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为什么要复读 高三为什么要复读

网友提问: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劝高考生能走就走,千万别复读?

优质回答:

有大学能上就上,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

实际上,对于一个群体而言,任何绝对的说法都会有一定道理,同时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偏颇。“高考学生有大学能上就上”这种劝告,就属于这样的绝对说法。

说有道理,是因为,站在整个高等教育的高度来看,资源是有限的,各个层次的大学都存在,必然需要各个层次的学生去就读,不可能人人都去读好大学,不可能进不了好大学的学生就都去复读以便考好大学;从学生的角度说,个体是存在差异的,不可能人人都适合去念好大学。而且,复读本身耗时费力,结果也是不确定的,与其多耗费时间和金钱去复读,去寻求一个未知的结果,还不如上一个可以上的大学。何况有些人也并不适合复读,即便复读也没什么用。

说有偏颇,是因为高考这种“一锤定音”的选拔方式本身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它当然有区分度,但区分度并不总是可靠的,总会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高考能不能考好,有时候是有一定偶然性的。对个体是偶然性,根据大数法则,对群体而言,就有了某种必然性。也就是说,由于高考学生的巨大数量,每年必然会有一定数量的考生没有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应有水平,那么,这样一个群体,有部分人选择复读,给自己一个发挥出应有水平的机会,甚至获得提升的机会,不是也很合情合理吗?劝告这些“考砸了”的人“有大学能上就上”,未免有失偏颇。

另外,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有些人并没有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即便在高考中正常发挥了,还有一些人也是有潜力可挖的,如果复读,完全可以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考取一个较好的学校。

所以,我对复读的看法是,考得不太好的考生,如果自己根本不想复读,也并不认为自己复读可以考得更好的话,这种考生最好就是“有大学能上就上”;如果自己对高考成绩并不满意,甚至很不服气,主动希望复读,我认为这种考生最好是给他们一次机会,这不但因为这种情况复读能获得提升的概率很大,而且因为,即便未必真能获得有效提升,也可以让他们多给自己一次拼搏的机会,从而避免留下遗憾。

最近几年有亲友关于孩子是否复读的问题征求我的意见,我就秉持这样的态度。比如,有一个亲戚家的孩子高考没有考好,勉强考了一个末流211学校,孩子自己主动希望复读,我就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鼓励,后来复读一年考上了中山大学,获得了一个很好的结果。

其实,打算复读本身是一个“追求更好”的美好愿望,这种愿望,不应该轻易被抹杀,不应该轻易被否定。“有大学能上就上”并不适合每一个考生,尤其不适合于那些有梦想有冲劲的考生。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人在变、学习环境在变、高考试题在变、高考政策在变,现在高考对于复习生来说,确实越来越难。

经历过高考复读的人,多数都不愿意再复读,也不会劝别人复读,这是因为:

1、复读生承受过多的压力:第一次高考,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多少压力,都是觉着高考也就那么回事,没有太大的感觉就过去了。但是,到了复读时,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不管是家长和老师,言语中都会有意无意地增加一些感情色彩,给考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2、从复读的环境看,很难找到一个很好的环境。原来高考复读非常普遍,因为高考录取率低,多数学生很难一次就考上本科,所以班里会有很多学生复读,而且还有很多好学生在复读,而现在的情况是,在多数地区,三四百分就可以上大学,剩下复读的学生,已经是非常差的了,这样的学习环境,肯定比应届生的学习环境更差,老师的要求也会降低,压力又大,又无法安心学习,还得不到老师的帮助,所以复读这一年会非常痛苦。

3、高考题在不断创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全国卷高考题,去年的题目和今年的题目相比,就有很大的变化,去年的偏基础,今年则更加灵活。现在高考题讲究“素养立意”,题目会越来越活,年年都变,对复读生来说,没有太大的优势。

4、高考政策也在变化,各地陆续实行新高考,这对于复读生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打击。比如山东、海南、北京、天津明年就实行“3+3”的高考了,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考试的形式都有很大变化,那些按照老高考教出来的复读生,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

基于这些考虑,一般人都会给大家建议,尽量不要复读,尤其是那些已经考上本科的学生,提高10分、20分,也无法改变你的学校的性质,你今年考上一个二本,明年希望考个一本,不要说你还有可能考不上,就算考上,提升这些分,上不了211,你这一年的复读就没有太大意义,对于这样的学生,就是能走就走,尽量别复读。

但是,对于下面这种类型的学生,可以考虑复读:心态较好的,但是发挥明显失常的学生,如果你现在是专科,复读一年能考个好本科,可以考虑复读;如果你现在是普通二本学校,通过复读,自己有把握考上211、985大学的,也可以复读。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 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高中老师,尤其是身处复习生多如牛毛环境下的高中老师,对这个问题我自认还是有发言权的。原因无非以下三点:其一,失败案例的影响

先说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

2002年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高二女生很厉害,她参加了当年的高考(那个时候高二成绩好的学生参加高考的情况比较普遍),并成功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一时被惊为天人,但那时候她本人心气比较高,老师们也都觉得她再来一年的话,还是很有希望冲击北大清华的,于是大家意见统一,当年并没有去西交大。

到了03年,她信心满满的考试,当时还是估分报志愿,她分数估得很高,就只填报了北大一所院校,但很可惜,差了2分落榜。

没办法,她只好复读。04年高考她的目标依然是北大,但当年情况异常神奇,据说她的一本志愿梯度不够,分别是北大、人大、北航。于是,再次以离北大差3分的分数错失一本志愿,最终二本补录去了咸阳师范。

这个事例比较极端,但往往这种极端的事例最能引发人们的焦虑,所以在我们学校广为流传,很多学生选择复读前,都会面临不止一个人的灵魂拷问:你比那个女生还强吗?

我相信每一个学校都流传有类似版本的案例,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案例强化了我们对复读的恐惧。

其二,分数与志愿填报的博弈

前面说过,我们学校复习生很多,每一年都有接近3000人。按一些有心的复习班班主任的计算,这些复习生有接近八成的高考成绩有所进步,但多数进步幅度在五十分以内。五十分是什么概念?能让几乎所有的大专考上普通本科,能让相当一部分二本达到一本线,但是,注意,再往上,让211达到985的就不太多了,能让一般985考上北大清华的概率更小。比如17年,学校4000名应届生加上3000名复习生,一共有28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但这其中只有1位是复习生。

所以,成绩越好,复读的风险越大。因为复读后的你,虽然分数大概率有一些提高,但复读生的身份决定了你的志愿填报会比应届生更保守一些。两相抵消的话,那点进步并不值得让你付出一年的青春。

其三,压力,压力,压力!

当然,还有一点,复习班的压力,太大了,很多复习生难以承受,据班主任之间的交流,复习生谈恋爱的比例要高于应届生——他们在抵抗不了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多数选择以谈恋爱的方式来减压,其他的减压方式则为看小说、上网玩游戏。

所以,说白了,复读其实就是在赌。如果你不是那种心智坚定、心态好到爆炸的选手,还是别选择复读。

PS:今年四川的高考之后,有消息说高分段以复读生居多,于是有人总结说,高三打基础,高四985。对此,我只能说,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干。高四可以985,但你要能吃比高三更多的苦。

其他网友回答

复读不一定比之前成绩考得好,而且每一年毕业生也在增加,而大学学位并没增加这都是一些无形的压力压着,只要考上了学校不是太差都可以去读,未来社会生活并不是只看学历的,更重要的是看能力与学历结合,当你读大学时还有机会,比如未来读研申请更好的学校呢,至少比复读有把握,大学命运在自己手中,而高中不一定。

其他网友回答

高考结束,分数一下,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而对于考得不理想的学生,究竟是走还是复读,确实是犹豫不决,到底怎样好呢?笔者一直从事复读班教学,下面就这个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陋见,仅供参考:

一.复读班的教师组成:

复读班是学校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学校声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能力的教师配备而成。一般来说,皆有学校校长亲自来抓,具有相对独立、优越

的条件。

二.哪些人适合复读:

高考没考好具有多样性,有考前生病的、有晕场的、有漏答题的、有涂错卡的,有看错题的、有时间不够用的、也有题不会作的……凡此种种,导致了高考失利,甚至落榜。再加上中国式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学生和家长有这样的想法亦属正常,无可厚非。但是换个角度看看,倘若能通过一年的复读,考上一个更理想到学校,不更好吗?那么,到底哪些学生最适合复读呢?简单地说,应该是有一定的潜力、高考中失误、有望考上最理想的学校的考生。

三:如何复习:

我这里着重谈谈思想认识问题。既然你选择了复读,就应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心里有数。复习时,应该给自己定个目标,要朝着这个明白去努力,去奋斗,要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决心和意志,但也要劳逸结合,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从我们学校历届复读班来看,大都考生都能随心所愿。

是故,高考完,是走是复读?不能简单一概而论,更不能草率从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