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评价李诞的为人?(如何看待李诞)

网友提问:

李诞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该如何客观的评价他?

优质回答:

李诞让年轻人看到了即使是野路子也殊途同归。

新时代媒体的土壤极其利于吐槽、网络推手出现标杆型人物,被捧也是理所当然。

若没有几分由衷发自真心的吐槽,哪有广大青年网友的推崇。

曾经几近自暴自弃的人站起来挥舞旗帜,就是绝地反击背水一战的豪迈。

普通人想不平庸很难,李诞成就了这种不平凡,是一种伟大。

他体现出的亲民,更容易得到热烈响应。

女朋友就是要漂亮,无情啊,无情啊,能咋滴呀!

马云再厉害也还是马云,李诞活出自己的角色已经是普通人最大的功成名就。

李诞的才华在于做真实的自己,情绪愤懑吐槽正是青年压抑的内心得以畅快释放的药丸。

其他网友回答

既然很多人知道他,就算出名了!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关于李诞的话题,我已多次回答网友题问,尽管问题各不相同,但我想我已充分表达了个人的观点一一对李诞的看法。

李诞个子瘦高,眼睛不大,为学是学霸,能写诗,会著书,段子写的真不差。表情搞怪,言语犀利,头脑机智,幽默风趣。《今晚80后脱口秀》让人们见识了其不凡的功底,《吐槽大会》一炮而红,收获了一众粉丝。自此各种“奇葩”一泻千里,才华尽展,名气四溢。怪诞的才情,加之社会的现实,成就了另类的蛋蛋,使之驰骋杀筏,游刃有余。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天生我才必有用,关键是要在适合自已的土壤里绽放自已。

其他网友回答

全网各种吹李诞,看多了以后,觉得挺悲凉的。

李诞的底色其实挺自卑的。

他自己在《十三邀》面对北大毕业的许知远时也承认:“自己最大的遗憾是没上过名校”。

在《奇葩说》上面对如陈铭一样同龄的知识分子,或是马晓康之类的老江湖。他的所有跳脱和随意,看似无拘性情,其实还是漏了怯。最新期在马东让他作为导师上场辩论的时候,他宁愿当个插科打诨的主持人也不愿做文人最爱的事情——输出。他自己说是因为“懦弱”。

懦弱,其实就是心里没底。

李诞也知道,获得这个导师位更多的是因为其蒸蒸日上的流量。要跟真正的知识精英竞技,他心里已然怂了。

面对名门正派,他带有野路子那种没有渊源和依靠的文化孤儿情结——用一种虚浮的天真去解释问题。这条路,牛逼的可以开宗立派,不行的就只能走火入魔。

在颜值时代,李诞的火,更多的是营销号和年轻人需要一个标新立异的新符号,李诞只是刚好被推到前台,这个人是王诞也好,张诞也好,大众不在意,苦闷的年轻人只是需要这么一个为我们说出“人间不值得”的代言人而已。

李诞察觉到自己成为了符号并以此扬名和赚钱,当然,他也陷入了身份错位的苦闷。我们因为一个不那么靠谱的人坐上了高位,而说他德不配位,李诞最尴尬的一点在于,他处于配和不配之间。他是很像一瓶水的半瓶水。营销号用女朋友漂亮来反证才华,恐怕李诞自己也不会很开心。有才华的人,不会用女朋友漂亮来反证才华,只用才华本身证明才华。

因为“人间不值得”这种SLOGAN而火,他身上开始出现小聪明带来的不安全感。他在微博上强调自己并没像人们说得这么好,反复放低姿态,还是因为被黑得不开心了,认为人间值得一个好名声呗。他在粉丝的吹捧和自己的心虚组成的夹缝中生存。用小聪明进行自我确认,却最终受到小聪明的反噬。

李诞的迎合大众和遗世独立,构成了他矛盾的人格。迎合大众不是看破红尘后的超然,他还这么年轻,迎合大众是才力不济的不得已而为之。真要爱文学的话,会去征战《收获》、《十月》,而不是上《奇葩说》。

客观来讲,他以名气出书,是曲线救国,不走老路子,想更快捷方便地散发自己独有的能量。但假如文学书的销量掺杂了粉丝滤镜,我担心李诞是否真的能抵抗粉丝狂热这一幻觉而达到理想的彼岸。这是他要警惕的地方。

迎合大众也是生存和物质享受的需要——同时还不愿意放弃精神追求。遗世独立,是他在为自己寻求一个出口和退路,他同时受惠和烦恼于大众对他的误读,他似乎有着相当独立的自我,但这个自我,却是被好坏参半的舆论和期待裹挟并塑造出来的。人们说李诞既出世又入世,是年青一代的自由象征,但讽刺的是,这个形象本身,恰恰是被不那么自由的贴标签行为来定义的。

他所有看起来很酷的慵懒和丧,都是在试图掩盖自己的无力感和自卑感,是武装自己、刻意为之的皇帝的新衣。随遇而安,认为人间不值得,更多的是他只看到了不值得,这是一种狭隘的世界观。

消解人的固有定势,解构人的刻板形象,这正是《吐槽大会》的核心精神,所以,解构别人的李诞被解构,也是他的宿命。李诞是个优秀的年轻人,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但他也一样是在理想和现实中盲目徘徊、在时代的迷宫里找不到北的可怜孩子。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你邀请,因第一次听说此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