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七绝诗(怎样写好七绝五十六法)

网友提问:

怎样写好七绝?

优质回答:

因为题主问的是如何写好七绝,我们默认大家对七绝的平仄格式是没有问题,所以这里主要讨论七绝的行文手法和意境抒发,不讲平仄格式。七绝的平仄格式在前面有一篇文章讲过,大家有兴趣可以翻看。

意境为先

我们以诗做例子来说明。

看李白的七绝送别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要走了,汪伦唱着歌来了。这水这么深,没你汪大爷感情深。浅显直白吧?汪伦这个人是李白的粉丝,李白到他那里,好吃好喝招待着。李白虽然也当他朋友,但是和杜甫、孟浩然、王昌龄的关系还是有区别的。吃好喝好,还拿了,要走了。汪伦还是舍不得,李白觉得实在不好意思了,写首诗应付下。

然后我们再来看另外一首送别七绝。还是用李白的啊,同一个人的好对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的意境又完全不一样了。和老朋友在黄鹤楼告别,烟花三月里孟夫子要去明媚的扬州了。水面上孤单一页帆终于消失在蓝天尽头,只看到长江之水滚滚东去。意味无穷啊,这说明李白一直站在黄鹤楼上,目送孟浩然。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孟浩然大李白十二岁,一生不仕,田园诗领袖,是李白最钦佩的人。望仕而羡散,是中国文人逃不开的性格底色。李白的《赠孟浩然》,开口就是“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李白是杜甫的偶像,而汪伦先生就……所以,同样的送别诗,完全不一样的味道。

意在笔先,意在诗先。

我们读古诗,不能只看句子,要了解一些背后的东西,找到同感,也就是感觉到他写诗时候的心境。我们写七绝,要想真正写好,不单讲究平仄格律、押韵、文采,最重要的还是意境拿捏。

七绝构思

七绝四七二十八个字,自然不能像古风、律诗、排律那样娓娓道来。但是写文的章法总归一样,只不过把律诗的联变成句。律诗四联,绝句四句。同样的起承转合,不同的构思。

因为七绝不能像律诗一样排兵布阵,那么在前两句起承之后,第三四句就非常重要了。一首好的绝句,绝对是靠后两句出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前两句绝句和律诗的不同。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大家看两诗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比较下,区别在哪?“渭城朝雨浥轻尘”,地点,时间,下雨,湿润,轻轻的飞尘。一句话囊括了这么多要表达的东西,甚至灌入了意象,让人有了自己的感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地点,水面,云脚低。两句才写这么点东西。这就是绝句起句的不同,虽然也是平起,但是起点要高于七律。为什么?字数不够啊。

第二句,承。“客舍青青柳色新”,相当于七律的颔联。然后第三句开始转,“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意,七绝的转合,也就是三四句不像七律的尾联,合得那么明显。这就是构思的区别。

七绝的三四句必须出新,必须要构思出另外一种奇特的意思。三四句重心有可能在三,也有可能在四,不一定要像七律一样合回首联。写绝句一定要爆发一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你再喝一杯,为什么呢?因为你要去的地方,没有我的陪伴。这种写法,其实用词普通,但是构思别致,名句成矣。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关于高适诗的文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的爆炸点就在第四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面两句也就是写景,重心都在三四句。第三句一般不会平写,肯定要制造波折。如何制造波折?首先是平仄上不能出错,要抑扬顿挫,然后就是使用否定,假设,限定,疑问这几种方法。我们看例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假设,“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是假设。假设能制造出一种与现实不同的情景,形成感情上的跌宕。“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否定。“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还是否定。“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也是否定,不过放在第四句上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疑问。“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里的“唯见”,限定。基本上好的七绝,都会在第三或第四句制造波澜,这诗才有意思。这是七绝的构思方法。

七绝行文

再大致讲一下七绝的行文方法。还是举例子说明,大家一看就懂。

第一种,顺叙法。这就多了,刚刚我们讲的起承转合的,基本上都是。找个最明显的例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就是顺流直下,起承转合。

第二种,大小法。这个也多。先写大的景色事情,再在三四句写小景,小物件,小事情。来看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前面写大景色,后两句呢,详细写景,还有船来了。

第三种,四扇屏。这种行文相对较少。就是东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最有名的就是这首《绝句》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句一个景色,四个景色几乎没有什么关联。没有起承转合,没有大中写小,就是用力均匀的四幅画。这样写,其实很不好。就好像一个人站那儿,东张西望,实际上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这种写法写出来的也可以归入古绝,不算在律诗里面。但是为什么这首诗这么出名呢?

第一,他是杜甫写的。第二,写景确实漂亮,每一句都是单独的一副画儿。第三,乾隆皇帝特别喜欢。这位爷的审美观大家心里有底吧,但是没办法,他喜欢,天下人就都得喜欢了,一直传下来,就这样了。实际上,后来用这种写法写的诗基本上都不能看。

大概就这几种七绝的几种写法和具体制造精彩构思的方法。还补充一点知识:我们把七律中二联拿掉,剩下的首联尾联经常就是一首意思完整的七绝,格律也是合的,大家可以自己去试验一下。

但是绝句不是律诗拿句,拿字之后的产物。绝句早就有了,只是在平仄格律出来之前,是遵守四声韵。这个时期的绝句称为“古绝”,一般划入古风范畴。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七绝速成写法(原创)

要写好七绝,必须记住七字联的两种标准格律:

1、七字联的第一种标准格律的上、下联(以下简称1上和1下)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1上)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1下)

2、七字联的第二种标准格律上、下联(以下简称2上和2下)

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2上)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2下)

七绝的所有8种格律就是由七字联上述两种标准格律组成的。

一、七绝平韵式写法(共四式)

(一)、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两韵):

1、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用七字联第一种标准格律写一对联作首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1上)(对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1下)(首联)

2、围绕同一主题用七字联第二种标准格律写另一对联作为尾联,即:

仄仄平平平仄仄,(2上)(尾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2下)(对联)

3、将首联与尾联合并就是七绝。(注意首联与尾联作好衔接),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1上)(首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1下)(对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2上)(尾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2下)(对联)

(二)、首句平起入平韵式(三韵)

1、确定主题,围绕主题,将七字联第一种标准格律上联(即首联首句)的第五、七字平仄交换,以便首句押平声脚韵。下联不变,写一对偶句(因上下句都是平尾,所以不是对联,而是对偶句)作首联,即:

平平仄仄仄平平,(1上,五七换)

仄仄平平仄仄平。(1下)(对偶句)(首联)

2、围绕主题,以七字联的第二种标准格律写一对联作尾联,即:

仄仄平平平仄仄,(2上)(尾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2下)(对联)

3、将首联和尾联合并就是七绝(同样注意首联与尾联衔接),即:

平平仄仄仄平平,(1上,五七换)首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1下)(对偶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2上)(尾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2下)(对联)

(三)、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两韵)

1、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用七字联第二种标准格律写一对联作首联,即:

仄仄平平平仄仄,(2上)(对联)(首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2下)(对联)

2、围绕主题用七字联第一种标准格律写一对联作尾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1上)(对联)(尾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1下)(对联)

3、将首联与尾联合并就是七绝,即:

仄仄平平平仄仄,(2上)(首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2下)(对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1上)(尾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1下)(对联)

(四)、首句仄起入平韵式(三韵):

1、确定主题,围绕主题将七字联的第二种标准格律的上联(即首句)第五、七字平仄对调,以便首句押平声脚韵。下联不变写一对偶句(为何不是对联,理由同前)作首联,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2上,五七换)

平平仄仄仄平平。(2下)(首联)

2、围绕主题,用七字联第二种格律写一对联作尾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1上)(尾联)(对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1下)(对联)

3、将首联与尾联合并就是七绝,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2上,五七换)

平平仄仄仄平平。(2下)(首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1上)(尾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1上)(对联)

由此可见,七绝就是由七字联的两种标准格律组成。其中第(一)与(二);第(三)与(四)的格律除首句第五、七字不同外,其它完全相同!

且理想状态下,第(一)、(三)各由两副七字联组成;第(二)、(四)尾联各由一副对联,首联由一对对偶句组成。

二、七绝仄韵式写法(共四式)

凡仄韵式七绝,必须将七字联两种标准格律的上下联交换,以便押仄声脚韵。

(一)、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两韵)

1、确定主题。将七字联第二种标准格律的上下联交换写一对偶句(因前句平尾,后句仄尾。所以不是对联,而是对偶句)作首联,即:

平平仄仄仄平平,(2下)(偶句)(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2上)(偶句)

2、围绕主题。把七字联的第一种标准格律的上下联交换写一对偶句(不是对联,而是对偶句。理由同上)作尾联,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1下)(偶句)(尾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1上)(偶句)

3、将首联与尾联合并就是七绝,即:

平平仄仄仄平平,(2下)(偶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2上)(偶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1下)(偶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1上)(偶句)

(二)、首句平起入仄韵式(三韵)

1、确定主题。将七字联第二种标准格律上下联交换,并且把首句第五、七字平仄交换,以便首句押仄声脚韵,写一对偶句作首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2下,五、七字交换)(偶句)(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2上)(偶句)

2、围绕主题,将七字联第一种标准格律的上下联交换写一对偶句作尾联,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1下)(偶句)(尾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1上)(偶句)

3、把首联与尾联合并就是七绝,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2下,五、七字交换)(偶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2上)(偶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1下)(偶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1上)(偶句)

(三)、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两韵)。

1、确定主题。将七字联第一种标准格律的上下联交换写一对偶句作首联,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1下)(偶句)(首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1上)(偶句)

2、围绕主题,将七字联第二种标准格律的上下联交换写一对偶句作尾联,即:

平平仄仄仄平平,(2下)(偶句)(尾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2上)(偶句)

3、将首联与尾联合并就是七绝,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1下)(偶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1上)(偶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2下)(偶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2上)(偶句)

(四)、首句仄起入仄韵式(三韵)

1、确定主题。将七字联第一种标准格律的上下联交换,并且把首句第五、七字平仄交换,以便首句押仄声脚韵。写一对偶句作首联,即:

仄仄平平平仄仄,(1下,五、七字交换)(偶句)(首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1上)(偶句)

2、围绕主题,将七字联第二种格律的上下联交换写一对偶句作尾联,即:

平平仄仄仄平平,(2下)(偶句)(尾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2上)(偶句)

3、把首联与尾联合并就是七绝,即:

仄仄平平平仄仄,(1下)(偶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1上)(偶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2下)(偶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2上)(偶句)

由上可知,七绝仄韵式因为押仄声脚韵,所以其格律必须将七字联两种标准格律的上下联交换以后组成。第(一)与第(二),第(三)与第(四)除首句第五、七字平仄交换外,其余格律完全相同。且仄韵式七绝不含对联,均由对偶句组成。

其他网友回答

七言绝句,是格律诗中的一个品类。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共28字。

怎样写七绝,要求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步是要求合格,

第二步是要求写好。

第一:关于合格诗,耍求做到以下几点:

1、立意鲜明。一首诗要说明什么意思,表达什么情绪,动手以前就要思考明白。

2、语言通顺。诗是自己写的,但多半是要给别人看的。所以语句要明白通顺,少用晦涩生词。

更不可自造生词。

3、安排韵脚。一首绝句共四句,一般安排四韵(即第一、二、四句最末字),也可安排两韵(即第二、四句最末字)。

4、理顺平仄。格律诗是必须要讲究平仄的。就是说要按照规定的律句写诗。

律句共有四种: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以上四种律句,都是固定不变的句式。偶位字的平仄,是不能任意变更的,奇位字的平仄,一般说可以灵活变通。

每首诗都是由以上四种律句的组合。组合方式也是四种。篇幅所限,此处不便详述。

此外,还须注意克服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

第二:关于写好诗,标准没有止境,大体说来有以下几句话:

1、立意要新。古人说:“意者,帅也”。又说“诗意贵新”。一首诗必须立意高远,而且还要新颖,绝不可重复别人已经写过了的意思。

2、用情要深。诗是表达感情的工具,写诗必须注入作者的感情,写出来的句子必须使人受到启发或感动。

3、语言要精。诗词语言不同于平时说话,它是语言艺术的精华,所以必须精练、鲜明,字字顶力。好的句子会使人终生难忘。

4、结构要真,意思是完整。一首绝句虽然只有四句,但须层次分明。一般说来有四个层次:

第一句起:提起。

笫二句承:承接。

第三句转:转折。

第四句合:合成。

这就古文中的起、承、转、合。

就绝句而言,最重要的是第四句“合”,或者总揽全篇;或者揭密破晓;或者给人遐想;或者意味深长。

要想把诗写好,古今名人经验很多。此处略谈如上,借以抛砖引玉。

其他网友回答

(汉子~*夜诗*七首 )

《荷塘月色》

[原创]

署气

跌月水

夜风

醺入睡

浮萍

粼粼枕

荷红

挑盖翠

〈李恭觉~2019年6月27日*五月廿六日*夜赏一一北京颐和园夜色荷塘……〉

《虬梅化作一柱香》

[原创]

虬梅化作????? 一柱香

弯月婷婷????? 悬一旁

袅烟渺渺????? 缭绕上

嵌入银河? ??? 成泪霜

〈李恭觉~2019年4月13日*三月初九日*6时16分于北京〉

《夜山》

文/@汉子诗人【原创】

夜寻桃梨 泥中栖

轻吹悬月 忍泪啼

山中金云 满头挤

银河斓星 吹残笛

〈李恭觉~2019年5月1日*三月初廿七日*夜于北京密云大月山〉

《大运河之夜》

[原创]

残月疏 枝停

夜阑风 寂静

舟绰岸 孤影

梦飘运 河中

〈李恭觉~2019年4月21日*三月初十七日*3时17分夜宿好友北京通州*月亮河*寓中赋〉

《夏夜》

[原创]

花花隐蕾红,啾啾栖林中。

星星浩渺灯,月月淡天空。

沉沉山入梦,疏疏枝绰影。

寂寂夜无声,淅淅雨剪风。

〈李恭觉~2019年7月17日*农历六月十五日夜*2时17分于北京延庆松山~友之墅舍~赋……〉

《中秋夜》

文/@汉子诗人【原创】

皓月照千秋,玉盘举夜空。

谁呼外乡人,不敢抬头应。

《汉子诗人~2019年9月13日*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于北京》

《北京大觉寺之夜》

文/@汉子诗人【原创】

悠闷钟声 寺抖动

疏烟氤氲 升夜空

四野山风 似泣婴

圆月坠入 八绝中

〈汉子诗人~2019年8月17日*农历七月十七日*晚于北京大觉寺……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环境优雅而闻名。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大觉寺八绝: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灵泉泉水、辽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韵清池……〉

其他网友回答

在意境和平仄格律中间找一个平衡就0K了。

庚子之年疫患急,

江城罹难五湖凄。

苍天洒落及时雨,

驱病清霾民志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