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如何灭韩信(刘邦利用韩信打天下)

网友提问:

韩信怎么样才能反杀刘邦,得到天下?

优质回答:

韩信是世之良将,天下无双。韩信战功赫赫、功成千古,却惨遭妇人之手,着实令人唏嘘不已。那么,韩信有无反杀刘邦,取得天下的时机呢?时机极佳,可惜坐失良机、遗恨一生。

一、征伐天下

韩信早年胸怀大志,有进取功名之心。年少时投奔项羽,官至执戟郎中,在项羽手下郁郁不得志。韩信于是转投刘邦。

韩信受到了刘邦的重用,拜为大将。韩信掌兵,多多益善。

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袭击陈仓。章邯急忙回援,但大势已去。汉军拼死冲杀,章邯军队兵败如山倒。韩信平定了三秦。

接着,韩信相继东出,征伐天下。采用疑兵之计,俘虏魏王,魏国灭亡。大破代国,活捉代相夏说、破代。背水一战,全歼赵军主力,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李左车和赵王歇。东进伐齐,大败齐楚联军,杀死龙且,齐王望风而逃。

如此精湛的军事天赋和军事才能,真是国士无双、世之良将。

二、动摇不定

平定齐国后,韩信向刘邦上书道:“齐国狡诈多变、难于统治,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假王,就不会安宁。我希望做假王,这样对形势有利。”

刘邦大怒,以为韩信要列土割据、擅自称王,于是大骂韩信,说他不救荥阳之急,反而谋求称王。张良、陈平暗中提醒,说道:“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不让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生善待,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立刻明白过来,于是转怒为喜,封韩信为齐王。

楚国大败,项羽慌了神,连忙派遣武涉联络韩信,劝说他自立称王,成三分天下之势。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计谋没人采纳,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食则同桌、寝则同席,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

蒯通深知相面之术,于是前来面见韩信。蒯通以肺腑之言劝说韩信,说他功高震主,即使能保全自身,也难免被刘邦猜忌。若是刘邦一统天下,自己就处于危险的境地了。韩信深感汉王厚恩,更何况汉王不会攻打自己。韩信不相信汉王会置自己于死地,于是婉言谢绝了蒯通。

三、若反如何

张良有言:“韩信若反,无人能制。”这话不假,充分体现了如果韩信背叛汉王,天下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韩信若反,成功的几率很大。韩信若反,可以形成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面。

首先是兵马充足。韩信相继灭亡四国,降者无数。其兵员充足,战马、粮饷亦是极为丰富,甚至是刘邦兵员的重要来源。更何况,这支兵马是韩信亲自带出来的军队,其忠心和善战举世无双。

其次是齐地富饶。齐地地处平原,农业发达,粮食自是不缺。齐地还盛产铁矿,这在当时可以铸造兵器,打造一支军旅。齐地富饶,是物华天宝聚集之地。韩信若以此为根基,坐观楚汉之争,少则割据一方,多则一统天下。

最后是天赐良机。韩信欲称王,刘邦竟然无可奈何,赐韩信齐王,这就说明了韩信实力的强大。更何况,项羽能降尊屈身,欲和韩信联盟,进取天下。更何况,韩信手下部将大多效忠于自己。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韩信虽然英勇善战,但是他不会把握时机,成王霸之业。韩信若反,天下局势如何,尚未可知啊。

其他网友回答

韩信世之良将不错,他若听蒯通之劝,天下变成三国鼎立。然后联手项羽攻打刘邦,应该易如反掌。灭掉刘邦后,回个头来杀项羽,天下非他莫属。

其他网友回答

诸侯之中齐国最富有也最有实力,这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是这样,吕氏作乱,第一个起兵的诸侯就是齐王。七国之乱之所以失败那是因为文帝把齐国肢解,分化。如若不然,七国之乱就不是七国而是齐楚吴三国之乱,单单是齐国就能让西汉王朝天翻地覆……扯远了,这里想要表达的是齐国的重要性。韩信打下齐国,谋士就劝说他自立,他自己虽然没有答应下来,但是内心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机会,为此他痛苦挣扎了三天三夜,到底是站在道义这一边还是……最后他选择了道义。没办法,那时候的人就是那么单纯。如果韩信选择脱离刘邦阵营,有两种选择,一种资助项羽粮草,让项羽和刘邦死磕,到时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呵呵。这种选择效果是最好的,可以让自己休养生息,储备实力,清理内部,提拔自己的人,到时候举兵就能横扫天下。一种选择是非常激进的,直接独立,起兵攻打项,刘,当时韩信的实力强大,连项羽都要巴结,引为盟友。而韩信可以联合项羽干掉刘邦,然后再和脑子有病的项羽开战,统一天下不是难事。

其他网友回答

反杀是肯定不可能了,历史已经定格了。如果有如果的话,也不会,必定韩信的人性格局是如何用好兵,没有大的统领格局。

其他网友回答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已定,韩信却想图谋叛乱,被夷三族,实属罪有应得。

但仔细阅读《史记·淮阴侯列传》后,却又迷雾重重,可以说韩信的谋反罪只是人云亦云、证据不足,颇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嫌。

作为中国历史上千古唯一兵仙,韩信该不该死?

无疑韩信是个旷世奇才,但却只能算军事上的大学生,政治上的小学生。

说小学生都有点抬举他了,韩信在政治上简直就是幼稚。

从齐王到楚王再到淮阴侯,再到被老太婆诛杀,韩信之死是必然的,就算吕后不杀他,刘邦也会找个理由杀掉他。

只要刘邦取得天下,韩信必死无疑,因为他的功劳太大了,功高盖主。凭刘邦的个性,为了子孙后代的江山稳定不可能留封一个异姓武将王侯,连文官萧何都得自污保命,可惜韩信始终没看透这一点。

凭韩信这点政治头脑想反杀刘邦而一统天下不可能,更没有治天下的雄才大略,但他有两次保命机会,却都错过。

第一次,楚汉争霸时,韩信东进灭齐,打败龙且之后,天下形成了项羽、刘邦、韩信三股势均力敌的军事力量。

这时有人建议韩信两不相帮,自立为王。而且项羽也派人游说韩信,或帮他或两不相帮。凭自封西楚霸王来看,项羽没有想统一天下的思想,还是停留在群雄争霸思维里,最多当个群雄老大。

如果韩信两不帮,称霸一方,中国则会提前进入三国鼎立时期,韩信的军事力量得以保存,性命无忧。但韩信偏偏直言誓不叛汉,拒绝了项羽美意,白白错失一个大好机会。

第二次,天下已定,刘邦称帝,韩信被封楚王,昔日好友钟离昧来投。

钟离昧是项羽的重要幕僚之一,有勇有谋,也是韩信的旧友。

钟离昧曾向项羽引荐过韩信,但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韩信又背楚投汉。

项羽失败后,钟离眛无处可去,便前往楚国投靠韩信。韩信念及旧情,将钟离昧待为座上宾,以礼相待。

刘邦得知后非常忌惮,就采用陈平的计谋,敲山震虎,韩信一时手足无措。

此时,韩信手下一位将士说,如果韩信将钟离昧交给汉高祖,那么韩信将会全身而退。

此时韩信应该力保钟离昧:因为钟离眛和刘邦之间,一个是故友一个是主公,一个相识在先一个相识在后,收留故友是为义,如果连“义”字都做不到,何谈“忠”君?

如果韩信据理力争,刘邦也无可奈何。

钟离眛也向韩信陈词厉害,大致意思是说:不要中了刘邦的离间计,我文你武,兄弟同心,谁也奈何不了咱们。如果你把我交给刘邦的话,他反而会更加怀疑你。如果我死了,你的时日也不多了!

韩信偏偏不听,还是将钟离昧的首级呈给了汉王刘邦。

韩信逼死钟离眛,本因为可全身而退,但殊不知头上的绞索却越来越紧。

从他背楚投汉,又卖友求荣一系列做法上,刘邦早就看透他是无德无义之人,这样的人早晚是个祸害,岂能留之?

韩信是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矮子,临死之前说了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句话我估计是钟离眛告诉他的,可惜政治无脑的韩信临死才琢磨出味儿来,但一切都已来不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