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与大刀王五(大刀王五 谭嗣同问斩)

网友提问:

晚清十大高手的大刀王五,营救谭嗣同失败后去了哪里?

优质回答:

1900年,在谭嗣同英勇就义两年后,“大刀王五”也死了,那一年他56岁。

“大刀王五”死于八国联军中的德军之手,死后头颅被悬挂在城门之上示众,后来还是“津门大侠”霍元甲冒着危险取回他的头颅。

“大刀王五”代表的是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时的草莽英雄,他们不像“戊戌六君子”那样,活得意气风发、死的轰轰烈烈,但“大刀王五”们身上有着朴素的爱国情怀,这才是广大的中国群众的形象。

“维新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抓入大牢后,写下了著名的《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其中的“两昆仑”,一个是指康有为,另一个就是“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与谭嗣同之间,亦师亦友。

谭嗣同是知识分子、是改革派的官僚,“大刀王五”是武林人士,两人本来素不相识。但“大刀王五”一生正气、关心国事,对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行为非常愤慨,因此对谭嗣同等改革派非常欣赏和支持。

谭嗣同和“大刀王五”结缘,是通过“大刀王五”的兄弟“通臂猿”胡七介绍认识的,谭嗣同向“大刀王五”习武强身。

时间久了,二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由于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的阻挠,“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也于1898年9月28日被斩首示众。

在行刑前,“大刀王五”得到消息,想组织绿林中的一众英雄好汉去劫法场救谭嗣同等人,但未能如愿。

谭嗣同被斩首后,“大刀王五”奔赴刑场,冒着危险把谭嗣同的尸体收尸装殓,、“大刀王五面对谭嗣同的尸体,暗暗发誓:

“今日不能救你回去,我一定让你全尸返故里。”

“大刀王五”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在自己的居所为谭嗣同秘密设置灵堂,祭奠七日,还为谭嗣同购置了棺木,亲自护送着谭嗣同的尸体回到老家湖南浏阳安葬。

回到北京后,“大刀王五”时刻想为谭嗣同报仇,一开始想刺杀清廷中的荣禄等人,无奈戒备森严,计划没有成功。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大肆烧杀抢掠,激起草莽英雄的民愤,“大刀王五”作为其中的领军人物,带领自己镖局的镖师参加了义和团,一起反抗“八国联军”,还参加了著名的攻打“西郊民巷”外国使馆以及教堂的战斗,杀死了不少外国人,鼓舞了国人的信心和志气。

“八国联军”对“大刀王五”恨之入骨,三番五次想抓住他,但一直没有得逞,于是他们要求清政府交出“大刀王五”,否则就要对清政府进行发动更大的战争。

欺软怕硬的腐败清政府为了讨好西方列强,就派人去镖局里抓“大刀王五”。

得到消息后,义和团的首领劝“大刀王五”先躲一躲,其他人也都劝他暂时避避风头,但“大刀王五”说:

“大丈夫宁可站着死,绝不苟且偷生”。

1900年,清政府官兵在源顺镖局将大刀王五抓捕,并交给德国人。

“大刀王五”在受到德国人的严刑酷打,忠贞不屈,最终被德国人枪杀,并把他的头颅悬挂在城门之上示众。

清末著名作家,《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和“津门大侠”霍元甲得知后,二人商量一定要让“大刀王五”入殓,于是霍元甲趁着一天晚上,冒险登上城墙,取下“大刀王五”的头颅,送给他的家人,按照回族风俗安葬。

“大刀王五”作为草莽英雄,一直没有也注定不可能在历史上,如同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一样千古留名,但是他所代表的普通民众,不正是你、我这些普通人吗;普通人虽然不能改变历史,但同样参与了历史,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就像当前的疫情期间,国家的种种政策制定了大方向,各级组织都在积极防御,作为普通人的千千万万个你和我,也是社会、国家和历史的英雄。

其他网友回答

在晚清十大高手中,王五排名第二。

因为他惯使青龙偃月刀,刀法出神入化,江湖人称“大刀王五”。

1879年,王五创办了源顺镖局。由于德艺双馨,所以,源顺镖局生意火爆、声名远播。

义救嗣同,彰显王五德与义

谭嗣同曾经拜王五为师,学习刀与剑,由此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1898年,谭嗣同应诏入京,光绪帝任命谭嗣同为四品军机章京,参预变法,谭嗣同的安保工作由王五负责。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并大肆逮捕维新人士。

出于对民族前途的担忧、出于爱国情怀的牵挂,大刀王五多次劝谏谭嗣同远走高飞,避开抓捕。

但是,谭嗣同不愿躲避,宁愿面对现实,甘愿用自己的鲜血唤起民众的觉醒。

谭嗣同被捕后,王五坐卧不安、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并买通狱吏,与武林志士一起,密谋营救谭嗣同,被谭嗣同拒绝了。

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押往宣武门外菜市口时,王五等一批武林义士准备瞅准时机法场救人,可是,清军监管、守卫太严,始终无法下手,劫法场的计划最后流产。

谭嗣同被斩首后,王五悲痛欲绝。

王五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徒弟们为谭嗣同收尸,并将其运回谭嗣同家乡妥善安葬。

营救谭嗣同失败后,大刀王五去了哪儿?干了什么呢?

参团灭洋,昭示大刀王五情与义

营救失败后,大刀王五决心替维新人士报仇雪恨。

针对大清权臣载漪、荣禄、刚毅、袁世凯等人,大刀王五多次组织暗杀活动。由于防备很严,暗杀活动没有成功。

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大刀王五率领弟子积极参加。大刀王五率领义和团战士打杀洋人、围攻教堂,沉重打击了外国侵华势力。

西逃路上的慈禧太后,顺应洋人,命令清兵镇压义和团。义和团遭受洋人与清兵双重攻击,生存异常艰难,大刀王五成为清兵和洋鬼子共同追杀对象。

大刀王五悄悄返回北京的源顺镖局,寻找机会出关躲避。

100多名义和团战士,来到源顺镖局,请求大刀王五保护。大刀王五把义和团战士安置在镖局中,自己留下来保护他们。

由于奸细告密,1900年10月25日,顺源镖局被清兵层层包围,大刀王五没有任何抵抗。

大刀王五主动承认自己组织义和团拳匪、多次刀劈洋鬼子,并告诫清军不要株连源顺镖局其他任何人。在场的清兵捕头说:“够条汉子,你放心吧。”

清军把大刀王五交给德国洋鬼子,凶残的德军在前门外东河沿把王五枪杀了,殁年56岁。

毫无人性的德军割下大刀王五的头颅,悬挂在朝阳门外的城楼上,并且不让亲属朋友收尸入殓,以此威慑中国人民。

具有民族正义感和担当责任感的中华民众,悲愤交加,但在残忍的侵略者面前无力回天。

远在天津的霍元甲获悉后,悲痛难忍、义愤填膺,带上两个爱徒,赶到北京,乘着夜色掩护,施展轻功飞身上墙,从城楼上取下大刀王五的头颅、并安葬入土。

那天晚上,师徒三人就睡在大刀王五故居南房西侧的卧室中。

英雄相惜,情意深重,感人至深,世代传扬。

其他网友回答

大刀王五大名叫王正谊,祖籍河北沧州,回族人。

王正谊在光绪三年,在北京城开了家镖局,由于其经营有方,再加上王正谊人缘颇好,镖局的生意一度很是红火。有了钱的王正谊并没有过花天酒地的生活,相反他却处处帮助穷人,热衷于慈善事业,比如那个地方受灾了,他总是很大方地捐钱捐物。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便结识了谭嗣同。王正谊比谭嗣同年长21岁,但他们很谈得来,一度以兄弟相称。武艺高强的王正谊传授谭嗣同刀法,让他用于防身。才高八斗的谭嗣同教目不识丁的王正谊学习文化知识。王、谭两人一来一往中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898年,谭嗣同奉旨任四品军机章京,参预变法。王正谊担负起了谭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入狱,王正谊多次积极参与营救谭嗣同,无奈谭嗣同以抱必死之心,留下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令王正谊悲痛欲绝。

好兄弟没了,王正谊于1900年秘密加入了义和团。杀洋人,攻打教堂,与谭嗣同接触的这几年,让王正谊的思想发生了质变,他也看清了朝廷的嘴脸。

后来,义和团运动发展不利,王正谊又回到了北京。在北京居住期间,由于小人告密,他在住所内被八国联军包围。王正谊为了不连累亲友,甘愿被俘。再后来他被德军用枪打死,时年56岁。

晚清十大高手除了王正谊外,还有九人,分别是:董海川、黄飞鸿、霍元甲、王子平、杜心五、韩慕侠、燕子李三、孙禄堂、郭云深。

在晚清十大高手中,王正谊之死最令人心痛,这也许是后人乐于谈起他的原因吧。

(小司马讲史文,图片转自网络侵删!)

其他网友回答

大刀王五真实的名字叫王正谊,出生于河北沧州。沧州素有武术之乡的美名,王五也是自小就喜欢习武,后来拜沧州有名的双刀武师双李凤岗为师,他在同门里排行第五,所以有了王五这个别名。

王五学武很有天分,加上他平时勤于练习,所以成为了同门里的佼佼者,后来经师父李凤岗的推荐,王五跟着师伯刘仕龙走镖,从此走上了镖师这条路。

1977年的时候,王五自己开了一家镖局,取名源顺。因为王五武艺高强,而且他为人爽直,做事讲义气,江湖上的朋友都很敬重他,所以源顺镖局的镖很少有人会去动,生意自然也兴隆了起来。

王五的武艺到底有多高,因为历史上有名的武师传说比较多,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因此不好简单评定,不过大部分说法都认可王五是清末的十大高手之一,由此可见王五人望之高。

不过王五一生中比武艺更有名的是他确实当的起一个侠字。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王五的侠可不光是对江湖朋友讲义气,而是真的爱国。早在甲午战争时,御史安维峻上书反对议和,被免职流放边疆,王五得知以后亲自前去护送。

而他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和维新派谭嗣同之间的友谊。谭嗣同是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在清末因为参加维新运动而出名。王五和他私交甚厚,戊戌变法期间,王五一直在他身边充当保镖。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谭嗣同被捕,王五曾经试图劫狱,只是因为谭嗣同希望以自己一死换取警醒世人而告终。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王五一直密谋暗杀守旧大臣,还参加了义和团运动,最后为了避免连累他人,慷慨赴死,被捕杀害。

关于义和团运动现在有很多说法,不过王五在源顺镖局生意兴隆的情况下,关心国家,从事维新运动,是真的“为国为民”,最多只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他没有找到更好的路而已。不过就王五的行为来说,比那些只知道争夺武功第一的武夫要强得多了。

其他网友回答

大刀王五是晚清十大武林高手之一,与霍元甲、黄飞鸿等武师齐名。大刀王五侠肝义胆,曾积极营救在维新运动中被捕的谭嗣同。那么在营救谭嗣同失败后,在风云变幻、动荡不定的晚清之际,行侠仗义的王五又会何去何从呢?

晚清的沧州民风尚武,从这里走出了很多武术名人,如溥仪的镖师霍殿阁、大侠霍元甲、“千斤神力王”王子平、“神枪”李书文等,而大刀王五也是这些武术高手的同乡。

大刀王五原名王正谊,从小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受当地浓郁习武氛围的影响,年幼的王正谊在打杂补贴家用之余,也拜武师为师,学到了一些拳脚。

在王五一生中,对其影响至深应是师父李凤岗。

李凤岗是晚清的著名镖师,为人豪爽仗义,擅使双刀,人称双刀李凤岗。当时李凤岗并不想收王正谊这个徒弟。但王正谊在李凤岗门前长跪不起,李凤岗这才松下口来。

王正谊拜李凤岗为师后,苦练拳脚刀法,因为刀法练得出神入化,又在师门中排行第五,所以就被人称作大刀王五。

王五在李凤岗门下勤学苦练,在李凤岗的悉心栽培下,几年后,王五的功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师父已不相上下。

为了让王五闯荡一番,增加阅历,李凤岗把爱徒王五托付给做镖师的师兄刘仕龙。在刘仕龙的携带下,王五加入镖师行当,押镖护镖,闯荡江湖。

经过几年的历练,王五的眼界也逐渐开阔。同治十年的时候,王五来到了天津做镖师。三年后,王五离开了天津。经人介绍,来到了更加繁华的北京,在一个叫“聚茂魁”的粮店做押运粮食的镖师。

王五在“聚茂魁”做了四年的镖师后,决定自己开设镖局,打拼一番。于是在光绪五年的时候,王五自己另立门户,他的“源顺”镖局正式开张。

王五不但武艺高强,为人还非常仗义,所以他的人缘也很好。源顺镖局当时在北京的名声也很响,人们都知道源顺镖局的老板王五行侠仗义,信义第一。所以就算是黑道的劫匪,都会卖给王五面子。王五镖局的生意是非常得红火。

王五虽是习武之人,但并不是一个莽夫。在经营了十多年后镖局后,王五收入可观,称得上一个富商。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心系国家兴衰,对清廷的腐败无能极度愤恨。

当时的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曾上书朝廷,指责李鸿章与慈禧太后在甲午海战中妥协退让,致使海军失利。震怒的慈禧太后将安维峻交刑部严办。后来在光绪帝的庇护下,安维峻才免遭死罪,但还是被革职发往张家口。

安维峻因言获罪,触怒了慈禧太后,一些趋利避害的势利之徒都避而远之。而侠义的王五却出于义愤,非常赞赏安维峻的仗义直言。他不但给安维峻提供了马车,还亲自护送安维峻至张家口,其义举令京城民众心生钦佩。

王五更为人们称道的义举是在维新运动失败后,积极营救谭嗣同。

王五和谭嗣同在一个偶然机会相识,谭嗣同爱好剑术,曾请教于王五。谭嗣同虽然年少王五二十多岁,但谭、王两人都崇尚正直、义气,所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对于谭嗣同参与的变法,王五大力支持,用镖局的财力为变法提供物质支持。

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囚于瀛台,清廷开始搜捕参与变法的人士。王五力劝谭嗣同赶紧避一避风头。但谭嗣同视死如归,不愿选择逃生,甘为变法洒热血,并与林旭、杨锐等人同时被捕入狱。

谭嗣同身陷囹圄时,王五曾联络好友李瑞东试图营救谭嗣同。李瑞东当时在宫中任慈禧太后的侍卫官,他以职权之便,充当内应,买通狱卒试图将谭嗣同救出,但这一计划最终没有成功。

在谭嗣同等人被问斩于菜市口的当天,王五曾在宣武门埋伏,试图劫出谭嗣同。

但关押谭嗣同的囚车绕行宣武门,王五等人扑了个空。在菜市口刑场,监斩官刚毅戒备森严,王五等人根本无法靠近谭嗣同。

谭嗣同等六人被斩于菜市口,王五试图劫法场的行动又告失败。

谭嗣同死后,王五伏尸痛哭。王五将谭嗣同的遗体装殓后,亲自送往谭嗣同的老家湖南浏阳安葬。

那么,在谭嗣同死后,大刀王五又去了哪里?

谭嗣同死后,王五一腔报国热血依旧热忱。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眷西逃。

王五率镖局的兄弟们在北京城内坚持抗击八国联军。王五被德军枪杀于正阳门火车站附近。

大刀王五的一生行侠仗义,匡弱扶危,同情变法,义救谭嗣同,并最终在抗击八国联军之战中捐躯。他义薄云天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