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幸福的皇后(宋朝第一位皇后)

网友提问:

宋朝出身最高贵的皇后是谁?她有着怎样的人生?

优质回答:

跟隋唐皇帝选纳妃嫔时看重门阀、家世不同,宋朝皇帝则相当随意,以至于出身低贱的妃嫔并不鲜见,甚至还有先前嫁过人的女子最终成为皇后(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的例子。当然,宋朝的妃嫔们并非人人都身世低贱,其中出身最高贵者,莫过于宋太祖孝章皇后宋氏。

宋皇后的家世极为显赫,父亲宋偓是五代宋初名将,一生历事4朝9帝,官至右卫上将军,封邢国公;祖母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女儿,封号是义宁公主;母亲则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爱女,封号是永宁公主。祖父、父亲都是驸马,祖母、母亲都是公主,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宋氏成为整个宋朝出身最高贵的皇后。

由于祖母、母亲都是公主,所以宋氏自从降生起,便自带高贵气质。后周太祖郭威在位时,年仅三四岁的宋氏跟随母亲入宫面圣,老皇帝因为喜爱她的伶俐、可爱,竟然当场赏赐给她一身冠帔。宋氏长大后,不仅出落得美貌绝伦、清丽脱俗,而且喜欢读书、弹琴,是个秀外慧中、多才多艺的大美女。

乾德五年(967年),宋氏在随母亲进宫庆贺长春节时,宋太祖赵匡胤因为喜爱她的美貌多才,便像后周太祖郭威一样,也赏赐给她一身冠帔。经过这次会面后,宋太祖因为对宋氏念念不忘,所以在第二年,便将她纳入宫中立为皇后。当时,宋氏才只有17岁。

自第二任皇后王氏(孝明皇后)病逝后,宋太祖已经整整5年时间没有册立皇后,如今年仅17岁的宋氏刚入宫便成为皇后,可见宋太祖对她的宠爱,绝非其他妃嫔所能比拟。而事实也证明,宋太祖并没有看走眼,宋皇后性情柔顺、知书好礼,每当皇帝退朝时,都会“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异常的体贴贤惠。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宋皇后侍奉宋太祖8年时间,始终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只好把年幼的皇四子赵德芳收为养子。好在赵德芳聪明伶俐,而且侍母至孝,多少能慰藉宋皇后没有子女的缺憾。然而这种幸福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变故,便将这对母亲抛入政治的旋涡当中,就此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日夜,宋太祖突然驾崩,年仅50岁。关于宋太祖的死因,千百年来一直都是个大谜团,正史记载的讳莫如深,民间的流言纷纷,无疑都让皇弟赵光义难以洗脱“弑兄夺位”的嫌疑。不管赵光义是否真的害死了亲哥,但宋太祖死后,他还是如愿以偿地登上帝位,史称宋太宗。

按照司马光所著《涑水记闻》的记载,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并不在宫中。而宋皇后得知皇帝的死讯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通知“法定继承人”赵光义,而是派大太监王继恩去召唤赵德芳入宫,想让养子即位的意图十分明显。但王继恩并没有服从命令,而是向赵光义通报皇帝的死讯,并请求他火速入宫。

当宋皇后看到入宫的不是赵德芳,而是赵光义时,顿时陷入慌乱之中,过了好一阵,才赶紧向后者下拜,并口呼万岁。不仅如此,宋皇后还哀求小叔父,乞求他饶过自己和赵德芳的性命,而赵光义也发誓,将与宋皇后、赵德芳共保富贵。宋太宗虽然这样讲,但登上皇位后却根本没这样做,并且对待宋皇后和赵德芳极为刻薄。

由于赵德芳差点抢了他的皇位,所以宋太宗登基后虽然表面上优宠侄儿,让他担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要职,但内心却一直想除掉他。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年仅23岁的赵德芳离奇地暴死(“寝疾薨。”见《宋史·卷二百四十二》),距离叔父登基,只有5年时间而已。

至于宋皇后本人,在宋太宗登基后不久,便被赶到寂静冷清的西宫居住,11年后又搬到更加荒凉的东宫(“太平兴国二年,居西宫。雍熙四年,移居东宫。”引文同上),而且无论在哪里,都有人对他进行严密监视。宋皇后在压抑、孤独中度过19年煎熬时光,最终于至道元年(995年)四月薨逝,年仅44岁。

宋皇后病逝后,宋太宗既不为皇嫂成服,又不许群臣临丧,并拒绝让宋皇后的神主祔庙。更有甚者,宋太宗还禁止宋皇后跟宋太祖合葬,并将她的棺椁安置在普济佛舍长达2年之久,最终才极不情愿地让她葬在永昌陵的北面。直到宋神宗在位时,宋皇后的神主才得以祔庙,而此时距其薨逝已经超过70年。

史料来源:《宋史》、《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

其他网友回答

在宋朝众多皇后中间,出身最微、经历最奇、权力最大、争议最多又最有名的,恐怕要属宋真宗的皇后刘娥。

刘娥的出身,是当时士大夫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宋史》说她祖籍太原,爷爷是将军,父亲是刺使,还在襁褓时,父亲就死于征战,母亲也撒手人寰,成了孤儿,后被好心人收养,长于四川。不过,《宋史》的记载云山雾罩,语焉不详,除了的确在四川长大之外,其它线索皆无从考证。司马光《涑水纪闻》则说:“章献刘后,本蜀人”,本来就是四川人,对祖籍太原说,明显表示反对,所以,那有名有姓的将军和刺使到底是不是她的亲人,还真难说,留下了千古谜团。

她与那位似父似夫的龚美的关系,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宋史》载:“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携之(刘娥)入京师”,一个姓龚的男人,带着一个姓刘的女孩在京城打工,这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据说,刘娥“善播鼗”,擅长拨浪鼓,可以想象,银匠龚美拉风箱炼银子、美女刘娥拨浪鼓揽生意那动人的情景,颇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夫唱妇随的浪漫。

史料中比较真实的记载是,当时还在做太子的宋真宗机缘巧合见过刘娥,惊鸿一瞥,看上了她。对于“皇二代”来说,要么看不上,一旦看上,巧取也好,豪夺也好,拆墙也好,插足也好,纵使出浑身解数,也会要据为己有的。于是,太子送钱送物,给房给车,终于抱得美人归,把她接进了自己的襄王府,上演了一场东方版王子与灰姑娘的传奇故事。从此,太子心无旁鹜,对刘娥“宠幸专房”,夜夜笙歌,旦旦而伐,三千粉黛无颜色。

皇权社会也是宗族社会,血统论和出身论成了道德制高点。所以,从进入王府的那天开始,刘娥那卑微的身份就成了她的“魔咒”, 如影相随,时刻影响着她、打击着她、摧残着她。比如,太子的乳母就对这位川妹子嗤之以鼻,苦口婆心地劝说,太子却充耳不闻,于是,她到宋太宗跟前告了一状,说自从狐狸精刘娥来后,太子身体都快弄垮了。宋太宗听后,大为光火,要求太子立即把刘娥扫地出门。

皇帝发怒,这可是事关自己能不能转正的前途问题,当然得依。不过,太子对刘娥情太深,万难舍,只好折中,把她暂时安顿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害得张耆为避嫌,连家都不敢回,夜夜在办公室打地铺。好在有情人终成眷属,过了十多年,宋太宗去世,太子继位,随即欢天喜地把刘娥迎进了宫,封为美人,免了相思之苦,圆了鸳鸯蝴蝶梦。

刘娥进入襄王府时还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妙龄少女,后来长期寄居张耆家,等到宋真宗登上皇位,她已经三十出头,所谓徐娘半老了。进宫之后,宋真宗对刘娥的感情不但没有因她年岁渐长容颜渐淡而稍有减少,反而历久弥深,从他对刘娥一系列煞费苦心的安排就不难看出:先把她晋封为二品修仪,很快又封为一品德妃,景德四年(1007),当父亲当年给他娶的郭皇后去世后,他又开始精心运作刘娥当皇后。

然而,刘娥的出身问题一直是摆在她面前的一条鸿沟。当宋真宗向大臣们提议她当皇后时,参知政事赵安仁就以刘娥出身寒微、不可母仪天下为理由,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他安排翰林学士杨亿起草封后诏书,杨亿甚至公然拒绝。大臣们希望立沈才人为皇后,沈才人出身宰相门庭,地位高,血统正,成份好,封她为皇后,无论从伦理道德还是政治角度来说,这都是表里相符、实至名归的。

大臣们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思,这让宋真宗一筹莫展,无奈之下,他索性将封后一事悬着,拖着,既不立刘德妃,也不立沈才人,与大臣们僵持着。直到大中祥符五年(1012),他终于下定决心,回避了朝臣公议的程序,特事特办,礼仪从简,只将封后诏书传至中书省了事,那些大臣们最后竟也无计可施。刘娥这位出身卑微的奇女子,终于在宋真宗的强力推动下,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变,成了大宋王朝的皇后,这年,她已经四十四岁。

宋真宗对刘娥的一番深情,还表现在确定接班人的问题上。刘娥虽然是他“宠幸专房”的女人,但有些事情,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她的生育问题就是如此。当时,刘娥身边有一个姓李的侍女,大概看到皇帝皇后干打雷,不下雨,非常着急,便对皇后说梦到自己怀孕了。刘娥一下便听出了弦外之音,这种情况下,有什么法子比“借腹生子”还好呢?于是,皇后安排,皇帝很快就让李氏怀上了,生下一子,对外则说是刘皇后所生。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接班人宋仁宗赵祯。

一个女人,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女人,要得到一个权力至高无上男人的持久喜欢,那可不仅仅是长一张漂亮脸蛋、抛几个媚眼、扭几下楚女腰肢就能轻易做到的,她必须是一个接近完美的女人和妻子。纵观刘娥的经历,当初她应该文化不高,但从后来的发展看,她绝对冰雪聪明。

大约从天禧四年(1120)开始,由于宋真宗中风在床,不能坐朝,便将政事交刘娥处理。宋真宗在床上一躺就是几年,这期间,作为皇后的刘娥,不但要照顾生命垂危的皇帝,还要教养年少的太子,更要决策天下大事,真是内外兼顾,日理万机,对于刚刚直面国家大事的她来说,可谓小试牛刀,但她也的确没有使宋真宗失望。

皇帝有病,大臣就会闹政变,这几乎是人治社会下的条件反射。台上的宋真宗奄奄一息,台下那些人就开始搞阴谋诡计,甚至磨刀霍霍了。当时,寇准任宰相,但他嘴巴不严,把还没议定的朝廷大事提前泄密,因而被罢,由丁谓接任。太监周怀政想浑水摸鱼,秘密策划废除刘后,诛杀丁谓,拥立太子,结果被人告发,身首异处。这些里里外外的变故,无疑给孤立无援的刘娥以生死攸关的考验,风声鹤唳之间,刘娥沉着地决策,果断地处理,招招精准,总算平稳过渡,足见其超常的胆识和魄力。

乾兴元年(1022),宋真宗病逝,太子继位,即宋仁宗。由于宋仁宗年仅13岁,少不更事,宋真宗临死前遗诏说:“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于是,刘娥由皇后变成了皇太后,从幕后走到了前台,成为了大宋王朝的真正决策人。从此,刘娥这位出身低微的川妹子,开始了长达十一年显赫一时的垂帘听政生涯。

这十一年,刘娥既是决断天下大事的实际当权者,同时也是小皇帝的母亲,她丝毫也没有忘记自己作为母亲的责任,要求宋仁宗随自己一起处理政事的同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

这十一年,刘娥女子当国,垂帘决事,天下大事并未因她是女流之辈而荒废,反而处置得当,政令畅通,“初,仁宗即位尚少,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

这十一年,刘娥权力如日中天,那些卖乖取巧的大官小吏便蜂拥而上。小臣方仲弓上书,建议刘娥效仿武则天,为刘氏祖宗立庙,遭到她的怒斥;太常博士程琳敬献《武后临朝图》,暗示女子当国有先例,刘娥把图扔到地上。刘娥处在权力巅峰,始终以国家前途为重,以天下太平为重,没有枉法徇私,原则问题上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明道二年(1033年),刘娥感觉大限已近,便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太庙行了祭祀之礼,接受了群臣赠予的“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尊号,随即还政于宋仁宗,实现了权力的顺利交接。不久,她因病去世,享年65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