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国古代考试是怎么作弊的?
优质回答: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当今社会,考试作弊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有可能还是违法犯罪行为。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考试作弊的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因考试作弊严重冲击了正常的考试公平,因此,从古至今,如何防范考试作弊,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科举考试中,为了防止出现作弊行为,古人想出了各种方法,主要体现在考官、考生和阅卷几个方面。如为防止考官作弊,宋代创立了一种制度,即实行主考官临时差遣制,每次考试前才确定主考官,每次考试的主考官都不一样,并且考前保密,以杜绝考生找考官舞弊。同时对主考官实行“锁院制”,即主考官从接到任命开始,就得转移到贡院也就是当时的考场中居住,不允许外出或接待访客,以免漏题。
对于考生,也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考试规程。明、清两代,在童试应考前童生应向所在县主管考试的机构报名,填写姓名、籍贯、年龄和三代履历等;并且还需要五人联保,并请本县名廪生做担保人,开具保结,名曰“认保”,主要担保四个方面:一是确定为本县籍贯。二是确定出身清白,不是娼优等人的后代。娼优是指姐效和优伶,皂隶指旧时衙门里的差 ,他们在古时都属于地位很低的贱民,后代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修。三是确定没有请他人代作、代考之事。四是确定没在为父母守丧之时参加考试。以上四项确保无疑,才准许参加考试。
考生在考试那天,进入贡院参加考试时,必须交验写有姓名、籍贯、担保人及相貌特征的“给帖”(相当于现在的准考证),考生进入贡院找到自己考试的号房后,就不允许任意进出。同时一切闲杂人等,也不准进出贡院。在宋代,如果是京官的子弟考中,他们还要参加由中书省特别为他们举行的复试,由专门的人为他们命题、监考和阅卷,以防他们作弊。
以上是针对考官和考生采取的措施。在改卷的过程中,为了防止 阅卷官舞弊,采用“糊名”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密封制,将考生的姓名籍贯、考号等,在交给阅卷官判卷前,都被封盖上。同时还将所有试卷(殿试的除外),请人重新抄写一遍后,再交阅卷官评判,以防止认笔迹、作暗号等舞弊行为发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问答!
其他网友回答
在古代,科举考试是绝大多数学子登入仕途的主要途径,然而为了能够步入仕途从此平步青云,有些考生便百般寻思各种高妙的作弊手段。总体而言,中国古代考场中的作弊,起于两宋,盛于明清,其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收买考官特别死主考官;二是带夹带应考;三是直接请人代考。
对于上面的第一种作弊手段,一般家庭肯定无法做到,那得有雄厚的家产财富做后盾才行。所以,这类作弊成功者多出自家财万贯之类的家庭,当然你也得有门路。至于第二种作弊手段,则是作弊主流。而且,这类作弊还有从古保留下来的实物证据。例如浙江宁波镇海九层发现了一件清代乡试中的作弊夹带。这个夹带是一块长六十里面宽四十厘米的白绫。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米粒一般大小的工整小楷。其中还有用红色圈注出的重点。虽说这块白绫也不算大,但上面竟然抄写的内容大多出自《四书五经》,总字数就达四万多字。此外,还有发现的一件四五厘米见方的袖珍版夹带。据说是考生藏于靴子中而带入考场的。最后一种作弊手段最是赤裸裸。当然,限于史料目前似乎还没找到直接证据。
对于考场作弊,古代也像现代一样,始终严查重罚。唐代科举考场就驻守有卫兵,考生进场前要接受全身搜查,防止考生作弊。而武则天时更是直接将试卷姓名部分遮盖起来,防止疲倦者从中捣鬼。这种方法沿用至今。后来考前的审查更为严格,如金代对考生不仅要检查头发,甚至连耳朵、鼻孔都不放过。后来更进一步发展到考前洗澡裸检,而且进场时穿戴的是朝廷为大家准备的统一的服装。
与严格加查相辅的是重罚。据说,在清代如果考生被发现携带夹带,就会被罚银三两。而对于那些收受贿赂,在考场中甚至此后批卷以及录取的过程中,徇私舞弊的考官,处罚轻则罢官流放,重则人头落地。虽从古至今对于考试作弊,始终有各种各样的严惩,但还是会有那么多人会铤而走险,为了权也为了利。
其他网友回答
从隋朝开始,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是通过科举制度完成的。所以中国的士子文人要想挤进官场,取得前程,只能从这座独木桥上挤过。可谓”十年寒窗苦,一卷定终身”。
正因为科举考试有这样的功名诱惑,所以考试作弊并不是稀罕事。那么古代科举考试的考生是如何作弊的呢?
主要有以下方式:
一,贿赂考官
用大量的金钱贿赂考官。而考官接受贿赂后,一是泄露考题,但这样的风险大,并不常见。二是在考卷上做记号,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在约定的位置,比如第几行第几字,用约定好的字。为了防止误认,一般约定两处。
二,夹带经文 ,就是带小抄进考场。
能贿赂考官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考生是没钱也没门路贿赂到考官。所以一些人的作弊方法,还是夹带经文。当然夹带经文的方法各种各样,有的利用文房四宝夹带,有的将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有的密写在衣物、身体上,有的藏在各式随身物品中,比如,文具、食品、蜡烛等等。当然,携带的小抄都是微型的。三、请枪手代考
古代,没有照片,更没有指纹机。考生凭票入场,票上是用文字来形容考生身高、长相等外貌特征的,另外考生还要拿出“识认官印结”。“识认官印结”上面盖有官印,证明考生身份的真实性。这两种甄别人的方式并不准确,所以请人代考,也就是请“枪手”是很容易的,因此在历朝历代很是不少。
四,传递答案
古代科举考试时,考生在考试过程中通过传递答案作弊的也不在少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勾结外场巡逻兵和闱中号军,将题目绑在砖块上,丢出考场,外边的人做成后再扔进考场。二是通过信鸽作弊,考生将试题题目卷筒让鸽子带出考场;待外面答完再由信鸽送回来,让考生誊抄。
……
当然,为了防止考生作弊,历朝历代都采取了不少措施,并对作弊者进行严厉惩罚,但仍有不少人冒险而行。
其他网友回答
作弊的方式简直太多了,综合各朝代考生作弊的种类就有结朋、行卷、怀藏、代笔、授义、继烛、飞鸽传书等十多种,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古人做不到的。
据说还有一种微雕,把答案雕刻在米粒上带进考场。有实力的一般都会买通考官,要么用钱买,要么用人情买,只要能考上功名,就能鱼跃龙门,所以古代考试作弊的事儿屡禁不绝。
当然被抓的结果也挺惨的,最轻的就是被赶出考场永不录用,三代以内都要受到牵连,据说明朝的徐霞客就因为爷爷考试作弊,没办法考取功名。情节严重的就是打板子,发配冲进,团伙作案的甚至会被杀头灭族。QAQ点个赞呗,关注一下一起多学点儿,装在脑子里东西才是自己的。
其他网友回答
呵呵……,古代学生没法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