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7季【湿地豫见】杨艳:仰望大师的背影,追寻教育的真谛

卷首语
一代大师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他的许多教育理念,直到今天,对我们也是非常适用的。本期豫见,让我们跟随杨艳老师一起,重温经典,对话大师,让大师的智慧点亮我们前行的路。
仰望大师的背影,追寻教育的真谛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文/杨艳
陶行知,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先驱。近日,再次细读十几年前珍藏的《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感慨良多。先生的教育思想经过九十多年的考验,至今仍极有价值,读来使人深受启发。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工作者,我为大师的远见与深刻折服,更敬重他为改造中国教育所付出的辛苦与努力。我想,一个教师,如果深刻领会了先生的思想,定会为自己的专业成长提速,使自己的专业成长具有“诗和远方”。正如本书序言中所说: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下面把我对本书感受深刻之处列举出来与各位分享。
首先,先生提出了“教学合一”。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和学要联络起来,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我的启发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教授的知识,不是僵化的、死的知识,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之“知其所以然”。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说,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不顾学生的才能兴味,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如果让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老师就会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也能够乐学。这一点我更是深有体会:我们的教学,就要做到以学定教。在设计教学时,要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课堂上,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尽可能做到面向全体,又针对个体,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先生说,现在教育界的通病就是各人拿从前所学的抄袭过来,传给学生。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好的老师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必定要“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否则年年照样画葫芦,就会十分的枯燥。“教学相长”,是孔子的至理名言。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长流水”,首先教师得有丰厚的知识储备,除了教材知识,还要涉猎更多的课外知识。其次教师还要保证自己的“水”是“活水”,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而提高自我的最佳途径是多读书,我们除了读《课标》、教材、教育名著,还要多读一些社科类书籍,经常阅读报刊杂志,让自己更加博学多识。
其次,先生提出了新教育。
“我们现在处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之中,应该造就一个新国家,现在需要的,是一种新的国民教育,拿来引导他们,造就他们,使他们晓得怎样才能做成一个共和的国民,适合于现在的世界”。可见,先生所要培养的是适合当时世界的、具有共和精神的学生。这就使我们认识到教育者所担负的使命,是培养适合国家需要、时代发展的人才。只有具有这种使命感,才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先生所提倡之新教育,新在“自新”,自我奋发图强;新在“常新”,日日新;新在“全新”,形式新,精神新。先生所提之新学校、新学生、新教员、新课程、新教材等等,我们今天的教育正在实施,并对它赋予了新的内容。
当前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的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是对先生新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它以教师专业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今天的新教育实验,是在为中国教育探路;先生当时的教育理想,正在新中国的沃土中变成现实……
再次,先生提出了《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这方面来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他还说,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共和国所需要的公民,是要他们有共同自治的能力。学校一定要养成学生共同自治的能力,否则不应算为共和国的学校。并且说学生自治的范围,应以学生愿意负责,又能够负责的事体为限。
不得不佩服先生的远见卓识。做教育,就要着眼未来,立足于社会发展需求和孩子未来发展的需要。今天我们很多学校里的学生会,班级的自主管理等不正是在践行先生的思想,锻炼学生的自治能力吗?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这些闪烁着先生思想之光的警句,无一不在阐释着教育的真谛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个倾毕生精力推行生活教育、平民教育的教育家,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的思想光芒万丈,值得后人永远敬仰和怀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正如本书序言二中所说:我们当踏着他为我们修筑的阶梯继续攀登,而不是消闲地站在山下袖手旁观,望山而拜。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追寻教育的真谛!
作者简介:杨艳,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城关镇第二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爱读书,爱运动。从教二十余载,辛勤耕耘,用心育人,在三尺讲台上谱写着自己的“芳华”。
策 划:“豫见”@语文湿地编辑部
总 编:胡龙江
副总编:刘玉珍 陈卫星 孙秋备
编 辑:刘玉珍 江东云 陈卫星 陈向琼 孙秋备 董春香 刘 娜 刘龙飞 吕向新 杨晓芳 王玉荣 黄香云 刘 燕 张喜研 李 娟 张云霞 王雪峰 孔书民 杨 艳 王冬梅 徐靠山 张二妞 李小红 董会歌 张 磊 高丹丹
本期编辑:孔书民杨艳王冬梅
美 编:杨晓芳 刘 娜 刘龙飞
顾 问:秦 勤
终 审:李红玲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liuyuzhen1205@126.com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