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孩子的启蒙(孩子的科学启蒙)

网友提问:

普通父母怎样给孩子进行科学启蒙呢?

优质回答:

我曾经对儿童的科学启蒙,准确的来讲是针对幼儿的科学启蒙有个误区。我原来以为只要经常带孩子做各种实验、去科技馆、多看科普书,这样坚持几年我的科学启蒙就做到位了。

于是我买了很多的科学盒子,专挑有趣的先和孩子玩….

果不其然,科学实验就是娃的大爱!伴随着一声声的尖叫,你能明显感觉到他很喜欢这些实验包啊实验盒子之类的。每次实验恨不得连家里的各种调料都搬出来。于是为娘我挺欣慰,暗自感叹娃以后的数理化肯定比我强……

但是,从今年开始,我发现这样的路子似乎有点走偏了。

一、学龄前孩子的科学启蒙需要——热闹

我自己总结了下: 孩子在5岁甚至6岁以前,是需要在科学实验中明确的看到、感受到物质的形态变化、感官上的刺激、甚至嗅觉的冲击…这样才能让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好奇。但是,这个年龄段,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关注点更多的是放在了“玩”上!而不是背后的原理!对于那些变化越大的,现象变化越明显的,越能带来视觉刺激的,他们就越喜欢也玩得越high! 像我们这样5岁多一点的孩子,讲了原理,也知道了。但是对难一点知识也很快就忘了。而实验盒子里的那几个实验,玩起来刺激。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大了,这种单纯刺激的“玩”有点不够了。而我也突发奇想,决定换一种形式。

二、学龄后的孩子科学启蒙需要——顺藤摸瓜来思考

今年我发现了,原来我给孩子的科学启蒙里,缺乏一个顺藤摸瓜的思路….

举个例子:以前买的实验包里,每一种实验都是不相关联的,彼此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比如什么造雪实验、磁铁实验、牛奶色彩大爆炸实验等等……几个都是完全不着边的实验。虽然我在和互动的时候还能再多衍生出几个小实验,但始终觉得不深刻。

这样就会出现了一个问题。孩子玩完了,爽够了,实验就结束了。顶多再折腾一下瓶瓶罐罐重新放点他感兴趣的东西进去。你说他思考了吗?他也思考了,而且亲手实验并验证了。但是,顺藤摸瓜走的个更深了吗?好像还没有。因为按照他自己瞎玩很多情况下看不到“反应结果”,没有明显变化,家长就不好解释。所以这样的实验,顶多增加了他的动手捣鼓各种试验器具的能力,而不是具有关联性的,深度思考。

于是针对5岁娃之后的科学启蒙。我变了一下路子。我也不把重点都放在科学盒子上了。也不追求那些精彩的“被设计好”的实验了,我就从身边最简单、他最熟悉的开始。

拿鸡蛋来举例:

原始生鸡蛋——很轻、晃一晃感觉内部有水——这是他可以用手感知的,并且可以表达出来的

破壳生鸡蛋—-中间是黄色的粘稠的,周围包裹着的是像水、像果冻一样的蛋清、打开后是稀的,摊在碗里——这是他肉眼观察到的

煮鸡蛋——手可以拿着了(液态变固态),份量变重,剥皮后外部的蛋清由粘稠果冻变成了白色,滑滑的;蛋黄也变了,黄色的圆球球,吃起来面面的。

煎鸡蛋——过油受热后蛋清由浅黄色果冻状逐渐变为白色。

蒸蛋羹 ———蛋清蛋黄混合加工。类似糕状。

蛋花(液态)——生鸡蛋打进碗里,用开水冲!变成了淡黄色的花瓣——蛋花!

蛋清蛋黄分离(分子料理?这个可高深了)———蛋清用搅拌器长时间搅拌后完全变了样!发白,像奶油一样。

醋泡蛋(醋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

这个是之前我在某壳学的:2颗生鸡蛋,一颗用针扎小孔后放掉里面的黄和清,然后放在装满白醋的小瓶子里;另一颗直接放白醋里(我当时用的米醋,貌似效果比更胜一筹)然后观察。大约在2天后,两颗鸡蛋的外壳就全部脱落了(某壳原贴写用白醋需要大约7天)。一个只剩下中空的内膜,另一个外表看上去像煮熟的鸡蛋一样。

当然,你还可以有更多关于鸡蛋的实验…

同理我们吃的豆腐:

我们之前自己用石磨磨过豆浆,他知道豆浆需要把豆子提前泡软了,再一点一点倒进去磨,最后再用开水煮开…那豆腐呢,需要怎么做?是怎么个变化原理?豆腐脑呢?南豆腐北豆腐为什么不一样?冻豆腐为何也不同?

同理面粉:

面粉为什么加水揉会变成面团?面团醒一会为什么就能扯成面条?放了发酵粉蒸出的包子馒头为什么皮就很软很大?

同理最普通的水:

什么情况下是完全的液体?什么时候变成冰,冰花是怎么回事?水开了是什么样?雾气、水蒸气….飞行员在太空舱喝水时的水又是什么状态?等等。

三、用最相关的,来启蒙就好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孩子通过对同一个物质——身边最熟悉的取材,能够感受到一连串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虽然作为家长我们难以一下子就解释出其中的原理,但和孩子一起动手查阅的过程更为重要。让孩子亲自去探索、发现并求证的过程,比直接告诉他答案,要有趣和深刻的多。

仔细想想,其实针对孩子的科学启蒙不用过于形式化,套路化;不见得一定要去花大价钱上学习班;做实验也不一定非得在实验室摆弄专业器具才叫酷…

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能带孩子了解的东西很多,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而已。

对了,针对再大一点的孩子,看书甚至电影的方式来进行科学启蒙也不错~

对于孩子来说,科学启蒙,我更赞赏探知的能力,而不是对已知的解答。

其他网友回答

美国家庭基本每周都会带孩子来逛博物馆。我们不可能每周都来,但是读绘本总是可以的吧。

回到家我就开始收集宇宙主题相关的绘本。这才发现是西方国家对天文启蒙真的很重视!和宇宙主题相关的绘本都有上百本!

相比之下,我们中文图书在这个方面的资源并不多。今天就给大家推荐适合学前儿童的宇宙主题英文绘本。

虽然有很多选择,但并不是本本都值得入手。

看了一百多本绘本,我最后筛选出以下几本宇宙启蒙的绘本推荐给大噶~

Hello World Solar System

这本书属于大名鼎鼎的Hello World你好世界系列丛书。这个系列还有恐龙、鸟类、人体等主题。

这一本讲的是太阳系和他的行星朋友们。

想当年,我从初中才开始有太阳系这个概念。囧。现在两三岁的宝宝就已经知道太阳系了。太酷了。

这个画风我很喜欢。带着三岁孩子的画感,把宇宙这么复杂的东西都画得Q萌Q萌的。

每一页都像一幅很有艺术感的画作,赏心悦目。

一点都不觉得是在看无趣的科普书。

从看星星这个神兽们都熟悉的都场景引入。

星星-月亮-太阳-太阳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娓娓道来。

这是小P的第一本天文主题的书。作为入门书,知识量恰到好处,刚好在小宝宝可以记忆的范围。

看完这本书,小朋友会清晰的了解到,整个太阳系都有哪些行星?

每个行星1-2个最显著的特点。直击重点,没有过量的知识造成负担。

这本书最高明的地方就是从孩子的视角,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解读宇宙。

最后回顾总结各个行星的位置。让孩子们对宇宙有个宏观的认识。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有疑问,不是从2006年开始,太阳系有九颗行星变成八颗行星了吗?冥王星不是被开除“星籍”了吗?怎么这本书还把冥王星画在太阳系里面?

的确,因为现代科学发现他太小了,不再是一个大行星了。但是他并没有在太阳系里面消失。他只是被定义为矮行星Dwarf planet。

这本书在北美亚马逊评分4.8/5,备受好评。

国内也引进了中文版。想看中文版的宝宝可以自行选择。

Roaring Rockets

这本书介绍了火箭运行的基本流程。

两页纸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像在看一个全屏电影。

画风走可爱路线。即使是火箭这么刚的主题,我们家的软妹子也能轻松被吸引。

三个小伙伴,穿着酷酷的宇航服拿着重力靴和氧气头盔。

咻~咻~旅程开始喽!

火箭上装有大大的燃料罐,燃料罐用完就会抛弃在太空中。

哇噢!准备到月亮上啦!着陆舱伸出四只长长的脚,像个八爪鱼。火焰助推器帮助他保持稳定。

不着痕迹的就掌握了火箭的基本零件名称和航天员的装备名称。比如:

Gravity Boots 重力靴

Oxygen Helmet 供氧密封头盔

Lunar Lander 月球着陆器

Fuel Tanks燃料罐

Fiery Boosters火焰助推器

最后登月任务结束。三个小伙伴坐上火箭,回到了地球。

Goodnight Spaceman

这本书既可以做科普故事,也可以做晚安绘本。

星河璀璨的夜晚,两个小航空迷跟玩具火箭toy rockets、发射台launch pad、深邃的宇宙darkest space一一道了晚安,渐渐进入了梦乡……

梦中他们也变成了小小航天员啦!

坐上火箭去看望在外太空工作的爸爸。

情节上和roaring rockets有相似的地方。也是坐上火箭到外太空去遨游。

不同的是Roaring rockets会涉及一些专业名词,科普意味更浓。画风偏卡通。

这本书知识点并不多。画风上更写实。很有宇宙星辰的美感。

最后和点点星辰道过晚安,我们回到了地球,甜甜的睡着了…

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于宇航员Tim Peake和他的儿子。Tim Peake从2015年12月开始在国际空间站进行为期了六个月的太空任务。

父亲在遥远的外太空工作,孩子肯定很牵挂自己的爸爸吧!作者把这份思念画成了画。

是有了这本,送给小航天迷们的睡前绘本。

小感悟

浩瀚的宇宙,我们只是其中蔚蓝的一点。

胸怀星辰大海的银河补习班,不仅有利于打造孩子的物理思维、空间思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对未知进行探索。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认识世界之大,个人之小;让孩子拥有胸怀广博的宇宙格局。

其他网友回答

不光是普通父母 即使是高学历高智商的父母 也不要试图给孩子进行刻意的科学启蒙 还是把这些工作交给老师吧 家长做的最多是在有意与无意间 去影响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而且 要把有意刻意用无意的方式表现出来

其他网友回答

普通父母接触科学有点遥远的距离感,像我就不太懂,儿子问我了我会查百度,我会去了解这一方面的,然后给儿子讲。首先像讲神话一样传乎其神,他就耐心听,然后呢告诉他知识的可贵。科学能解决你很多的为什么?让他好好学习将来告诉妈妈,我做他的学生,我就是这样的父母,比普通的更普通,呵呵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