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科学谬论(科学谬误与真理)

网友提问:

有哪些看似荒谬,其实很科学的理论?

优质回答:

楼主太专业了,至少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水平,有点不太适合头条回答。这边我说几个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1.怎么才能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消灭农民!

2.如何躲避巨浪的打击?冲向巨浪!

3.如何解决同性恋骗婚问题?支持同性恋!

4.如何解决道路拥堵问题?把车道变窄!

5.如何才能冲向太阳?减速就可以!

6.如何维持和别人的良好关系?保持距离!

7.怎么才能在别人面前像大爷?让他借你十万!

其他网友回答

要想弄潮,

就站在风口浪尖上!

要让自由的天性得以施展,

你必须先学会放下!

要使束缚的灵魂得以解放,

那请你再不要执著。

我们学会了说话,

但更重要的是学会闭嘴!

其他网友回答

四季变化是地球摇摆运动形成的理论,就是看似荒谬其实是很科学的理论。

如果地轴总是倾斜的指向北极星附近,那么,冬至和夏至两个时节,同一经线地球自转时,南北两部分太阳同时过正南。而春分时,同一经线地球自转时,应该北半部分先过正南,南半部分后过正南。秋分时,同一经线地球自转时,应该南半部分先过正南,北半部分后过正南。

通过多年反复观测发现,春分时,同一经线地球自转时,南半部分先过正南,北半部分后过正南。秋分时,同一经线地球自转时,北半部分先过正南,南半部分后过正南。春分和秋分时节地轴倾斜方向,与夏至冬至地轴倾斜方向正好相反。事实与古老的“地轴总是倾斜的指向北极星附近”理论不符。

地球存在着三种主要运动方式,即自转、摇摆和公转,地球运动是自转,公转,摇摆三种运动同时并存的组合式运动。地球质心与中心不同心,质心位于中心以南,两心位置确定了地轴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保证了地轴位置在一定时期的稳定,如果两心完全重合,地球将出现无固定轴的乱转),两心距离决定着地轴倾斜角度大小。地球绕中心轴(即地轴)自转,自转时质心产生了偏心力,牵引着地轴发生倾斜。伴随地球公转,偏心力方向不停的改变,牵引着地轴倾斜方向不停的改变,于是地球出现摇摆运动。

偏心力的方向,决定着地球公转轨道形状和公转速度变化(以北半球节气为例)。 当偏心力与公转轨道垂直并指向太阳时,偏心力将地球拉近太阳,地球公转轨道出现近日点,此时为冬至。当偏心力与公转轨道垂直并背向太阳时,偏心力将地球拉远太阳,地球公转轨道出现远日点,此时为夏至。当偏心力与公转轨道相切,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此时为春分。当偏心力与公转轨道相切,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此时为秋分。夏至和冬至,地球公转速度位于春分和秋分之间,并且相等。受其公转轨道半径变化影响,两者角速度却不同,夏至时的角速度与春分接近,冬至时的角速度与秋分接近。

四季变化是地球摇摆运动形成的,伴随地球公转,地球完成两个摇摆运动周期,地球表面才能形成一次四季变化,地球完成两个摇摆运动周期,地球公转只是接近一周。从冬至到夏至为第一个摇摆周期,从夏至到来年冬至为第二个摇摆周期,两个摇摆周期里,冬至和夏至地轴是平行的,春分和秋分地轴是平行的,冬至和夏至与春分和秋分,地轴倾斜方向正好相反。

其他网友回答

1、无论何事,总是在强调:我的人生我做主,我是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

恰恰说明,他的内心里对别人是有过度的依赖,反之亦然。

2、如果一个男人做了对不起老婆的事,或者在他看来是有愧于老婆的事,那么他会格外的对老婆好,这是潜意识的自我填补,也叫反向形成。

3、一个你反复见面去记不住他名字的人,你的潜意识内不想和他成为朋友,这是防御机制的自我抑制记忆力减弱或者丧失。

说明了,就是对他没有好感,自动关闭了记住名字的能力。

4、很多冻死的人都是衣着暴露,衣不摭体,按理说不是越冷越要抱紧自己取暖吗?

其实恰恰相反,这在医学中称之为反常脱衣状,是冻死的典型征象。

“原因就是由于低温的作用麻痹调解体温的中枢神经,有幻觉的热感”。

神奇不神奇?

意外不意外?

5、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新鲜的尿液若有芳香味……….

一般闻到恶臭其原因是因为放置时间久,尿素分解的氨臭味。

6、酒后吐真言,这句话是真的。

大家都知道喝酒之后人会很兴奋,行为很放肆,和平日里的形象完全是截然不同,那是因为酒精抑制住了控制理智的神经中枢,让你的行为全完失去理性。

那些平时不敢说的话,不敢做的事,在酒精的麻痹之下,没有了顾虑和谨慎,便什么都敢做了,这就是“酒后吐真言”!

很多人觉得喝醉是放肆行为,但殊不知酒精是抑制的功能。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都在说什么相对论,量子力学,其实真没必要这么高大上。说点经典物理范围内的东西吧。

一个是用喝汤的小勺子舀点水放锅里,当温度低时水蒸发很慢,但是开火后火越大,温度越高,水消失的越快,那么是否可以说,水消失的速度跟温度成正比呢?

按直觉,现在把锅烧的很热(就家庭天然气灶,烧一分钟左右),舀一勺水,水应该立即消失,但实际是水会变成水珠在锅里跳跃,存在时间长于我们的想象。

这个其实就是汽化膜作用,表面水体确实被瞬间汽化,这个是符合直觉的,但是汽化后的蒸汽会形成一道保护膜,把剩余水体包裹起来,并向上托起,遇冷又降下,形成跳跃。

另一个就是打乒乓的粘球感。很多人说球碰拍就飞,怎么粘的住?那是因为完全不会打球才有这种说法,碰拍就飞得说法看起来符合直觉,球粘拍(或留拍)的说法好像很荒谬,其实从道理来讲很简单。

对方来球碰拍后必然速度要变为零,再变成一个反方向的速度回到对方台面,这个时间长度对于会打球的人来说是十分清晰的,也是球员有控球能力的体现。当然,没海绵的光板,肯定球脱板时间快,手感极细腻的人能感受到一点点微弱的球留拍感,但是自从有了海绵和胶皮后,这种感觉大大增加,还说球碰拍就飞的人,那就是完全的球盲了。

直觉有用,但毕竟是一种粗放的技能,科学实验,逻辑推理,才是解读世界的正道。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