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演义》后三十回读起来索然无味呢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阅读感想

网友提问:

为什么《三国演义》后三十回读起来索然无味?

优质回答:

前面炉火纯青,锻出的是干将莫邪,后面坑灰已冷,对阵的是几把菜刀。

其他网友回答

鲁迅先生如是评论《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智多似妖。从这里就可以间接的了解到,《三国演义》后三十回索然无味的原因了。把失败者弱者描述的完美妖娆活灵活现,只能是一个谎言去圆另一个谎言。把诸葛亮北伐的失败原因,找一个个不着边际的故事加一修饰,而不是找根本原因,只能是吹牛逼,说大话。

比如,书中司马懿一再说,我不如孔明。

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

死诸葛能走活仲达这样的话……!就是没有办法圆司马懿食少而事繁其能久乎的暗示,给他的致命杀伤。就是没有办法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看不明白五丈原是一个死地。而被他瞧不上眼的司马懿倒是一眼就看清了。也圆不了西和诸戎,南扶彝越,外接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一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大政方针被他自己彻底否定,也无法圆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先帝因以成帝业的四川,经过刘备诸葛亮几十年的精心治理,变成了益州疲弊,危亡之秋的现状。

募民垦田,广办学校,兴修水利工程。使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免除战争痛苦是天下百姓的共同的向往。而不是唱高调的一次次的发动劳民伤财.穷兵黩武.无有寸功的战争。逆天而行的诸葛亮自取灭亡,还要把他写的完美无缺,只能谎话连篇累牍。有谁愿意听一些无聊的话题当真?所以《三国演义》后续索然无味,味如嚼蜡了!

其他网友回答

几个创始人相继离世是原因之一。

三十集写了近五十年的历史,其中一定不乏英雄豪杰,能臣良将,但由于写得概括,失去了有血有肉的魅力,变成了故事梗概。

再加上,历史上人们对司马家族篡位是有诟病的,所以,越到结尾,越觉得心中不平。而司马家族非正义之师,历史的老百姓不乐意看他们的故事,作者写的也就不上心。

得江山者,失去了百姓心里的位置,失败的英雄,由于人格魅力,为世人久久称颂。三国的前半步荡气回肠,后半部充满了悲剧和阴谋。

其他网友回答

同感,三国演义看了有10几遍,有三套不同出版社的,但是后三十回就是鸡肋一样,像流水账,就是为了三国归晋,生动的章节不多,所以看的不很仔细(后面),其实从诸葛亮死后还很多年才统一,内容不是很紧凑,重要的事也不很连续,特别是吴国灭亡很晚,等等,主要是感觉重要人物全没了,喜欢的人物也挂了,所以感觉不太好看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一句话阐述一下我的观点。觉得索然无味,多数是因为喜欢的人物,或者说知道的那几个人死了,后面的内容都不熟悉,自己没感觉了。真正喜爱三国演义的,喜欢的一定是完整的故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