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传染病的认识与贡献(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贡献)

网友提问:

在中国历史上,中医为传染病做出来哪些贡献?

优质回答:

有一本书叫做《中国疫病史鉴》,里面记载了西汉以来中国两千多年时间里,先后发生过的三百二十一次疫病流行, 由中医有效预防和治疗的记载,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

一、中医存在的意义

在清朝以前,中国主要以中药治病,所谓的中药一般以晒干的植物、昆虫或某些动物的内脏肝胆为主。中国古代信奉“万物相生相克”,认为病毒是从自然中而来,那必定也能从自然中找到相克物。

二、对于疫病中医讲究“以毒攻毒”的免疫思想

我国最早记录天花症状的是晋朝的葛洪(公元265 ~313年)的《肘后方》。相传东汉马援(公元25~55年)征武陵蛮(今湖南省),因染此病而死,士兵患者亦很多,遂传至中原。当时叫作虏疮。医史学家李经纬据《肘后方》:“以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历史认为大约是公元1世纪传入我国,因战争中俘虏带来,故名虏疮。隋朝称为宛豆疮,唐朝称为天行发斑疮,宋称为豆疮,庞安时不再称“疮”后改豆作痘,明清以后,又称“天痘”、“痘疹”、 “天花”。

在晋代葛洪的《肘后方》就萌发了“以毒攻毒”的免疫学思想,记述了以狂犬脑敷治狂犬咬伤的记载。在宋代已经开始人痘接种术。据朱纯嘏《痘疹定论》 记载:宋真宗(公元1006~1017年)时,丞相王旦的几个孩子都患过天花,幼子王素出生后,为使其免疫,聘请峨嵋山称为神医的道人为子王素种人痘,果然种痘后7天幼子便发烧出痘,12 天便结疤,王旦以重礼感谢医生。后来王素活了67岁。

三、中医提出了防疫措施

两汉以来,尽管古代的科学技术很不发达,更没有发现细菌等,但劳动人民群防群治中的创见有许多是值得当今借鉴的。比如:

1. 隔离治疗,阻断传染: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就已采取隔离措施,并设立“临时时疫医院”,切断传染源,此后历代效仿,至今也是一条根本措施。

2. 颁布医方,群防群治:古代没有电视,只有在村坊要路立牌晓示或编撰一些“简要济众方”、“广利方”等引导群众运用,客观上增强了机体抵抗力,控制了瘟疫蔓延。

3. 开仓放粮,减免租税:这些措施都是让百姓能得到休息,且有粮则稳。

4.巡视散药,赐棺埋瘞:未感染者送药预防,一旦死亡,政府免费制棺深埋。

5. 政府重视,全国动员:防疫事业历来靠政府,北宋仁宗赵祯将自己用的珍贵药材“通天犀”碎之和药以救民疫。官员、文豪、富户捐赠。如:苏轼在公元1089年杭州大疫时,捐黄金五十两建“病坊”,使活者甚众。瘟疫流行,官员损膳减乐。

6.禁止人员聚集。为防止瘟疫扩散,未感染人员会被隔离在疫区之外。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大明劫》。明亡于战乱,亦亡于瘟疫。剧中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中医,这位伟大的医学改革者——吴又可。看过电影之后我特意搜了一下吴又可。

他大胆推翻旧法,大声疾呼:“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他提出:“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同,因其气各异也。他潜心研究,著成《瘟疫论》,他认为瘟疫并非是六淫之邪侵略,而是因为“疬气”所致。所谓疬气,是指天地之间存在的一种“异气”,用现代医学的解释,就是“病毒”。而且,吴又可确认,疬气的传播途径就是经由人的口鼻进入人的体内。

剧中以这样的情形来表示吴又可发现病毒传播的情形,现实中肯定经过了细致的观察和仔细的探索论证。

也许剧中吴又可说的这段话,实际当中并没有,但是我认为在当时他的想法与其无二。

其他网友回答

我个人智识浅薄,无有考证。在过去听老人传说:在西方文化没进中国之发生一次温疫叫”大头瘟”按现说”藿乱症”乌梅湯救之。传说中乌梅湯倒在一庄”#水也生效!还、有一次动物疫”牛瘟”?…都是用中草治愈的。但难免没有牺牲品…?因为那时不懂预防…

其他网友回答

最简单的对比法来举例,古代欧洲的黑死病、霍乱,动不动就半个欧洲的人没了或者四分之一欧洲的人没了,但是古时候以中国为主的中医国家,虽然也有瘟疫,但是没有欧洲那么夸张,这也是为什么亚洲人口比其他州多的多,古中医功不可没。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关于中国历史上,中医为传染病做出的那些贡献?请你了解一下青蒿。屠呦呦翻阅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截疟的记载,在千年前就有了,在屠呦呦手中发扬光大,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8]。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3]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