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1季【湿地 豫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卷首语:中秋国庆在一起,好一个中国。在举国欢庆的时刻,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历史上最惨痛的记忆,这个历史事件,在雨果先生的笔下,有了更深刻的人道主义内涵。《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篇书信体文章,不仅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更能让孩子们深刻体悟人道主义的本质。李小红老师的这篇教学设计,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既让学生深刻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又引导学生理解了对比和反讽的手法。设计严谨,环环相扣,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文/李小红

教材分析:
这是九上第二单元的一篇书信体文章,带有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立场观点。虽然在形式上与一般的议论文有所不同,但确有明显的议论文的特征。本文文词优美、想象丰富、文气贯通、感情充沛且前后变化明显,很适合朗读。可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学习。另外,本文所涉及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这一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惨痛的记忆。雨果对这件事的看法体现了他作为世界文豪的博大胸怀和人道主义精神,这些情感和事件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提升学生的格局都是很好的例子,可在这些地方适当加以引导和拓展,以加深印象、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这是我备课的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行文思路、体会作者感情。
2.学习对比及反讽手法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3.感受作者高尚的人格体现出的人性的光辉。
教学设计:
导入: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段屈辱而惨痛的经历,请同学们来看。(播放视频资料并补充文字资料)
(屏显)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规模宏伟,有一百五十余景,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有“万园之园”之称。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无数奇珍异宝流落海外,无数百姓生灵涂炭。
同学们,你们看了这段经历后有什么要说的话?
预设:愤怒。国家要发展才能阻止历史重演 。落后就要挨打……
老师:是啊,作为中国人,无论这段历史过去多久,我们每次看到依然有锥心之痛。那么,作为法国的大文豪雨果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走近作者:
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出生于贝桑松,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擅于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写作手法,其作品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巴特勒征求雨果的看法,目的是什么?
2.雨果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请在文中画出来。
3.从雨果的信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用雨果先生的信中即有——也有——的形式来回答(用时5分钟)
预设:
1.想借雨果大文豪的名气对这次侵略加以赞美,突显自己的功劳和英国的国威。
2.8、9段。
3.既有对对英法侵略军无耻行径的的愤怒、批判,也有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圆明园被烧毁的痛惜。
二、品读,读出感情的味道
1.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第三段(屏显)读出赞叹、神往的语气。
2.同学们当你们赞美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的时候,最喜欢用哪一种修辞呀?
预设:比喻、排比
追问:为什么?
预设:因为比喻能够把事物或人化实为虚,比成好的美的,让别人感受更形象更具体。排比句能够把感情表达的更加强烈。
那我们来看看作为世界文豪的雨果是不是跟我们一样,在描述自己心中美好事物、表达内心强烈感情的时候也会用比喻和排比。如果有,请在文中画出来。
画对圆明园评价的句子或词语。
预设: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
3.引导学生齐读相关语句,体会比喻和排比在文中的妙处。
4.仅仅是为了把人和事写的美一点还不足以让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介绍。下面我们来看看,雨果先生从哪些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圆明园?要求:仔细读课文,在文中适当批注。
预设:先是用比喻、类比对圆明园进行总体评价,比较抽象。接着依次写了园中之物、建筑材料、陈设装饰、以耗费之巨和用时之长。最后用东西方文明的对比突出圆明园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作结。
教师小结:要想将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说明白、说的生动,感情表达充分。就要找到语言合适的表达技巧和方法。雨果是一个语言大师,有很多语言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下面让我们继续学习。
三、比读,读出感情的变化
1.齐读第四段,你觉得雨果此时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应该怎么读?
预设:(沉痛、悲哀、隐忍的愤怒。应该读的低沉、缓慢)
这与之前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预设:由刚才激情洋溢的赞美到低沉哀痛的咬牙激愤,无限惋惜。形成对比,更能突出侵略者的暴行之无耻、行径之残虐。
过渡:显而易见,雨果是愤怒的,愤怒的雨果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情,才能让自己的表达有力量?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5分钟之后小组内交换意见。
预设:为了使表达更有力,作者运用了反讽(反语)加强讽刺效果。
屏显: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残忍),更漂亮(疯狂)以至于荡然无存。
丰功伟绩!(凶残至极)收获巨大!(满手鲜血)
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宝贝)拿来展出。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抗议)。
引导学生朗读,比较替换后情感表达的 不同之处。
反语的作用:增强讽刺的效果,达到批判和鞭挞的作用。同时,也表现了雨果对于侵略者的轻蔑和鄙视。
四、猜读,感受作者高尚人格
1.大家猜一猜,巴特勒上尉接到这封信后会是什么反应?
2.当这封信公开发表以后,雨果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
3.补充资料:
雨果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名言
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
4.站在今天的立场,给雨果先生写一封信,对他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可适当运用比喻和排比手法,表达你对雨果先生的崇敬之情(再次强调书信的格式)如:
尊敬的雨果先生:
我是一名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学生我想对你说……
某某中学:**
2020年9月20日
设计意图:以今天的立场,消除学生的认识距离,不至于无话可说,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将本节所学加以运用。
五、教师小结:
一百多年前,中国正历经浩劫,作为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瑰宝的圆明园被列强付之一炬。雨果先生没有以胜利者自居,而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毫不留情地对侵略者进行了批判和揭露,并且毫不保留地表达了对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赞美。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正义的光辉。今天,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更应该自信自强,不负先生所望,让这个“超人的民族”绽放她应有的光彩!下课!
李小红,新安县西苑小学教师。99年毕业于洛阳二师,教书20余载,不戚戚于贫贱,常汲汲于教书育人之道。性爽直,往往失之简单,虽自知甚明,然难改其志。喜读书,每以蛀书为乐,常被人笑称酸腐,颇自喜焉,若幸得有文人风骨,实吾愿矣!容颜,交由岁月去装扮,唯热情而纯净之真心,守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策 划:“豫见”@语文湿地编辑部
总 编:胡龙江
副总编:刘玉珍 陈卫星 孙秋备
编 辑:刘玉珍 江东云 陈卫星 陈向琼 孙秋备 董春香 刘 娜 刘龙飞 吕向新 杨晓芳 王玉荣 黄香云 刘 燕 张喜研 李 娟 张云霞 王雪峰 孔书民 杨 艳 王冬梅 徐靠山 张二妞 李小红 董会歌 张 磊 高丹丹
本期编辑:刘 娜 李晓红
美 编:杨晓芳 刘 娜 刘龙飞
顾 问:秦 勤
终 审:李红玲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liuyuzhen1205@126.com
“在看”吗?在看就点一下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