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随笔】寻找语文的诗意和远方 ——第三届语文湿地徐水年会学习报告

关注“语文湿地”,和6万多语文人一起许给生活一个美好未来!
寻找语文的诗意和远方——第三届语文湿地徐水年会学习报告
伍玉兰周锦吴江岷
很荣幸学校给予我们学习的机会,七月之末,我们语文组一行三人踏上了河北徐水之行,共赴了一场语文的盛宴——“课堂内外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成长与核心素养研讨会暨第三届语文湿地年会”。在那里我们畅饮了三天“语文湿地”年会的家醅,沉醉在语文的世界里不愿醒来,因为在那里有着语文的诗意和远方。
早就听闻全国特级教师王君的语文课堂洋溢着青春的生辉,很幸运在进湿地第一天,我就与王君的“青春语文”撞了个满怀。让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触摸到她精彩课堂。王君,一个语文课堂的精灵,用一节《写作与负能量》的作文课,淋漓尽致地诠释着她的“青春语文”,诠释着她对写作的独到感悟。“你的教法归根结底就是你的活法。”“你的写法归根结底还是你的活法。”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生命潜能,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如何实现“写作,让我们爱上自己”。王君的《写作与负能量》现场作文课给了我们答案。在她激情澎湃的语言引导中,几个经典的写作事例叩开了学生的心扉,自然而然地总结出了学生面对学习压力出现的几种写作类型:呻吟哀叹型;控诉发泄型;调侃逗乐型,激昂奋争型。又巧妙地通过电影《头脑特工队》的启示,告诉大家每个人的身体中都住着五个情绪小人:乐乐、忧忧、厌厌、怕怕和怒怒。成长,就是越来越有能力善待“忧忧”、“厌厌”、“怕怕”和“怒怒”,就是“乐乐”变得越来越强大和博大的过程;写作,就是表达成长的过程。
我顿悟了:写作,不排斥负能量,写作,认同、接纳、拥抱负能量的方式就是充分表达它,在充分的表达中升华负能量,用文字打败时间,用文字创造正能量。写作,不仅表达成长,而且还导航着成长;写作,让我们爱上生命中的一切;写作,升华我们的活法,进而让我们爱上自己。正如王君所说:“不要去教写作,而要去唤醒写作的激情。你让孩子们发现了,觉悟了:天哪!生活好有趣儿,成长好有意思,一定要记下来,必须记录下来。那,写作,就成功了!”不教写作,而是坚持不懈地激发、促进学生写作的内驱力,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技巧、写作状态,努力让孩子们以写作为责任,为习惯,这是“教”的关键。“不要把写作变成劳役,而是把它变成‘爱自己’的工程,通过写,让孩子们爱上他们自己。”这是王君作文教学的核心价值观。
教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他们更高更有价值的指导、引领,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回归真人真事真感情。老师要有悲悯之心,越自卑越没能力的孩子越要不断地去关注,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一定要巩固赞美孩子的情怀,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赞美孩子的能力。甚至厚着脸皮恨着心找孩子的优点。长期下去,收获的不仅是才华、能力,更收获了语文老师的幸福。
这些都是她的教法。其实,她的活法已不言而喻。
教法就是活法!爱生活,爱孩子们,爱世界上的一切!教法是提升生命能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此刻,我懂了:青春语文的真正魅力!
在湿地语文里,飞扬着青春也舞动着诗意。董一菲,诗意语文的倡导者,语文课堂的女神,语文人眼中的神仙姐姐。见其人,观其课,名副其实,才人才气,灵动诗意,秀外慧中。吸引、赞同、震撼之余,我为自己的语文课堂汗颜!她对经典的信手拈来,出神入化,水到渠成。听董老师教《涉江采芙蓉》,就知道了她是从《诗经》一路走来,又深情款款地走进中学语文课堂核心素养的女子。她把诗带进了语文课堂,她把语文课堂站成了一首灵动的诗。她在作“诗意语文”报告时说:语文课上要做的语文事一个核心——生命精神。两个打通——打通学生的各个精神领域(哲学、文学、美学、文艺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打通中西文化(中国古典与西方文学的学识文化)。三个关键——阅读、背诵、写作。四个维度——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五个妙义——学文、学技、学理、学道、学做人。一菲老师对文本的感知挖掘,对课堂的把握创造,对孩子的信任关注,以及她冰释雪消的亲和力,无一例外折射出她的教学功底的丰厚。
感谢一菲老师让我懂得:诗意语文不是只要诗意不要分数;不是只要人文不要工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辅相成。
感谢一菲老师让我懂得:诗意课堂的获得需要在“语言文字里千锤百炼,在汉语里出生入死,在经典名著中连滚带爬,在课堂实战中试玉者三,辨才者七”。“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诗意语文就是让语文课散发着无比的诗意、情意和生命力。
带着青春和诗意我融在了肖培东老师的课堂里。肖培东老师在我的期盼中如谦谦君子走来。我融在了肖老师执教的《一颗小桃树》课堂与《融,是最好的教学悟性》讲座里,浓浓况味,体味久久。
在小桃树的“没出息”中,孩子们懂了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往往有着不可低估的表达分量,他们在一次次的读中去发现,去感悟那个词句的力度,情感与思想。我看见在肖老师的引导中,孩子们融进了文本。
在小桃树的“没出息”中,我更明晰了散文“贵在有我”。散文所描写的一切,都不是纯粹外在的世界,而是经过作者心情过滤的主观化的世界。所以,散文教学不要客观的去分析描写对象,关键是找到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语文教师一定要教出一篇散文的情感;一定抓住作品中那些最有教学价值的语言加以咀嚼,实现高质量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一目的。我融在肖老师的课堂中如此感悟着。掌声阵阵,我又融在肖老师的“融,是最好的教学悟性”讲座中……抓住教学资源——文中的批注,把自读课上成自读课。要放手让学生寻找自读的方法,增长阅读的水平。教学是一个融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看上去的深情款款不是融;学生看上去的踊跃不是融;课堂中看上去生动活泼的有些环节不是融;纸上写满的参考资料不是融;教师上抽身在外,高高在上不是融;上着上着语文不见了,语言不见了,文本不见了都不是融……融什么很重要。融是教出了文本的味道,是学出了文本的味道。融是教师与作者相融,与文本相融,与学生相融,最终与课堂相融。
教师需要阅读,需要思考。要把教学融进课堂,教师对文本的反复阅读与思考尤为重要。阅读也是融的过程,思考也是融的过程。阅读、思考中,你就会捕获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你就会咀嚼其中滋味,你就会想办法如何引导学生把这滋味品尝到。融到学生当中去。成功的教学要融到学生当中去,融不到学生当中的课是有问题的课。不要与学生有距离,要观察学生,要调动学生,这样课堂资源就源源不断地出来了。是啊,守着语文,把自己真正融在文本里,语言里,学生里,课堂里,真正融在语文的使命里!
当然在湿地语文里,还有太多太多,一切,语文湿地第三届年会所得的一切,每一滴都弥足珍贵!此刻,唯有在心底暗自加油:吸纳反思,融汇滋长;不负师恩,不负湿地,永远追寻语文的诗意和远方。
作者简介
伍玉兰,语文湿地栖居者,宜昌金东方初中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语会会员,获全国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全能一等奖,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常年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有20余篇文章和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教学上“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润物无声,让人如沐春风,深受学生爱戴。
周锦,语文湿地栖居者,宜昌金东方初中语文教师。曾连续两年获得“优秀教师”称号,多次参加县市区说课比赛和教学比赛,连续多年被评为区“骨干教师”。
吴江岷,语文湿地栖居者,宜昌金东方初中语文教师。现为中国语文学会会员,李白文化研究员,《素质教育新教案》主编。

汪洋老师将发表在各大期刊上的40余篇经典文本解读类、教学类论文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品味文本中的暗示与象征”、“引导学生借助知识解读文本”等规律性策略,以此成书。王君老师为此书作序,并高度评价。
语文湿地微店有售,上扫二维码,下点“阅读原文”链接,有优惠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