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虎:深涵中国禅义的黄梅五祖寺古联

加关注
微信号:xiumius
黄梅五祖寺,是中国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于唐永徽五年(654)创建的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得法受衣的圣地,被誉为中国禅宗的策源地,宋英宗与宋徽宗先后御赐为“天下祖庭”、“天下禅林”,圣誉远扬,诚为中外佛子归心圣地。历代朝山礼祖者,无不以一临此地,瞻仰祖容为幸;文人墨客亦以来此拜谒游览为快,并留下不少题词和诗篇。其中,镌刻于各殿堂楼阁的楹联,充分体现了中国禅的精髓,更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中国禅的精髓,体现在五祖弘忍大满祖师创立的“东山法门”体系中。其主要内核是“即心是佛、见性成佛、顿渐得法,偏重顿悟”十六字中,其真谛无不蕴涵在这些禅联中。现按朝代顺序择其代表作加以简述之。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此联平仄合律,对仗工稳,现悬挂于毗卢殿东的过道门楹上。它是唐龙朔元年(661)冬五祖寺上座僧神秀呈师得法偈的前两句。其偈语后两句是: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
这联的大意是说人身就是成佛的菩提树,人的心犹如明镜台,这就是可以成佛的心性。但客尘常会污染心性这个明镜,因此要时常拂拭心这块明镜,不让它沾上尘埃。所谓勤拂拭,也即是要常修习,这样才有成佛的可能。其宣扬的是“拂坐看净,慧念自想,极力摄心”的渐悟成佛的禅法。这首偈语联,用了新颖生动的比兴手法。以菩提树比自身,以明镜台喻心性,以勤拂拭喻渐修,比喻生动,耐人寻味。
神秀之偈,在净法与染法之中,乃以染法为本,但“因明”未明,故不得五祖弘忍的真传衣钵。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此是一副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特殊平仄格式的五言律句联,现悬挂于毗卢殿西过道门楹上。它出自唐龙朔元年冬五祖寺苦力僧慧能呈师得法偈的前两句。其偈语后两句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联的大意是说:你神秀把身比作菩提树,心比作明镜台,是承认万法实有,不符合真如佛性之本性。无所谓菩提树,也无所谓明镜台,本就无一物,佛性本来是清净的,何处惹尘埃呢?因此不必勤拂拭,只要一念悟,就可成佛。这首偈语联,同样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说明禅理,宣扬的是“即心是佛,见性成佛,以无为宗”的顿悟成佛的禅法。因慧能般若空灵,以万法唯无归宗,心外无法,深得大千本体,“因明”大明,故五祖弘忍秘授其衣钵。
云有出山势;
水无投涧声。
此联是一副符合1、3不论,2、4分明的五律联;词性与结构也相对应。由五祖寺主持僧师戒,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十月二十三日,在纪念弘忍415年诞辰的五祖寺庙会上,书写师宽点化他悟禅的偈语联。据五祖寺志历代高僧篇记载:师戒,陕右(今属陕西)人,是弘忍第十代嗣孙。他目眇一只,少年出家,走访名师。后参谒双泉师宽(青原下八世,得云门文偃嗣法)。通过双方问答,师宽以“云有出山势;水无投涧声”偈语指点师戒。师戒听后大悟,终得云门宗法。后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来黄梅五祖寺住山,并于第二年五祖寺庙会上,将“云有出山势,水无投涧声”两句话书写出来,署上师宽的大名,作为庙会的楹联,既纪念弘忍的415年诞辰,又感谢师宽点化之恩;且可以借庙会之机,向广大参与者传授“守本真心,悟达法性顿然成佛的禅定之教义。
此联化“流水下山皆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两句而来。虽在字面上反其意而用之,但本质上是从反意中悟出正意,它充满着禅味。此联采用拟人手法,描述了禅定境界。禅定是一种精神高度集中,让心专注于一境的思维状态,并由此而悟彻人生真谛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全在于“悟”,在于对事物的关照中修习禅定,从而生出禅的智慧。
对于一个禅者来说,在深山中看云,则禅心如云,空寂宁静,不时飞来,又不时飞去,似乎无心,虽难以捉摸,但却可以在宁静淡泊中明白它有心出岫;禅心似水,清净无尘,似无声息,却总要向着深涧流去,这是谁也阻当不了的。一切都顺其自然。这种空寂的自然现象就含着清澄淡雅的禅趣,只有禅者自知。参禅如果参悟到如此境界,也就可以超然物我,洒脱自在,心静如水了。
禅定池开千古月;
凌霄峰带五湖烟。
禅定寺始建于唐永徽五年(654年),是弘忍到东山首建的殿宇,也是弘忍最初的飞锡之处。其位于白莲峰后凹中,临明月池与凌霄峰。弘忍以此寺为中心,在白莲峰周围建祖堂、僧堂、法堂等建筑,形成东山寺初期的建筑群。唐宣宗大中二年敕修五祖祖师塔和寺庙,并赐寺额大中东山寺,亦曰五祖寺。此后,扩建寺院,将主要殿堂移至山腰,原禅定寺改建为禅定堂,供信士及游客憩息。
汪可受,字以虚,号静峰,晚号黄莲居士。黄梅独山汪革人。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病卒后,诏赠兵部尚书。据五祖寺志记载:“万历二十三年(1595),中丞石昆玉与山西提学副史汪可受,见僧本寿,戒律精严,禅诵笃至,召住东山,主持五祖寺;同年,石昆玉与汪可受共捐俸以赎寺田14000亩。”其时,汪可受入寺拜谒五祖后,登上白莲峰的禅定堂憩息,并题写了上述这副对仗十分工稳、意境深邃的七言律联。
此联集中反映了作者淡泊自在,远离世情,心系峰月的禅心。我们可以想像到:晚上,作者徘徊于碧水明月的池边,远眺与白莲峰相连的暮雾缭绕直插云霄的山峰,顿觉海阔天空,生出“不染尘嚣终清淡,饱经风霜自风流”的感慨。从艺术角度看,上联以拟人手法写池天千古月,从时间上纵向表达“明月照古今”的感慨;下联以拟人手法,写山峰带来五湖之风烟,从空间上横向抒发“风烟满乾坤”的概观。全联如一幅峰月画卷,着意摹画池月与峰烟的神态,表达了作者闲逸、空寂、明净、澄澈,自然入禅境的心态。心无欲念,淡泊世情,心境定会空明、澄澈,达到宠辱皆忘,物我两无的境界。寺院主持本寿禅师深为作者“意在象外,空寂其心”的禅理所折服,命人将其刻出悬挂于门楹。后因年久失修,寺于清同治年间坍塌,联刻亦丢失。
要说明的是,此联上比的“禅定池”三字与黄梅民间流传有异——民间流传的是“禅寺堂”三字。我们是根据《黄梅县志》(光绪丙子志)卷十四《寺观》记载而录的。其记述的全文是:“(禅定寺)在县城东北三十里白莲峰后,亦五祖飞锡处,其胜有凌霄峰、明月池,汪可受题有‘禅定池开千古月,凌霄峰带五湖烟’之句。寺侧有中素禅师塔,邑人石灿为之铭。”既然“其胜有凌霄峰、明月池”,而下联从峰着笔,为“峰带”,上联无疑是从池着笔,为“池开”则合情理。
福地名山,无点善心何必到;
禅关圣境,有分诚意可来朝。
这是五祖寺山门联。山门,是寺院之大门,多为三门并立,中间大两边小,故称“三门”,象征佛教“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因寺院绝大多数建于深山老林,人们就借谐音,将三门称为山门。
这副山门联写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底,并刻于当时的《五祖仙山盛境全图》木刻的两边,后由原作者於树棠重写于1935年。据《五祖寺志》载:“民国三十四年九月,本邑知名人士於树棠,请高山寺方丈善华来五祖寺绍迹山门。”於氏受善华之请,重书了这副由完全合律的四言与七言组合成的11言的山门联,悬于旧山门。旧山门已倒塌,现刻于新山门两边石壁上。
五祖寺的上述几副古联,构成了黄梅文化亮丽的风景。这些禅联同佛寺共亮,同白莲齐香,是呈现在我们身边弥足珍贵的文化珍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湖北省委作出了打造“东禅西道”荆楚地方特色文化的指示。在创造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挑战,如何保持中华民族和地方文化的特色,增强文化自信,汲取这些禅联中的文化养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作者:邓玉虎 湖北黄梅人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原县楹联学会会长
围炉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湖北黄梅人的民间文化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文学作品、摄影作品、美术作品、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所有投稿作品,须提交编委会集体审议修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大美黄梅》 新书出版公告
黄梅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一书,已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版面为彩印,价格60元一本(不含快递费),海内外公开发行。
支付宝:15072733961.请购书者一定要将自己的详细地址、姓名、邮编、手机号码以及交易截图发到15072733961曹锦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