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为何不植树(黄土高原能植树造林吗)

网友提问:

黄土高原为什么不植树造林?

优质回答:

雄伟壮丽的黄土高原绵亘千里的景象蔚为壮观,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鲁迅先生曾在篇地质佚文中这样写道:“中国黄土高原为第四纪初由中亚沙漠独藉风力,扬沙而东形成,并引起河水变黄成为黄河。”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在此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的感叹。人们在赞叹之余,也会引发思考:为何黄土高原不植树造林?

黄土高原海拔约为1000~1 500米,高原上的黄土主要是一种未固结、无层理的粉沙。厚厚的黄土完全掩平了这里先期形成的地形,土层厚度达30~ 50米最厚的地方甚至超过了200米。黄土由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变薄,颗粒由粗变细这种黄土地貌在世界上许多地区都能看到,如欧洲、南北美洲的有些地方就分着黄土,但面积和厚度却无法与中国西部的黄土高原相提并论了。

正因如此,黄土高原地表多为石英沙,没有腐植质,如果植树造林的话,无法给树木提供养分,而且地下水埋藏也比较深,树木也很难汲取到水分。自此黄土高原的森林修复工作困难重重。如果要想长久的保持生态平衡,还要有当地居民的支持。任重而道远啊!

其他网友回答

怎么会这么问呢?黄土高原在陕北(延安,榆林)这个地区。从98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延安共完成退耕还林1077.46万亩,完成营造林2134.6万亩,植被覆盖度从2000年的46%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气象资料显示,退耕还林,生态修复,使延安沙尘天气明显减少,由退耕前每年27.2%次减少为每年2.7次,城市空气“优、良”天数2018年达到315天,“圣地蓝”成为延安人民引以自豪的靓丽新名片。生态好了,红腹锦鸡、黄喉貂、野猪等动物们回来了,包括在富县子午岭发现的最大华北豹野生种群,它们纷纷来到黄土高原上安家筑巢,繁衍生息,享受着属于动物世界的那份乡愁。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我在陕北黄土高原生活过,还算熟悉那边的地理环境。

黄土高原地区包括陕北、山西吕梁、甘肃庆阳等地。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一条条沟川把高原割成一块块小平原,陕北人管它叫“塬”。那边的地表植物都是落叶植物,主要是灌木,乔木稀疏,春夏季看上去都是绿绿的一片,到了国庆节之后,叶子全枯萎掉落,很多灌木枯死,黄土高原上看上去整个光秃秃的一片,好像啥植物也没有。

黄土高原地区缺水,沟川里一般都有季节性小河流,春夏秋河水较多,河水清澈,冬季就退成滩涂,所以沟川里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还算过得去。但塬上、梁峁缺水就比较严重,很多要靠从沟川里取水。

那边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一年两熟,春天种玉米,秋天种小麦。

因为中国的黄土高原经两三千年风积,黄土覆盖层很厚,局部地区厚达百米,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层,地下水位很低,因而没办法遍地绿化,遍地绿化也会因缺水而枯死。那边把植树造林和增加农民收入统一,大规模种植了需水量相对少的苹果树、枣树、杏树、柿子树、核桃树,既能保持水土,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洛川黄陵的苹果、清涧的狗头枣、宜君的核桃都很出名。

因为陕甘地区干旱少雨,黄土厚度大,结构紧密,含水量少,稳定性很好,边坡直立性好,所以这地区的沟川之中、梁峁周围分布着大量窑洞。过去基本都是住窑洞,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很多人开始住进了砖混结构房屋内。

那边的农村人口稀少,十几户几十户人家聚居在一起,窑洞院子比邻,组成一个自然村落,但一个自然村落到另外一个自然村落有上十里地远。

往北过了绥德,就到了毛乌素沙漠了。这个沙漠在中国面积不算大,但它确是人战胜大自然的一个奇迹,是中国人征服的第一个沙漠,已经实现全面绿化。

其他网友回答

我第一次到陕西延安是2002年,发现那里到处都是沟壑纵横的荒山秃岭,就是想象中的黄土高原。但相隔十年2012年又去那里的时候,发现山上变绿了,当地人说那是退耕还林的成果,人不去干扰大自然了,自然会长出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来。去年我又去了延安一趟,发现已经绿树成林了!

其他网友回答

黄土高原都成这样了,还需要怎么造林,你可能对黄土高原的映像还停留在过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