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生活在四川的你,在茶馆里遇到过哪些难忘的人或事吗?
优质回答:
谢邀请。
来了成都那么多年,最喜爱的要数去茶馆喝茶和吃火锅了。
四川是有名的茶区,有蒙顶甘露、蒙顶黄芽、竹叶青、碧潭飘雪等名茶。居民中茶客众多,因为生活安逸休闲,往往一坐就可以是一天。成都的茶馆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坐茶馆”是乎已成为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大大小小的茶馆遍布,且有自己的风格,竹子做的靠椅、小方木桌、铜壶、三才碗、老虎灶、还有那堂倌跑堂…
成都的茶馆可以开在任何地方,大树底下、河边、公园里、寺庙中…史料记载,最早的茶馆就起源于四川,清末时,街、巷计516条,而茶馆即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1935年,成都共有茶馆599家,每天茶客达12万人之多,而当时全市人口还不到60万。由此可见,成都人的茶馆文化历史悠久,泡茶馆的习俗已深入每个成都人的骨血之中。所以直到现在,无论你到哪个茶馆坐坐,都一样能让你体验到浓浓的成都茶馆味道。
成都的茶馆比较“俗”,不是庸俗,是通俗,是民俗,是俗的安逸。茶馆里就是一个小型社会,茶馆里的客人可以说是三教九流都有,大家可以在此交流分享各类信息。如今的内容和故事尽管没有上个世纪那么丰富,也还是很有味道的。茶馆的社会属性十分复杂,到此的人群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有雅俗共赏之意。生意人在此可以谈生意,退休者在此可以消磨时光,朋友们到此可以叙旧情,恋人们到此可以诉情怀,家人们到此可以乐融融。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一环路人,成都茶馆那是闻名全国!小时候最难忘的就是十岁以下的我常被母亲差遣,自己提着竹壳水瓶去劳动人民新二村的茶馆里去买开水的劳动体验。
说起买开水,现代人肯定觉得奇怪,为啥不自己烧开水呢?说来就话长,五六十年代国家计划经济,什么物质都紧缺,都是票证供应,燃料一样按家中人口多少分配,根本不够烧,于是开水都得去茶馆里买水喝,五磅水瓶收两分,八磅收三分,热水一分钱。我最怕的是老虎灶(一个专门烧开水的容器)的水没有开,不能在龙头下面接水,就只得提其它灶眼上的大小茶壶自己掺水瓶,想想八九岁的孩子个子也小,力量也不足,要茆足劲才提的起那掺两个水瓶的壶,生怕被开水烫着,也有小一点的壶,要碰运气才有,遇到好心人有时看你小帮你掺水瓶,太多时候只得自己动手,现在我已七十岁了,那令人紧张的掺开水的情景还印在我的脑海里。
那个茶馆位于新二村的中心地段,是个长方形的环境,平常很多人在那里喝盖碗茶,我时常和一帮小伙伴玩耍累了,就会一窝蜂跑进茶馆去喝别人的”加班茶”(喝茶的人回家了,桌上没来得及收走的茶水),喝完水后,这帮孩子又做鸟兽散!
茶馆里时常还有些民间艺人在里面讲评书、唱清音、还有敲竹琴的”邦邦”声响,这些乡土气息的茶馆文化给我们都带来了无尽的情趣,至今仍难忘怀!
现在的茶馆有的已经演变成了喝茶带打麻将的场所,不打麻将的我不喜欢这种环境。
其他网友回答
曾经有一个从西安来的朋友问我,你们四川人好悠闲哦,到处都有茶馆,每个茶馆里都坐满了人,端一杯茶,聊着天。
确实,茶馆是四川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文化现象,很多故事都发生在茶馆里,在这里也能遇到有趣的人。
印象最深的是,小的时候跟着爷爷去茶馆。那个时候的茶馆跟现在不一样,就是一张四四方方的大桌子,几把竹椅子围在旁边。几个老头子,一人一个烟杆,就是拿在手里,也不点燃。那会儿的茶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种类,没得啥子菊花茶、竹叶青,就是一碗盖碗茶。然后,几个老人就开始摆龙门阵了,回忆年轻时候的苦日子,讨论时下的新闻。反正很热闹。
我记得,在茶馆里遇到了一个老爷爷,扛过枪、打过仗,走过长征,每次看到我,都喜欢给我讲红军的故事。尽管我已经记不清楚他说的故事内容了,但是能记得他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的表情,有回忆,也有对现在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