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期【涓涓细流】在体验中生长 ——评刘行知《分解活化 写出动感》

在体验中生长
——评刘行知《分解活化 写出动感》
肖海艳
01

教例简述
一、设悬引入——体验动感1.设悬引入,出示作文描写片段(一),用失望的情绪引发学生探究与思考。
现在是英格兰队对克罗地亚队的一场比赛,鲁尼带着球,冲到禁区前,飞起一脚,把球踢进了网中。 2.七嘴八舌,“会诊”文段,开出“处方”。3.分解过程,出示鲁尼射门过程的分解图片,图片:①接球;②传球;③躲过后卫;④避开守门员;⑤射门。4.活化细节,出示描写片段(二),教师以足球比赛解说员的口吻朗读。鲁尼在中场挺身收腹,接住了队友的传球。只见他用脚轻轻一拨,球魔术般地跳过了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他飞速插上,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躲过对方后卫的阻击,一直冲入禁区。看,鲁尼抓住守门员的空挡,用力一脚,“唰”的一声,球进了。5.小结归纳:分解过程,活化细节,就可写出动感。二、小试牛刀——说出动感1.说“等”①情景设计:你最崇拜的明星就要给你签名,你正排队等候呢。请通过动作神情写出你的焦急和激动。②探究分解:注意想象手的动作、脚的动作、脸上的表情。③学生交流。2.说“辣”①表演:推荐一名同学模仿吃到辣椒后难受的表现。②引导分解:吃后的感觉、脸上的表情、嘴的动作、舌的动作、手的动作以及发出的声音。③交流:试说出动感。三、大显身手——写出动感1.出示写作内容:可以写自己的观察体验,也可进行情景假设,如悲痛欲绝的、欣喜若狂的、羞涩腼腆的……2.自由写作。3.交流。
02

评析
一提到作文,学生不是没话说,就是有话不会说。但是在刘老师的这堂作文课上,我们听到了学生写作生长拔节的声音。
一让学生有话想说。
智慧的刘老师一开篇就用激烈的欧锦赛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精彩的赛场上,鲁尼的出色表现,让学生惊叹,而刘老师前后两次片段描写的对比,真实地呈现出动感描写的魅力:精彩的描写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有了场景的体验,有了写作对比的体验,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到写作活动中,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探究出分解过程、活化细节,就可写出动感的结论。正是在“体验动感”环节中,老师通过精彩的画面、真实的文字,激发出学生内心潜在的写作欲望,才能让学生真正有话想说。
不仅如此,刘老师为了让学生有话想说,顺势精选出生活中真实的场景,例如,等候明星签名的焦急,模拟吃辣椒后的难受,这些经历对学生来说一点都不陌生。自然在“说出动感”环节中,学生畅所欲言,是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不会再为无素材、无经历、无体验而捉襟见肘。记得黄厚江老师说过,“写作规律的认识,必须依靠学生自己的体悟”,“在自己的写作活动中形成自己的经验”。而这节课,刘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找到结论,形成了自己的写作经验,这样也为后面顺利地进行作文写作提供重要的保证。
二让学生有话会说。
在第一个环节“体验动感”中,学生虽然觉得第一个描写的片段太笼统,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更不知道怎样把精彩的瞬间用文字生动的描述出来时。刘老师提示大家用慢镜头把比赛过程进行回放,接着呈现出几个关键性的动作“接球”“带球”“过人”“射门”,就这样把鲁尼射门的过程分解成了五个细节。但是同学们面对还是几幅静止的图片,怎样把这几幅静止的图片给巧妙地连贯起来,让画面活动起来?刘老师又提醒大家对照图片加以想象。当学生把动作分解成一个个小动作,运用修辞活化动作,分解成几个小情节,然后借助想象,一个鲜活的形象就出现在读者面前。刘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怎样有序地观察;怎样描绘画面,化静为动。这样有话会说,就落到实处。
有了前面的体验,后续的“说出动感”环 节,自然是轻车熟路。无论是说出等待明星的焦急和激动,还是描绘吃辣椒的难受,学生们都会抓住小的细节——手、脚、脸等部位进行分解,运用多种修辞和想象描绘出生动的画面。
自由写作环节—-写出动感,刘老师设计出从外向和内向两种不同的性格人物,来想象中大奖的场景。分类精准,设计巧妙。学生在写作中,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题,尤其是后面的反串式写作设计,更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其有了深度地思考。这样既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让学生在前面思维有序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巩固、提升,做到思路开阔、分解有序、描写生动。真正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
正是这种体验式的写作过程,有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有了教师的巧妙引导,才会让师生间的思维更加有序、宽广、深远,学生的表达也会逐步走向更个性、更有效。
03

关于作者
肖海艳
武汉市光谷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市优秀班主任,区骨干教师
曾获得市级“五一劳动奖章”,市第五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教育论文国家级一等奖,第十九届“语文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指导特等奖。
刘行知工作室
文字:肖海艳
编辑:申琛
审核:刘行知
End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