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还是蚩尤后代(炎黄子孙蚩尤是什么族)

网友提问:

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那么蚩尤的后代到哪里去了?

优质回答:

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后面还有半句“黎民百姓”。

去湖南旅游和苗族导游妹子聊天,提到苗族不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她表示是的。我说,你们不会反对自己为黎民百姓吧,她开始疑惑,我说到,你们属于蚩尤部落后裔,而蚩尤部落名为“九黎”,那你们可以称为“黎民百姓”应该可以吧。她微笑着表示认同。我说,我也属于黎民百姓。她又疑惑起来,我解释,我们身上有着被俘的九黎部落先民的血,我们自己不但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而且称自己为“黎民百姓”。

我又说到,其实无论汉人还是苗人,都是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只不过历史上地里的隔绝造就了我们生活习俗上的一些差异。

苗族被视为蚩尤九黎部落的后裔。炎黄二帝与蚩尤征战,蚩尤兵败被杀,其子民一部分西南迁移,炎黄二帝一路追杀,使其躲入十万大山之中,因瘴气丛生炎黄二帝放弃追击。

被俘虏的九黎民众融入炎黄部落,自此我们不但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还称自己“黎民百姓” ,而黎民百姓就是归化的九黎遗民。

其实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中华始祖应有三人,黄帝、炎帝、蚩尤。

其他网友回答

炎黄两大部落携手打败蚩尤,蚩尤成了战败部落,散落四方,后来成为黎族等少数民族。炎黄两大部落为主,联合丶融合中华大地的各个部落,包括蚩尤各部落,组成了56个民族大团结的华夏文明,构建了中华九州的基础。

今天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的民族,就有蚩尤等部落的血脉。

其他网友回答

蚩尤的大名想必各位都有所耳闻,也是一代战神,那么蚩尤被黄帝杀死后,蚩尤的后代到底去哪了?有人说蚩尤的后代就是汉族,有人说苗族,众说纷纭,我们一起从历史的证据来看看这个问题。

蚩尤大约出生在公元前2500百年,是少数民族九黎部落的首领,他带领着九黎从南方北上,来到了中原生活。也因此爆发了和炎黄二帝的激烈战争,这件事情还被记载到古籍当中,蚩尤也是在和黄帝的战争中被杀而亡。而且蚩尤还制造了金属,他将金属炼化成刀戟和斧头之类的东西,用它们作为利器,从而在战争中所向霹雳,无人能敌。蚩尤所带领的部落还将谷类的种植等农业发展的更为壮大,这也是当时社会进步的一大亮点。除此之外,蚩尤还发展了陶制品,铸铁技术和陶制工艺在当时都是一个巨大的发现,也是蚩尤不可磨灭的功绩之一。

蚩尤后裔后来演变成什么民族?

蚩尤被汉族人民尊称为“战神”,这是因为蚩尤作为上古时代九黎部落的首领,作战勇猛,曾让黄帝部落九战九败。而蚩尤最终败在了黄帝手中,身首异处,他的部下也相继各奔东西,四散而逃,这也给历史学家们留下了“蚩尤后裔是什么民族”这个疑问。

当下较为主流的说法认为,蚩尤战败后,他的不少部下加入了炎帝、黄帝的部落,渐渐融入了他们的文化当中,成为了华夏族的祖先。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他们的子孙便是现在占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汉族的很多姓氏也跟蚩尤有关,而汉族人对待蚩尤的态度–将他尊称为“战神”,也为蚩尤后裔是汉族提供了证据。

另一种说法是蚩尤后裔是苗族。首先,在苗族地区,流传着很多神话传说、山歌民谣,而其中有很多都与蚩尤有关,大部分苗族人也认为蚩尤就是自己的祖先,蚩尤在苗族人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其次,从地理位置说起,有历史学家认为,本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苗族,在败给了黄帝部落之后,不得已迁至贵州等地,也就是现在苗族人大量聚居的地方,这与蚩尤所率领的九黎部落的生活之地相一致。也有研究表明蚩尤后代是羌族人,但这一说法还有待考证。无论蚩尤后裔是什么民族,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现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蚩尤的雕像,而他所代表的勇敢战斗、面对强敌不屈服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

蚩尤的宝贝蚩尤之旗是什么样的蚩尤之旗,看字面意思,用现在的话来翻译,很多人应该会将其理解为蚩尤部落的象征,是一种像国旗一样的东西。但是很可惜,如果这么理解,我们就理解错了,因为蚩尤之旗虽然是一种象征,但并不是蚩尤部落的象征。

最近新闻报道,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所谓良渚文化,是发现距今5300-4500年左右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的文化。良渚文化就是战败后的蚩尤后裔建立的,建设良渚古城这些大型军事防御体系,估计是蚩尤部落担心黄帝部落继续对他们追击,或是来自南方当地的土著部落攻击,而建立的自我保护措施。

据说蚩尤后裔主要姓邹、屠两姓,因为当年与黄帝的战争打的很残酷,黄帝追杀蚩尤后人,一部分蚩尤后裔被打散,没有跟主体南迁,而是北迁,加入了荤粥(匈奴之别名)等北方部落。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是@黑白史

其他网友回答

在我们神州大地这片热土上曾经有两个部落,他们的首领分别是炎帝和黄帝。在今天黄河中下游一带繁衍生息,经过无数次的战争、迁徙与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华夏民族,因而说我们都是炎、黄的后代,称之为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有两个”别称”,一是”中华儿女”,二是”炎黄子孙”(炎帝与黄帝的子孙,或者只说”黄帝子孙”)。这两种称呼有时候可以通用,都是指的中华民族。但是大同之中又有小异,”中华儿女”之称是近代才出现的,其含义偏重于文化(是共同接受中华文化的群体);”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称古已有之,其含义偏重于血缘(有共同的祖先)。因此,有些少数民族可以接受”中华儿女”之说,不愿接受”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说。 一个民族的形成,首先是由于血缘。其次才是由于文化。在原始社会中,一群人能够长期生活在一起,大概总是一家人、一族人。以后这个部落发展壮大了,才会接纳血缘不同的人群参加。在世界上数以千计大大小小的各民族之间,有些民族特别重视血缘,认为血浓于水,在血缘上有排他性,很不容易接受外来的人群参加;有些民族重视文化,只要外来者接受了我们的文化,我们就欢迎他们参加,不加排斥。中华民族在形成之初就是一个由许多部落组成的复合体,以后在发展中也就表现出首重文化不太计较血缘关系的特点。 正因为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具有重文化轻血缘的传统,所以文化色彩较浓的”中华儿女”之称比起血缘色彩较浓的”炎黄子孙”之称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对”炎黄子孙”之称反对最力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1991年5月,我们在上海会晤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直指”炎黄子孙”之说违背史实,因为中华民族是多源的,既是多源,即无共祖(共同的祖先)。”炎黄子孙”之说,既不科学,又不利于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因此,他认为在学术研究工作中,在正式的场合里,不要使用”炎黄子孙”一语。 1996年8月,笔者到滇西少数民族地区参观考察,听到一些彝族学者提出了”中华彝族”的说法,觉得此说值得肯定,值得赞赏。因为其中的”中华”二字是指文化传承,”彝族”二字是指血缘关系,”中华彝族”就是接受了中华文化的彝族子孙,其含义既简单扼要,又十分周到。 由于”炎黄子孙”之说,涉及到中华民族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听惯了中华民族历史一元论。那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始祖是黄帝,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西北的黄土高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传播是以发源地为中心,然后向四方辐射。简言之,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始祖,一块发源地,一条母亲河,中华文明只有一个中心,逐渐传布四方。历史真相真是如此么?绝对不是。这个古史框架是由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建立起来的。当时的司马迁也并不能畅所欲言,他明知道出身东夷的伏羲与出身南蛮的神农都比出身于西戎的黄帝历史悠久,但是汉武帝自比黄帝,一定要以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也只好屈从,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些真实情况,希望读者”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来。 到了近代,我国的考古工作刚刚起步,著名的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著名的历史学家蒙文通先生就首先起来向中华民族历史一元论挑战,大胆指出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中华大地上至少已有三个民族集团互争雄长,各个集团对于创造中华文明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儒家的孔孟出身于东夷集团,道家的老庄出身于南蛮集团,中华民族并非只是炎黄二帝的子孙或者黄帝一人的子孙。 后来由于东南百越地区考古发现越来越多,中华民族的来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又由过去的三分法修正为四分法。不论三分也好,四分也好,中华民族历史一元论总是彻底推翻了的。 因此,用”炎黄子孙”或者”黄帝子孙”来代表”中华民族”,是以偏概全,显然不妥。

其他网友回答

炎帝、黄帝、蚩尤这些上古时代的人物,其实更多的是存在于书籍和传说之中,信史时代的人们都没有见过他们,但是都相信他们的存在。

炎帝被黄帝击败,炎黄两个部落合并成为了华夏族,至于炎帝的结局,没有人能够知道。华夏生活在黄河中游,后来则是与东方的东夷人发生冲突,而东夷人的首领就是蚩尤。

黄帝与蚩尤的战争由此爆发,据说是皇帝发明指南车,最后大败蚩尤,蚩尤被杀。

蚩尤死后,他的部众和地盘被黄帝收编,也就是蚩尤的部落大部分并入了华夏族。而少部分则一直向南迁移,后来成为了苗族,事实上如今苗族仍然将蚩尤封为祖先。

韩国书籍里面,并塑造成为四不象的蚩尤

不过让人可笑的是,很多韩国人认为蚩尤是他们的祖先,并且还大言不惭的为之著书立说。韩国人写过的一本书叫做《蚩尤大帝》,在书中把韩国人描绘成蚩尤的子孙,而且书中还意淫了蚩尤大败黄帝的情节,以此来满足韩国人那自卑且自傲的民族心理。

为自己找祖宗的韩国“学者”在讲说蚩尤的故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