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立春是晴天,不用问神仙”!老辈农民的说法,到底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优质回答:
今天是2020年2月4日(农历正月十一),今日立春,具体时间在下午的17点03分12秒,全国大部以晴天为主。
立春是晴天,不用问神仙
这句农谚从语气上就能分享到农民朋友的喜悦心情。意思是讲:立春的这一天是晴天,今年就是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不用向神仙打听,人人都知道的、也是肯定的五谷丰登之年。
立春晴,雨水均。这也是关于立春这一天天气晴朗的农谚,说的是立春这天不下雨,开春后的雨水隔三差五的尽是“及时雨”,给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粮食增产丰收夯实了基础。
“立春是晴天,不用问神仙”也就是说立春这一天是晴天,预示着今年雨量充沛,是一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丰收年。
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今年的冬天算是一个暖冬,全国各地雨雪都很少,“干冬湿年”的农谚也被这反常的气候打破,到目前来看,真正有效的降水很少,土壤缺墒,出现旱情。
但今天的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个冬天还没感觉到冷就结束了。春节之后的这几天,大家都能体会到春节的暖阳,中午的太阳底下都有些热的感觉。
“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这暖洋洋的温度对于未来的天气来讲并非好事,预示着“倒春寒”的机率会增多、频率也会增多。
“春打五九尾,来年冻死鬼”今年的立春也刚好处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开春后的“倒春寒”的霜冻会很厉害,容易给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
总结:根据这些农谚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经验,今年的“倒春寒”将是农民朋友预防的重点。尤其对于果农朋友更要注意防范,花蕾在-1℃就会受到伤害,提醒广大果农朋友特别注意今年的“霜冻”对果树的危害,提早防范来保证增产丰收。
我是“鹿塬农事”,一位深居农村的作者,欢迎您“关注”,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立春是晴天,不用问神仙”,就是说如果立春这一天是晴天,那就意味着今年的庄稼不用问神仙了,一定会有个好收成。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在以前农村并不像现在这样有可以预测天气的先进设备,人们基本上都是靠经验去自行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在以前农村,由于经济与科技的落后,人们普遍以种植农作物为生,可以说是靠天吃饭,天气的状况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与收成情况。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农人比较重视的一个节气,因为这个节气关系着庄稼未来的生长状况。按照老一辈农村人的经验,如果立春这一天是晴天的话,那么庄稼的收成就会很好,为何会有如此说法呢?原来,立春之后天气并不会马上变暖,而是气温还是有一些低,倘若立春这一天放晴的话,就意味着以后的天气回暖得比较快,而要是下雨的话,就说明未来的天气回暖会放慢。众所周知,农作物的播种与生长离不开充足的阳光还有适宜的气温,立春天气晴朗预示着以后的天气会渐渐变得温暖起来,正好适合农作物初期的成长,庄稼也会长得比较快比较好,那么自然在以后会有个好的收成。所以才有了农人这样的说法。
其他网友回答
今年立春是在2020年2月4日(农历正月十一),具体时间在下午的17点03分12秒,全国大部以晴天为主。
“立春是晴天,不用问神仙”,这是什么梗?
众所周知,中国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都是农耕社会。
直至如今,官媒也会经常提起,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还有句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农业是国家稳定得基础,就是发达国家也离不开粮食。
有钱人可以用钱买粮食,北方没有了去南方买,中国缺少了咱去美国进口。
农民就不行了,自己全靠土地来养活自己,所以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经营管理好,就是头等大事。
在古代中国,生产力落后,没有机井可以灌溉庄稼,也没有水泵可以抽取河水,只能靠老天爷来降雨。
因此,中国有句老话叫”种在人啊收在天,老天没雨人没胆,如果遇到一年旱,拖妻带子去讨饭。”
我们的祖先一年收成的好坏,生活的甘苦,脸上的悲喜,全都跟气候有关。
所以大家非常注意观察气候变化,根据天气来安排自己的种植计划,不敢有一丝的懈怠,更不敢跟老天对着干。
因此农民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了好多气候知识,文人们把老农总结的有关知识叫做农谚。
比如:
蚂蚁搬家蛇挡道,不大一会雨来到。
蚂蚁为什么搬家,因为天要下雨,它怕蜗居被雨水灌了。
蛇为什么挡道,因为要降雨的时候,天气闷热,昆虫低飞,蛇趁机要寻虫吃。
再比如:
蜻蜓高,晒得焦,晴蜓低,带蓑衣。
蜻蜓也是靠捕捉昆虫生活的,天气炎热,昆虫就飞得高。天气闷热,昆虫就低飞。天气突然闷热,是冷空气来了,高处不胜寒,昆虫受不了,低飞要躲避”寒冷”,所以蜻蜓就低飞捕捉昆虫。
而夏天冷热空气交替汇集的时候,就要降雨了。为什么要带蓑衣?防雨啊。蓑衣是南方特有的雨衣。
农谚有短期的,有长期的,短期的一般都是立竿见影,有科学依据,非常管用的。
我们上面看到的谚语是短期的,短期的谚语往往比天气预报都灵,不信你留心去观察,验证一下。
长期的则多是随心所欲预测的,准确度相对不高。
事实上有心的朋友会看气象台的中长期天气预报,一下子预报半个月。但是仔细一想你就会发现,越是短期预报准确率越高,越长期越不会太靠谱,只能参考。
要知道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完全是科学,预测中长期天气的农谚即使也算科学,跟气象台比查十万八千里,准确性根本就靠不住。
比如说:
小暑南风刮一朝,晒得南山草也焦。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暑节气这一天要是刮了一天风,那夏天就一定的个大旱季节,这会靠谱吗?
立秋下雨廿日旱,旱过廿日烂稻秆。
这句农谚也不科学,如果立秋这天下雨,今后20天都不会降雨,那要气象台干嘛?如果真的出现了那样的情况,那也是十年九不遇的。因为俗话说秋雨连绵,秋天是最容易降雨了。
还有一句谚语则更不靠谱:
未到惊蛰打天雷,四十二天雨淋淋。
惊蛰前打雷虽然不多见,但这三年前就出现过一次了,也没有见到下了一个多月的雨啊。
秋雨连绵常见,春雨贵如油,哪会有长达一个月的降水呢。
但我们也不能跟老祖宗们较真,他们的长期谚语就是农闲的时候太无聊,编个顺口溜打发时间的,怎么能求全责备呢?
这句”立春晴一天、不用问神仙”的意思是说,立春是晴天的话,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笑逐颜开,安居乐业了。
可是我们老家也有个谚语叫”立春一日晴、要饭到天明。”你看,要饭到天明都没有如愿,那该是多么难遇的灾年呢。
所以我们不能跟祖宗去认真,他们那时候没有天气预报,没有电视和手机,没法刷小视频,没有KTV和广场舞。农闲的时候,在寒冷漫长的冬日,待在家里,无聊死了,人家只能编顺口溜打发日子。我们要是还指责先辈们的顺口溜,那实在是太不近人情了。
现在社会进步了、科学发达了,点一下手机就知道了明天什么天气,更重要的是,不管农谚管不管用,农民再也不用靠天吃饭。
那些农谚,权且把它们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其他网友回答
今天是2月4号,立春,大晴天。中国有句老话说,“立春是晴天,不用问神仙”。这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面上我们也知道大概,这句俗语说的是,假如立春当天晴朗,不用问上天就知道这预示本年庄稼收成一定会好。所以说立春之日天晴,一年庄稼好收成。
这句俗语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取得的经验,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
立春,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节、岁旦等。立,就是代表“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为一年的岁首,立春代表着新的一个年轮开始,万物起始、万象更新。
古代人民田间劳动,非常重视节气和天变化。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如果立春这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那么气温就上升的快,对田间农作物的萌发非常有利。这预示这一年粮食就会有好收成。
当然,这只是一种经验,不会那么准,只是一个大概率。我们知道,立春,从时节上说,季节进入春天了,天气逐渐转暖,但这只是气象上进入春季了,由于我国地城辽阔,南北气候相差大,各地实际入春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晴,有的地方阴。这句俗话只能是在一些地方有一定参考价值。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