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是儒家文化造就了农业文明,还是农业文明选择了儒家思想?
优质回答:
对于中国农耕文化及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前人学者都作了一定的研究,为大家提供了各方面的认知价值。首先应了解文明,文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是有区别的。文明,基本指的是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上创造的物质文化。而文化指的是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之上所创立的精神意识。而现在好象都把文明与文化混同一谈了。致使造成了不少误会。中华文明五千年,这已成为常识了吧。可儒家文化从春秋末期产生,止今为止,也不过二干余年。从这个时间差,就可判断出,是在中国农耕文明的基础之上,产生了儒家的思想文化。而不是相反。中国农耕文化,从旧石器时代单纯的采集,狩猎,逐步过渡到新石器时期的种植稻谷等农作物,包括饲养牲口等等,实际上已走过了七八千年的过程,这已从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石家河文化,及更早的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大纹口文化等一系列的文化发掘整理过程中得证实。中华文明从中原地带扩展南方,北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除了农耕文明外,也产生了游牧文明。由村落部落的家族中,逐步形成了国家的组织形式。经历了夏商周三代,一直到东周末年的春秋时期,各诸候国强大起来,纷纷起来与周朝争夺地盘,造成天下大乱,不可收拾的局面。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看到了周朝“礼崩乐坏”这一局面,提出了克己复礼等一系列的治国思想,它所产生的目的是,挽回周朝八百余年的一统天下的局面。因为孔子把周王朝的制度看成是最完美的统治形式。当然,在春秋战国时期,也不只是产生了儒家思想一派学说,所谓“百家争鸣”的文化大格局,也产生这一时期,这里有老庄的道家学派,有韩非,荀子的法家学说,有兵法家孙子,还有阴阳学派等等,众多学说,理论,著作都想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政治局面作出各自的解释。而儒家也是其中主要的学说派别之一。一直到秦朝统一天下,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专制的国家。可又产生了暴政,产生了焚书坑儒。刚刚建立的中央集权国家,很快就二世而亡。在汉朝建立后,统治者们在总结秦朝快速覆灭的经验基础上,儒家学派的代表董仲舒,结合儒家中关“天命,天道,人性等有利统治的因素,提出了:“废黙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观点。以维护中央集权统治。从此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流传中国二干余年。不过一个明显的改变是,汉代以后的儒家思想,已结合了春秋战国各派的思想,是儒,道,佛揉合一家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了。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种思想,必须随着历史时代的改变而改变,而当历史进入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当西方的大炮轰开古老的中国大门的时候,腐朽的清政府仍守着那老一套所谓…天朝上国的旧体制不放。不适时而变,随机而动!它的灭亡是理所当然的了!
其他网友回答
风马牛不相及也!
真正促进农业文明的,是战争。如果《史记》中司马迁搜集来的远古资料是可信的,那么从黄帝开始农业文明就已经开始了。“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可以理解为四季),艺五种(黍、稷、菽、麦、稻),抚万民”,积累了一定物资之后,开始征伐炎帝,并且一举成功。此后“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仍然是大力发展农业。
黄帝是第一个仁君!
黄帝之后的“喾”、“尧”、“舜”、“禹”莫不以发展农业为要务,兴水利,重灌溉,促发展,稳民生。
《周礼》中就有专门管理农业的部门“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
《礼记》中也有记载农业重要性的文字“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
不难看出,发展农业的策略是历代明君的首要之选,甚至可以这样说,早在孔子之前,农业文明已经在发展了。而《诗经》中绝大多数篇章都是农民的日常生活便是明证。
春秋乱战,孔子思仁。
春秋时期,土地已经演化为私有制。而乱战的最大动力就是掠夺土地和人口,土地和人口的背后就是农业。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兴起了一阵变法热潮,秦国,楚国,魏国,不论哪一种变法,土地改革都是变法中的核心内容。因此,真正造就农业文明的,法家的几率都比儒家要高一些。
我们甚至可以肯定,农业文明和孔子绝对无关,孔子所倡导的是周礼,而不是文明。更不是农业文明,小可刚才还特意查了一下论语,涉及到农业的内容极少。如果涉及到农民或人民,大抵上都是爱民,敬民,信民之类的口号。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农业文明是共识,不需要儒家,法家,墨家来提醒或建议,甚至不需要建议,因为这是所有统治阶级的本能。
之所以每个朝代都在振兴农业文明,是因为当时只有农业文明。造就农业文明的不是儒家,而是战争,或者危机。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文化在孔夫子手中正式形成的时候,这个时候,中国的农业文明已经有了。
在孔夫子之前,堪称确实是周公确立了儒家后来继承的基础立场,周孔并称,并非攀援。三代至周,社会结构变化比较大,但这种变化,是跟后来的变化比较而言的,跟非中华文明比较,按陈来的观点,中华文明是继承中有发展,发展中有继承的连续性的文明。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周代文明,是继承了前代的文明的,后来孔夫子确立儒家文明,是包含了很多上古的精神在内的。从这些上古的文化要素说,中国大地上的农业文明,是这些文化要素塑造的结果。
正如中华民族56个成员汉族只是其中之一但是却占据了人口比例的99%以上一样,儒家文明虽说不能完全代表上古文明,但是,在孔夫子手中确立的儒家思想体系,基本继承了中华文明主流的绝大部分内容。老子《道德经》是自己本人的成果,可谓开创了新思想;孔子没有留下独立的作品,但他用春秋笔法,留下了自己思想的痕迹。儒、道两家,堪称春秋思想开创者,其后的墨、法、名、农、兵等等,莫非这两个体系变化衍生出来的。
秦汉之际,战争让城市和高知受到毁灭性打击,诸子百家基本断绝,唯有专门传承知识体系的儒家和在战争中大放异彩的道家传了下来,但是,在学者性的知识系统方面,道家不如儒家,随着汉王朝国家的稳定,社会文化开始繁荣,对知识的需要开始抬头,道家作为意识形态,已经不足以驾驭社会,明面上是汉武帝搞“罢黜百家”,其实,是历史选择儒家取代道家的意识形态。除了淮南王倒霉,这个“革命”的过程,在别的方面基本没有流血太多。从此,儒家一统天下,直到清末。汉以后的农业文明,肯定是儒家文化影响的天下。
综上情况,可以讲,既是中华大地上的农业文明选择了儒家,同时,也是儒家文化造就了农业文明。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视劳动 人民为小人,他对中国农民等行业都收贡献i
其他网友回答
“是农业文明”和”中央集权”选择了”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