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黄忠太老,被关羽瞧不起,如果让魏延当五虎上将行吗?
优质回答:
黄忠的年纪确实比较大,远远大于关羽,张飞以及马超等人,但是年纪并不意味已经是穷途日暮,无所作为,反而激发了黄忠无穷的斗志,获得了刘备的认可,从而跻身上将之列。
魏延虽然没有位列上将,但是后期的努力更是让他威名不亚于上将,为世人所叹服。
01.关羽瞧不起黄忠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刘备在汉中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本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可是有人看到别人升官了,心里却不太痛快,而且还发了脾气。
如果是一般人发脾气,刘备会派人教训一通,可是这个发脾气的人是集团里面的二号人物关羽。关羽不是一般人,本领很大,脾气也很大。在集团内部,大家都让着他,毕竟位高权重,而且深受刘备的信赖。
刘备打算升黄忠官职的时候,诸葛亮就比较担心,共事多年,他非常了解关羽的脾气,刘备这样做,必然会引起关羽的不痛快。
果然,在刘备派人送印绶给关羽的时候,关羽听说黄忠和他并列,非常气愤。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
遣益州前部司马犍为费诗即授关羽印授,羽闻黄忠位与己并,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关羽拒绝封给他的官职,好在刘备了解关羽的习性,这次委派的人是能说会道的费诗。费诗非一般人,三言两句就打动了关羽,让他感悟到刘备的良苦用心,然后欣然接受封号。
关羽看不起黄忠的行为并不意味费诗的几句话语而化解,而是埋在心里,那么关羽为何看起不起黄忠呢?
其原因就藏在诸葛亮的话语中,根据《三国志》黄忠传记载: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诸葛亮的这几话可以分为几层:
其一:黄忠以前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名气;
其二:其他人如马超和张飞名气比较大,值得封赏;
其三:关羽亲眼或者听说过马超的功劳,因此可靠。
正是这三个原因,关羽对于黄忠的封赏非常不服气,认为刘备的安排不是在提高自己而是有矮化的嫌疑。
与其说关羽不满刘备封赏黄忠,还不如说关羽觉得刘备对于自己的封赏太低,正是如此,费诗在携带印绶给关羽的同时,还给了关羽另外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假节。
拥有了假节的权力,关羽可以便宜行事,不用请示刘备,就可以自行决定,这个权力是张飞,马超和黄忠所没有的,因此这个特权平息了关羽不满的情绪。
02.黄忠是不是够格和马超,张飞以及关羽同列呢?
虽说黄忠和他们相比,稍微逊色了一些,但是论战功还是有的,理由以下:
第一,入川之战中,黄忠的表现不菲。
根据《三国志》黄忠传记载:
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从葭萌关开始,在接受刘备任务后,黄忠奋勇当先,杀敌在前。作为先锋将领的黄忠并没有在后面坐镇指挥,而是常常率队冲锋,其勇猛的行为传遍全军。
老迈的黄忠在全军面前如此英勇,极大的刺激了刘备军的士气,这对于兵微将寡,实力不如刘璋的刘备来说,黄忠的行为确实值得称赞,正是黄忠的示范之下,大家争先巩后,士气高涨,从而为击败刘璋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二,平定益州后,黄忠已经是讨虏将军。
刘备在刘璋投降后,论功行赏,许多人得以升迁,这包括黄忠。他从裨将军升为讨虏将军,虽说只是一个杂号将军,但是至少可以单独领兵,其能力获得了刘备的认可,这就为后来定军山之战,获得了攻击夏侯渊的机会。
第三,阵斩夏侯渊。
定军山之战,在法正和刘备的指挥下,黄忠阵前斩杀夏侯渊,从而夺取了定军山,在战略上从劣势变成了优势,极大的震撼了曹军,从而为后续威逼曹操撤离汉中打下了基础。
汉中之战的胜利为刘备称王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其中黄忠功不可没。
第四,提拔后秀,激励人才。
黄忠前大半生中,可谓籍籍无名,可是自从跟随刘备后屡建奇功,从而印证了刘备识人用人的优良传统,这一例子极大的刺激了那些跟随刘备的部属,起到千金买马骨的效果,激发大家高昂的斗志。
由此可见,虽说黄忠年纪比较大,但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征服了刘备,即使关羽反对,依然坚定的授予了黄忠应得的那封功劳。
03.魏延够格进入五虎上将行列吗?
■五虎上将
世上本无五虎上将的说法,只是陈寿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以及赵云同列写传记,从而被世人统称为五虎上将。
虽说他们被称为五虎上将,但是其官职并不相等。如果真是五虎上将,官职大体应该是相等的。在刘备称汉中王后,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这四人地位虽然略有差异,但大体上是相等的。
五虎上将后面的赵云此时还只是翊军将军,即使汉水大战击败曹操,只是被军中士卒称为“虎威将军”而已,并非真正授予这个官职。赵云和前面四位相差太远,够不上五虎上将的称号。
因此说五虎上将并不妥当,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四虎上将才对。
■魏延的资格问题
有人认为魏延可以替代黄忠进入五虎上将行列,这需要推敲魏延的资格问题,毕竟能够进入上将行列,并不是认为年经就可以,否则刘备麾下那么多年轻人,怎么不让他们进入呢?
魏延在蜀汉后期确实功勋卓著,为蜀汉首屈一指的大将,但是在前期,特别是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前的功绩相对并不显著。
相比较关羽,张飞,马超以及黄忠来说,他确实资历不足。如果关羽连黄忠都嫌弃,那么把魏延推上前台和关羽同列,关羽真的要发飙了。
根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
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在平定益州后,魏延因功升为牙门将军,在汉中之战结束之后,魏延被任命为汉中太守,镇远将军。
众人都认为汉中太守非张飞莫属,但是刘备却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魏延之所以没有进入四虎上将之列,确实因为资历不够,他既没有关羽和张飞那样的资历,也没有马超那样耀眼的出身,同样也没有黄忠那样赫赫战功,但是其能力却被刘备认可,因此被任命为汉中太守。
因此在四虎上将的任命上,不仅只是看个人能力,也需要战功和资历,相对于这三样,魏延缺乏战功和资历,刘备只是任命了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连忠心耿耿的赵云也没有算上,可见刘备对于这四人的任命也是非常谨慎的。
04.总结
关羽看不上黄忠一方面是对于后起之秀的黄忠不熟悉外,更多是为了向刘备寻求更多的权力罢了。相对于魏延的能力来说,他确实足够,可惜他缺乏足够的战功和资历和关羽,张飞,马超以及黄忠来媲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延终究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即使没有位列四虎上将,却并不输于四虎上将的威名。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这里是三国演义写的很不合理的一个地方,因为他结合了史实,但是前后对应又不到位,所以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关羽和黄忠的交手已经肯定了黄忠的实力。长沙之战,关羽和黄忠大战百余合,黄忠诈败不成马失前蹄,关羽放了他,这时候的关羽虽然肯定了黄忠的勇武,但是放他更多是性格使然,觉得用这种方式即使杀了这老头也让自己英明受损,所以没有痛下杀手。
真正让关公改观的是第二天两人大战依旧不分胜负的情况下,黄忠有机会射死关羽,但是却放过了他。这一点对关羽触动很大,觉得黄忠知恩图报,和自己一样,是忠义之人,再加上黄忠比关羽大十几岁,当时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依然这般勇武,让关羽不得不刮目相看。
所以在他明明了解黄忠实力,而黄忠又有入蜀军功在身的情况下,关羽在封五虎将的时候却突然发难,这点很不合理。究其原因,因为关羽对于黄忠和自己同列四将军不满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但是关羽和黄忠一战却是演义自己加上去的,也就是说关羽之前根本不认识黄忠,仅仅是听说过,这样一来他的反应就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这不是关羽狂傲,而是本能反应。马超虽然功劳少,但好歹之前是一镇诸侯,和刘备都平起平坐,现在来了,给人放太低了也不合适。赵云综合能力虽然未必比黄忠强,但毕竟是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无功也有劳。张飞更不用说了,和亲弟弟似的。这些人和自己差不多也就是了,突然蹦出来一个老头插一杠子,职位甚至比赵云还高,关羽不生气就怪了。如果不是费诗能言善辩,关羽又顾全大局,没准结果会如何。
不过既然题主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尽管不合理,我们也要顺着演义来说,关羽在肯定黄忠能力的前提下,依然不愿意和黄忠同列。如果再换成魏延,结果只能更坏。演义里关羽几乎是忠义和勇武的化身。魏延是杀主降将,首先印象分就不好。又抢了都认为属于张飞的汉中太守,关羽恐怕更有怨言。只是他资历不足,军衔又低,所以关羽不愿意理他。如果贸然让他和关羽同列,离的远还好,离得近了整不好关羽一刀就得劈上去。别说是费诗,就是诸葛亮来了也劝不住。在关羽心中,武将集团能和他同列的只有张飞,赵云和马超,其他人多一个都不行。
当然了,刘备不是草包,不会做这糊涂事,四将军或者五虎将的分封也不单单是军功和资历,也有平衡各方派系的成分在,荆州派系的武将代表只能是黄忠,怎么也轮不到魏延。
综上所述,如果把黄忠换成魏延,结局只能更坏,甚至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刘备一定会因为关羽的坚持而妥协。要知道关羽不仅仅是他的义弟,是元老,更是镇守荆州的封疆大吏,甚至一镇诸侯,在季汉集团,有足够的地位和话语权。
其他网友回答
魏延武艺高强,跟张辽,张郃,徐晃,,,,,同属一流武将,有得一打,就算许褚,庞德,典韦,,也要奋勇大战一番,方可战退魏延,,,,,,魏延这个人,颇有心计,效忠蜀国,不尽全心全力,武力有所保留。只要五虎上将尚在,不管魏延做得有多好,反正是在关张赵马黄之下,,,,所以,索性不争大功,武力有所保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留得一条命,不怕没志得,,,,,但是,如果魏延有机会被刘备封为上将,虎将的话,就可以大大激发魏延的潜力,魏延的武力就可以迅速倍增的,绝对不止《三国演义》里面的能力,战平许褚,庞德,,,,是很有可能的,战败张辽,张郃,徐晃,,,是绝对100%的。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不是瞧不起黄忠,而且关羽心里不满,找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