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文学|村落】美丽常银(下)(程剑钦)

几乎每周末都会出行,到榆社那些即将消逝的村庄采风去,看看那里的山水,访访那里的乡亲,抓住时光的尾巴,留住岁月。一路行来,收获颇多,用照片用文字,记下那年那月的那些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看似平凡的琐事都将变得弥足珍贵。
请欣赏榆社作家协会会员程剑钦创作的寻访移民村系列作品第31篇——《美丽常银》
——水银月亮推荐
美丽常银(下)作者|程剑钦

常银近况
正聊着,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子走了过来。他是常银村村长,今年60岁。他带我们到多功能活动室,简单地介绍了村里的情况。
常银村是非贫困村,耕地面积约3620亩,退耕还林287.6亩。目前全村共有343户,877人,常住人口130多户400多人,贫困人口99户253人。经过历年动态管理,现在还有3家贫困户,脱不了的原因是五保户。村里一共7户五保,5户统建房,有一位80多岁,已经住进了云竹养老院。其他能自理的还住在村里,护理费(6770元/年)给了各自的监护人,让他们来照顾老人。
常银村主要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村里外出务工有431人之多。村里有17个大棚,曾承包给个人,原来种些西红柿,后来种过草莓,因经营不善和其他原因,现在基本荒着,很可惜。干果经济林以核桃为主;中药材种植有丹参、知母,但还不成规模。
常银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自555亩机动土地流转,达35万余元,主要用于村委会日常开支和年底村民的分红。村里的危房改造情况很有成效,基本见不到很破旧的房子,村容村貌不错,水电路网方便,公共服务、义务教育有保障,村里治安情况很好。
村长说,“我们村很民主,村民对各项政策心中有数,村两委、县环保局工作队的扶贫工作直观、透明。我们实行脱贫不脱政,96户虽然脱贫了,还有一个两年的巩固期。下一步,计划通过结对帮扶,鼓励贫困户致富。一是把技能务工与扶贫产业务工结合起来,扩大利用在外创业优秀青壮年的力量,带领更多人走出去;二是带领在家的贫困户规模种植知母、丹参等中药材;三是利用好现有大棚,打造“观光与采摘”一体的农业园区;四是依托山西医药集团河滩地规模种植火麻,覆盖全部贫困户。”
常银古迹
村里有两处古迹,一是村外5里地,农场(育苗场)对面有座老爷山,山上有座老爷庙遗址,供奉着关老爷。因路不好走,天色渐黑,我们没有去山上。
另外,村里有庙会,每年农历4月24唱大戏,主要是给灵仙爷唱。村里现在还有灵仙堂的遗址。相传这灵仙走四面、挪八方,救苦救难,老百姓有什么不顺,或遇到天灾人祸的,有求必应(其实是老百姓的一种愿望寄托)。据说是宋朝年间就有这个灵仙堂了。灵仙堂坐东朝西,老戏台就在灵仙堂西面,现已不存。现在看到的灵仙堂占地三间,北有耳房(已损毁),主体木架构基本完好,飞檐翘角可辨,土结构部分有坍塌。庙会时,村里从李峪村请来灵仙爷放在灵仙堂(村里的人叫神房)里,祭祀后,才开锣唱戏。旧戏台损毁后,请灵仙的事就省略了,唱戏也到了村委前的大剧场。
旧戏台遗址旁边,树上的枣子已经红了一圈,同伴摘了一个来尝,离成熟的味道还差了一大截。美丽常银在脱贫的路上已迈开了步子,但富裕常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心存美好,寄与常银,愿村兴旺,民淳朴,辈有贤良!
作者简介
程剑钦山西祁县人,榆社电厂职工。榆社县作家协会会员、祁县王维诗社会员。文学寄语:爬过的山,涉过的水、读过的书、流过的泪、动过的情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景。
声 明 ▲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本平台文学作品均属作者原创,未经本平台授权允许不得擅自转载。
榆社文学编辑部
主要成员:
水银月亮 一声轻叹
枫 轻风 沧浪之水
本期编辑:水银月亮
审核编辑:水银月亮
投稿邮箱:
1144569744@qq.com
征稿启事
榆社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全年征稿
注意事项
01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弘扬正能量,抵制色情敏感暴力词汇,不得谈论政治敏感话题,违规作品一律不收。。
02体裁不限,散文、小说、诗歌等均可,必须保证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次征文文体裁不限,字数在1500-3000字,诗歌在30行以内。
03平台每月会根据点击情况从点击量和发表篇数等角度综合评比,并用平台管理费给予排名前三和投稿篇数排名前三的作者一定的奖励。
04稿费:每篇稿件打赏金额在20元以上,其中一半为作者稿费。
投稿邮箱1144569744@qq.com
你我相遇在榆社文学A BEAUTIFUL YUSHEWENXUE写作交流的平台
传播文化的湿地
思想争鸣的会所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