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史上最大规模军演(苏联最大的一次军演)

网友提问:

苏联当时举行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有什么作用?

优质回答:

20世纪70年代,苏美冷战的局面发生了变化,美国由进攻转入防守,而苏联由防守转入进攻。20世纪70~80年代,正是苏联国力的鼎盛时期,此时的苏联拥有着全球最强大的军队与规模最大的武器库,大有“鲸吞世界”之势。1981年,苏联官方为了对军队的战略战术进行检验,同时为进一步威慑北约阵营,便组织了一次超大型军事演习。这次代号为“西方-81”(Zapad-81)的军事演习创造了世界纪录,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演习。

为了显示军威,苏联将莫斯科军区、中亚军区、高加索军区、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的众多主力骨干部队抽调了过来。在冷战中,苏军的军事思想是:以坦克装甲部队为核心打击力量,辅之以摩托化步兵、航空兵、火箭部队的强大火力,以凶猛的攻势彻底将敌人(假想敌)打垮。所以在本次演习中,苏军出动了十个以上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近卫坦克军,以及数量众多的合成旅、武装直升机旅、强击旅等,构成了令人生畏的兵力配置。

苏联陆军出动了十多个集团军的兵力,苏联海军,空军与战略火箭军也出动了相应的兵力,甚至连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也参加了这次演习。这次演习,参演的苏军部队总兵力近50万人,调动的坦克、装甲车、火箭发射车、其他军用汽车、武装直升机、战斗机、轰炸机、舰艇等军用装备都要以“万”为单位来计量,许多装备还是首次公开亮相,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全权指挥这场宏伟壮观的“想象战争”。

坦克装甲集团是苏军的中流砥柱,苏联陆军的大多数战术都围绕着坦克部队来进行。苏联T-80坦克在本次演习中震撼亮相,T-80坦克被苏军视为自身装甲部队的究极兵器,也被北约国家视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T-80坦克拥有厚重的装甲与125MM火炮,当时北约国家很少有相应型号的坦克能够与之匹敌。玩过《红色警戒2》的读者一定对游戏中苏军的天启坦克印象深刻,而T-80算是苏军现实版的“天启坦克”吧。

除了传统强势的陆军装甲集群外,苏联的其他军种也在演习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红海军的“基辅号”航母出动战机打击预定目标,红海军陆战队乘坐大批登陆舰突然出现,并迅速登陆,继而通过强大的火力与精妙的配合一举全歼“假想敌”,直接扭转了战场局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演习也展示出苏联的军事力量已经从单一的大陆军主义向多军种协调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苏联以往的军演多被苏官方视为机密,而不对外公开。但这次军演与以往不同,这次军演完全开放,世界各国的驻苏武官、观摩团和媒体记者可以全程跟踪、观摩和报道演习。开放程度之高,在苏联历史上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其实道理很简单,苏联就是想借这次军演向北约阵营展现自身的强大军力,自然会全方位开放军演过程。此外,苏联此举还有震慑华约相关国家之意,众所周知,1968年,华约阵营的捷克斯洛伐克曾试图脱离苏联旗下,而招致苏联入侵;进入70年代后,波兰等国也有此意,苏联为了强化对华约阵营的控制权,举办这次军演相当必要。

“西方-81”演习,是冷战的重头戏,也是苏联军队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一个真实写照。它代表了机械化战争时代军队建设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可以说,在当时除了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尤其是苏联的地面部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当时据北约估算,如果爆发战争,苏联装甲兵部队从柏林墙下出发开始进攻,那么仅仅需要8天,就可以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上竖起镰刀斧头旗了。这是一种比二战德国闪击战还要恐怖的进攻速度!

其他网友回答

由当时的前苏联组织的西方-81军事演习,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当时苏联军队出动了多少兵力以及武器装备,无论是网上的媒体还是相关的实体的新闻媒体都有详细的报道过,这里就不一一的赘述了,主要还是谈谈,在当时如此高压的冷战环境之下,苏联冒着触发战争风险搞的西方-81到底对于苏联自身来说到底有何作用。

此次绝无仅有的军演对于当时的苏联,还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的。首先,就是赤裸裸的炫耀自己国家强大的军事实力,进一步的震慑了从冷战开始前,就对苏联这个国家虎视眈眈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 ,让其彻底直观的感受到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让其不敢轻易的再打苏联这个国家的坏主意 。也是从那次苏联军演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再一次掀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意图快速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让其能够与苏联的军实力进行抗衡。

其次就是,此次历史罕见的军事大演习,苏联也不是全部演习给国外相关势力或国家看的 ,同时也是给苏联国家自己的内部,以及相关的加盟国看的,也是通过这次军演给它们家敲上一记警钟的。也因为在当年,苏联的整体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已经不是那么的具有绝对的压倒优势,一些倾向于西方势力的苏联加盟国,在私下里也开始蠢蠢欲动,意图进行权利的重新洗牌,脱离苏联这个国家的控制,转投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这次的军事演习,也是苏联最高层的一次暗示和警告,如果想要脱离苏联这个国家的控制,肯定会被苏联军队使用武力强行介入,造成自身国家利益的极大损失,让这些苏联加盟国也不敢轻举妄动,真能继续依存于苏联。

最后,还有一个意义也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此次大规模演习也是,苏联军队的指挥者和苏联国家的相关决策者,对于一旦要执行进攻北约这个西方组织相关国家和领土的一场无比精细的预演,也能让这苏联些人可以极为清楚的明白与衡量,自己国家的武装力量对于这样的作战目标,是否能够完真正的完成,也好为下一个阶段苏联这个国家的发展和外交政策提供参考。比较可惜的是,苏联军队自从此次震惊世界的军事演习后,就再无大的动静了,也随着苏联这个红色帝国的轰然解体,成为了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苏联当时举行的人木头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有其两个作用,一,除了美国,全世界没哪个国家敢与之匹敌,振瑟对方,二,整合自己的作战能力,提高自己部队的作战效益,检验武器装备的各种性能与之特殊情况下的反应与应急速度,也可体现一个大国应有的风范

其他网友回答

二战后,世界多数国家实力减弱,在一片废墟上除了因此而受益的美国以外,只有新生的苏联拥有与之抗衡的能力。

当时的苏联躲过了一直困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在快速发展中展现了强大的活力,拥有领先于世界的航天技术,和地表最强的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创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运输机,直升机,轰炸机,研发了威力比美国投在日本的小男孩原子弹强上千倍的神秘武器——大伊万氢弹。

强大起来的苏联没有停留在原地,而是不断上天入地的探索。在地下,苏联组织当时最先进的工业仪器,向下挖了1.2万米深,想要打穿地心。传闻最后因为不为所知的原因终止,但迄今为止依然维持了人类钻井到达最深的记录。同时,苏联也是第一个拥有人造卫星的国家,完成首次载人火箭进入太空。

可以说,苏联的强大众所周知,但苏联长久以来隔绝于西方媒体,它的军事实力究竟有多么强大,人们直到1981年苏联公开军演后暴露了其真实的军事实力,才对此有直观的体会和详细的判断。

1981年苏联进行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在这次演习中,苏联在真枪实弹中模拟出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并据此进行了仿真模拟军事推演。

根据当时的演习和战斗模拟结果,苏联只需8天就能控制德国全境,进军法国,同时在波罗的海舰队的掩护下可以组织登陆军团,直接登陆荷兰。

也就是说,如果一旦局势变化,当时的苏联想要占领除英国之外的欧洲,只需要不到半个月时间。这场军演令整个世界如坐针毡,整个西欧瑟瑟发抖,以当时北约的军事实力根本无法抵抗军事实力强大的华约,基本只有空等美国援军能在苏军横扫欧洲大陆之前抢先登陆欧洲大陆。

然而根据这次演习的结果显示,即使美国第一时间收到战报并且迅速派出援军,援军还走在半路上西欧就会全部沦陷。

正因为苏联军演直接刺破了北约的心理安全网,这才导致之后的北约各国的一系列变化,并最终影响和形成了现在的世界格局。

那么这场军演的起因是怎样,又是给如今的整个世界格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今天就为大家从头讲一讲,苏联举行的西方81军演幕后的秘密。

1949年,美国联合西欧各国组成北约,苏联联合东欧和中欧多国组成华约,两军在今天的欧洲中部展开长期对峙,其中的德国就是当时的前线。这一政策在当时又被称为铁幕。

然而在长期对峙中,虽然有时发生擦枪走火事件,但是鉴于二战惨烈的前车之鉴,对抗一直都没有演变成大规模开战,因此又称之为冷战。

冷战分为三个阶段,开始美国总是压了苏联一头,第一阶段美国处于攻势,而苏联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的状态,直到1964年勃列日涅夫继任成为苏联的领袖。

勃列日涅夫是苏联历史上著名的鹰派,在他的统治下,展开了苏联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导致整个苏联的军事工业快速发展,增强了苏联的国防力量。

所谓的大力发展某项产业,都离不开大量的投入,苏联正是如此。

1965年时,苏联每年运用于军事投资的资金约为326亿卢布,之后逐年增长,1981年时每年的军费及军事投资等各项额度,已经增长到1550亿卢布。

这些资金相当于整个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12%-14%,军事投资堪称疯狂,到了后期,苏联已经拥有了1300枚洲际导弹,而整个美国只有1054枚,从表面来看,苏联的远程打击力量已经超过美国。

到了70年代后,苏联国力从表面看真正达到足以匹敌美国,甚至在某些项目上的军事力量略胜一筹。

因为,一方面苏联大力发展以军事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另一方面,美国不仅因为战后长期经济萧条的困扰,而且又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泥足深陷,两次不义之战不光耗尽了美国的财力,也在国内掀起了反对浪潮。

在第二阶段,苏联处于攻势,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实力的扩张,先后与印度、埃及、越南、伊拉克等12个国家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将之纳入自己势力范围。

而此时美国忙着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而且长期的不义之战耗尽了政府财政,造成大量的赤字,更糟糕的是,国内很多不满战争的年轻人掀起了反对的集会游行,整个政府的统治陷入动荡中。

因此,美国不仅对苏联的一系列小动作视而不见,除此之外美国还签署了赫尔辛基协议,向苏联表示,美国无意染指苏联的地区影响力。

然而,这也是美国的阴谋,他表面纵容苏联的扩张,但是背地里在当地怂恿和培养敌对苏联的势力,一方面导致苏联在这些地区事务上消耗了大量的国力,另一方面苏联的高压政策引来当地的反弹,对苏联的反抗运动浪潮越来越高,牵制了苏联的大量精力。

1980年11月4日,里根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里根原本是好莱坞演员,演艺生涯中,对于英雄崇拜情节严重,同时也习惯于在从政生涯时展现出其表演性人格。

此人对苏联强硬,又逢美国经济状况回升,里根总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给苏联的扩张主义一点颜色看看。

里根

随着美国的挑头,在苏联高压政策下的西欧各国蠢蠢欲动,被激怒的苏联开始了反击,然而当时的核对峙表明一旦全面开战,将是同归于尽的后果。因此苏联需要通过一次超大规模的军演,来对外展示自己的实力,以此来震慑所有内外部各种敌人。

除此以外,苏联的军演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冷战的前线就在欧洲,其中德国柏林墙就是两方势力交界处。因此欧洲的导弹发射基地就设在苏联家门口,可以直接威胁到苏联的本土。

而苏联虽然有洲际导弹,但是他们的威力即使够大,但是精准度却不高,所以对美国本土的威胁更不严重。无法通过导弹制衡对方,这导致苏联陷入矛盾和不安中。

因此,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同一年举行西方79军演,苏联高层具体部署了详细的作战方案。这次军演相当于81军演的“前传”,当时苏联军事打击的目标在于,不和美国同归于尽的条件下,能够快速占领西欧,并拔除美国在欧洲布局的各大军事基地。唯有这样,苏联本土才能获得安全。

79军演结束后,苏联的军事目标更加明确。把美苏对峙前线,从东西德边境推进到大西洋岸边。很快,在奥加尔科夫元帅主导下,当时苏联的部分高级军官制定了一个复杂且可执行的军事方案,这是一项各兵种集合协同作战计划,也就是81军演的雏形。

其实,81军演的目的也就是,在看到里根总统的所谓颜色后,苏联觉得该向西方秀秀肌肉了。

那么这个81军演到底演了什么?为何有人说是苏联的军事力量巅峰?

军演中,苏联将高加索军区,中亚军区,以及首都附近莫斯科军区和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的众多骨干力量全部抽调,出动十多个集团军的兵力。可以说,苏联海军空军战略火箭军几乎倾巢而出,甚至连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也参与了这次演习。

苏联最大的底牌就是够大,规模够大,人数够多,因此调动的坦克装甲车、火箭发射车和其他军用车,战斗机、轰炸机、舰艇等军用装备多达万辆。

在81军演中,苏联统共出动了坦克1500辆,装甲车和步兵战车2000辆,空降兵2个师,战略火箭军和陆军火箭炮兵4个师,海军1个舰队和3个陆战团,共计12.8万人。

直到现在,这种规模也是世界历史上难得一见的超大规模军演,即使对比正规作战,也不遑多让。

令整个西方胆寒的是,苏联军演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被动防守,而是快速向外打击和侵入,整个集团军分为6个主攻方向,假想敌囊括整个德国、丹麦等多个国家。

这次军演还有德国闪电战的影子,苏联在二战中深受德国闪电战之害,然而他们在长期战斗中也学会了这一招,但是又有所创新。

德国闪电战的主力为空军,然而苏联空军力量有限,步兵、炮兵以及装甲部队才是整个军事体系中人数最多也最强悍的兵种,因此他们试图以陆海空结合为基础,装甲车突袭为主,一次性彻底突破北约防线,将战争推到英吉利海峡。

81军演正式打响后,其主要演习地点集中在苏联的西部地区,主要囊括波兰东部北部以及东德等广大地域范围,并且包括了整个波罗的海水域范畴。这根本不是在苏联空旷的内地,而是直接将演习地点设在了北约和西欧的家门口。

当时,所有苏联、波兰以及东德的政府首脑、军事要员全部亲临现场观战,此外还有数量庞大的各国驻苏联的武官和西方及华约各国媒体和报刊记者,可以说,这是一次专门“打给敌人看”的军演。

通过二战,大家都知道闪电战的威力,可以将战线快速推进,并且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战果。但这是因为空中轰炸机的速度惊人,然而,如果苏军的空军力量有限,中坚力量是装甲部队和坦克部队,这样的机动速度如何能满足类似“闪击战”的作战要求呢?

在长期与北约的对峙和封闭中,苏联发展出众多的“杀手锏”,其中的T80坦克就是其一。

T80坦克于1976年正式服役,被北约国家视为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坦克,拥有厚重的装甲和125毫米火炮,当时的北约国家大多军事力量薄弱,根本没有相应型号的坦克能够与之匹敌。

该坦克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燃气轮机的,凭借1200马力的强大发动机,时速高达75公里每小时,这种坦克的机动性非常强,几乎和普通汽车行驶高速公路的速度差不多。而在当时西方各国来看,德国的高速公路网是最发达的,能够满足快速推进部队的要求。

上千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发起进攻,如果不是亲眼见到,这种壮观景象根本无法想象。苏联的坦克部队规模之大,着实令西欧各国为之一震。

除此之外,当时还有步兵战车,自行火炮自行高炮等重装设备,在陆军装甲机群闯入假想敌前沿阵地时,苏联空军为之辅助护航。

由于此次军演不包括空中对抗,因此空军不是重点,歼击机投入很少,只有米格-21和米格-23歼击机,主要任务是保护坦克集群,对空中进行拦截。

在此次军演中投入更多的战斗轰炸机和强击机,这两种机型携带了各种非制导炸弹和空对地导弹,可以近距离对地面作战进行支援和协助。

当苏联陆军突破假想敌前沿阵地后,装甲部队开始渡河,在场的西方军事代表观察团认为,苏军这种渡河作战主要针对德国,因为德国境内河道密布,如果炸毁桥梁道路等设施后,苏联坦克部队的推进,必须要能够直接涉水渡河作战,才能尽快达到扫平德国的目的。

当坦克集群渡河后,苏军要求驻扎在东德的苏联坦克部队向前推进200公里,苏军为此还出动了战斗机,其中以米-6和米-8直升机居多。米-8直升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直升机,不仅产量最大,还以其强悍的性能著称,被称为飞机中的AK-47。

除此以外,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苏军还出动了伊尔76运输机和安12等大型运输机运输空降兵,其中伊尔76十分出色拥有超长的航程和载重能力,被卖到全世界后,广受多国好评,被誉为史上最出色的一款运输机,其综合性能和评分在当时可与美国最先进的C17运输机相媲美。

在演习后期,苏联海军方面以波罗的海舰队为主,调动了包括能够载机的巡洋舰出动,掩护庞大的陆军在地方海岸抢滩登陆,达到协同主力配合作战的要求。

之所以出动了海军作战部队,是因为当时军演设想,如果正面突击的坦克部队受到阻碍,那么就在敌人的侧后方施行一次登录作战。如果通过海军登陆作战,那么他们的假想敌就是北方的丹麦以及南部的荷兰等低地国家。

这样的部署可谓是万无一失,如果从丹麦到荷兰都被波及,那么夹在中间的法国已经避无可避,而一贯战斗力糟糕得爆表的意大利根本无需在意。

苏联的基辅号航空母舰也参与了军演,出动了战斗机打击预定目标,该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搭载垂直或短距起降战斗机的航母,反潜艇,反舰艇,防空,和强大火力打击能力,即使对比美军航母,也在部分项目上维持一定优势。

随着海军出动,两栖登录作战演习的结束,持续8天的军事演习终于落下帷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81军演的展开,意味着苏联的军事力量已经从单一的大陆军为主转向多兵种协同作战,不得不提的是,这次军演苏还进行了大量的核打击,模拟发动了上百次战术核打击,强大的核打击实力令当时北约军队根本无法招架,只能全新依赖美国的援军。

然而,美国的军事观察员在仔细衡量推演苏军作战方针后表示,如果真的发生了类似军演的战争,恐怕美国援军还在半路上,西欧战斗已经结束了。等到美国人抢滩登陆时,苏联人刚好会在陆地上严阵以待。

这次演习震撼了欧洲各国,整个世界为之胆寒,苏联军方要求最大限度接近实弹,用的都是真枪实弹,场面宏大堪比正规作战。

原本苏联军演都习惯秘密进行,而这次军演苏联一反常态主动公开,苏联和华约还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并且拍摄了演习纪录片《这样的军队不可战胜》,并且对外公开发行。

西方81军演深刻体现了苏联的军事思想,就是融合了二战时期的闪击战,以大规模装甲部队为突击部队,配合航空兵、摩托化的机动步兵,以及火箭部队的强大火力,以凶猛攻势彻底瓦解敌人。

军演结束后,美国立刻组织了专门的班子来研究苏联所表现出来的军事革新,尤其是研究策划此次军演的奥加尔科夫元帅的思想。

1979年他在全球提出新军事技术革命,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出现后,精确制导武器大量涌现,必然从根本上打破旧事军队的传统作战方式,推动和促进全新的军事革命的发生。

在此次演习中,苏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他的全新作战理念和指导方针,是苏军的复杂冗余的战术与智慧体系有所改善,依托于全新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尝试着将命令直接传达到师团级。

但可惜的是,苏联对奥加尔科夫元帅的这一思想没有更深入的发展,军方沉迷于发展大规模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

反而是美国随着81军演的开展,注意到了苏联,尤其是对元帅的理论进行了专门研究。美军自此开始了内部的军事革命,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历史不会轮回,却总是押韵,只不过,这一次扼腕叹息的是苏联。二战前的法国也是如此,戴高乐预判坦克会成为现代化战争的主流,然而在他的本国无人在意,反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在德国发扬光大。

81军演是苏联军队最后的骄傲和辉煌,也是末日前最后的狂欢,此时的苏联到达了军事的顶峰,美国不得不暂避锋芒。

当然,苏联在80年代初期后就盛极而衰,1991年,庞大的苏联解体了,这对世界是一个无比震撼的结果,世界格局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历史告诉我们,所有无法可持续发展的强大都将陨落,所谓的崛起不能光靠着单一武力上的进步,而是需要更全面的进步和发展,苏联正是如此,须臾之间,兴衰成败。

当一个强大国度瓦解后,只留下一堆残梦和断壁颓垣。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