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好考吗(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工资待遇怎么样)

网友提问:

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待遇怎么样?值得去考吗?

优质回答:

说实话,我表妹就是考的机关单位劳务派遣,但是待遇非常不错,最起码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是比私企还要好的待遇。

1、按时缴纳五险一金,缴纳比例和正式工完全一样,这个非常不错,因为很多私企都给大家缴纳最低待遇呢。

2、两餐,早上有奶,中午有水果,因为和正式工在一起工作,这些福利都是不分你我,大家都可以享受的到的。

3、有取暖费和防暑降温费,福利待遇不错,不过就是工资相对低一些,一个月3000元,没有啥晋升渠道,还算是比较稳定。

4、上八点半下五点半,周末双休,不加班,不仅能够照顾家,还能享受生活的乐趣,对于女生来说不错,但是如果想在这里养家糊口,有点难了。

5、领导和同事都挺好,没有想象中的歧视对待,而且工作压力不大,如果不犯大错的话,都是可以做到退休的,除了没有编制,其他都很好。

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做到了同工同酬,但综合收入始终没有在编人员高,天天一起工作容易心理不平衡,这些心理你要克服。

毕竟,如果你有能力考上正式工的,你也可以去考,如果自己考不上,那就不要攀比,造成心态失衡,

综上所述,如果家庭条件不错,不想去拼搏,不要高收入,想要稳定安逸一点的,不那么劳累,又考不上正式工的,建议你去考;如果你家庭负担很重,养家糊口,房贷车贷,那么这点工资是远远不够的,你可以考虑一下是否应该去考。

其他网友回答

同样在事业单位工作,没有事业单位编制的合同工和有编制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工作福利都是没法比的。没有编制的合同工,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话,一般承担的任务量都是比较重的。干的活多不说,工资,一些福利什么的跟那些有编制的员工真的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非事业编制的合同工要不要去就看自己的选择了,你可以先去,然后利用空闲的时间进行复习备考事业编制,也可以不去,直接复习备考事业编制。

公基是个综合性的科目,内容涉猎宽广,如果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把公基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如果不想花大量的时间在公基的记忆上的话,在最开始复习的时候就跟着秦叶事考红宝课学习是最好的选择。这个课帮助记忆的效果是最快最好的,在听课的时候就能记住老师讲的知识点,虽说不能记忆的倒背如流,但是记住个80%左右是没有问题的,用记住的知识点把题目做对也不是什么难事,不仅题做的又快又好,分数也能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总之,还是拥有个事业编制比较好,不仅工作会轻松稳定,福利待遇也比较好,事业单位的合同工可能就比较辛苦了。

其他网友回答

别的地区我不知道,不敢随意发表意见。

以我们这里而言,曾经的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比较复杂,有领导亲属打招呼进来的,有单位没经过任何考核招进来的,后来出现了劳务派遣机构,以劳务派遣方式进来的。其实工资待遇都差不多,年总收入大概率是编制内人员的50%,还有一份差距就是没有五险一金。最近两年,才给这类编制外人员购买了最低额度的养老保险。

自从去年起,事业单位的社区工作岗位和乡镇街道办的临聘用工被列入区县财政定额预算,直接由组织人事部门制定招聘条件,也会使用笔试、面试、体检、审核、聘用的方式进行。

不同的是,招聘信息里会标注聘用期间年薪多少,其中包含五险一金。以我所知,大概率年薪6万的公告,月到手3500左右。

没什么值不值得去考的说法,只有说适不适合自己。

其他网友回答

总体而言: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待遇一般都不怎么好,基本上不值得去考。否则,让你哭天抹泪的日子等着你。为什么呢?

从根本上说,我国的事业单位是非常复杂而且多种多样的。从国家制定政策的角度要进行严格、明确的界定,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国目前戏事业单位进行综合管理的法规,只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还没有上升到制定专门法律的层次。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事业单位有这么几大类:1、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完全执行《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规定,工作人员中的管理岗位人员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享受与公务员基本相同的管理制度以及工资福利制度。根本原因在于这类事业单位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法定职能。目前,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涉及到的单位和人员已经很少了。2、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承担了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这类服务基本上没有经济效益,又是必不可少的公益事业,不能或不宜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一般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支撑。3、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指政府资助一部分拨款,还可以通过提供服务取得一部分收入的事业单位,最典型的就是公立医院。事实上,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的界限并不清晰,一般由各地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4、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本质上,就是通过劳动取得正常收入的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划入事业单位只是延续多年的管理惯例,如政府宾馆,设计院等。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完成之后,这类事业单位基本上全部转为企业经营,政府财政也不再拨款,也不再保留事业单位的属性,完全推向市场,让他们在市场上公平竞争、依法取得收入、自苦自吃即可。

显然,在事业单位中,参公事业单位基本上等同于党政机关,参公人员类似于公务员;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直接划转企业经营,成了企业职工;剩下的只有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相应地其工作人员大多数依法享有事业编制。说到底:是不是依法取得了事业编制,是区别编制内工作人员和编制外工作人员的根本标准。更进一步说:事业单位的编制内工作人员,完全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要取得事业编制,就必须参加正常的公开考试,择优聘用,同时签订聘用合同,按规定经批准取得编制,并进行实名登记;工作期间,正常参加各种考核,正常地晋升职称、职务和技工等级,正常缴费参加社会保险。总之,所有依法应当享受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都可以正常地享受到。

而事业单位的编制外工作人员,情况就非常复杂了,一般不可能享受到与编制内工作人员相同的待遇。从具体来源来说,有由事业单位直接招聘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临时工;有人事代理的,也属于临时工的范畴;有通过劳务派遣到事业单位工作的。这几类编制外工作人员,都没有依法取得编制,说到底:编办、财政部门、人社部门一律不予承认,财政部门也不拨款负担其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在事业单位工作之后,与工作单位一般只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务派遣合同,工资待遇由用人单位研究决定,一般明显地低于在编人员,如果嫌少不愿意干直接走人即可。有的事业单位还能依法按企业职工的标准缴纳社会保险,有的单位干脆就没有缴纳。退休时,基本养老金的标准肯定比较低,甚至完全没有。至于正常晋升职务、职称和技工等级,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总之一句话:他们属于事业单位中的边缘人。

更为奇葩的是所谓的劳务派遣工。从法律意义上讲,劳务派遣工是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在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不过是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单位协商确定、仅用于赚取劳务收入的“工地”而已。劳务派遣工与用工单位之间根本不存在直接的雇佣关系,根本就不是用工单位的职工。用工单位只需按月直接向劳务派遣公司支付劳务派遣费,而劳务派遣工的工资福利待遇都由劳务派遣公司负责落实,与用工单位没有任何关系。显然,劳务派遣公司是一个一手托两家的二道贩子。所以,劳务派遣工确实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说到底就是娘不疼,舅不管,是现代社会中的包身工,令人同情。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的编制外人员,不能采用哪一种具体形式取得工作机会,总体特点是工资低、待遇差,工作很不稳定,即使用人单位依法缴纳了社会保险费的,也一般是按企业职工比较低的标准缴费,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肯定会比较低。坦率地说: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垃圾工作岗位。暂时存身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还是可以的;如果准备长期干下去,还要正儿八经地考进去,那实在是毫无意义的找死。

所以,千万不要去考什么事业单位的编制外人员,那无异于主动地跳火坑。

其他网友回答

可作为过渡之举,切不可迷恋其中,如果需要可以,何不再努力一把,直接入编。

关于工作身份

我们都知道,机关事业单位是有级别的,其工作人员是有编制的。一般而言公务员是体制内最佳编制,次之有事业编,再者有国企的职工编。身份的差异对应着迥然不同的薪资待遇和发展路径,可能从事的工作没有太多的差别,有时候甚至感觉公务员、事业编人员的工作并不是多高级,自己能够胜任,还可以做得更好。现实却很无情,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好处或有待与自己无关,作为有志青年不知能否忍受这种落差感,这种强烈的氛围是企业人员很难感受到的。

关于薪资待遇

薪资待遇因地区、雇佣单位、主管部门差异而不同,比如沿海发达地区的薪资水平普遍较高,所以编外人员的待遇也会相应的提高。一线城市某单位辅助人员的月工作为7000-8000元,八小时工作至、双休,用工形式为劳务派遣。而另一单位文字综合岗,学历为本科以上,对文字写作水平要求高,年薪开到令人咂舌的30w,这也是没有编制人员的待遇。在三四线城市差别就大了,体制内人员的月工资在4000-5000元左右,编外人员则为2000-3000,且公积金、医保等按最低的比例缴纳,这就是差距。在强调稳定为主线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则是临时工的代名词,解雇和离职的风险很高,而且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工作一般替代性强,技术含量低,如此既荒废了专业学识,也加剧了离职的风险。

机关事业单位说出去名字好听,有面子,在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方面有其名而无其利,得到了面子失去了里子,长久来看并不划算。没有人甘于平庸,忍受这一切,既然需要考试,何不努力一把,直接进入体制内工作,不逼一把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