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人误解的名言(关于被误解的名人名言)

网友提问:

你知道哪些被人误解的名言?

优质回答:

被误传的名言后多,很多误打误中为“名言”。这真北田说“牛角瓜”,传到南地“牛说话”。

人们都长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这一句名言使用最多,却不知这句名言是误传了,成为今天的“兄为父”“嫂为母”。

什么是正确地说法呢?

正确的说法应是“长兄为扶”,“长嫂为模”。

意思是,作为兄长年长懂事,应为家中多分担责任。一但父母年事已高或离世。作为兄长,应尽力“扶”持弟妹,继续生活。而作为兄嫂,也就应为丈夫分忧,为弟妹起楷“模”作用,共同把家庭建设好。

“长兄为扶”,“长嫂为模”。才是“长兄为父”,“长嫂为母”这句名的原意!

其他网友回答

被误读的“食色,性也”

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上》:告子的观点:“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

经常看到一些好色之徒为自己辩解,说什么“连孔子都说了食色性也”,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好色无可厚非,但是,拉孔子垫背就不厚道了,因为孔子根本没有说过这句话,那么,到底是谁说的呢?

“食色性也”出自《孟子、告子上》里,是孟子和告子讨论人性善恶问题,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并不是孔子或者孟子所言。

那么,“食色性也”的含义又是什么呢?好色之徒一般理解为:性和吃饭一样,都是人的本能。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你以为孔子、孟子、告子等等贤人,能和你们一样好色吗?

《说文解字》解释“色,颜气也。”段玉裁又画蛇添足:“颜者,两眉之间也,心达于气,气达于眉间,是之为色。”色的本义就是指脸色,以后又引申为颜色。“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告子所说的“食色性也”,实际上是“喜欢精美的食品,喜欢美丽的颜色是人的本性“。

中国几千年,谈性色变,尤其是那些正人君子,谁都不敢涉及这类话题,但是,人们也津津乐道《礼记?礼运》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却忽视了后面的话“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礼记》一书的编定时间在西汉,主要内容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其中孔子的很多话已经见于《论语》之中,在《里仁》篇中,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论的汇编,记载孔子言论的真实性会更高。按照孔子的一贯风格,以及两个版本的两句话相比较,可以认定:《礼记?礼运》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并非孔子所言,有后人假托只嫌。

圣人怎么会高谈男女之事呢?

你可以随意说“食色性也”,你可以随意做“食色性也”,但是,千万别把孔子扯进来做掩护。

其他网友回答

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用现在的语言来读这句话,很容易解释为:人如果不为自己,就会被天地诛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最早出自《佛说十善业道经》。我们知道,佛教是一个提倡 “利他”的体系,所有佛经中,都没有“为自己”的说法。因此,将“人不为己”解释为“人不为了自己”,显然是不对的。其实,这句话中的 “为”不是第四声“为”,而是第二声的“为”。从这个角度去看,“人不为己”就应该解释为“人不做好自己”。因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整句话的意义就是:人如果不遵循天道做好自己,就会被天地之力所反弹而受到伤害。

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对于这句话,一般的解释是:天地不仁慈,把万物当作草扎的猪狗来看待。此语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原文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其实,结合《道德经》的思想,不难知道,原文的真正意义是:天地对万物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圣人也是如此,将所有百姓都一视同仁的看待。

三,以德报怨

此句的出处是《论语》,原文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从原文中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提倡“以德报怨”,而是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无毒不丈夫

这句话在影视剧中,被经常引用,强调一个大丈夫,要有毒心才能成就大事。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代对于“丈夫”的解释是“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这种解释,说明“丈夫”一词,完全是褒义的,毫无贬义之意。那么,又怎么会有“无毒不丈夫”之说呢?其实,这句话是流传过程中出错而出现的。原话中“无毒不丈夫”中的“毒”本来是“度”字。因此,“无毒不丈夫”本应为“无度不丈夫”。这样解释,也就合情合理了。

四,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常常用来形容两个人为了爱,宁愿在困境中挣扎的场面。“相濡以沫”出自《庄子》的《大宗师》一篇中,其原文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因此,庄子并不提倡“相濡以沫”的痛苦,而是提倡“相忘于江湖”的自由自在。

五,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用现在的语言来读这句话,很容易解释为:人如果不为自己,就会被天地诛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最早出自《佛说十善业道经》。我们知道,佛教是一个提倡 “利他”的体系,所有佛经中,都没有“为自己”的说法。因此,将“人不为己”解释为“人不为了自己”,显然是不对的。其实,这句话中的 “为”不是第四声“为”,而是第二声的“为”。从这个角度去看,“人不为己”就应该解释为“人不做好自己”。因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整句话的意义就是:人如果不遵循天道做好自己,就会被天地之力所反弹而受到伤害。

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常常被长辈所引用,意为不成家立业、不留后代,是对家族最大的不孝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从原文中,不难看出,这里的“无后”,可不是一般所理解的“没有后代”;“无后”正确的解释应该是“没有尽到做后辈的责任”。因此,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解释应为:不孝顺分为很多种,但是最严重的莫过于没有尽到做后辈的责任。

其他网友回答

从小看《红灯记》就被鸠山讲的那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中国名言所困扰。现在通过听讲座才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原来是有人故意把那个“为”字读错了。古人说的人不为己里面的“为”字,应该读作wei是二声。鸠山这个日本刽子手故意读成四声,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人不为己”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时时刻刻修为自己的德行,或者自己的行为不符合做人起码的标准,就会遭到天诛地灭的处罚。

其他网友回答

自古以来,被人误解的名言不少。如《无奸不商》,【原句:无尖不成商】。“无奸不商”本为“无尖不商”。“无尖”的“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也可解释为:商场如战场,必须有拔尖的智慧,才能成功。如果是奸的,那世上做生意的,是可怕的事情。不过现在有些不法分子“无尖不成商”慢慢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奸不商”或“奸商”了。

又如《以德抱怨》,【原句:“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以德抱怨”不过是孔子的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

再如《女子无才便是德》,原句: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隋唐演义》这句话是大男人用来贬损女性的!然而事实非但不是这样,而且完全相反!中华儿女们对这句话的误会可大了!这话又怎麼说呢?本来这句话的上联是“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下联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第一句:“男子有德便是 才”!这话是希望一个有為的男人,要以德行為主,以才干為辅的意思。而下联“女子无才便是德”又是什麼意思呢?依然是劝女子要以德行為主的意思,而非贬辱女人不能有才干。这整个误会是因為错解了“无才”的“无”字所造成的。这个“无”字是动词,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也就是“本来有才,但心裡却自视若无”的意思。所以“无才”不是真的没有才干,而是“我虽然很有才干,但一点也不自炫其才,依然自视若无”的意思。古代的女子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拥有过人的才气,还能自视若无,这不是非常高尚的德行吗?这句话明明是在褒奖我中华民族的女子,有如此高尚的德行!哪裡有歧视女人 的意思呢!而我们竟对这麼好的一句话,误会如此之深,我们实在是以小人心度君子腹,是我们太对不起古人了!不是古人对不起我们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