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你最不喜欢谁为什么(三国演义中你喜欢哪个人物)

网友提问:

在《三国演义》里,你最不喜欢的人是谁?为什么?

优质回答:

《三国演义》描述了汉末乱世众多的英雄人物。若论我最讨厌谁?当属盗书的蒋干。作为一个小人物,何以对其厌恶如斯?书中也只是对其有一小段的描述。可正是这个小人物,却对三国鼎立起到了推动作用。

若不是蒋干自以为是,仗着读了几本书,平时就在曹操面前胡乱显摆,曹操又怎么可能相信蒋干能够劝降周喻,恐怕是不仅仅只是念其和周喻同窗了几年的缘故。

蒋干这个人,实际上并无半点自知之明,很自以为了不起,平时故作姿态,以求主人的赏识。却与真才实学丝毫沾不上边。

正因为如此,自以为是的蒋干在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刻,确敢挺身而出,自不量力地秘密出使东吴。以图借与周瑜同学的身份,想凭三寸不烂之舌,天真的以为一定可以成功劝降周喻。

也是曹操太急于成功,幻想兵不血刃一统江山,竞然鬼使神差地选择了相信蒋干,以至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落得败走华容道的凄惨下场。

没有金刚钻,却硬要去揽瓷器活,蒋干无疑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殊不知却是帮了对手的大忙,害惨了主人,落得害人害己的可笑下场。八十三万冤魂,统一祖国的大业,确在蒋干的推波助澜下灰飞烟灭。这种人你说讨厌不讨厌?

其他网友回答

不喜欢吕布,一身好武艺却胸无大略,有勇无谋却又不愿屈从他人从一而终。看不清形势认不清人,被人一在利用。是个不忠不孝,见利忘义之徒。东奔西投,让人不待见,落了像丧家狗一样的下场。被绑白门楼时,还被他在袁门射戟救过命的刘备,在曹操面前垫了要命的一砖“记得丁原、董卓乎”。

其他网友回答

张松,卖主求荣,虽然才华横溢,能说会道,足智多谋,为人不厚道。

其他网友回答

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孔明,几乎就是智慧与道德的化身。但我看完后,他有三点是最让人讨厌的。

一,对魏延的偏见登峄造极。刘备攻打长沙不下,魏延为了救黄忠,杀了长沙太守,向刘备献城投降,使刘备轻而易举地得了城池又得大将。对降将魏延的如此大功,诸葛亮居然根据面相邪术,说魏延长了反骨日后必反,要杀之,实在荒谬。要不是刘备救下,魏延真成了历史上最冤的降将。

诸葛亮如果当时真把魏延杀了,今后谁还敢投降刘备?刘备能不能顺利建立蜀国就值得商榷。诸葛亮的这一作法,对政治家来说是反智的。

后来,魏延在蜀汉屡建奇功,功劳不在五虎上将之下。但诸葛亮对此无睹,屡屡压制魏延。建兴六年春,诸葛亮准备北伐,魏延献计说,丞相率大军从大路出发,敌方必然用大军阻击丞相。我自带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向北,十天可到长安,长安守将是个无能的官二代,我可一举拿下长安。这其实是一条好计策,但因为是魏延出的,诸葛亮就不采纳。诸葛亮认为,万一敌人在子午谷设伏,事情就糟了。其实作为一个政治家,以五千人马去赌一场大战役的胜利,是值得的,失败了也就是损失人马五千,但胜利了将改变历史。你诸葛亮那么小心,六次北伐都无功而返,损失的岂止是五千人员。后来的事实证明,魏延的计策是对的,可惜主帅没采纳。

至于后来诸葛亮临死也不放过魏延,魏延终于还是反了,就是小菜一碟了。一条能够改写历史的计策都被否决了,发生的其他事也就显得不重要。

二,事无巨细,亲历亲为。

刘备在的时候,蜀汉人才济济,文官武将,各尽其能,使本来弱小的刘备成就了霸业。刘备死后,诸葛亮治蜀,优秀的人才倒有一些,但独挡一面的帅才、将才却不见了。

满朝文武,就诸葛亮一人最能,也最忙。他既要代皇帝统领全盘,又要行使丞相职权处理政务,更要统兵投入战争。他事无巨细,亲历亲为,连一个小小的奏章也不放过,把秘书们的许多活儿都包了,真到了“鞠躬尽瘁”的地步。他如此的辛劳,既让他没有充裕的时间思考大事,也导致下面的人得不到历练,涌现不了大批的优秀文武人才。蜀国后来人才枯竭,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地步。后来他发现马稷是个人才,重用之,结果马是个纸上谈兵之人,导致了一次战略失败。虽然最后培养的姜维蒋琬等人还是不错的,但朝廷需要的是大批的优秀人才,个别人优秀实在不够用。

三,穷兵黩武,耗尽民力。

诸葛亮接手蜀国时,由于多年的战争,国家千疮百孔,民生凋蔽,刘备的夷陵惨败后,蜀国更需要休养生息。再加之三国鼎立,蜀国最弱小,对外用兵更应该慎之又慎。

但诸葛亮却为了复兴汉室,不顾民力物力,穷兵黩武,大兴北伐。他治蜀十三年,就六出祁山伐魏,加上南征打孟获,等于是举国大用兵就干了七次。在农业社会,打仗要人,保障粮草也要人,蜀国本身就人口稀少,青壮年都当兵支前去了,在家搞生产的就只有老弱。一场战争下来,又要死伤不少青壮兵丁。百姓还没有喘息下来,丞相又要征兵打仗了。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结果是,没有取得胜利,但国家被拖得更疲惫不堪了,他自己也累死了。

设想一下,如果诸葛亮不是穷兵黩武,而是与民休息,将精力用在发展生产、治理国家上,以他的过人能力与敬业精神,估计要不到十年八年,贫弱的蜀国一定会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到那时,择准别国有乱的可乘之机,一举灭掉敌人,也是有可能的。

诸葛亮死后,刘禅果断停了北伐,只搞边关防务。可惜刘禅平庸,只会不折腾,但无能富国强兵,蜀国在刘禅手里延续了几十年,后来还是被人家灭了。

有人会说,你讨厌德才兼备的诸葛孔明,难道你喜欢董卓吕布等人。

我回答:董卓吕布乃猪狗不如之辈,不值得老夫讨厌。我是崇拜诸葛孔明的大才大德,才讨厌他身上致命的弱点。正是他的弱点,使他染上悲剧的色彩。我替诸葛亮这一代人杰痛惜啊!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三国演义中

。觉得讨厌的是号称凤雏的庞统。理由:庞统颇有才华,是个闲散文人,但生性比较邪恶,有道是两国相争献谋献策各为其主,而他在自吃饭期间,给曹操巧使连环计,败坏曹操其目的何在,演义中的这一段我读了多篇还是想不通,即使受诸葛亮委托也该审時渡世,你与曹操前身无冤,今世无仇,而自吃饭要坏曹操大事,同時害死了八十多万生灵,所作的孽,在落凤坡受到天遣,乱箭伤身,一身抱负没有向世人兑現,有故无功。但庞统在三国志中有其人,而没有连环计的其事,仅载于投刘后当了个县令,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