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学好语文(怎么教孩子学语文知识)

网友提问: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生活中的语文知识?

优质回答:

语文知识真的是无处不在,家长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抓住每一个机会来引导孩子学习语文。我下面先讲一下,自己小时候是如何在具体的生活中,利用一切可用的机会来学习语文知识的,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简单说一下作为家长,怎样适当地引导孩子学习语文。

我老家在西部省份的一个偏远农村,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可以得到的学习资源非常稀缺,因此从小接受的教育(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是很好。可能是老天爷眷顾,我从小就非常爱学习,可以说,那时候几乎把一切能得到的资源都利用起来了。以前家里住的是窑洞,墙壁上没什么可贴的,大人会把平时能得到的废旧报纸贴上,以防止尘土太大。这些不是很平整、很旧的报纸就是我最为重要的课外阅读资料之一,我只要有时间,就会把上面的文章一遍又一遍地往过看,尽管许多地方都不是很理解。原因无他,实在是可看的书太缺了。

除了报纸,我还会去读柜子上印的字,门上哥哥姐姐写的字,对联的字,刷子背面刻的字,母亲夹鞋样的破书里面的字,等等。可以说,那个时候,我只要发现哪里有汉字,都会不由自主地去认,去读。当然中间也曾发现过,有些只是条纹,并不是字。小时候,我非常喜欢跟着母亲去外婆家里,外婆家有电视,看电视时,我会离得非常近,不只是为了看得更清楚,也是为了读电视屏幕上的字。还有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有一次,我二爸家的孩子来我家玩,把一本连环画落在了我家,那本连环画就成了我唯一可读的课外书了,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好多地方都会背了。实事求是地讲,这些经历,对我小学时候的语文知识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我那时候并意识不到。

当然,我学习语文,最主要地还是在课堂上,课外的学习资源极为稀缺,父母都没有什么文化,对我的辅导也很少,可能最多的时候就是偶尔考查一下你能不能认得字,或者我不懂的时候随意帮我解释一下。我讲这些,并不是炫耀自己小时候多么与众不同,只是想说明,语文的学习可以是无处不在的。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我觉得最为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父母引导孩子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要让他时刻找机会来巩固他(她)所学到的知识,包括认字,阅读,理解,表达,写作等;并且,这些引导行为,都应当是课余的,额外的,碎片化的,非强求的,不设标准答案的,鼓励为主的,形式多样的,持续多年的,非急功近利的。

认字,这是学习语文最为基本的能力。在孩子还比较小,认字还比较少的时候,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考他(她),把一些自己想到的字,写在地上,或者纸上,让孩子来读,这种非应试地考查,对于知识的记忆、巩固、理解、应用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家长也可以让孩子来读手机上的字,电视上的字,衣服上的字,商店外面的字,等等,一切写字的地方,都可以变为引导孩子学习语文的场景。当然,也可以买专门针对小学生的识字书。切记,当孩子有不认识的字,跳过即可,不要像考试一样时刻追求正确,当有些东西、形状、颜色他比较排斥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换一个场景了。

当孩子认得字稍微比较多一点的时候,可以去让他读一段一段的话,比如看一盒药的说明书,理解一个手机软件如何使用,在网上查找一道菜怎么做,等等。然后,父母可以让孩子将自己获取的信息转述出来,告诉父母。这不只是在巩固他们的语文知识,也有助于教会孩子如何获取信息,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也对他们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大有好处。同时,在参与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会更加亲密,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诸如此类学习语文知识的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再比如,让他们教爷爷奶奶如何用智能手机,辅导弟弟妹妹功课,也可以和孩子玩成语接龙,随机指物背诗,给他们讲故事,让他们给父母讲故事,等等。同样地,也可以买专门的适合孩子年龄段的课外读物,带着他们读,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等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汉字、词语的量,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写作,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文字写下来,培养他们写作的习惯,锻炼书面表达的技巧和思维能力,开拓想象力,这里不再详细说了。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最想表达的就是,语文真的是一门可以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的一门课,父母应当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引导孩子巩固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的意识和自觉性,为之后的自学,以及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

其他网友回答

在生活当中学习语文,是一种发现,也是一种应用。边看,边说,边总结,边学。

这是我相对来说比较推崇的一种语文的学习方式。尤其在低年级段,语文作为之后所有学科的基础。是如何重视都不为过的。

那么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有意识地进行语文知识得到引导则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作为引导的点非常多,在这里随便找几个说一下。1:家中的阅读,大部分语文好的孩子,其他科成绩都不会太差,而语文差的孩子,基本所有科目都会比较差,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出在了阅读上。尤其是在家中,家长没有对孩子的阅读进行关注。或者是看到孩子在看书,于是就自认为孩子已经进行了“阅读”。这是家长不负责任的表现。从幼儿时期的指读,跟读,到小学阶段的主动阅读。这从来都是孩子的一种模仿行为,由模仿入门,进而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家长在生活中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放下手机,拿起书本,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2:游玩时的观察,与孩子在外游玩时,经常会看到各种标语,招牌,口号,其实很多都可以作为引导孩子观察的引子。“看,这个字写错了。正确的。。。。。。” 、“这句话是不是说的特别好?这是。。。。。。” 、 “有没有觉得这些话很有韵律,因为。。。。。。” 不过这样做本身对于家长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家长本身不读书,那么很多“梗”是无法理解的,自然也无法解释给孩子听。3:训练孩子的说话,很多家长,甚至新教师都会忽略这一工作。说话,其实是要训练孩子的总结能力,短句拓展成长句不难,长句缩成短句才是很多孩子难以跨越的高山。甚至身边很多成年人都不知道如何复述一件事情。很多大人们将简单的事情说的复杂,有其自己的功利性思维(在这里凑字数)。但对于孩子来说,真正的训练是要让孩子用尽可能短的语言描述身边发生的事情。

其他网友回答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非常关注自己小孩如何学好语文这个问题,非常急切又非常困惑,不知从哪些方面去引导,有的干脆就寄希望于学校的语文老师了。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面临高考更是束手无策。殊不知,孩子在整个学习语文阶段中,特别是低年级启蒙阶段,父母的引导非常非常重要! 如何引导?

这涉及到语文学习的内核问题,那就是阅读!阅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无论怎样夸大估计都不会过分。 小孩启蒙阶段时,不必一味看小朋友认得几个字、标出几个音、会写多少个字,作家长,可向孩子大声朗读一篇篇的童话、一段段的故事,朗读时怎样的夸张表情都无所谓,在朗读的背后,是父母向孩子传达出文字后面的精神和里面蕴含的丰富情感,这不就是语文的精神内核吗?稍大一点可让孩子自己去读他自己想读的书,读完然后跟父母一起谈谈感想,久而久之,孩子会爱上阅读,爱上语文的。

到了中学阶段,家长慢慢从陪伴过渡到监督和交流了。引导孩子读好书,读经典书,少读言情、悬疑、网络小说。平时在家中,可交流心得,甚至家长看到的一篇好文章、一个时事新闻热点,都可在饭桌上探讨交流。

总之,学语文不可急功近利,这是一个关于素养的学科,不是你逼他做了多少题就可迅速拿到语文高分的。好的语文素养离不开阅读,而阅读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家长的陪伴、监督和交流。

朋友们,你的看法呢?欢迎大家与我一起探讨语文的学习方法!

其他网友回答

语文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课,在生活中做一些小活动,假如写一些诗句然后后面附属着零花钱等奖励。平时丰富学生的生活,坚持写日记。然后告诉他用心去写,又有什么感想。平时,对于文言文,可以考虑和孩子对话穿插着点,就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

其他网友回答

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家长不可能向学校那样有系统的传授给孩子。语文知识涵盖听说读写以及语言表达,写作能力的培养诸多方面。其实每个家长每天都在向孩子潜传语文知识,不过你没有注意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是方方面面,就看家长如何引导了。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试试看,一多交流,通过和孩子交流可发现孩子语文知识那一方面的不足,加以引导如用关连词造句不行,家长就有意用关连词与家人与孩子对话,成语不行家长说话中经常出现成语。二是多鼓励,当孩子某一个词用得恰当,某一句话特别适合某件事某个场合进行有机的表扬,孩子这个词得太准确了,连爸都没有想到。孩子这句话说在点子上了,真有水平。这篇作文你写的真棒,这个字写得真好,快赶上书法大家了。三是引导孩子多向家长提问题。孩子的提问题:五花八门的,家长会的当场回答,不会的请教别人也要回答。千万不要说,哪来的这么话呀,玩去。或者说,这个问题提得太有水平了,等爸回来问问你爸,也许他能回答这千问题。四是让孩子多干的力所能及的事,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五是家长要赔孩孑读书。另外还要注重扩散思维的培养。如用红组词,孩子组了红旗,红领巾。你可问还可以组什么。这个词在哪里看到的。可连续问学去。千万不能思维定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