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袁崇焕死的真有那么惨吗?
优质回答:
袁崇焕不仅死得很惨,而且死得很冤。
——明代名將,功勋卓著
袁崇焕经历明代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历任宁前兵备佥事、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崇祯元年(1628年)升任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蓟辽督师。
天启六年(1626年),袁崇焕顶住时任兵部尚书、蓟辽经略高第“尽撤关外守军入关”的命令,统领军民坚守宁远,击败努尔哈赤所率6万大军的进犯,取得宁远大捷,打破了后金军“百战百胜”的神话。努尔哈赤战败,于当年含恨而亡。
天启七年(1627年),后金天聪汗皇太极(努尔哈赤之子)率大军攻打锦州和宁远。袁崇焕统领军民奋起反击,获宁锦大捷。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率军进逼京城(今北京)。戍守边关的袁崇焕得到军报,心焚胆裂,奋不顾身,星夜驰援,统率诸路援军重创后金军于广渠门外,解了京城之危。
袁崇焕之功,史不可没。
——崇祯帝误中“反间计”,袁崇焕平台入冤狱
皇太极两次兵败,父亲丧命,与袁崇焕结下深仇大恨。在进犯京城之战中,皇太极利用明军俘虏,巧施反间之计,陷袁崇焕“欺君通敌”之罪。
崇祯帝受朝廷阉党之惑,听信谤言,又误中皇太极“反间计”,诱袁崇焕到平台“议饷”,将其逮捕入狱。
——惨遭磔刑,千古奇冤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公历9月22日),袁崇焕惨遭磔刑而死,年仅46岁,正值年富力强、为国效力的大好年华。一颗耀眼的將星就这样倏然陨落。
磔刑是一种最惨烈的酷刑,也叫凌迟之刑、剐刑,民间谓之“千刀万剐”。
更为痛心的是,袁崇焕为保卫京城而死,但京城百姓却不明真相,还认为他“通敌卖国”,甚至围观刑场,加以唾骂。……
崇祯帝错杀忠臣、错杀功臣,酿成旷世悲剧,预示了明王朝的最终灭亡。
袁崇焕被错杀、冤死,迄今已有389年的历史了。我总是在想:袁崇焕他瞑目了吗?
其他网友回答
袁崇焕的死不只是惨,还可以说很憋屈。
我国的古代王朝,似乎每个王朝的末期时,都是事件多发的时期。明朝末期,就是如此,内有农民起义,外部有后金政权的虎视眈眈。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当时明朝大将的袁崇焕却被杀了。
袁崇焕其人
袁崇焕在开始入仕时,是考取的进士,并非一开始就是在“军中”的。后来,袁崇焕之所以能够进入军中施展抱负,源于袁崇焕自己的“毛遂自荐”。当时明朝的关外有后金政权的存在,而后金军对于中原也是有着觊觎之心,时不时的会与明朝的边军发生战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袁崇焕自荐请求镇守山海关。而袁崇焕在军事方面还是有能力的,辽东在他的经营下,整备边防,功劳显著。而在与后金军的战斗中,袁崇焕的战绩也是可圈可点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都使得后金军损失惨重,但袁崇焕得罪了权宦魏忠贤,使得袁崇焕虽然有着这样的军功,却没有得到什么大的封赏。在这之后,袁崇焕就辞官了。如果袁崇焕的故事到上面就结束了,那他也就算是一个因为权臣当道而不得已辞官的一个明朝官员罢了。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明熹宗时,魏忠贤当权,而在崇祯帝时,魏忠贤就被清除了,而且在魏忠贤被清除之后,在之前有赫赫军功的将军袁崇焕,也被崇祯帝重新起用。而袁崇焕在被起用之后,也想要把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大明,想要好好施展一番,袁崇焕告诉崇祯帝,他可以“五年复辽”,而崇祯帝对此十分欣慰,为了让袁崇焕一心放在收复辽东的事上,并且无后顾之忧,就赐予了袁崇焕“尚方宝剑”,并告诉袁崇焕可“便宜行事”。
袁崇焕之死
在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领导者皇太极率兵数十万进攻大明,而且后金军在战斗中势如破竹,军队越过蓟州往西,直逼京城,而得知这一情况,袁崇焕即刻率军回援京城,在城外与后金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后,后金军撤退,“京都之围”解。而袁崇焕千里迢迢率军回援京城“勤王”,并且击退敌军,不封赏也就罢了,反而被治罪。
而袁崇焕被治罪的原因就在于这次“勤王”,因为京城在国家之内,后金军却一路势如破竹,直达京城,所以朝臣中就有人向崇祯帝弹劾说,是袁崇焕与后金军勾结,故意放后金军入关,温体仁就是弹劾袁崇焕的大臣之一,而温体仁一个文臣之所以弹劾袁崇焕,是想借袁崇焕一事扳倒自己的政治对手,从而稳固自己的地位。但是袁崇焕军功赫赫,又有着“勤王”之功,哪怕崇祯帝根据朝臣的弹劾,有所怀疑,但也不能就这样去处理掉一个有功之臣。在这种时候,后金的皇太极派人散出消息说,袁崇焕与后金有约定,是故意放后金军入关的。而多疑的崇祯帝,就由此将袁崇焕下狱,后判处袁崇焕“凌迟处死”,家人流放。
而一代名将袁崇焕,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上,还是凌迟处死,所以袁崇焕的死不只是惨,还比较憋屈。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我来说几句:要是袁崇煥真的有罪,千刀万剐一点也不惨!但问题是
三法司给袁定的罪,条条不真,请看:
:一、二条(“付托不效,专恃欺隐”)具体指什么,有吗?犯了罪总得宣布具体罪状吧?难道一句”杀人偿命”就行了?即使在单位里犯错受处分,也得说明具体事实吧?至于有人说是指”五年平辽”是欺君,这纯属猜想,否则,何不在判词里写明?第三条更可笑:市米资盗?若不是皇帝批准,户部发文,袁的粮从何来?是从东莞老家运来的私粮吗?四、”谋款”就是议和,若无皇帝授权,袁就算答应割让辽东大片土地,每年再给清人一百万两,怎么兑现?可见”谋款”不存在的;斩帅是指杀毛文龙,但事后你大皇帝批准了,还多说什么?再说,毛文龙大杀难民冒功,还不该偿命?他杀民冒功,说明他害怕对敌作战,没有牵制作用!否则杀敌献功岂不名正言顺,何必杀良冒功?五、六两条更是胡说,广渠门外一战,若非重甲护身,袁已被箭射死了!这叫”纵敌长驱”?是不是司马懿坚壁不战,遇上崇祯也要砍头?七,遣散援兵是命他们分守各地以免失陷,有什么错?笫八条是请求让部队入城休整,又不是领兵攻城,你不让进就不进了,算什么大罪?喇嘛是翻译,带在身边又怎么了?可见条条都是莫须有!
德军打到莫斯科城下,斯大林沒有杀铁木辛哥元帅,只命朱可夫接替他担任莫斯科军区司令;日军拿下南京,老蒋未杀唐生智;国军攻占延安,毛主席也没有杀什么将领,偏偏崇祯杀了袁崇煥,活该他日后亡国!
《明史》已为袁崇煥洗清了冤屈,偏偏有些人硬是不信,说《明史》是清廷编的,不可信,令人又好气又好笑!历史上的皇帝,只要不是特別昏庸,总要求史官从实记载的,好比部队对侦察兵的要求一样,若因《明史》是清人编的,不可信,那么,《明季北略》、《明实录》、《三朝辽事》、《国榷》,还有明臣的大量奏折、塘报,先生们全都别信!因为这些资料都经过清朝二百六十八年才流传到现在的,清朝历代君臣不可能不看的,都被他们动过手脚了,信这些东西,你们也要上当受骗的!
其他网友回答
做的汉奸事自然没好下场,千刀万剐又成北京名吃“片鸭”,当然惨!
在袁吹子们心中,明朝气数已尽,崇祯杀了袁崇焕,这是在阻碍历史进程嘛。
细数袁崇焕的功劳:
功劳一,在明廷已得知蒙古部落在崇祯元年投靠后金的情况下,崇祯二年关外大饥,袁崇焕疯狂卖粮(布米易柴薪,根本不是袁吹子们意淫的买马)给蒙古人,不能饿死了这些后金的协军,说不定后金还可以通过蒙古协军获得明军的粮草,这样可以帮助敌人渡过饥荒!结果袁大粪抗辩时自己嘴漏了,“各夷共谓:室如悬磬,不市卖一二布匹于东,何由藉其利而糊口?”(《明清史料甲编》第八册)。蒙古人把物资“市卖与东(东,后金)”,袁大粪狡辩蒙古人是为了赚取差价便于买粮糊口。自然崇祯大怒,“西夷通虏,讥防紧要。奏内各夷市卖布帛于东,明是接应,何以制奴”!按照《国榷》的说法,袁大粪为了不饿死敌人卖粮乃至“边储始竭”!
寧遠搃兵滿桂塘報束伯二部三十六家俱歸于大清——崇祯元年六月
而喀喇沁这些人一向两头吃好不安分,甚至在宁远之战时,也趁火打劫。对这类,能提供有限的“人道救援”,不至于饿死就已经很宽大了。而“伟光正”的督师对敌人表现出了十分的“仁慈”和“友爱”!
辽东经略高第报西虏乘奴入犯率二千余骑犯平川三山堡等处赵率教率兵御之前后斩虏首级八十三颗获达马一百五匹又犯中后所副将杨应乾率兵追至高台堡斩虏首级二十颗获达马七十匹得旨屡报捷音朕心嘉悦袁崇焕已升佥都御史满桂赵率教实授总兵加都督同知左辅等俱著查明优叙所发犒赏银十万两听经臣分给宁远前屯两处军士督臣出关援兵既集当相机调度逐虏过河各路口尤宜严加防护无致疎虞——《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八》,天启六年二月
袁大粪的所作所为,连“水太凉”都瞧不起,在自己的《牧学斋初集》中《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孙公(孙承宗)行状》,“公(孙承宗)驳之曰(驳斥辽东巡抚丘某的以夷制夷):往以吊丧愚奴而为奴愚,以买米愚束为束愚”。
功劳二,消耗明朝资源。袁崇焕上台二筑锦州,将朝廷大量资源砸在辽西走廊。想想辽沈战役,国军的飞机大炮都打不通到锦州的路。
功劳三,削减关内防务。提出要精兵简政,不过简的是友军的!
崇祯二年蓟镇缺饷闹兵变,连总督喻安性都下课了,后由刘策代替。关内各督抚清汰,制定了各镇的兵饷(户部尚书毕自严《覆户科题覆新饷出数疏》,五月底具,关宁军、蓟镇新兵、天津、东江等处军费预算共为513万不含闰月)。
蓟镇兵,分为旧兵和新兵。旧兵,由原九边旧饷供给;新兵有三万多(不是新入伍的),由新饷(辽饷)供给。由于辽事起,辽饷费用日益增加,也就挪用侵占了不少九边旧饷,所以蓟镇为弥补兵员不足,就用辽饷供给了一些新兵。
关臣(都察院巡关御史方大任,简称方关院)疏称,旧兵归旧营食旧饷,新兵归新营食新饷……万历年间臣部老库犹有银八百万,冏(太仆)寺老库亦有银一千二百万,那(通挪)借应急陆续殆尽,迄今帑藏一空无可挪借。兼以辽左被兵,旧饷x项多被新饷暗侵,随致正额日缩而愈称不足矣。——毕自严,《登答方关院蓟密永三协兵饷疏》,二年八月初六具
六月,东江斩帅,东江定员四协共二万八千人(月钱七钱)。
八月,袁崇焕假惺惺的要给东江增饷(增饷后反倒断粮了),东江定员二协共二万二千人(表面上由月钱七钱提高到关宁军标准,一两五钱),东江军饷由24万增至43万!由此再次调整编制要求把蓟镇新兵(大概月钱一两一钱)由三万砍成一万二(东拆西补做假账凑成四百八十万政绩,崇祯爱钱嘛)!
今关臣谓(蓟密永三协)旧兵缺额三万三千六百有奇,新兵仅有三万三千三百有奇,若以新数而补旧数,数适相当,良为有见。至督师则欲以新兵一万二千为额,兵部又欲以新兵一万八千为额,统候圣明裁定归一,臣部惟有照数措发,按期给发而已。——《登答方关院蓟密永三协兵饷疏》
那些粪吹子们打滚,把“新数补旧数,数数相适”给吃掉了,意淫出是朝廷裁掉这三万新兵,让袁大粪买单收留了蓟镇不要的渣兵一万二!而“新兵归新营食新饷”,这三万本来就全是辽饷供给的!粪吹子们连什么叫新饷旧饷,傻傻分不清。更何况毕自严五月具的《覆户科题覆新饷出数疏》中明确记载蓟镇各都督的汰定兵饷,这三万新兵正是蓟镇各督抚汰定后确定的。
九月,刘策表示督师的经制太少,西协请求加编七千。
臣草疏巳接蓟辽督臣刘策分属新旧粮银一揭,内称蓟镇新兵除督师经制(重点,督师经制)一万二千一百九十名之外,再选七千八百十员名驻劄西协,俱支新饷。——毕自严《覆督师题各镇兵马钱粮经制疏》,九月初三具
最终东江定员一万八千人(实际兵员并未减,还是二万八),给蓟镇又加了六千新兵编制。
樞輔孫承宗疏奏:河東之兵,當毛文龍時,號為十五萬,實四萬二千耳;厥後,道臣王廷試定為二萬八千,前督師袁崇煥初令旗鼓徐敷奏點閱,仍照二萬八千之數;繼欲合四鎮之兵,止用遼餉四百八十萬,故經制定止二萬二千有奇;後又以薊鎮原定一萬二千之外,欲加六千,故又損河東之四千,而更為一萬八千有奇。然海凍不通,兵未簡定,島中至今現兵存二萬八千也——《崇祯长编》,三年二月
这么一折腾,最终蓟镇的瞭望台兵几乎清汰干净了!
吏科给事中祝世羙以敌兵出境,四城俱复,捷胜之后当急修乘时之策,因陈四事,曰:……去冬入遵之役,由于台兵尽汰,瞭望无人。今宜速添夜役,重赏死士,得彼情形,可以预吾布置——《崇祯长编》,三年五月
此外在崇祯元年底,天津也被清汰不少。对登莱,趁机以不设巡抚为由,由抚镇改为协镇(降级并减员)。
近见津门预计本色疏内,督师议兵止以十万五千二百八十名为额,是已裁去二万八千名,所省不赀——毕自严《召对面谕清查辽左缺饷疏》,元年十月三十日具
功劳四,纵容甚至贪饷。袁崇焕被杀后,立即被毕自严举报“空月马乾”。
今查关宁重地兵缺至二万三千有奇,自应陆续召补。马骡缺至三万(后查入卫倒毙马骡仅二万),此自冏(太仆)寺事。原无所谓马乾买马之说也,即有空月兵饷,草料银两例应照数按月清查报部还官,此各镇相沿之定也。关宁空月马乾之数,创于袁崇焕。臣部初亦谓其即能灭奴,姑不争执,以鼓恢复之志,不虞荏苒经年而马匹尚未完,马乾尚日支也。——毕自严《覆兵部议关宁旷银买马疏》
关宁军缺员二万三千,敢情袁大粪入卫部队全死光了!而且关于马骡,其实在二年五月《覆户科题覆新饷出数疏》的初步预算得,本来毕自严提供的豆料马乾仅供近五万马骡(“视今日见在之马骡而言”),而袁大粪却造册了近六万马骡。而斩帅后再次调整编制中给东江虚设马营,还要求先运送豆料。而毕自严以为多余的马乾是用来买马(“先是,罪督袁崇焕初定关宁经制,议以虚悬马骡,预支实在料草以为买马价值之用”,毕自严《覆节旷尽扣买马压欠终无补期疏》)
此外,袁崇焕以市马钱为由,挪用了十多万的抚赏钱,最后还是由毕自严代为填补(袁大粪编制的军费预算中居然不含市马钱),甚至在下狱后京城谣传袁大粪用“市马钱”贿赂孙承宗帮忙求情。
斩帅后,以制正东江为名,欲将东江移镇于辽南,于是在东江“拟设马兵营十营”,其实岛上马毛都没有(“又谓督师制正东江疏内原欲用岛兵于陆,故为之设马设料。但买马既艰,航海不易,岛兵移陆尚未有期,而料豆先自劳扰。不如俟有次弟而后运科未也!”,毕自严《覆督师题各镇兵马钱粮经制疏》)。
还报告给崇祯“合四镇官兵十五万人马八万匹”!
功劳二三四,合起来就是加速明朝军事力量的衰弱。
估计袁崇焕这人不喜欢显富,什么钱财都往东莞老家搬。《人民的名义》开头的赵德汉抄家,住家很一般啊,吃得也一般。深挖,别人有豪宅,有一面墙一个冰箱一张床,深藏不露啊!
宁远抄家“家无余资”,只有皇赏物,有妾和侄儿,外加仆人15人(最后仆人全同罪流放);东莞老家不动产(房屋、田地、鱼塘)5000两,还抄出盐本!!!天启四年,袁父死了,袁穷得连回家奔丧的路费都没有(“七年中,臣之嫡兄崇灿丧矣;嫡叔子腾丧矣;堂兄生员崇茂,育于臣父为犹子者,今亦丧矣。诸丧暴露,各有家口,俱待食于臣父。臣父非有厚产,不过终岁拮据。今臣父已矣。止一幼弟崇煜,少不谙事,诸一切生待养而死待葬者,俱靠臣一人。臣自为令至今,未尝余一钱,以负陛下。昨闻讣之日,诸臣怜臣之不能为行李,自阁督抚以下,俱醵金为赙”,见《三乞归假疏》),才几年光景袁家就家产翻番当了盐商!(盐本一项,需要盐课司追查)
功劳五,遣散援军,放敌入京。蓟州城在其县志以及陈仁锡的《无梦园初集.山海纪闻》中都有记载,北靠山(府君山)南临河(漕运河——州河),后金只能从东北方向而来,必须经城南大道才能到达京畿的三河等地。本来刘策等已率援军赶到了蓟州城去堵截,结果袁崇焕一来,把刘策(刘策黑锅背到断头)等通通打发到后方,为皇太极突入京畿扫清了障碍。后来弘光的吏部尚书徐石麒大骂袁崇焕在蓟州城“牛酒犒劳”皇太极。这“牛酒犒劳”的解释虽然不靠谱,但说明徐石麒也实在没有其他靠谱的解释来说明袁大粪在蓟州城“遣散援军”等奇葩行为。
“崇焕阳主战而阴实主款也,甚至杀东江毛文龙以示信。嗣先帝之不许,遂嗾奴阑入胁款,仍戒以弗得过蓟门一步,崇焕先顿甲以待。是夕敌至,牛酒犒劳。夜未央,敌忽渝盟,骑突薄城下,崇焕师反殿其后。”
——黄宗羲《弘光实录抄》转引自全家殉国的民族英雄徐石麒疏
大清兵以駐通州十里之外京師尚無偵探移書問兵部侍郎申用懋荅以[止聞在薊不聞在通]而莊戶蔣玉等四人親見——崇祯二年十二月
敌既过境,袁大粪自管自己绕道也不管后方是否知道。节制遣散各援军时,连敌过境后如何相互通信告知,压根没想!
功劳六,封锁、饿毙东江。袁崇焕改饷司搞海禁,直接掐断东江经济命脉,由此引诱胁迫毛文龙。在袁的管理下,比如斩帅后命登莱发十万粮“以济冬春”,“买发迟误”仅发了二三万,最后仅有数千到(官僚集团贪了不少)。甚至搞得东江有的地方从九月就开始断粮了,让东江完全没有战力(饭都吃不饱打个铲铲战),由此极大的配合了皇太极入关。对皇太极的协军好吃好喝的供着,不能饿死;对于友军,就是直接毁灭!袁大粪对历史进程清楚的很!
樞輔孫承宗疏奏:河東一鎮(东江在斩帅后改名),其兵民俱陷蕃歸正之人。去年袁崇煥經制其軍,定二萬八千員名,後又改為一萬八千。而旗鼓徐敷奏先往清理,實遵登州道臣二萬八千之說,島兵至今未知已減一萬也。今敷奏稱,在島人民及老弱、婦女尚兩倍於此,則不下八九萬人,而粮餉久已乏絕。即以兵言之,旅順口、廣鹿、長山、石城、獐子、皮鹿諸島,有自去年九月缺米者,有自去年十月缺米者,有自去年十一月缺米者。惟長山島一營可支至今年二月耳。即減其兵,而猶是民也,寧可坐視其死?且未經明汰,厯日已深。前崇煥今登州運買十萬以濟冬春,而收買遲悞僅發二三萬,其達於島者不過數千而已!惟在皮島者,尚可與鮮人交易支吾。而各島遠在二千里間,每島屯種腴者不過千石,瘠者不及数百石。民既再倍於兵,即照兵給廩,猶苦不足,况兵粮已久絕乎?……——《崇祯长编》,三年二月
功劳七,吹牛皮忽悠崇祯。什么广渠门大捷、左安门大捷,在一系列袁吹子的“大捷”下,后金一路“败逃”,从京城东北,“败逃”到南海子(北京南苑),再“败逃”到更南的良乡固安。清朝有个叫杨应琚的,在清缅战争中就忽悠乾隆一路报捷。结果乾隆翻地图,咋越捷越深入!崇祯就该信袁崇焕,这样皇太极可以早点把关内搞残破大失人心!
“五年复辽”算什么,估计修炼了天罡嘴炮神功,对明熹宗鼓吹屯田——“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为臣擒”,相比之下“五年复辽”还谦虚了点。
总的来说,崇祯不识时务,苟延残喘而已,早就上吊投降,让后金早点入关!袁崇焕英明,种种作为顺应天意,让犬清早点入关。
顺便加句。粪吹子们鼓吹《明实录》、《三朝辽事实录》等被满清修改过,那么满清为什么不把这些改得与《明史》统一口径反而禁毁?!
其他网友回答
这确实很惨的,用惨无人道来形容毫不为过。在抵抗女真人进攻方面,袁崇焕可谓功不可没,虽然在处置有些将领上有些过失,但也是事出有因。最后以说不清的罪名被处以极刑~凌迟,受了3543刀,据说,割下来的肉被当地市民争抢着用作下酒。大明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加速其末日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