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榆社文学”关注我们
深山探“宝”
作者 任炎兵
榆社县作协“榆社尧文化”发源地梁寺头村行记
一
我的故乡任家垴跟梁寺头村是唇齿相依的邻居。都说“近水楼台”,从小到大有数不清的机缘接近梁寺头,甚至于在1992——1993年风华正茂的我在那儿当过一年孩子王,然而年轻识浅竟不知道一个小小的山村蕴藏如此深的文化底蕴。
dvdf
初闻“尧文化”是在前年,那时我刚开始创作,在梁寺头当了几十年村干部的弓建平兄邀请我回乡,回梁寺头看看,跟他一起研讨一下那儿的“尧文化”。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长期疲于奔命的我一直无暇结缘这方神秘的土地。
八月秋高,在建平兄和梁寺头两委领导的盛情相邀下,榆社作协一行十几人冒着绵绵的秋雨走进了梁寺头,慢慢掀开这方古老土地的神秘面纱。
dvdf
二
借用建平兄的话“梁寺头是个绵延数千年,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村子。梁寺头既与华夏同步,人杰地灵,人物风流,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子”,除了五千年的尧文化,梁寺头在历史上还曾经是各种文化的集结地,弓建平在他的《梁寺头简介》中写到:“……有一高僧来本村云游见到风水绝佳,广集善缘,特别是居住本村的梁姓家族布施最多,请石匠在两山之间采石切石拱,在石拱之上建立寺院,所建寺院命名为清梁寺。寺内供奉有:真武大帝、九天玄女、观音大士,(另有)关帝庙、奶奶庙、河神庙,廊房数间、戏台一座等建筑…,每年的六月十八是寺院有高僧长住传经布道,普度众生,教化信众、所在村庄也叫成梁寺头一直至今……。”
dvdf
因为路线的方便之故,我们首先参看了位于村子脚下的清梁寺遗址。寺庙早已荡然无存,唯有支撑寺庙的石拱桥老态龙钟,躬身俯卧于干涸的河床之上:桥洞用一块块精雕细琢的弧形砂石砌筑,桥身则以层层片岩叠砌——精中显朴、朴中见功,先人们敦实的雕技、孜孜的勤劳略见一斑。不是很大的拱桥上各路神仙同居一室、和谐共处,真是亦道亦仙,超凡脱俗、令人咋舌。
dvdf
迈步拱桥,寺庙遗存处,一截碑石突兀眼前,碑上文字模糊、无以辨认,足见寺庙之久远。扒开杂草,一段残存的墙微睁久渴的眼眸,殷殷地打量着我们这一群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化苦行僧,似乎它们的心上正升腾起缕缕希望。是啊,在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谁又能真心关注一下这渐行渐远的文明呢?
dvdf
三
从清凉寺折身出来,我们穿过村子一路向北、朝东,踏着泥泞前行。年轻的搀着老年人、男队员叮咛着女同志,大家说说笑笑、汩汩不断地汲取、分享着彼此的心得,谁也没有抱怨天气的意思,反倒言不由衷地透漏着“雨中探秘”的奇趣。一向寂寞的山坡上不断飘出文友们的欢声笑语,人人都精神饱满、意趣横生——你于杂草丛中捕捉一株独特的美丽;我在红果闪亮的荆棘枝头品尝一口野果的醇甜;他拿手机把那吃力爬坡的神龟铭记,那一位位俏佳人则忘不了在雨中刻录一张独特的名片。
dvdf
四
时近中午,大家终于在建平兄的带领下登上了传说中的尧神岗。近乎圆形的山岗面积不是很大,几百平米而已。尧神庙的雄姿早就成了尘封的历史,砖块、瓦砾随处可见,这些一向默默无语的神物邂逅了我们这群“天外来客”,一下子有了灵性,雨中的它们蠢蠢欲动,给人一种奋力欲起、争先展示尧神庙厚重荣光的感觉。
dvdf
四千多年前,心系天下黎民疾苦的尧王大帝巡狩天下,教化黎民务四时之农事。经过方山,为当地老百姓驱马除害,并于山上“燔柴祭天,告以诸侯之成功”,同时为民求福:祈四时五谷丰登,保八方平安,庇佑天下苍生。百姓甚感帝恩,在方山极顶建庙,歌颂尧帝之功。从此,“尧神岗”、“尧神庙”扎根于四方百姓心中。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方圆百里的百姓云集方山,站上尧神岗,走进尧神庙,虔诚礼拜他们心中的圣帝。
dvdf
站在丘顶,雨中四顾:云雾缭绕、群峦叠翠,如处仙境。云行雾罩之中,建平兄用手指着远处的一道山沟说:“据我考证,,方山村应该就在下面的沟里”,我们顺其所指望去,云雾弥漫处,似有“杂花生树、鸟语花香”,却细雨朦胧,难以观望,真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只能期待云淡风轻的日子重结仙缘。
dvdf
五
众所周知,晋地上党区域是我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们的祖先并没有因为方山的偏远而放弃对她的垂青。让我们把历史长镜头拉伸到两千多年前,看看《礼记?礼器》上的记载:“是故因天事天,(天高,因高者以事也。)因地事地,(地下,因下者以事也。)因名山升中于天。(名犹大也,中犹成也。)谓(此处省略尧帝)巡狩至于方岳,燔柴祭天,告以诸侯之成功也。”
dvdf
我们继续把镜头推近到一千五百年时候的北齐,翻开《魏书》:“武乡郡治。晋属上党,真君九年罢辽阳属焉。有武乡城、魏城、榆社城。方山,上有尧庙。”接下来镜头定格在乾隆五十七年的《榆社县志》上“堯神岗,在縣西南四十里相傅堯都平陽 密迩斯地甞因巡狩登此山 以柴望人思其德立廟祀之 每岁四月八日 土人猶祭享云 ”,又据史籍《风俗通义》及《世本》等的记载,相传上古帝王神农氏之代孙帝榆罔之子雷,在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立下大功,封于方山……由是可见,“梁寺头村上古就有先民居住并进行农耕生产生活,本村立村在古方山上并叫方山村。上古八代炎帝榆罔长于方山、榆罔子方雷氏封于方山。上古帝尧巡守方山并在山顶筑土为坛,燔柴祭天、望祀山川,随之先民在原址上建立尧神庙,四月初八祭祀,赶庙会时,方园百里的善男信女云集方山之上,来乞求赐福百姓五谷丰登安康,留下了柴望遗风的习俗垒旺火。远近民众称呼本村为尧寺头,直至现在还有人们叫本村尧寺头。”(摘至弓建平《梁寺头简介》)
dvdf
史籍记载毋庸置疑,地理位置又合情入理……让我们不由得陡生豪情——中华文明的始祖、榆州古国的缔造者炎帝榆罔八世曾经跟“方山”结缘;华夏“五帝”之一的尧王大帝亲临“方山”,“燔柴祭天”,在古老的榆州大地上播撒不朽的文明种子。
dvdf
六
自豪吧,我的方山;骄傲吧,我的梁寺头;保重啊,我的“尧文化”!
dvdf
文化苦旅,且行且珍重,我们拭目以待,愿梁寺头“尧文化”这枚深山瑰宝在不久的将来放射出灿烂的神光!
作者简介任炎兵,网名青春永驻,1970年出生,榆社县郝北镇任家垴村人。初涉文坛,喜欢在字里行间行走。晋中市诗歌协会会员,榆社作家协会会员,近年独力完成《任家垴村志》(二十多万字的初稿编定待版),出版个人作品集《槐乡燕语》。
九月主题活动
JIUYUEZHUTIHUODONG
一、 主题(出题人:一声轻叹)
1. 老师,
2. 秋天
二、时间
2018年9月6日到10月6日晚八点
三、发稿格式(必读)
例:
秋天(标题)
文/署名(省市)
(此处空一行)
正文……
四、注意事项(必读)
1.投稿要求:两个主题的作品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围绕每个主题,各尽所长,认真构思,自拟题目,文体(诗、散文、剧本、小说、报告文学等)不限,字数不限。必须保证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2.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弘扬正能量,抵制色情敏感暴力词汇,不得谈论政治敏感话题,违规作品一律不收。
3.平台每月会对主题作品根据点击情况进行评比,并用平台管理费给予优秀作品作者一定的奖励。
投稿邮箱:1144569744@qq.com
写作交流的平台
传播文化的湿地
思想灵魂交汇所
榆社文学
编辑|水银月亮 枫 一声轻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