯首甘为孺子牛,精准扶贫暖民心(改版)(陈艳娥)

点击上方榆社文学关注我们吧!

俯首甘为孺子牛,精准扶贫暖民心
——走访北寨乡
作者|陈艳娥
到乡镇采风,我还是第一次,而且脑子里没有任何写作的素材,总觉得从教与从政没有任何关系,对于乡镇干部更是了解甚少,在常人眼中,他们是坐在办公桌前喝茶看报的人,是高居要位的干部。然而,今天随县作协和县文联领导到北寨乡走了走,看了看,一改我对乡镇干部的看法,在我的心中,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舍小家为大家乐得其所从政府三楼开完会,便乘车驶向北寨,我们坐的是脱贫攻坚站站长徐波的车,他一边开车一边和我们拉话,他说:“你们不是要采访吗?坐在你们身边的田芳是值得一写的好同志,她今年35岁,尽管年纪轻,是个包村干部,职位不高,可办起事来雷厉风行,说一不二,她一个女人家,经常因为工作的事起早贪黑,她舍子抛家,有时周末也不休息,她特别的尽心尽责,解决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间的矛盾很有一套,深得民众好评”。听到这些,一直沉默不语的田芳搭话了“我做得很平常,我们的站长徐波才是我们的榜样,他的妻子在收费站工作,两人都很忙,他也顾不上管家,有时工作到很晚。”徐波接过话茬:“其实我们乡镇干部大都这样,工作起来不顾一切,我们有时也很委屈,遇到蛮不讲理的村民,你心中纵然有怒火万丈,也得忍气吞声,耐心开导他们,直到他们满意为止,村民的满意就是我的快乐!”从他的言谈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工作的不易与艰辛。紧接着,徐波又说:“我们都算不了什么,最让我钦佩的是市农委帮扶组成员刘彦杰,他来到村里有时一住就是两三个月,不会做饭就以方便面充饥,他是个工作狂,他的妻子因劳累而小产住院,他都没有回去陪伴,可对待村民却亲如兄弟,他为了带领村民走金融脱贫之路,挨门挨户做工作,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开自己的车拉上村民到乡、县相关部门办理贷款手续,周末都不曾休息,在他的心中,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也正是他的执着,赢得了老百姓的喜爱。”一路上,徐波不止一次地提到刘彦杰,我们便提议想见见此人,在返程的路上,我们见到了他。
他,衣着朴素,一身迷彩服挂满尘土,脚穿一双黑布鞋沾着泥巴,如果不是那厚厚的镜片下小而有神的眼镜提醒了我,我差点把他当成是当地的村民。他见到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憨厚的面容、敦实的身板,一看就是个办实事的人。他深情地讲述着与村民共同走金融扶贫之路的过程,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我感受到了他为民办事的乐趣。他说:“党和政府永远是为民办实事的,他绝不会挖坑让老百姓跳!”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我问他有多长时间没回家了,他说:“又有一个多月未回家了,老婆最近又习惯性流产了,我还是没能陪在她身边。在这件事上,老婆是有怨言的,可我有啥法子,村民的事办不完,我就不能回家!”多好的同志,都说共产党员是个称号,而能够称得上真正共产党员的不都是这样吗?
舍小家为大家,他们乐在其中!
绿色棚栽得民心大棚菜的种植已不是新鲜事,可北寨乡水磨头的大棚已进入第五代的改良,带队的贾乡长说:“这叫五代棚,这种棚不同于一般的温室棚和拱棚,它可以达到一年两季的收成,并且错过了蔬菜上市的高峰期,今年有一村民和他的儿子各经营一个大棚,每个大棚销售蔬菜收入达6万元,一家子净收入十多万元。”说话间从棚里出来一个妇女,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贾乡长说我刚才介绍的就是她家。贾乡长领我们站在密密匝匝的大棚前,冒着寒风,满含深情的介绍道:“我们这里的大棚有两种格局,这些是东西向,南北通透,采光好,但保温效果差,改进后又搭建了一批,是我们乡镇干部在种植大棚多年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来的,它的收效更高,这种棚既采光好,又保温。”我们边听边走边看,不觉进入了改进后的大棚内,掀开帘子,好大的一个棚,润湿的土壤,一簇绿油油大白菜挤在一起,十分新鲜,棚内暖洋洋的,一缕缕阳光透过塑料棚照在棚内,舒畅极了。贾乡长说:“这种棚在结构、方向上变化了,采光和保温效果好,比传统拱棚生长周期长三个月,第一季正月就能栽种,第二季收获推迟一个多月,正好错开蔬菜收获的高峰期,保证了产品的销量和价格。”
关于大棚的种植和收效以及感受,我们还是听听种植户的心声吧。一个叫张寿芳的村民,他就经营着这个大棚,他说:“这个大棚今年刚刚建成,共一亩七份地,这样大的投资我们才出了七千元,其余都是政府帮扶投资,6月24日我开始种植西红柿,净收入5万元,明年就更好了,可以种两季,第一季种西红柿,第二季种豆角或是西葫芦。”他说话的时候脸上是含笑的。他不止一次地说:“现在种地轻松多了,我干活不是很累,闲暇之余还能唱唱歌,玩一玩,我的妻子给别人帮忙也能挣一万多元,我的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一家没有吃闲饭的”他又说:“我旁边的这个人,他今年收入达八万多元。今年收入最多的是韩效东,他种着四个大棚,五个月净挣18万。”我问他对于政府的帮扶政策有啥感想时,他说:“我们十分感谢政府,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那能建起这样规模的大棚,我们也不可能挣到这么多钱,现在我宁肯种地,也不出去打工!”我问他菜的销路时,他说:“今年的西红柿有人专门来收,西红柿苗村里有人培育,我们不用出村子就能赚钱。”从他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政府对贫困户帮扶的力度,而且当地的村民也真正感受到了党的雨露阳光。尽管隆冬季节,却没有一点寒意。走到东湾,田间有不少干活的工人,他们正抓紧时间搭建大棚,从这里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脱贫攻坚给村民带来的益处。
北寨乡的白家庄的肉牛养殖也很有特色,农户家家有牛,一头牛生长四个月,就能卖7000元钱。我们到了山上,没有看到老牛,它们被主人放牧去了,只看到三只小牛犊在晒着太阳,呈现在眼前的还有一排整齐的牛圈,领导介绍说:“村民放牛采用互助形式,解放了手脚”这些都是金融扶贫的结果。还有五科村的手工花的制作,也给那些年岁偏大的老人找到了挣钱的门路。
不能不说,乡镇干部真正把工作落到了实处,是他们身先士卒把党的温暖送给了百姓,让他们收获了幸福和美丽。
安居工程暖百姓贾乡长带领我们参观了东湾大棚的建设工程,又把我们带到整齐化一的房舍前,灰砖、灰墙、红院门,格调和谐,传统的中式风格,推开大门,整个院子透露着农家气息,院子中央是一小块地,可以种菜养花,屋内白色的墙面干净利落,方便取暖的吊炕,温馨极了。这样的房子村民住起来肯定舒服,我不禁羡慕起他们来了。贾乡长说:“这么耐实美观的房子农民没有掏一分钱,政府还要给每人补贴一万元。”我心想:这真是天上掉馅饼了!尽管搬迁户还未入住,我猜想他们心里肯定是暖的!
再走进敬老院的大门,漂亮的影壁旁安置着现代的取暖设备,我推开一个老人的房间,他半躺在床上,见我们进来,便坐了起来,我说:“你在这里生活的好不好?”他高兴地回答道“好、好、好,我觉得党和主席比俺亲娘还亲了!”我们一群人都为他发自肺腑的话叫好。他又说:“我是五保户,政府给我们交养老保险,我们是低保户,在这里白吃白住,乡镇干部给我们买牙膏、牙刷,还有秋衣秋裤,俺们感觉挺好,生活过得很幸福!”看似粗俗的一个人,竟然能说出这样不简单的话,我真得为之感动。是的,人民生活在伟大的时代真得很幸运,老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在这方面,北寨乡走在了前头。
特色产业福万家
当我们的车子驶到白家庄时,一股酸香弥散在空气中,顿觉神清气爽。
这是一个小型的企业,经营者叫张会珍,他以“手工传承醋文化,做放心、舒心、安心的良心醋”为企业发展理念,产品特点是手工制作、色泽鲜亮、酸味柔和、香味浓郁、回味纯正。它延用明代万历年的独创工艺,经历十年寒暑,得一口酸香,是真正酿造工艺的守护者。好料、好水、酿好醋。德润泽醋选饮龙池的泉水,富含矿物质。用泉水酿造的手工香醋,醋香绵甜,深受当地百姓青睐,更可喜的是,这里打造了新型的企业模式,就是“企业带农户,订单促脱贫”目前,企业已在县城和榆次设立了三个销售点,并与供销e家、京东超市,北寨以北等电商平台合作开拓市场。今年一月至今销售产品30余吨与全乡145户贫困户签订高粱订单895.2亩,每斤保底价1.45元收购,亩均收入2900元,吸纳5名贫困户长年在厂务工,临时务工达120多人,每年给村集体分红5000元,是全乡产业扶贫订单增收的典型。
走出醋厂,我们到了下城南的乡村e站,这是一个微商店,也是榆社县城兴农林牧专业合作社,一进屋子,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小件商品,包装精美别致,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色彩鲜亮,产品来源于本土,有小杂粮、干果、笨鸡蛋、蜂蜜、蔬菜、还有手工缝制的鞋垫。我们问了问个别产品的价格,相关人员告诉我们,笨鸡蛋25元一斤,小米6元一斤,按照这样的价格,农民增收大有指望。
再看看墙上,精美的版面上有不少微信公众号的标识,乡村e站APP是“科普中国,实现技术助你成才”的项目官方APP,重点关注农民和农村创业群体,以“帮助农民成长,创业致富”为目标,为农民和农村专业技术提供基于移动端的线上农技服务,多创新型的农业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也是实用技术助你成才项目在移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的重要工具。实际上是农民创业学院,是农村创客之家。
合作社的成立,带动全乡及周边乡镇的贫困户增收,它采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统一供种、肥,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合作社在2017年晋谷21号谷子通过了无公害认证,产品覆盖省市及周边各县超市和特产店。合作社以“风险共担、互利双赢”为宗旨,服务了社员,带动了贫困户。所有这些难道不是党的惠农政策的写照吗?
在这里,还看到了几个年轻的帮扶组成员,她们大约30岁,一脸的热忱,满心的责任,当我们走进她们的屋子,她抱歉似的说“屋子太乱了,一早起来就招呼买化肥钱到账了没,没顾得上收拾。”屋子确实太乱了,不大的一间房子,桌上堆满了杂七杂八的东西,既有办公用品,又有书本电脑,还有锅碗瓢盆,再看地上,摆满了各种半旧衣服,分门别类,是她们准备捐赠给贫困户的,房子里没有暖气,房门上挂着布帘子,周边除空气新鲜外,没有更多值得留恋之处,可她们却没有丝毫怨言,笑脸春风地、以饱满的热情介绍着这里的产品,这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啊!
一上午的行程,我收获满满,我为脱贫攻坚的一干子人点赞,他们在行走的路上付出的辛苦是我们未曾感受到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处处有脱贫攻坚的实绩,更有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也重新认识了乡镇干部,他们不是耍派头的人,而是真抓实干为民谋福利的人,他们最基层,也最辛苦,不要说离家别妻的外地人,就是本地工作人员也常常没日没夜地奔走在乡间小道上,出入于一个个村落,挨家挨户的服务。
是他们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百姓心间,怪不得老百姓的脸上是含笑的呢!尽管隆冬季节,我们的心都是暖暖的!
作者简介陈艳娥
陈艳娥,网名天山雪莲,大学本科,榆社二中高级老师。初涉文坛,喜爱文学创作,偶有几首小诗散见于《文峰》和网络平台。
十二月主题

一、 主题出题人:来生做棵树
题目:
1. 岁月匆匆
2. 愿你心怀暖阳
二、 时间2018年12月5日到1月5日晚八点
三、发稿格式(必读)例:
第一场雪(标题)
文/署名(省市)
(此处空一行)
正文……
四、注意事项(必读)1.投稿要求:两个主题的作品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围绕每个主题,各尽所长,认真构思,自拟题目,文体(诗、散文、剧本、小说、报告文学等)不限,字数不限。必须保证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2.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弘扬正能量,抵制色情敏感暴力词汇,不得谈论政治敏感话题,违规作品一律不收。
3.平台每月会对主题作品根据点击情况进行评比,并用平台管理费给予优秀作品作者一定的奖励。投稿邮箱:
1144569744@qq.com
一杯茶,一本书。时光,安好!
榆社文学
写作交流的平台
传播文化的湿地
思想争鸣的会所
编辑:
水银月亮 枫 一声轻叹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