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浅浅教凤台四中/刘敏
前几天,我看到了肖培东老师的作品:《备课,我们该想些什么?》。基于其中“肖九条”的备课策略,我突然想起了在去年我校的教学公开周中,肖老师来我校上的一节专家引领课:《周亚夫军细柳》。肖老师立足文本,以教材为载体,充分发挥教材的文本价值。在教学中,他极自然地引导学生讨论、鉴赏、体悟,巧妙利用课后思考探究题,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从而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文言的思维,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切实学习肖老师这种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为教学资源的浅浅教学法,我尝试着上了一节课《散步》。
《散步》入选教材二十多年来,经过无数教师的钻研探究,已经有些新经典的意味。这篇文章贴近生活,读来清新隽永,虽然篇幅短小,却精致优雅,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欣赏、思考探究。尤其是在当前,许多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关爱,远远超过了对自己年迈父母的尊敬和关怀。更有家长过份溺爱孩子,孩子在家中往往唯我独尊,而自己年迈的父母,则成了家中洗衣做饭带孙子的“保姆”和“长工”。因此,在品味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从《散步》中领受教益,应该是这一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立足教材,认真备课
肖老师在《备课,我们该想些什么?》一文中强调: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凭借。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备课中仔细研读“单元导言”,教读课文的“预习提示”“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本单元的语文教学要素是“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预习提示”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情味。利用课后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从而,让学生多角度分析文章,挖掘主题。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可能抓住的关键词有:“散步”“田野”“分歧”“生命”“责任”等。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学生可以根据关键词,换个角度给课文拟一个心仪的标题,并说明理由。结果虽然学生所拟标题五花八门:《温馨的瞬间》、《一家人》、《三代》、《儿子和母亲》、《责任》、《生命,生命》等题目。但不管学生从哪个角度拟题,在解释理由的过程中,学生都能从原文中寻找到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立足于教材,引导学生多元化的思考,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文本,理解主题,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以读为主,学习教学
肖培东老师曾经说过:“如果读书是一种课堂时光的浪费,我希望浪费得更多更彻底一些。”肖老师的课堂是“读”的课堂,书声琅琅是肖老师课堂的一大特色,然而他更注重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朗读是学生认识外部世界的基本方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语文课堂的立足点,朗读也是实现作品价值的重要途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真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对于《散步》这样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文,教学中朗读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环节中我这样设计:在读中品情,在读中赏景,在读中析意。即在朗读中唤醒学生沉睡的“诗”,在朗读中学会欣赏美景,在朗读中剖析文章的意蕴,让诵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基于学情的教学“增长点”。让学生不仅读出作品的味道,更能披文入情,学会如何读出文本的味道,收获人生思想与情感哲理。
学生的认知是有限的,教师如果放任学生自己阅读和感知显然是不现实的。学生需要在自我体悟中不断提升,走向深刻。要深入文本指导学生读细节,“散步”本来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因为产生了分歧,要解决矛盾,便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到底是走大路还是小路?究竟应该听从谁的呢?我们可以利用课后“积累拓展”四写到:“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于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从这一句话中,首先,“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们可以感受到年迈的母亲在强壮儿子的搀扶下安享晚年,儿子很孝顺母亲,母亲也很信任儿子。其次,“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于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说明在儿子的心目中父亲很高大,这是儿子对父亲的尊敬和依赖,体现了父子情深。再次,“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说明妻子给“我”一种男子汉的自尊,夫妻相互尊重,感情深厚。在解决分歧过程中,我们读出了一家人的互敬互爱、和睦融洽的关系,品味到了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师只有自己深入文本,用心研读,浅浅示范,才能指导学生用心读,读出味道,悟得意蕴。走进文本之后再走出文本,在阅读中获得自己独有的感悟和对生命的体验。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真正读有所思,学有所获,真正意义上实现文本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中,我常常惊叹于肖老师备课的经验,惊叹于肖老师如行云流水般挥洒自如的上课艺术。我更要学习肖老师对于教材的精准顺应,学习肖老师对于文本的精细揣摩……
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心儿永远向往着远方……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有文本意识,立足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用心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于我而言,任重而道远……
《散步》教学设计
凤台四中/刘敏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 深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赏析重点字词句的意蕴,深入领悟作品主题。
3.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真情。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内容,品味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文中重点字词句的意蕴,深入领悟作品主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春的田野上/两对母子/两种生命/产生了一个分歧//粼粼的波光中/一对夫妻/一种肩膀/承载了整个世界
这首诗里有春意,有母子,有生命,有亲情,还有责任……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6课,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
1、朗读课文,说说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预设:
(1)《整个世界》,课文第八小节最后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指的是我背上的母亲和妻子背上的儿子,一家四口,虽然很小,但在作者和妻子的心里,却是整个世界,可见浓浓的亲情。而且紧扣结尾,富有哲理。
(2)《一路亲情》,一家人在散步的路上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作者尊重母亲,母亲疼爱孙子,体现了尊老爱幼,表现了一家人的和睦、互相体谅、互相关爱。
(3)《亲情》,整篇文章就在写亲情,写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相关爱、体贴的亲情之美,我这个题目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4)《生命,生命》,于作者而言,有很重的责任,呵护老人,善待小孩,这是生命的感受,就如作者看到新绿的铺展时想到了生命。
下面来看看老师拟的标题。
基于对文章所叙事件和细节的不同关注点,可以拟:《一家人》《三代》《儿子和母亲》等题目:根据对文章主旨的不同理解,可以拟:《责任》《生命,生命》《孝道》等题目。
2、请同学们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
明确:课文题为《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三、品读课文,体味探究
1、再读品情
如此优美的散文,给人带来了温暖和温馨,下面我们一起来品情。
请大家看“积累拓展”四:“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于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首先,“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们可以感受到年迈的母亲在强壮儿子的搀扶下安享晚年,儿子很孝顺母亲,母亲也很信任儿子。其次,“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于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说明在儿子的心目中父亲很高大,这是儿子对父亲的尊敬和依赖,体现了父子情深。再次,“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说明妻子给“我”一种男子汉的自尊,夫妻相互尊重,感情深厚。
请同学们以“深情渗透在这一句……”,并品析。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之后每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如:(1)“深情渗透在: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表现了我的儿子很活泼、天真;家庭很幸福、温馨。而且句式整齐。
(2)“深情渗透在: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一句是作者的感慨,想到生命,是希望母亲像春天的万物一样生机盎然。通过优美景色描写,表达作者的愉悦,对母亲身体健康的祝愿。
(3)“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主意了:“还是走小路吧。”从一个“摸”字,表现了奶奶对孙子的疼爱。“吧”表明有商量的余地,体现的是一种亲情的温暖。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很温柔,对小孩子非常的关爱,这里写得很有意思。
在品读的过程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它的人情美,感受到它对我们心灵的熏陶。对这篇散文的美,还体现在写景上。
2、深读赏景
下面我们看看课后思考探究二,我们来欣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请大家朗读: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段景物描写的得真美啊!它的作用是什么呢?请大家分析:
这些景物描写,点燃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这里洋溢着春的气息,这是散步的美妙的背景。
新绿、嫩芽,冬水:写生命的复苏,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新绿,嫩芽,活力:映衬着散步时一家人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也是写散步,是写散步时所看到的美好的景物,大块小块的新绿,我们从它们旁边走过,树枝上的嫩芽儿密了,我们看到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我们听到了。新绿、嫩芽写出了色彩之美,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写出了声音之美。新绿、嫩芽是从视觉写的,咕咕是从听觉写的,这一小段,就有这么多的知识在里边。
3、美读析意
我们继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一蹲下来,背起来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朗读指导:两个“蹲”字要重读,“慢慢地,稳稳地”要读得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中的“很”要强调,“整个世界”要读成两个节奏,前响后轻,语重情长。
作者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跤,非稳当不可。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人事景情,意味深长,表现人物“我”的情愫,读起来很舒服,很甜美。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吟诵课文最后一段。
四、课堂小结
如果爱是左右手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儿童,一只送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现实,一只送给理想;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历史,一只送给未来;
同学们,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校本作业
作者简介:刘敏,安徽省凤台四中语文教师。崇尚“当普通人,做平凡事,甘当人梯,服务学生,一心做个浇花人”的教育情怀,执着于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
策划:湿地淮语编辑部@语文湿地
团队:魏萍胡明坤朱莉李永梅程蓉施敏朱亚男陈浩邓颖史志刚平治立王万丽黄秀梅姚玉席
顾问:彭光品
主编:张娟
编辑/制作:刘敏/陈浩
第2180季【湿地淮语】刘敏:《散步》教学思考及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6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公式)
- 松鼠教学设计 松鼠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
- 教学设计步骤流程图(教学设计六个基本环节)
-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熊猫叫什么
- 劝说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二年级口语交际100篇)
- 七里海湿地公园开放吗?(天津七里海是海吗)
- 五缘湾湿地公园要门票吗(五缘湾沙滩要门票吗)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课后反思(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设计)
- 语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及反思(语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 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开放时间表 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开放时间最新
- 丁香结教学设计带评价 丁香结教学点评
- 《掌声》教学设计 掌声教学设计一等奖
- 景阳冈优秀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怎么写 《景阳冈》学情分析
- 洋湖湿地公园怎么预约门票 洋湖湿地公园预约必须要提前一天吗
- 盐城湿地有哪些动物 盐城湿地有哪些独特的特征
- 若尔盖湿地是中国几大沼泽湿地之一 若尔盖湿地是中国六大沼泽湿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