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给孩子树立榜样真的有用吗?
优质回答:
给孩子树立榜样真的有用吗?今天我就以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一粒米饭”,来回答这个问题。6O年代中期,我们国家处于百废待兴,大搞建设的困难时期。在我老家农村,那时候的一粒米,可用一克黄金来比值。由于物资奇缺,粮食金贵。农村的老百姓,基本上是靠萝卜,红薯,蔬菜为主食,以野菜和山上的“鼻泷菇”(一种野生菌)为辅食。由于严重缺乏营养,所以人民普遍得了“黄肿病”,骨瘦如柴,四肢无力。人民的身体健康,由于缺粮,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我7岁时的某一天,正好老爸在家休假。长达半月,在没吃饱一顿米饭的饥饿中,当看到一碗米饭端上餐桌,我狼吞虎咽,三扒两咽。由于没注意,将一小团饭掉人地下,我顺手抓起甩入了垃圾桶。突然,“叭叭”二声,我的脸上被妈妈甩了两巴掌。妈要我必须从垃圾桶,将那一团饭捡出来。我边哭边捡,妈妈用水一粒一粒将饭洗干净,并收于碗中。将我拥入怀中,说了一大堆我“似懂非懂”的道理。手指蓝天说出:浪费粮食会遭天雷打的。最后,老爸出来圆场,给我念了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时移半个世纪,妈妈的两巴掌和“遭雷打”;爸爸的那首诗,已陪伴我走过了风风雨雨的50多年。但我永记心中,不敢忘记,更是我教育孩子和孙辈的口头禅…
当我成年后参加了工作,在我家中的餐厅墙上,一直挂着那首诗。讲句抠门的话,那是我花了二包“大前门”香烟,特请单位一个懂书法的朋友,给我写后并装裱入框的。现我的孩子及孙辈,每当吃饭前,都会有意识的看看那首诗。我可毫不夸张的说,在我的家教中,是不允许晚辈们浪费一粒粮食。妈妈,奶奶那二巴掌,特别神秘而威严的“遭雷打”一直留存于晚辈们的心目中。通过我们言传身教,代代相传,现晚辈们虽然都很富裕,但生活上坚持勤俭节约,不会铺张浪费。在孙辈们开始懂事开始,儿女们便开始教导,朗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用餐,粒粒皆辛苦…
其他网友回答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
其他网友回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观念早已融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随处可见。这还会有疑问吗。
其他网友回答
给孩子树立榜样有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确的榜样是效仿的楷模。好的榜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是我们人生道路的指示灯。坏榜样有警示作用,但也可能误导孩子。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榜样,是父母家人,或者是老师朋友,亦可能是英雄伟人。
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父母要先规范自身行为。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终身制的老师,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首要模仿的对象,孩子是在父母的影响下,有认知意识,逐渐学会语言,行动,父母的行为决定孩子的行为习惯。
生活中常有人说谁谁家孩子,真像爸爸或妈妈,这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长期耳濡目染,行为举止受到潜移默化。家长勤劳整洁,作息规律,有上进心,孩子就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家长生活懒散,居家生活不整洁,孩子从小也懒散,玩具乱扔,上学后书包凌乱,丢三拉四,孩子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家长素质高,孩子懂礼貌。家长素质低下,整日说话骂骂咧咧,孩子从小就满嘴脏话。
正确的榜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每个阶段学习的榜样也会不同,容易被成长环境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讲述了环境的重要性,在孩子成长环境中,周围人物会成为学习的榜样,榜样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坏的榜样对孩子虽有警示作用,但孩子在小的时候,不能正确分辨是非,就容易被误导,就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
在当今社会中,公众人物最易被孩子们关注。他们的言谈举止被孩子争相模仿,甚至衣着服饰都影响孩子们的审美观。所以,作为公众人物,更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
如今,很多的榜样人物是积极向上的,是被社会传颂的。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榜样的同时,要记得自己也是榜样,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与孩子共同成长。
其他网友回答
在回答为什么之前,我先非常肯定地回答:给孩子树立榜样真的有用。
原因如下:
1、教的意义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言是传,身是教。身体力行是教,以身作则是教,正身明法是教,上行下效是教。教是一个动词,是指的具体的行为,没有说育,只有教育。
2、从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看。
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是通过他们的感觉,这些感觉包括: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孩子们通过这些感觉来认识事务,形成概念、然后在进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结。而父母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亲人,父母的言行举止通过孩子的感觉形成了孩子对事务的反应和概念。这也论证了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另外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作者表达了孩子90%以上的语言来自于父母的语言的观点。
3、从孩子的学习能力看
孩子在6岁前,学习能力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模仿,模仿自己的爸爸妈妈,模仿身边的小伙伴,模仿身边可以接触到的人或物来学习处理生活中难题的态度和方法,也通过在不断的模仿和在父母的肯定与否定、赞美或讽刺中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
4、孟母三迁的故事:行动的力量
孟母三迁中表面看是环境对人的改变,实际是环境中的人对孩子的影响,孟母三迁告诉父母们对孩子的教育意义是:说1000次,不如行动一次。
现在有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喜欢看手机,苦恼于孩子患上网瘾,但在实际家庭生活中,父母双眼紧盯着手机,动嘴不走心的禁止孩子看手机,这样没有任何信服力。要想教育孩子不看手机,首先父母得放得下手机。
5、遵循孩子成长得鼓励,不强求孩子,才能将榜样得力量发挥到最大
很多家长都有迫切得望子成龙之心,也愿意付出很多心血来教导孩子,但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孩子不能一夜长大,在许多问题上,他们不能像我们一样理性的权衡各种利弊要害。可能榜样的力量不会在短时间出现好的效果,反复提及的问题不会在孩子身上得到改善,但随着孩子的长大,这样的榜样教育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毕竟罗马不是一日造成的,孩子也不是一天教育成才的。
当然只要您注意观察,您会发现很多喜欢打孩子的父母在小时候一定是被打的孩子,很多孩子都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其实这正是好的或坏的“教”带来的后果。
教育孩子没有捷径,唯有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先有“教”才有“育”。
请关注@欢乐成长录 育儿路上的良师益友,与您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