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教师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优质回答:
培养孩子思辨能力的话题,基本都是关于如何回答孩子问题的。今天不妨再深入一步,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还得教会孩子如何问出优质的好问题。
说到这里,可能有家长撇撇嘴:“娃就跟个活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似的,烦都烦死了,还用教他?”
可问问题不代表会问问题,更不代表能问出好问题。
为啥问一个好问题那么重要
这个问题的答案,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爱因斯坦了。
天才之路,始于一问
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开启了物理学的新时代。
那时还在专利局工作的他,用一支笔写出了五篇足以改变人类历史的论文:
《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
——探讨光量子及光电效应
《分子大小的新测定》
——推导出计算扩散速度的数学公式
《关于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
——证实原子确实存在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提出“狭义相对论”
《物体的惯性是否决定其内能》
——推导出最著名的科学方程式:E=mc2
每一篇都足以达到诺贝尔奖的水准,而爱因斯坦也获得了1921年物理学诺贝尔奖。
百年后,联合国大会决定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以此纪念爱因斯坦一手创造的这个奇迹年。
如今,爱因斯坦已经去世60多年了,可却一直有个疑问徘徊在人们心中:
在那个没有计算机、对撞机的年代,爱因斯坦凭什么能提出那么多超前理论?
在查阅众多资料后,找到了一个答案。
原来,这一切伟大成果始于爱因斯坦16岁提出的一个问题:
如果我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会看到什么呢?”
这就是被后人誉为天才思考的“追光实验”。在此后的十年里,他一直苦苦思索,最终发现狭义相对论,成为比肩牛顿的科学家。
一个问题,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也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
而爱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视的就是提出问题。
如果有一个小时解决困局,他宁愿用55分钟确定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他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一个好的问题,能驱动思考,打破既定模式,展开想象,探索无限可能性。
像这样的优质提问,在科学发展史上比比皆是,几乎每一个重要的科学理论或创造发明,背后都藏着无数个疑问。
但是很遗憾的是,中国学生最缺乏的往往就是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问的差距,就是人生的差距
记得和吴军博士一次访谈中,常爸曾问他一个问题:
中美在高等教育上的学术水平差距,要怎么才能赶上?
吴军博士认为鼓励孩子多提问题是一个解决办法,他说道:
“中国的学生非常善于解决问题,但并不是特别擅长问问题。在提出问题上,的确略逊一筹。”
“但是在前沿的学术界,问出好问题非常重要。因为没有人给你布置课题了,课题要你自己选的时候,问出什么样的‘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就非常重要了。”
的确,虽然说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是好事,但再困难的问题,随着时间和努力总会找到解决办法。
可如果提不出问题,就相当于是大海中漂泊的船只,都不知道该向何方努力。
为啥我会这样呢?因为一个孩子能问出好问题,背后隐藏的信息是:
我在听——专注力
我听懂了——理解能力
我思考了——发现问题
我找到了漏洞——思辨能力
我还想了解更多——解决问题
表明孩子已经进入到高级思维能力区间。而那些提不出问题或只是随口一问的孩子,要么是没听懂,要么压根儿就懒得想。
这背后的差距可是思辨力、专注力、理解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
说了这么多,父母们一定想说了:我不希望孩子每天问的都是鸡毛蒜皮,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我希望他也可以问出一些好问题。那么,
我们该如何教孩子问出好问题呢?
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还不发达,又该怎么教呢?
关于这一点,国外有很多研究,常爸给大家总结了一下。
好好回答问题,不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从来都不缺问题。据英国一项调查显示,一个四五岁的好奇宝宝,每天平均会问73个问题。
也就意味着,只要跟孩子在一块儿,就要被问题轰炸。这个时候父母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儿首先是:好好回答问题,不打击孩子问问题的积极性,这样,孩子才有可能问出更多的好问题来。
知道答案,就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告诉他;不知道答案,诚实地告诉孩子,然后一起寻找答案,整个过程中千万不要有不耐烦。
复述提问,教孩子说出完整的问题,精准表达
孩子问题虽然多,但受早期语言发展的限制,能表达得清晰、完整的却很少,往往就是三个字——“为什么”。
但这种表述不清、支离破碎的表达方式对孩子思维训练的帮助实在有限,而且很容易引发歧义。想要教孩子问出一个完整的问题,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就是:大人重复和重新整理孩子的问题。
国外的一个爸爸就做了很好的示范。他刚刚洗完澡,4岁的女儿很好奇,两个人就洗澡这件事展开了一次谈话。
爸爸其实不是不知道孩子在问什么,但却不厌其烦地复述问题,完善表达,其实是在教女儿如何问问题,在重复的过程中,孩子的思路也会被引导得更加清晰,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知道如何能够把自己的疑问表达得更加清楚。
除了重复,父母还要及时鼓励。当孩子问出一个好问题时,抱抱孩子,大声称赞:“这是一个好问题。”让孩子更有动力提问题。
清晰、完整、有逻辑地表达疑问,在这点上,别说孩子了,很多大人都不一定做得够好,很可能就是因为我们从小没有经过这样完整表达的训练。除了复述问题,教孩子如何正确表达外,让孩子学习思维导图,也是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提高逻辑思考能力,最终问出好问题的办法。关于思维导图,我们今后会有专门的文章来介绍,敬请关注。
让孩子理解Thin/ Thick Question
到了这一阶段,难度升级,需要孩子理解两个概念:Thin Question(浅层问题/封闭式问题)、Thick Question(深层问题/开放式问题)。
如何区分呢
国外有个网友用三明治做了生动的比喻。
Thin Question(浅层问题/封闭式问题):指的是能够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答案很窄、无细节,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Thick Question(深层问题/开放式问题):指的是不能在书本里找到答案的问题;答案通常是详尽的并且包含了你的观点;每个人都可以自圆其说,有自己的答案。
区别起来例子有很多:
明天是几号?(Thin)
明天你准备做什么?(Thick)
你想吃面包还是米饭?(Thin)
你觉得哪一种食物更抗饿?(Thick)
鼓励孩子多提开放式、深层次的问题。
如何让孩子拓展自己思维,问出更多的问题呢?问题游戏是一个好办法。
游戏盒子,三个问句引出好问题
游戏盒子,被国外很多老师交口称赞,因为轻松易操作。
首先打印出下面的插图,剪出形状并粘成一个立方体:
然后,把三个问句写到盒子表面,每一个问句都很有深意:
Why is it actually…?——想找到问题根源,先问一句“为什么”
What would happen if …?——想找到创意方案,脑洞大开说“如果”
How could I do that?——想找到使用的解决方案,就要想想“如何做”
最后,像掷骰子一样抛出盒子,哪一面朝上就按照哪一面问问题。
例子时间到。比如读完《小红帽》的故事,就可以引导孩子问出这样的问题:
WHY——为什么小红帽会相信大灰狼呢?
IF——如果小红帽没有开门,会怎么样呢?
HOW——发现坏人后,小红帽可以怎么做呢?
提出问题后,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个Why,找出深层问题
为了优化生产流程,摸清公司问题所在,丰田的创始人丰田佐吉提出了“5个为什么”方法。
他们认为遇到一个问题,只要在“答案”的基础上持续提出5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深层次的原因。
西方有一个流传很久的谚语:For want of a nail the kingdom was lost(丢了一个钉子,失去一个王国)。
乍看这句话,似乎很没有什么道理,但国外有小学老师通过这个谚语来演示如何用“五个为什么”来推理,企图找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这则谚语还有同版民谣,充分展示了这一推理过程:
“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后来,西方人就用这个民谣比喻细节决定成败,有点类似我们的成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当然了,虽然是“五个为什么”,但这只是一个指引,不是说问到第五层就可以停止了。事实上,在常爸看来,就这个问题来说,仅仅问到“钉子缺”这个层次还是不够的,完全可以继续问下去:
为什么没有足够的钉子?
是因为没有充足的资金,所以军备不足?(钱的问题)
还是因为铁矿产量不高?资源跟不上?(资源的问题)
还是因为生产效率低下?或是没有足够制作铁钉的工匠?(人的问题)
顺着不同的角度追问下去,直到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如果顺着“为什么钉子不够”,再用5W的方式再提五层的问题,就会发现这颗小小的钉子问题背后折射出的可能就是国家经济、社会管理的大问题。而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
像这样一环扣一环,甚至“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完全可以复制到和娃的日常对话里。不要只满足于一个问题表面上的答案,多问几个“为什么”。
至于原有的“五个为什么”,我们完全可以把“五”当做一个虚数看待,只要娃感兴趣,可以无限制地问下去。挖得越深,理解得越透彻,就越会有意外的发现,越能“逼”人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职场中的我们,一定也能深深体会到“找到痛点、直击靶心、有的放矢、一语中的”是多么宝贵的能力吧!
其他网友回答
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教师如何引导孩子发问?
首先,是人与人的问题。教师在和孩子的互动交流当中。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温馨的。很多时候问题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交谈的这一个过程,一问一答。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享受,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关爱。然后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孩子的问题幽默,有趣的回答。用递进法解释问题,对问题进行解剖。最后,答案留给孩子自己去寻找,但是必须要指出一条寻找答案的道路。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
我觉得作为老师想要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呢?首先就要让孩子对其产生兴趣,兴趣是孩子探究的源泉,只有对其产生了兴趣才会有想要去了解的心思,才会去思考去提问,从而进一步的去了解。其次就是要做好引导,准备好材料。孩子毕竟还小接触的东西比较少,对大千世界中的众多事物产生疑问是很正常的,但是要让孩子的好奇心一直延续下去,却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备课就显的很重要了,准备好能够引起孩子注意的那个问题点或者是材料很重要。可以是事物可以是PPT可以是一句话,只要能够引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从而引导上你想要讲述的事物上就能够很好的打开孩子的嘴,让话题不间断。最后,虽然引导孩子的问题意识不错,但是也要掌控好节奏,不然很容易让孩子把话题带跑。
其他网友回答
孩子不需要老师培养什么问题意识,因为他们问题多多,需要的是能够有人适时给他们释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