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与汉文化(元朝继承了中国文化吗)

网友提问:

元朝是继承的汉文化吗?

优质回答:

元朝没有继承汉文化,而是在打压汉文化,他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第一等王公贵族,其他农工商等等各阶层不提,第七等乞丐,第八等娼妓,第九等士(读书人),就是说知识分子比乞丐妓女的地位都低,也就在那时知识分子就是臭老九,臭老九的典故就出在元代,所以说元代没有继承汉文化,而是在打压汉文化。

其他网友回答

导语: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元朝前身是由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忽必烈成为蒙古大汗后,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元。”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大一统王朝,分别是“元朝”和“清朝”。虽如此,但清朝自入主中原来,共延续了268年,而元朝却只存在了98年。同样由少数民族建立,国祚却相差了一百多年,其中原因就是因两朝对待汉文化的差异。

对待汉文化的不同,导致国家命运的不同

元朝自建立以后,共传五世,有十一位帝王,而这些帝王中的大多数对待汉文化的思想大致相同,那就是抵制。

元朝立国之后,为了维护蒙古贵族阶级的统治,将百姓分为了四等,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第三等汉人,第四等南人。

四等人的等级划分是有深刻的政治含义在其中的,作为统治这个帝国的蒙古人自然是第一等,而被打败的原南宋臣民只能是第四等,即社会地位最低的人。

在元朝,如果你杀死一个蒙古人则需要偿命,杀死一个色目人则需要赔偿黄金四十巴里矢(一巴里矢大概折和二两银币),而杀死一个汉人的代价只需要赔偿一头毛驴即可。

除此之外,蒙古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方式来打压汉人。

从任用官吏方面而论:元朝规定从中央到各级衙门的正职不得由汉人和南人担任,至于像枢密院这种重要单位的要职更是不可能让汉人或者南人担任。(枢密院即元朝管理军事作战的衙门,功能如同明朝的五军都督府)

从科举考试方面而论:在科举时,蒙古人与色目人要比汉人、南人少考试一个科目,而且试卷难度要低得多。而且在最后出榜时分为左右两榜,列在右榜上的蒙古和色目人都算上选,列在左榜上的汉人与南人自然降低一级,并规定南人不得登科前三名。

从司法平等方面而论:就如前文所言,元律规定:蒙古人员殴打汉儿,不得还报,若打死汉人,只罚凶手出征,付给死者家属处理后世的银子就算了事(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但如果是汉人或是南人殴打蒙古人,那是要处于重刑的。

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也就是游牧民族,他们信奉的是以武力为主,而不是儒家那些之乎者也,也不是那些文人之间的吟诗作对。而且即使他们不学习这些,不也是打败了宋朝么?

因此在元朝的统治者和那些蒙古贵族的心中,是不屑于学习汉文化的。他们认为从马上得来的天下,同样也可以在马上治天下。所以从战胜者心态和以武力打败南宋的原因,元朝统治者和贵族都是不可能将儒家文化、或者汉文化奉为统治时的指导思想的。

在这一点上,清朝统治者就做的比元朝要好,清朝统治者同样是从马背上打下天下的,但他们入主中原之后,并没有摒弃儒家文化,而是融入其中。因为他们知道,汉民族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而其中的许多思想是有利于统治的,如康熙、雍正、乾隆,他们都是深受汉文化思想影响的,他们学习儒家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之道,而这一点自然深受臣子百姓们的拥戴,所以清朝才能延续二百多年。

不过有一点比较特别,那就是元朝是有一个非常包容的朝代,不管你是什么文化,或者是什么教派,都可以共存。(白莲教就是这样才能顺利的传教)

但虽如此,元朝统治者和贵族对于别的文化都是处于贬低态度的,虽然在一段时期有过提倡汉化运动,但不久以后也被打压下去了。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是元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庙号“仁宗”就可以解释这一切。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少数几个皇帝得到过“仁宗”的庙号,那位宋仁宗是一位,元仁宗是另一位。

元仁宗即位后,实行“以儒治国”的政策,大力提倡汉化运动,并恢复科举、任用汉臣。

仁宗意图一举中兴元室,结果却因病早故,仅在位九年就驾崩了。他的儿子元英宗继承了他的为政措施,不过在三年后,英宗就被刺杀,从此元朝频生内乱,直至朱元璋部下徐达攻入大都。

所以对于元朝是否继承的汉文化这一点在我看来是没有的,从元朝建立后的种种政策来看,并没有一丝汉文化的影子,反而汉人是社会中地位最低下的一类。

而清朝就不同了,清朝不同于元朝,虽然清朝的统治者也不认为汉文化比满文化要高明到哪里去,但是他们主动融入到了其中,以此获得了汉臣的支持。

总的来说,同样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清朝国祚比元朝要长的原因就在于清朝统治者不仅学习汉文化,而且还主动将自家文化融入到其中;元朝则不同,元朝的统治者对汉文化是极其抗拒的,所以导致了王朝的快速衰弱,虽然中间有元仁宗这样的开明帝王,但因其在位时间太短,难以挽救颓势,也就是如此,在元仁宗驾崩之后,元朝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内乱,直到灭亡。

参考资料:《元史》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元朝总体来说没有继承汉文化,只能说借鉴了一些的汉朝的制度。虽说忽必烈时期实行了一定的汉制。但其实骨子里还是蒙古的制度,没有学习到汉文化的精髓,即内蒙外汉。即使推行了一定的汉法,元朝也是有所保留的。元朝建立之初,忽必烈在中央借鉴了汉人的官僚制度,设立了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中书省是最高的行政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御史台负责监察。在地方上元朝也借鉴汉制度建立了行省制度。

但是在其他方面,汉人是被抵制或打压的。

如在政治上,元朝将人分为四等人制度,第一等人为蒙元人,第二等人为色目人,即西夏地区的人。第三等人为原金朝统治区域的汉人,第四等人为南宋时期统治的汉人。到了后来蒙古人的官员不能管理那么庞大的帝国,于是派色目人在朝廷为官,很少有汉人能在朝为官。

在文化上,元朝在大部分时间都废除了科举制度,以此来打压汉人的文化。蒙古还打压汉族的传统士人。在当时的社会上,儒生的地位就比乞丐高一等,是倒数第二低等的职业。

在语言上,蒙古人没有把汉语定为官方的语言。而且不学习汉族的礼仪制度,使得统治者无法得到民心。这也注定了草原文明最终还是取代不了中原的农耕文明。

大元抵制打压了汉文化,所以导致了元朝仅仅存在97年就结束了。而另一个接受汉文化的少数民族大清,确存在了276年,几乎是元朝的3倍。

其他网友回答

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不汉化,还是以草原上游牧民族的方式,统治着庞大的帝国,并且实行民族压迫政策,人分四等,汉人南人为最下层居民,在统治者上层社会,他们排斥汉文化,没有使汉文化在上流社会传承下来,所以说元朝一定程度上是破坏了汉族文化。

其他网友回答

元的制度有别于其他中原王朝,类似一群没有长远规划的强盗或者恶客,他们总觉得他们呆的是其他人的地方,所以他们做的都是索取,没有付出,而明取代元如果需要名正言顺,则需要承认元的正统,不然明的政治地位会非常尴尬,而且当时的明军队编制也有蒙元的降军,还有各地的管理都是元给予的官职,所以长远来说这样可以一石数鸟,平安过渡,所以元并未继承汉文化,却需要承认其中原王朝的统治地位,是政治需求大于其历史意义,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