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文学?记忆】我们曾在瓦则沿农场劳动

题记:1983年7月6日—14日,根据学校安排,榆社中学高48班同学在班主任巩守城老师带领下,到榆社中学农场所在地瓦则沿进行了为期10天的夏收劳动。

30多年来,对瓦则沿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为零。去年同学三十年聚会,有些同学提起瓦则沿,我才想起曾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有过一段农场生活。聚会回来翻检昔日的日记,才偶然发现,我居然当时还用简要的文字记录下了当时的生活,而且一直没有遗失,真是太珍贵了。在“榆社文学”里看到纪秀文前辈撰写的文章后,唤起了我对瓦则沿劳动生活的记忆。
十天的劳动,其实是九天。因为我们抓紧时间提前完成了夏收任务,所以,就早回来一天。劳动主要有两项,一是割麦子,一是锄地。一群十六七、十八九岁的青年人,在不到三十岁的班主任巩老师带领下,共同度过了一段农村劳动生活,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现在说来,如数家珍。
和我同室三年的高中同学晓俊,诗书满腹,文笔优美,才华横溢。他在班级群里发了一篇用文言写的《小杏山记》,文中提到了当年师生在农场劳动以及劳作之余一起登小杏山的情景:
……对垅一平地,陈铺山脚,杂草丛生,弃耕经年。凝神定辨,旧时之校田矣,吾辈同窗曾于此地劳作,犹似昨日。
遥记当年岁月蹉跎,青葱年少;男玩童稚声,女画娇怯颜;天真无邪,情谊荡直;虽有锄禾刈麦之劳,却无患得患失之累;志趣相投,琴瑟谐然。
其时亦值半夏,晨光明媚,风露滋洒,生机勃勃,万象欣新。劳作之余,尊师一诣,争先恐后,龙腾虎跃。快捷者刻余,缓慢者半点,皆登山顶,不疲不倦,此乐何及?
于是,话题一起,同学们都来搜索记忆,许多生活仿佛在眼前,那么清晰,历历在目。
于是,我们想起了几十个人在地里割麦子的场面;
于是,我们想起了几十个人冒雨一起锄豆的场面;
于是,我们想起了巩老师挑着8卷子麦子、忍着脚刺的疼痛行走的样子;
于是,我们想起了女生挑起4卷子麦担子的样子;
于是,我们想起了全班学生分男生(或女生)挤在一个大通铺炕上的场面;
于是,我们想起了一起吃带有煤油味的牛肉的味道;
于是,我们想起了师生一起爬小杏山,体验“会顶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乐;
于是,……
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生活在县城,同学们个个青春年少,争强好胜不服输;能吃苦,不怕累,具有非常坚定地毅力和耐力。不仅男生自强,女生也不让须眉,用现在的话叫“女汉子”。虽然很累但没有人喊累,虽然很苦却没有人叫苦。用那个时代的时髦词语形容的话就是“热火朝天”的生活。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充满了正能量。不信,请读一读我当年的日记吧!除了个别词语和小标题外,力求保持原文呈现。

一九八三年七月六日晕车
上午八点多,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坐上汽车出发了。我没有坐过汽车,听同学们说“晕车”的事,却不知是怎样的。随着路一高一低,汽车上下颠簸,人在车上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地摆动,渐渐地,我觉得好像是恶心。我心里有点紧张,这就是晕车吗?后来,真的晕车了,真是叫人欲吐吐不出,不吐又好像要吐。我极力克制自己,以免使晕车持续下去。幸亏身边的张宇俊同学扶着我,终于使我安全到达了农场,我的心里非常感激。
一九八三年七月七日 榜样
割麦子进行到了第二天。今天上午,我们割起麦子动身回时,才觉得有些麦子一次拿不回去。这时,巩老师果断地担起了8卷子麦子,不顾自己脚上有“脚刺”,蹒跚着走起来。我和同学们无不受感动,不约而同地把余下的麦子你一个我一个地加了。我担了5卷子,打破了4卷子的记录,但我说,这是在巩老师的感召下才做到的。
一九八三年七月八日 坚持
割麦子进行到第三天。同学们的肩膀疼得厉害,有的红肿,有的甚至把皮都创破出血了,但是,我们没有喊一声苦,也没有喊一声累,仍不减开始的劲儿。我不但肩膀红肿,而且脚上“打”起了一个泡,腿也不灵便。虽然走起来踉踉跄跄,但我也不甘心掉队,不甘心落后,坚持了下来。
一九八三年七月九日 喘口气
“天公真作美”!同学们一个个都高兴地议论着,因为天下雨了,我们就可以喘口气,以便更加振作精神准备继续战斗。今天,我除了劳动,还做了一些语文暑假作业,真有意思。
一九八三年七月十日 挨批评
今天上午到地头的路上,我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锄是用来锄草的,而不能像?头一样地刨。我呢,却无意中去刨地,结果被农场书记李老师看见了。他批评了我,全班同学的目光顿时聚在了我身上,我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羞愧极了。
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一日 女汉子
今天下午,我们组的女同学首先打破“女同学不担麦子”的常规。当我在河里洗了手担麦子时,才发现我的麦担子不见了,原来是XXX同学担回去了。我又知道,我们组的XXX女同学,从地头就担上麦子了。这给了我很大刺激,平时我担4卷子麦子就叫唤着担不动,而XXX同学不也是担了4卷子吗,而且还是女同学。
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二日 新农场磨面
今天下午,我和另外五名同学到河峪新农场磨面。回来时,才知道由于下雨同学们没有劳动。虽然身体有些累,但也很高兴。
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三日 雨中劳动乐趣
上午,我们在地里锄豆。天公掉开了眼泪,并且越来越大。我们加快了速度,同风雨搏斗,终于锄完了豆子。我们经得起风吹雨打,享受到了雨中劳动的乐趣。
一九八三年七月十四日 返校后步行回家
今天,我们结束了农场生活,坐车返回学校已是中午。学校已经放暑假,食堂已经没有饭可吃,学校也不允许在校住宿。而回家的火车、汽车都已没有了。唯一还有点希望的就是到廉村的路边,或许还能等到榆次到武乡的班车。我肩着长长的扁担,独自行走在路上。在廉村附近等了一个多小时并没有等到车,而试着拦了几辆过路车也没有拦住,眼前又没有一个熟人可投靠。于是,咬咬牙,决心步行40余里路回家。于是,我用双脚整整丈量了5个多小时,终于在天黑时赶回了家。
我当时在班里是比较瘦小的男孩子之一,力气还不如一些女同学,再加上年龄的关系,甚至有时还比较顽皮。所以,就像麦担子让女生给挑走、用锄头刨地一类的事就会发生在我身上。现在看来很好笑,但那时却是很自然的事,想来也很有意思。当然,我也很惊讶我居然步行40多里路走回家,想来,也许和这十天的农场生活不无关系吧?
如果我的记忆不错的话,我们榆社中学82级学生应该是到农场进行劳动锻炼的最后一届学生。35年后再回忆这段短暂的生活,却特别清晰,特别有意义。因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十天的劳累,也不仅仅是十天的农村生活,而是对父老乡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还是对“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的亲身践行。
如此,这段生活的意义就弥足珍贵了。
作者:现玟,榆社县郝北镇人,现寄居榆次,供职于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本期编辑:水银月亮
文字校对:水银月亮
图片来源:鹿晓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