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讲座】陈海亮:今天我们怎么当班主任——基于成长型思维的“共生”德育探索

今天我们怎么当班主任
基于成长型思维的“共生”德育探索
温岭三中陈海亮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温岭三中的语文老师陈海亮,欢迎你们观看我的直播,我是新手,没什么经验,不当之处,敬请指导。今天,我讲解的题目是《今天我们怎么当班主任——基于成长型思维的“共生”德育探索》,我今晚临时把“生长”改为“共生”了。一、成长型思维卡罗尔.德韦克在《思维方式:新的成功心理学》一书中,把他的思维模分成两种——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固定型思维——认为智慧及其他素质、能力与才华是固定特征,不可能发生显著的改变。成长型思维——认为智慧及其他素质、能力与才华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与专心致志培养出来的。成长型思维发展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将理论转化为方法,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思想转化为人格,它将推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素养,在思维提升中提实现人格的塑造,从而“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二、开展“共生”德育的必要性。请看几张图片。
这是我在初一时拍的照片,大家可以看看,一下课睡倒了一大片,换了年轻时的我,肯定要火冒三丈,拳脚相加。
有两位学生,上课睡觉,我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坐着没几分钟就睡着了。对于这样的学生,你可能会暴跳如雷,找德育处,找家长,折磨学生。我们再看一张我的随手拍。
这是我今年在中考监考前拍的照片,临近中考半小时,他还在入迷的玩游戏。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些孩子已经内心荒芜,寂寞,空虚,无所谓了,若果我们再用粗野的方式处理,他们要么会拿起板砖拍死你,要么拿起板砖拍死自己。生活了无生趣,没有了活的生气啊,死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也没什么了不起。网络上未成年人杀死自己或杀死他人的新闻还少吗?我们来看看学生写的随笔:人为什么会出生人为什么会死去也许一开始人的诞生就是个错误。也许世上并没有人间。走了的, 终完是走了的,切都将归零。归零”这个词,既让人害怕,又让人无奈。无论我们在干什么,不都是在一点一滴消磨时光么总之,不管付出了多少,人生的最后,只能打上一个大大的零。每天无休无止的作业,稍微考差一点,大人们的脾气,就开始暴躁,我的身边又没有任何依靠,似乎心中只有自己了。其实吧,生活就是这样平淡,每天重复一个动作,这就是人们说的“得过且过”吧,“早死晚死都得死”。可能你会说,别这么不吉利。不过这就是我的生活。我只是摘了几段,现在的学生和我们当年真的不一样。我们当年物质贫乏,可是精神富有,一放学,没什么作业,春天在田野里撒欢,夏天在沟渠里放黄鳝,秋天可以捉鸟雀,冬天可以塑罗汉。可是,现在的学生,物质丰富,精神荒芜,漫天飞舞的作业本,没日没夜的辅导班,辛苦辗转的家长,孤独在家的孩子,只有电视、手机、电脑的陪伴。
这是班里一位女同学的手指,纤细修长的手指和醒目的老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来就缺乏爱的滋养,如果你再粗野一下,火药桶一定爆炸。
青春期的孩子,血气方刚,只有“共生”才能让他们得到滋润,关爱。
“共生”的对立面就是是压制,是红色,这是一种强硬、粗暴、禁锢的教育。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
举个例子:曾经看到一则新闻,有一次,班里的一位女生上课在看手机,老师知道了,悄悄走过去,夺走了学生的手机。下课了,学生过来向老师要手机,这位老师不给。僵持之下,学生冲出教室,一个鱼跃,跳了出去……
为了一个手机,学生会以死相拼,这就是现实,我们必须认清现实。这一代的孩子内心已经很脆弱了,教育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面对学生的不理智,面对学生的义无反顾的暴怒,我们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应该学小草,在风暴中柔软地舞蹈,风静照样云淡风轻。以学生为中心,深入内心,润物有声。今天有一个学生就犯错了,我批评了她,她竟然很生气地说,老师,我很讨厌你,你太独断了。我笑了笑,对她说,你讨厌我,不能阻止老师喜爱你。老师一直挺欣赏你的,只是想让你更优秀,她当场就开心的道歉了。
共生教育,是师生一起,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成长。
教师也是需要成长的,特别是当班主任,需要不断地感悟,进步,达到与学生成长的大境界。
三、“共生”教育的本质
“共生”的德育,表现为温和的,自然的,滋润的,成长的。
这眼神,是多数班主任的标配,相信我们都曾经这样过。这是敌对,是立场的问题。其实孩子和我们是同一战壕里的,包括家长,都是“我们的人”。是一个合伙制。
如果我们的学生上课睡着了,在“共生”德育理念下,我会想:这孩子怎么了,是否生病了,是否我的课不好听……若他沉睡不醒,我会让孩子再睡一会儿, 若刚睡,我会摸一下他的头,叫醒他。还记得这张图片吗?
其中一个孩子是个特殊的孩子,内心忧郁,后来我就专门在网上买了一张小床,放办公室,这个孩子要睡时,我就让她睡小床,给她盖上小被子。有一次,她妈妈发了一条短信给我,内容是这样的:今天我真高兴,老师把我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强调的是,这位同学画画特别优秀,一有空就画,他的画特别惹人喜爱。
看图:
这就是班主任的价值,当班主任还可以这样幸福,你让柔弱的生命灿烂了起来,你让一个灰色的生命绚丽温暖了起来,这是多大的幸福,一个任课老师很少有机会享受到。
“共生”教育的本质是人本教育,因材施教。
人本教育其实我们天天都在提,可是一路行来,却忘了起点。记得我们学校的张老师在做讲座时,有个老师提了个问题:当一切教育手段都无效时,你当班主任的还能怎么办?张老师当场说,那就爱他吧。时间会告诉你一切。
无条件的爱学生,其实需要一路修行,不然真的没办法达到,特别是爱那些看不顺眼的学生。看到班级里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学生,我一度很迷惘,很困惑。慢慢地我想明白了,这些孩子的到来,是来陪我一起成长的,他们将在我的生命之河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有时候我们的付出都会在学生心里累积下生长的能量,有时候我们的学生不是向上生长,可能向下扎根,如图:
我们能做的就是《愚公移山》,你只管努力去做,其他的,交给天帝。一路行来,相互欣赏,师生共长,这应该是教育最美好的姿态。
四、“共生”教育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一)是快与慢的认识。
当老师,不妨学学水,水很智慧,它奔流到海,遇到了岩石,总是先试着冲一下,多次冲不开,就会寻找薄弱处,巧妙地绕过坚硬的岩石,不会对抗,也不会停息,这就是自然的法则,我想德育也应该这样,不行就绕过,慢慢来,不对抗 不停止 不妥协 不放弃,照样是风光无限。
还记得这张开头的图片吗?
第一位趴着的男孩,经常睡的很沉,经常迟到,经常不来读书,经常不做作业。这背后原因很多,我不多说。但不妨碍我引导他生长。我邀请他来我家吃饭。
这是我偷拍的,他喜欢和我玩,他有很多优点,头脑聪明,诚实,可爱,现在每天一踏进教室,看到他我就开心。明天我可以看到他了,太开心了。现在,他不迟到,按时完成作业,不过一天里偶尔睡觉,还是睡的很沉,我让学生不要叫醒他,睡好了才叫醒他,他也喜欢来上课了,每天都在阳光下生长,真好。
对教育来说,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未必是直线。有时候我们浇水,施肥,不一定就花开,或者不按时花开,我们能让他绿色“生长”就好了。他们在生长,我也在生长。
(二)是刚与柔的运用
“共生”的德育是刚柔相济,柔中含刚,刚中要柔。是点到为止,恰到好处的;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比如,今天有个孩子上课玩手机了,你没收了他的手机,对他狠狠批评,告诉他手机要期末才可以给他,这个学生气愤异常,然后你说了一句,有本事你不要来读书,这时这位学生拔腿就走,这时你怎么办?
最好的方式我认为是你必须马上跑上去,大声喊一句,站住,然后说一句,傻小子,让你走还真走啊,若是男教师,最好来一个搂肩的动作,刚就立刻化为柔了。事情就立刻化解了,试想一下,假如这个学生真的走了,出什么乱子真是意料不到。如果你聪明的话,你会继续搂着他的肩膀说,鉴于你第一次带手机,我保管三天,三天你要表现好,我就把手机还给你,但是你不要告诉其他同学说老师还你手机了。相信事情这样就能有很好的结果,这位学生很可能以后会成为你的铁杆。师生的情谊很多是在犯错中结下的,在犯错中生长的。这也是“共生”教育的妙处,要恰到好处,游刃有余。
(三)进与退的把握
我认为学生前进的轨迹多种多样,有螺旋形的,有楼梯形的,也有波浪形的……我们的德育应该能容许学生退步,在退步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然后再进步。“共生”的教育,要容许有退步,有发呆,有等待。慢慢成长,自然成长,绿色生长其实很有必要,生命本来就是要从容地,不急,也是“共生”教育的美好姿态。作为班主任,要认识“退”的意义,要能把握“退”与“错”的美好,让学生在退一步中有海阔天空的蓄积,在“错误”中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学校不就是学生在出社会前的演习吗?“退”与“错”的经验积累,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成长,师生互退,往往能产生美好的境界。
我有一个课代表,他姓连,语文考试平常有时只有个位数,一般不到二十分。初一时脾气很不好,所以大家都不看好他,曾经打架把凳子直接从四楼砸下去,差点出事故。于是我就退一步,学习上不做要求,暗中观察,对症下药。偶然的机会,让他帮我搬一下作业,发现他异常兴奋,于是我经常让他帮我搬作业,随叫随到,热情主动,不仅搬,还能收,不仅收,还能管,现在我的语文都让他收,搬,管,他管理的井井有条。现在不仅语文是课代表,数学英语都是,甚至别的班级也让他搬,班级的大部分管理也让他负责,现在从不会和同学吵架了,太忙了,要吵也没时间。虽然成绩差,却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相信参与班级的管理能让他今后的人生出彩。
昨天他姐姐出嫁了,送我一袋糖,我把糖分给班级的同学后,还有这么多,看图
他也是我的铁杆。这就是我的课代表。这就是“共生长”的力量,有时候学习退步了,可是管理进步了,这才是他的强项,教育不是补短板,而是来扬长,当你的优势足够长的时候,你的弱点可以忽略不计,谁会抱怨马云、朱自清数学不合格呢?
今天中午,我和他一起去吃饭,他突然说,老师,我家是做公墓的,你死了我给你做个公墓。我一听,立刻竖起大拇指说好。仔细想想,真的到自己完蛋的那一天,有个学生竟然还给你做公墓,那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
所以,“共生”的德育是因材的,是人的教育,是师生一起合作进步的教育。学生的才能是多方位的,智慧也是多元的,不妨放慢我们教育的步伐,放下身段,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欣赏他,倾听他,清风明月,天朗气清,水天一线,绿意盎然,你会听到生命成长的噼里啪啦声,这是教育的美好姿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