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0季【湿地淮语】板块推进 小步轻盈 ——余映潮《散步》课例赏析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精彩
板块推进小步轻盈——余映潮《散步》课例赏析凤台四中 刘敏
余映潮老师被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余老师著作丰富,创建了“板块式”的教学模式,是我一直钦佩的语文前辈。近年来,余老师几度受邀来到凤台四中,我也有幸聆听了余老师的现场观摩课和报告会,收获颇多,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深刻认识到一篇文章要想上出教学相长的效果,没有语文课堂教学的历练打磨,是很难做到的。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借鉴余映潮老师的方法,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巧妙导入,自然得体
余映潮老师强调语文学科的“语文”特点,在课堂上实现语文的回归。《散步》写的是亲情无边的一家人,道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感。走过冬天的祖孙三代,漫步在初春田野的小路。温暖他们的,不仅是春意,不仅是明媚的阳光,更有来自心灵的呵护。这些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也像一支轻声吟唱的歌。余老师在教学该课时,他以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变形来营造学生的课堂期待,他说: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这个板块让学生将课文涉及的景物描写都找到了,并且感知了文章内容;因为有老师的示范“说话”,学生就有了较好的模仿的“抓手”;因为是写景的句子,学生由景及人,因此这个语文活动充满了诗情画意,也为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这个导入,匠心独运,简洁动听,情意盎然,层次分明,贴近文本,质朴实在,自然得体。用余老师的话说,是“开课揭题,直入情景”。引导学生直截了当地进入课文,巧妙地牵起了课文内容,一下入了文章的意境。抓住这样的特点,自然轻松而又别出心裁地吸引了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二、再拟标题,巧解文意
余老师说:“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课文标题来形成学生的活动,是一种比较精致的手法。”余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由“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三个板块,其中第一板块“理解文意”采用的策略是拟标题,通过让学生拟标题来实现学生对文本、对语言的鉴赏训练。他的主问题是这样的:
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这个活动,用余老师的话说,是“侧面入手,正面解读”。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解读,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让学生在体味课文的“味道”中把握文意。
这样,学生通过新拟标题,同时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进而有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拟某个标题的原因。学生在讲解中既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的感悟。在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学生以新颖的语言形式完成对文意的理解,余老师的“再拟标题”实现了从学生到作者、从文本到学生、从教师到文本、从教师到学生的对话。这个设计带动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品析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更是让学生多角度地准确地感受到了课文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倾向。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这个板块设计中,所生发的激情课堂、创意课堂带来的震撼!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深入课文,读出了自己的独特感悟。更可贵的是这种感悟是学生自己体验发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再具体分析,真正实现了语文素养的提高,做到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仅感受了拟题的艺术,还进一步体味到课文的意境,可以说这个板块设计角度精致、形式新颖、效果显著。
三、读品结合,读说交替
读品结合是指将课文朗读与课文欣赏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余老师教学该课的第三板块,“品味语言”时,师生一起读、评《散步》的开头: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读:用叙述的平静的语气朗读。
评:这是开门见山的开头。
这是倒叙的写法。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个生活的画面。
读:用有情致的语气朗读。
评:“散步”二字紧紧扣题。
全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
全句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
……
这样的朗读和评说,有浓郁的语文气息;这样的课堂活动,常常会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生成”,余老师的朗读要求逐层深入,在朗读中加深了对课文文意的理解,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言概说能力。当然,对语文教师的课堂对话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我认识到在设计“读品结合”活动时,一定要在“评”字上多下工夫。才能准确快速地应对学生的发言或者说评点学生的发言。
课堂的尾声,余老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前后的勾连,使之成为一体。运用板块式推进教学活动,小步轻盈,水到渠成。各板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密切关联。余老师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引领学生从文意、朗读到语言的品析,也是逐步深入课文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让我深刻领悟了余映潮老师一句话:“语文教师的学术水平,是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进行修炼的。”的确,这样的文学功底和教学艺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余老师的这堂课,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我深信:一个人拥有的知识越多,接触和思考的问题也就越多,就会更努力地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道路上,我希望做更多的积极探索,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层次。
作者简介:刘敏,安徽省凤台四中语文教师。崇尚“当普通人,做平凡事,甘当人梯,服务学生,一心做个浇花人”的教育情怀,执着于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
策划:湿地淮语编辑部@语文湿地
顾问:彭光品
主编:张娟
供稿:刘敏
编辑:张娟胡明坤
制作:陈浩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