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怎么评价郭松龄的(张作霖对郭松龄怎么样)

网友提问:

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为何是张作霖“五虎将”中能力最差的一个?

优质回答:

题主的这个问题并不准确,并没有资料可以证明郭松龄是奉系五虎将里能力最差的一个。

奉系五虎将

奉系五虎将指的是郭松龄、李景林、姜登选、韩麟春和张宗昌这五个人。在第一次直奉大战里奉军大败,大部分奉军一触即溃,战斗力低下。只有郭松龄指挥的第3、第8混成旅和李景林的第7混成旅表现尚可。特别是郭松龄部,在奉军前线溃败之际守住了山海关,挡住了直系大军的追击,为奉系保存了实力,变现尤为出色

所以战后张作霖意识到自己原来那帮草莽出身的老兄弟并不适应真正的战争,开始提拔军校出身年轻军官编练部队。其中在战争中表现出色的郭松龄、李景林就在其中,此外还有姜登选和韩麟春,而张宗昌是自己慢慢拉起的队伍。

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奉系编成6个军向直系发起进攻,其中第1、2、3军是奉军主力。这3个军的指挥官是第1军军长姜登选,副军长韩麟春,第2军军长李景林,副军长张宗昌,第3军军长张学良,副军长郭松龄。

此战奉军击败直系,取得了第二次直奉大战的胜利,除了张作霖事先收买了冯玉祥,和第1、2、3军的奋战也分不开,所以扣除张学良不算,其他5人后来就被称为奉军的五虎将。

这3个军中,第2军负责攻击热河,其对手恰恰就是冯玉祥,因为冯玉祥回师发动北京政变,实际第2军几乎打了一个空门。

而第1、3两军联合攻打山海关一线,是第二次直奉大战里打的最惨烈的地方。第1、3两军以张学良为总指挥,不过实际上是郭松龄负责前线指挥工作,先后夺取了九门口,石门寨等要地,和直系主力杀的难解难分。最后利用冯玉祥政变之机歼灭了直系主力。从两次直奉大战的表现来说,郭松龄显然不能算最差的一个。

说郭松龄是五虎将最差的缘由和辨析

之所以现在网上有说郭松龄军事能力差,主要是两个原因:

1、张学良回忆在山海关一线战斗时,说由于迟迟不能正面突破,最后由韩麟春率部迂回攻击九门口,结果由于直系内讧,取得了成功。于是他下令郭松龄所部3个旅也迂回九门口,但是由于郭松龄和姜登选、韩麟春不和,所以自作主张撤军,后来被张学良追了回来。郭松龄因为私人恩怨擅自行动,不是合格的军事家。

2、在郭松龄反奉以后郭松龄行动迟缓,结果给了张作霖准备的时间,而郭松龄在掌握奉军主力的情况下,在巨流河战败,因此他的军事能力不行。

但是这两个说法都有待商榷

1、迂回九门口根据战史记载,是张作霖亲自做的决定,而实际执行这个决定的,恰恰是郭松龄。所以虽然迂回成功的是姜登选、韩麟春的部队,但是郭松龄作为总指挥并非没有功劳,没有必要意气用事。

而且增援九门口的3个旅,也并非是郭松龄的部队,而是奉军的第4军等预备队。郭松龄手下3个旅和两个炮兵旅,则是按照张作霖的命令直接攻击石门寨,并一举获胜。

而张学良的回忆里把九门口,石门寨,龙王庙,秦皇岛几个不同时期的战役混在了一起,还漏掉了直系的几次反击作战,错误百出,可信性不高。

2、郭松龄反奉以后行动迟缓并非是他不懂兵贵神速的道理,而是当时他拒绝了日本的不平等条约,而张作霖则全面接受日本条件,所以日本决定支持张作霖,禁止郭松龄部队在南满铁路附近运动,导致郭松龄部队行动受到影响。

而在巨流河之战时,日本关东军更是赤膊上阵。日本关东军除了大量提供武器援助,还派部队接管了奉天的防务,使张作霖可以集中军队在一线。而在张作霖奉军的炮兵部队里,大批的日本炮手更是直接参战。此外关东军一个师团的部队也已经被调到巨流河附近,随时准备加入战斗。

在这种情况下,郭松龄实际上是被张作霖联合日本一起打败的,并不能说他的能力有问题。

所以综合看的话,郭松龄在五虎将里即使不算最好的,也不可能算最差的,题主的问题并不正确。

其他网友回答

郭松龄和姜登选、韩麟春、李景林、张宗昌五人被称为张作霖麾下“五虎将”,是奉系的五个战将,为张作霖所倚重。

不过,郭松龄绝不是“五虎将”中最差的一个,相反,他应该是“五虎将”中最厉害的一个。

只是,他在1925年突然反奉,最后不仅没反成功,自己反倒被枪毙了,又被曝尸三日,这或许便是造成他被人误以为是“五虎将”中最差的一个的原因。

杨宇霆被张作霖视为左膀右臂,可要说到军事,杨宇霆显然不是郭松龄的对手,否则的话,张学良也不会这么看重郭松龄,更不会说“茂宸就是我,我就是茂宸”这样的话。

当时,郭松龄得到了张学良的绝对信任。

郭松龄在1918年返回奉天后,经同学秦华的举荐,被任命为奉军督军署少校参谋,自此成了奉系之人。

这个督军署少校参谋是郭松龄投入奉系的起点,却不是他崛起的起点。

郭松龄的崛起,实际上始于一所讲武堂。

1919年,张作霖已经完成了对黑龙江省、吉林省二省的吞并,成了控扼三省的一方军阀,让人为之侧目。

不过,张作霖也很明白奉系的劣势,他的发家所依靠的是他的一帮老兄弟,他的老兄弟又多是胡匪出身,不论是眼界还是军事才华,已经跟不上他的野心了,所以他才会到处招揽人才。

所以,这一年,张作霖为了解决自己的人才需求,重办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

这讲武堂一开,最缺的是什么?教官!于是,郭松龄这个高学历军事人才也被调到了讲武堂,成了讲武堂里的一个战术教官。

可巧的是,张作霖为了培养张学良,将时年18岁的花花少爷张学良也给塞到了讲武堂。更巧的是,郭松龄成了张学良的老师,他在军事上的才学折服了张学良,和张学良成了亦师亦友的“老铁”。

郭松龄也正是因为得到了张学良的赏识,从而得到了张学良的举荐,成了奉军的将领。

所以说郭松龄的崛起,实起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

后来,张学良掌握了军权后,便基本上将军队交给了郭松龄管理,郭松龄拿到了军队的管理权后,硬生生将之训练成了奉军中难得的精锐之师。张学良晚年也不得不承认,郭松龄训练军队很厉害,郭一叛变,他自己手里的军队便废了。

1922年,奉张和直系打了起来,奉军被直军打得连连败退。

可是,在奉军一路败退的惨状之中,郭松龄却率领所部直抵山海关,阻击直军,让吴佩孚寸步难行,也让张作霖得以顺利撤退,从而保住了奉系的老底。

这一役,郭松龄绝对功不可没。

当时,张作霖麾下“五虎将”中除了韩麟春一人是在此次直奉战争之后投入奉系之外,姜登选、张宗昌和李景林三人也皆已在奉军之中。

不过,当时张宗昌还没有取得张作霖的信任,所以没有参与直奉之战,而是趁机率一小支军队去吉省平叛,经此一事,他也得到了张作霖的信任。姜、李二人则参与到了直奉战争中,姜登选的表现可谓是仅次于郭松龄,李景林则又次于姜登选。

此役之后,张作霖终于想明白了一个事实——奉军确实已经到了应该整顿的时候了,否则别说逐鹿中原了,这样继续下去的话,恐怕得被别人吃掉。

所以,他成立了陆军整理处,由张学良任参谋长。可是,张学良也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便将具体事务扔给了郭松龄,郭松龄这才帮张作霖练出了可打仗、可打胜仗的虎狼之师。

张作霖的“五虎将”中,出身最野的要数张宗昌,郭松龄读过中国陆军大学,李景林是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出身,姜登选和韩麟春则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只有张宗昌是半路出家,没有正正经经地学过军事。

不过,张宗昌这个“狗肉将军”却不是“五虎将”中最差的,最差的应该是李景林。

后来到了第二次直奉战争,郭松龄也可说是头功,纵使不是头功,第二也绝对跑不了。

可是在事后封赏的时候,张作霖对郭采取了打压的策略,李景林当上了直隶督军,姜登选当上了安徽督军,张宗昌当上了山东督军,张的心腹杨宇霆也当上了江苏督军,偏偏郭松龄被张作霖刻意遗忘了。

这也为郭松龄日后反奉埋下了祸根。

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有趣的是他反奉时还将李景林拉下了水,如果不是他们的盟友冯玉祥想在背后捅李景林的刀的话,郭、李联合反奉,奉张绝对招架不住。

即便李景林和冯玉祥打了起来,郭松龄也将张作霖打得手忙脚乱,奉系也险些姓了郭。

郭松龄反奉,错便错在选错了盟友,冯氏可是近代倒戈界的执牛耳者,和他合作岂能不败?

当然,郭松龄也没有算到日军会突然介入,如果没有日军的介入,恐怕张作霖也撑不到最后,所以才会有人说郭松龄是败给了日本人。

如果郭松龄真是“五虎将”中最差的一个,又怎么会打得张作霖向日本人借兵?

张作霖对郭的痛恨也很咬牙切齿,否则也不会在郭松龄夫妇被枪毙后,将郭松龄夫妇曝尸三日。

后来,张学良曾感叹道:“如果当时郭松龄在,日本人就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

于军事一途,郭松龄算得上是“五虎将”中最厉害的一个了,可是,放到政治上,郭松龄却算不上高明,所以他才会受到杨宇霆的打压。

郭松龄在性格上也有一定的缺点,一则过于自负,二则过于急切,所以张学良晚年时才会忍不住说他“比女人还小器”。

不过,不论是他在政治上的短板或是在性格上的缺点,也终究掩盖不住他在军事上的才华,姜、韩、李、张四人不如他。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实际执行力,还要取决于眼光格局。

绝大多数人对于张作霖相当熟悉,但要说起他手下的将领,估计知晓的人就不多了。张作霖之所以实力强悍,其实也要得益于他手下的得力干将。

此前就老一辈的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孙烈臣已经逐渐丧失了先前的勇猛和斗志。 韩龄春、张宗昌、郭松龄、李景林、姜登选就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被张作霖发掘打造,成为新一代的奉军五虎上将。

由于他们当时尚为年轻,斗志昂扬,也深受张作霖的赏识与厚爱,作为上一届的80后,他们正好能满足张作霖的政治野心。

当时张作霖为了培养军事人才,还特别创办了位于东三省的陆军讲武堂,就因为这样的机缘巧合,张作霖认识了他的老师郭松龄。

出生于1883年的郭松龄,是一位拥有相当高学历的复合型军事人才,自然也被派遣到学堂当教官,当时张作霖家的少爷张学良,自然也被送到这里接受军事教育。

说郭松龄能力不足,还是要辩证的看待,毕竟他当时的军事才能,是得到张作霖手肯承认的,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张学良,不然大军阀的儿子也不甘心做他的学生。

郭松龄并没有光鲜亮丽的背景出身,但他却接受了良好的军校教育,属于正规军校系统的毕业生。郭松龄并不同于老派军阀,尽管实战经验不足,但却具有良好的理论军事素质,在张作霖手下也受到了重点培养,更集结了身边优势资源,倾力打造。这位东北王,还是期望有一天,他能够成为辅佐自己,堪为左膀右臂的存在。

当然郭松林龄也不能说没有黑历史,一次马失前蹄,不仅声名尽毁,而且为此丧命,这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

因张作霖对他的重视,自然也让他率领自己手下的精锐部队,也可能是张作霖太给予厚望了。由于他和张学良的关系甚是密切,自然也随着张学良一同率领三八旅,也正因为在第1次直奉大战中,他和张学良的默契配合,直接狙击了吴佩孚的进攻,这也让郭松龄有点飘飘然了。

时隔两年,直奉大战再次于1924年爆发,这次的郭松龄为了进一步表现自己,公然违抗军令,实在有点嚣张。但在战场上这无疑是大忌,可能因为一个人的任性,而导致全军覆没的严重后果。

如果按照军规论处,定不会轻饶他,既然是张作霖的宠将,又是张学良的老师,这次也就不了了之,但依旧不知悔改的他,终究因为自负的性格,而导致命丧黄泉。

短短的几年间,有光荣完成使命的时刻,也有黯然伤神的落寞,但他这一切不过是咎由自取罢了,张作霖对其宠命优渥,也让郭松龄没有找准自身定位,反而嚣张跋扈,为所欲为,在部队中不守纪律。

最终在冯玉祥的蛊惑下,起兵反叛张作霖,这样的狂妄自大无疑最为致命。1925年12月,反叛失败的他最终被杀。要说郭松龄能力最差,也并不完全准确,只不过他的死确实让人有点可惜,倘若他不贸然行动,也不仗着张作霖的信任为非作歹,他的人生轨迹注定不平凡。

(郭松龄反奉被杀)

关键性的问题没想明白,能力是有而且还不差,但他对能力的运用就显得极为勉强,还是没有一颗成熟稳健的心,这也是他这一生最大的败笔。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

张作霖的势力属于军阀势力,被称作奉系,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张作霖的奉系大败,曾经的张作霖的主力们奉系中的老将败的惨不忍睹,只有今天的主人公郭松龄率领的三八旅还算不错,作战英勇,守住了山海关。

自此,张作霖意识到,自己以前的那些老将,在今后的大规模正规军作战中已经不中用了,所以,张作霖开始着手提拔新的年轻的将领,其中就以奉系军中的“五虎将”为基础,而这五虎将则分别是郭松龄、姜登选、韩麟春、李景林、张宗昌。

姜登选和韩麟春

这两人都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都是属于奉军中的士官派,其中姜登选是五虎将中人品与能力比较好得人,大局观也很清晰,其为人豪爽仗义,和蔼可亲,与士兵能够同甘共苦,并且轻财重义!因此在奉军中的人缘极好,也为张作霖喜欢。

韩麟春也是五虎将之中能力突出的人,有勇有谋,曾被北洋政府任命为陆军中将,进入奉军后,与杨宇霆一起兴办东北兵工厂,在他的管理下,兵工厂每年可以生产大炮150多门,机关枪1000挺,步枪6万支。而且他指挥的四方面军和张学良指挥的三方面军都是奉军的主力,能力可见一斑。

1919年,张作霖已经完成了对黑龙江省、吉林省二省的吞并,成了控扼三省的一方军阀,让人为之侧目。

不过,张作霖也很明白奉系的劣势,他的发家所依靠的是他的一帮老兄弟,他的老兄弟又多是胡匪出身,不论是眼界还是军事才华,已经跟不上他的野心了,所以他才会到处招揽人才。

所以,这一年,张作霖为了解决自己的人才需求,重办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

这讲武堂一开,最缺的是什么?教官!于是,郭松龄这个高学历军事人才也被调到了讲武堂,成了讲武堂里的一个战术教官。

可巧的是,张作霖为了培养张学良,将时年18岁的花花少爷张学良也给塞到了讲武堂。更巧的是,郭松龄成了张学良的老师,他在军事上的才学折服了张学良,和张学良成了亦师亦友的“老铁”。

郭松龄也正是因为得到了张学良的赏识,从而得到了张学良的举荐,成了奉军的将领。

所以说郭松龄的崛起,实起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

后来,张学良掌握了军权后,便基本上将军队交给了郭松龄管理,郭松龄拿到了军队的管理权后,硬生生将之训练成了奉军中难得的精锐之师。张学良晚年也不得不承认,郭松龄训练军队很厉害,郭一叛变,他自己手里的军队便废了。

张作霖的“五虎将”中,出身最野的要数张宗昌,郭松龄读过中国陆军大学,李景林是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出身,姜登选和韩麟春则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只有张宗昌是半路出家,没有正正经经地学过军事。

不过,张宗昌这个“狗肉将军”却不是“五虎将”中最差的,最差的应该是李景林。

后来到了第二次直奉战争,郭松龄也可说是头功,纵使不是头功,第二也绝对跑不了。

可是在事后封赏的时候,张作霖对郭采取了打压的策略,李景林当上了直隶督军,姜登选当上了安徽督军,张宗昌当上了山东督军,张的心腹杨宇霆也当上了江苏督军,偏偏郭松龄被张作霖刻意遗忘了。

这也为郭松龄日后反奉埋下了祸根。

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有趣的是他反奉时还将李景林拉下了水,如果不是他们的盟友冯玉祥想在背后捅李景林的刀的话,郭、李联合反奉,奉张绝对招架不住。

即便李景林和冯玉祥打了起来,郭松龄也将张作霖打得手忙脚乱,奉系也险些姓了郭。

郭松龄反奉,错便错在选错了盟友,冯氏可是近代倒戈界的执牛耳者,和他合作岂能不败?

当然,郭松龄也没有算到日军会突然介入,如果没有日军的介入,恐怕张作霖也撑不到最后,所以才会有人说郭松龄是败给了日本人。

如果郭松龄真是“五虎将”中最差的一个,又怎么会打得张作霖向日本人借兵?

张作霖对郭的痛恨也很咬牙切齿,否则也不会在郭松龄夫妇被枪毙后,将郭松龄夫妇曝尸三日。

后来,张学良曾感叹道:“如果当时郭松龄在,日本人就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

张宗昌也是出身草莽之中,但他却站对了队,站在可张作霖一边,相反,郭松龄却是选择了冯玉祥,背叛了张作霖,从这个角度来看,郭松龄确实是有能力,但却是五虎将中最差的一个。

同意请点赞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其他网友回答

说张作霖的“五虎将”孰强孰弱,得先知道张作霖的这五虎将都是谁!

张作霖的五虎将

张作霖的势力属于军阀势力,被称作奉系,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张作霖的奉系大败,曾经的张作霖的主力们奉系中的老将败的惨不忍睹,只有今天的主人公郭松龄率领的三八旅还算不错,作战英勇,守住了山海关。

自此,张作霖意识到,自己以前的那些老将,在今后的大规模正规军作战中已经不中用了,所以,张作霖开始着手提拔新的年轻的将领,其中就以奉系军中的“五虎将”为基础,而这五虎将则分别是郭松龄、姜登选、韩麟春、李景林、张宗昌。

五虎将派系林立

令人遗憾的是张作霖的“五虎将”面和而心不和,彼此之间明争暗斗,内耗不断,而五虎将大致分为三派,姜登选、韩麟春是在日本军官学院毕业,被称作士官派,郭松龄、李景林是在本国的军官学院毕业,被称作陆大派,张宗昌是“土匪军”,自成一派。这五人间彼此明争暗斗,各自为各自着想。

郭松龄的个人能力

郭松龄由于多实战,所以带兵打仗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力挽狂澜,以一个团的兵力生生的抵挡住了两个旅的兵力,替奉军挽回败势,从此声名大噪。在之后的直奉大战中更是多打胜仗,郭松龄除了带兵打仗外,还担任过张作霖组织的军官学院的教官,可见其还是有些才华的。

郭松龄反叛奉系

很多人认为郭松龄其五虎将中能力最弱的一位,主要是因为在郭松龄后期做的一件事有关,那就是郭松龄反奉。郭松龄联合李景林与冯玉祥准备反叛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带兵直攻沈阳,想要一举打败张作霖。

但是由于李景林与冯玉祥的临阵倒戈,以及张作霖有关东军想住,导致郭松龄大败,最后更是兵败被杀。因此,人们认为郭松龄不能清楚的认清时局,还做内耗之事,不识大体,因此是五虎将中能力最弱的一个。

郭松龄为何要反叛张作霖

郭松龄这个人带兵打仗很是厉害,但是混迹官场,为人处事上则要差一些,这样一来直接的导致郭松龄的人缘很差,树敌很多,因此,郭松龄在军中没有几个朋友,再加上郭松龄认为在很多事情上自己获得了不平等的对待,大家都很排斥自己,时间一长便没有归属感。

除了这些更大的一个因素是因为自己与张作霖的理念不合,郭松龄是一个追求理想,追求民族大业的一个人,而张作霖的军阀势力则都是为自身势力而战,因此,郭松龄很是看不惯,想反郭松龄能看好国民党的势力,认为他们才是国家的部队,一心想要投靠国民党。

郭松龄发动反奉,其目的就是打败奉系势力,而自己则在投靠国民党,成为国民党中的新军,让自己的军队成为有信仰的军队。但是由于郭松龄没有看清局势,信任小人,导致郭松龄的所作所为不但没有使自己的军队有信仰,反而使得奉系军产生内耗,损兵折将,使日本关东军借机获利。

因此,综上,个人认为郭松龄并不是五虎将中能力最弱的,反而也是有些能力的,只是没有看清局势,或者说没有看清自己的实力而已。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