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汉朝的八王之乱)

网友提问:

汉朝七王之乱几个月就平定了,为何晋朝八王之乱却用了很久时间?

优质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西汉内有贤君,西晋内有庸主。

不要小看这一点。“吴楚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统治时期,而景帝和他的父亲文帝统治期间被后世合称为文景之治,仅仅这一点就对汉景帝的执政做出了权威的盖棺定论。也就是说汉景帝的执政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个正常健全且正值壮年的当权者他完全有能力把控整个朝政。

作为帝国中枢神经的皇帝(汉景帝)只要能够正常运转,临危不惧坐镇指挥,对各种状况能够做出相关的应对指令,帝国的核心就不至于陷入混乱和崩溃,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点。

△汉景帝

再来看看西晋。西晋的八王之乱发生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统治时期。晋惠帝作为一个有严重智力障碍的君主,自保商不可得,还怎么能让他去挥斥方遒把握好整个帝国前进的方向盘呢?

换句话说就是西晋的中枢神经在惠帝是就已经发生了病变,中枢神经已经失去了控制整个身体的能力。

二:西汉七国之乱某种程度上是出于被动造反,西晋八王之乱是主动起兵反叛。

我们都知道七国之乱的诱因是晁错对景帝提出的削藩政策,正所谓各个有实力的诸侯国削之反不削亦反,故晚削不如早削。

其实关于汉初诸侯王对皇权造成潜在威胁的担忧很早就被有识之士提出来过,最著名的就是汉文帝时期的名臣贾谊。只不过那时的文帝出于各种现实考虑没有进行大规模强硬的藩制改革。

以汉文帝执政之温和还发生过济北王刘兴居的叛乱,虽然这场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但无疑为汉王朝敲响了警钟。之后的汉文帝没有再在封国的问题上大做文章,但是谁敢保证汉庭就一定没有做相应的准备?

至汉景帝时随着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首的诸侯王依靠国内铜山盐海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变得越发傲慢与骄横,削藩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在晁错的建议下汉景帝下令削藩,吴楚七国随即起兵造反。

△七国之乱示意图

从后来汉廷迅速派出以周亚夫为首的平叛将领领兵出征来看,汉景帝在下令削藩前是已预料到个别诸侯国会反抗的,所以他提前就做好了相关的军事准备。

而西晋八王之乱则不然。整个朝廷上下完全就没有料到白痴皇帝的即位会带来诸位藩王为争夺皇权而主动起兵对攻这么严重的且不可控的后果。

△八王之乱示意图

所以在八王之乱发生伊始,朝廷早早就对局势丧失了掌控能力。而后随着越来越多的西晋皇室卷入这场你死我活的激烈争夺,此期间的皇权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

三:西汉有名将坐镇,西晋则鲜有将才。

吴楚七国之乱发生后,汉景帝迅速派出了周亚夫,灌婴等一众久经战阵能征善战的将领率军平叛,这些将领出色的指挥才能加以军士的万众一心,打那些藩王临时七拼八凑,成分复杂的杂牌军自然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

反过来再看看八王之乱。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自始至终我们能够看到有什么特别出名的将领站出来领兵平叛么?对不起,反正我是真的没看到有谁承担了这份历史责任。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和关注,我是烽烟,中简堂历史文化交流群的大拇指“凭天行”,涉猎广泛、擅长五代十国、小说创作,立志讲好中国故事!

其他网友回答

皇帝不同

首先皇帝不同,汉景帝在权术方面的能力在历代帝王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而晋惠帝呢,不说是傻子吧,至少也是个智商低下的人。古人在在评价某人的时候就是一般人,也大多说少聪睿之类的话,到了晋惠帝这实在是夸不下口说了一句:“太子不学”。王夫之更是评价晋惠帝:“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

反观汉景帝,那御人之术绝对是炉火纯青。早期用晁错削藩,一看苗头不对,立即杀了晁错。后拉拢梁王,真是好话说尽,梁国在平定七国之乱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武有周亚夫,程不识,李广等,文有窦婴,卫绾,袁盎等。还有酷吏郅都,汉景帝都把他们调教的服服帖帖。

一个智商有问题,一个天纵奇才,高下立判。

西晋体系有很多问题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夺了曹家的江山,司马炎就在思考曹家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思考来思考去,他认为是因为曹家宗室太弱。实际上也是一个原因,因为从曹丕开始,就一直防着曹氏宗亲。曹家有能力的几个王都被曹丕压制的死死的,长子曹昂因救曹操而死,曹彰在觐见曹丕的时候暴毙而亡,曹植一直被猜忌。正是因为宗室太弱,被司马家钻了空子。

所以司马炎大封宗室,诸王都有自己的军队,就连西晋的军队也多由宗室掌管。司马炎也知道自己的儿子脑子不太灵光,所以就把朝政托付给了老丈人杨骏。同时害怕杨骏专权,就把军队分给了宗室。这下就更精彩了,皇后贾南风,利用宗室和杨骏的矛盾除掉杨骏,结果贾南风白忙活一场,朝政落入汝南王手中。

贾南风然后又利用晋惠帝命楚王杀了汝南王,接着以矫昭的罪名处决了楚王。彻底掌握朝政,接着她又被赵王诛杀。总之就是这样杀来杀去。没有一个能服众的人。这样的朝堂这么能和人才济济的汉景帝朝堂相比。

所以西晋无论是制度还是皇帝的才能都和西汉不是一个档次的,其结果当然相差太远。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八王之乱就不是一次性的政变,而是数次政变。行动不统一,并且手段上不了台面。在中国,这种手段不被提倡只会让更多的人唾弃。人们已经经历了百年左右的分裂,大一统的观念淡泊。军权的分散也是一大问题。朝堂的任人唯亲直接导致战斗力的高低。

而西汉初期的七王之乱则是以吴王,楚王为首切以直接军事行动的政变。朝廷的军事行动是合理合法的且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在周亚夫,窦婴等名将的指挥下首先平定了山东半岛一打击其嚣张气焰并且迅速断了敌方的粮草使其军心大乱。从某种意义上说:军事上的成败直接决定政治导向和人心民意。

个人认为:八王之乱更像是家事,没有将发动政变的于执政者很好的分开。从而导致,军队于民众的摇摆。并且手段低俗上不了台面。而汉朝的七王之乱则完全不同。没有花架子。就是通过军事行动的胜利来决定执政者。从而导致了汉景帝站在了制高点,并且没有退路。只能也是必须要打败叛军以维护政权。

其他网友回答

汉朝的七国之乱,是诸侯王联合起来对抗中央政权的斗争。晋朝的八王之乱是诸侯王与诸侯王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七国之乱里的七个诸侯王,在联合起来后,同时举事。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对决,注定胜败时间在短时间内搞定。所以时间短。晋朝八王之乱,是一次连着一次,持续不断地进行。大大小小有五次诸侯王间的叛乱,这些叛乱有连续性。杀完死完为止。所以时间长达十六年。

上层的智谋策化,决定方针也有极大关系。七国之乱,是中央对地方叛乱势力的打击。能集中国内秀人才和精锐与叛军作战。当时分为三个主战场,赵国,栾布将军,齐国,灌婴将军,粱国,有窦婴周亚夫,梁孝王等对抗固守。而晋朝的几个王,谁掌权谁带兵,一波杀一波,混战一次死一两个王。晋惠帝昏呆管不了。这极大方便了叔叔们乱来。依次在叛乱中死的八王就是:司马亮,司马玮,司马伦,司马乂,司马囧,司马颖,司马颙,司马越。这些王的叛乱,一个两年,差不多就是十五六年,时间自然长。

汉朝七国之乱,是中央政府决策后,痛下狠手剿除,所以,志在根除。晋朝八王之乱,是诸侯王之间向双向叛乱攻伐。谁打蠃,就维持一段时间,至到下次又开始叛乱。而中央政府好象看客一样不作为,致使叛乱越打越多,没个尽头。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两个事件都可以认为是开国皇帝布局的终结。汉高祖去世的时候,西汉三大势力是:外戚、功臣、地方刘姓诸侯王。其中第三个势力是汉高祖晚年刻意栽培的,从而保证了三足鼎立。汉惠帝是三方势力的交汇。文帝即位初期外戚集团灭亡,他采取优待诸侯王先压制功臣集团的策略。由于中央的弱势,文帝对付诸侯王一直很讲策略,还是成功的瓦解了强大的齐国和淮南国。到了景帝时期,他采取了激进的削藩。和高票答主看法不一样,我觉得朝廷打赢这场战争还是比较险的。

西晋处于士族政治时期,大家族联合执政,皇族只能算股份最大的那个。晋武帝加强皇权,扩大皇族的势力,避免不了皇族内部纷争。如果不是民族问题凸显,我觉得八王之乱会像后世南朝那些争位战争一样很快结束,后果也不会很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