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豫见】王雪峰:跟着经典学作文

卷首语:“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读经典,可以知历史,明事理,长见识。更可以品人情世故,见道德文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四大经典名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更象是一种文化密码,我们不但可以从中解读中华民族的历史观、政治观、人生观、生命观等等,更可以从中学习做人之道,谋事之法。王雪峰老师从四大名著中借鉴写作之法,并将其运用到作文教学的实践之中,不单是一种作文教学的大胆尝试,而且也不失为一种名著阅读的新思路。
跟着《西游记》学习语言描写
文/王雪峰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对人物的描写中比较擅长的是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在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方面,常存在语言不精炼、文字不传神、内容不生动的问题。老师们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努力,但总收效甚微,以致于很多孩子在写作时“知难而退”,甚至有意避开了语言描写而采用了其他的人物表现方法来进行替代的情况。而四大经典名著中,精彩的人物描写方法手段多样,异彩纷呈,人物的语言描写更是生动传神、特点鲜明,倘若孩子们对此留心一二,并加以借鉴,相信定可以让作文风生水起,锦上添花。
在四大经典名著中,应该说《西游记》的语言描写最为华丽,最为动人。它与本书奇幻大胆的想像,引人入胜的故事一起,打造了我国小说创作的又一座殿堂。但若说语言描写给读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当属其中诙谐的语言、深刻的嘲讽、大量的谚语俗语等口语化的表现手法,什么时候读来都让人怡神悦目、启迪心志。所以,大家在阅读中不难发现,《西游记》是四大经典名著中最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也是最让人感到心情轻松愉悦的一部。
本文就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西游记》中的语言描写的特点,期待对我们同学的写作有所裨益:
一、诙谐之中见性情
《法国大百科全书》这样评价《西游记》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对于《西游记》这部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来说,我们肯定会发现,不论是读书还是看影视作品,我们都会被它幽默风趣的语言所感染,而在这幽默风趣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饱含着的一颗童心。所以有人说,《西游记》是一部充满着童心的作品,作者在表现这些人物的时候,无不是让他们在诙谐幽默之中,展现他们的真性情,真本色。所以说要评价《西游记》中的语言描写,不能不谈其中的幽默与真趣。
说到幽默与风趣,我们当然第一个会想到猪八戒。他应该是这部书中最幽默、最搞笑的角色,可以说他与孙悟空、唐僧一起构成《西游记》这部作品的一个铁三角,撑起了这部作品伟岸的身躯。
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会三十六般变化,前世是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天宫中众仙子之一)被贬凡间,又错投猪胎。可以说其“猪生”经历就已经充满笑点。再加上他虽被“唐长者”取名“八戒”,却总是戒得不清楚,不彻底。正因如此,他反而让人从他身上看到了许多凡人的影子,也就成了个大家喜欢的角色,可以说他是作者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
且看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
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老公公。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欢喜道:“阿弥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逼法地还念经哩。”八戒道:“师父,你且莫要夸奖。那个是祸的根哩。”唐僧道:“怎么是祸根?”八戒道:“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呵,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
在这段话中,猪八戒先是给唐僧泼盆冷水,接着把自己、沙僧与师父放在一条战线上,却说“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把悟空推到了大家的对立面。一下子让自己既成了个弱者,又成了个无辜者。
当悟空识破妖怪,将她打杀之后,唐僧方要念咒,悟空赶忙解释,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活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猪八戒不但爱挑事儿,还很善挑事儿。他是依着唐僧耳软,本来对悟空的话就将信将疑,就在一旁扇风点火,火上浇油。
再如全书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中有如下文段:
那唐僧与沙僧开门看处,那皇帝(乌鸡国国王)容颜未改,似活的一般。长老忽然惨凄道:“陛下,你不知那世里冤家,今生遇着他,暗丧其身,抛妻别子,致令文武不知,多官不晓!可怜你妻子昏蒙,谁曾见焚香献茶?”忽失声泪如雨下。八戒笑道:“师父,他死了可干你事?又不是你家父祖,哭他怎的!”三藏道:“徒弟啊,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怎的这等心硬?”八戒道:“不是心硬,师兄和我说来,他能医得活。若是医不活,我也不驮他来了。”那长老原来是一头水的,被那呆子摇动了,也便就叫:“悟空,若果有手段医活这个皇帝,正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我等也强似灵山拜佛。”行者道:“师父,你怎么信这呆子乱谈!人若死了,或三七五七,尽七七日,受满了阳间罪过,就转生去了,如今已死三年,如何救得!”三藏闻其言道:“也罢了。”八戒苦恨不息道:“师父,你莫被他瞒了,他有些夹脑风。你只念念那活儿,管他还你一个活人。”真个唐僧就念《紧箍儿咒》,勒得那猴子眼胀头疼。
可以说这里边唐僧、孙悟空与猪八戒的语言描写各显特色,对人物的性格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唐僧泪如雨下地哭诉,哭的是一个素昧平生的国王,其语言透着迂腐,却又那么的一本正经,而且还真的是“泪如雨下”,当猪八戒嘲笑他“他死了可干你事?又不是你家父祖”时,唐僧对他是大为不满,说出了“你怎的这等心硬?”的话。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僧一心向佛、慈悲为怀的佛家思想。而猪八戒不但对师父的作派冷嘲热讽,还不忘顺手捎带把孙悟空给“坑”一把,无中生有地说出“师兄和我说来,他能医得活”这种让师兄躺着中枪的谎话;当悟空说“如今已死三年”救不得的时候,八戒就说“你只念念那活儿,管他还你一个活人”,就这样对面枪当面锣地做了个这样“空前绝后”的“猪队友”。而孙悟空在这样的“猪队友”面前又是毫无还手之力,这又恰恰表现了唐僧的迂腐善良、忠贤不辨的性格特点。
二、嘲讽之下见世风
对于《西游记》中幽默与讽刺的手法,在书中可以说是俯拾皆是,鲁迅曾评价说:“……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所以说,《西游记》中的幽默与讽刺不是浅层次的,而有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嘲讽。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中:
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行者见他讲口扭捏,不肯传经,忍不住叫噪道:“师父,我们去告如来,教他自家来把经与老孙也。”阿傩道:“莫嚷!此是甚么去处,你还撒野放刁!到这边来接着经。”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劝住了行者,转身来接。
阿傩、伽叶作为如来座下的最得力弟子,五百年前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即身为尊者,与如来常伴左右。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先是引唐僧看遍经名,“《涅槃经》《菩萨经》《虚空藏经》《首楞严经》等等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大为心动之时,然后却说:“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竟然毫不避讳,直言相要。紧接着就是“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用“快拿出来”可见其索要“人事”之迫切,“好”字更是传神,一个“好”字把阿傩与伽叶二人竟欲以“传经”相要挟的嘴脸刻画的淋漓尽致。当闻言玄奘说“不曾备得”时,又连用二个“好”字,表达其心中的不满。作者这样去写如来座下的两位弟子,颇有点像希腊神话中对诸神的描写一样,“神性”中亦有“人性”,当然除此之外,只怕也含有对当时世道风气的揭露与批判。
当然了,阿傩二人身为如来座下之神,其所作所为,如来岂能不知,对此,阿傩二人更是不会不心知肚明,但二人仍敢如此妄为,也未必不是如来授意。如果这样想来,作者此处笔法,只怕不那么简单,难道不是对社会黑暗的一种讽刺吗?作者无非是想表现,这样的黑暗是自上而下的,只是作者表现的很隐讳而已。
可以说,《西游记》对社会现实的嘲讽带有明显的指向性,而且这种嘲讽又是全方位的,几乎是整个社会的所有现象,都进行了批判性的刻画。比如对皇帝,在大闹天宫时,孙悟空竟然说出“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单凭这句话,这本书在当时就可以被禁了。
比如对道教,书中出现的道士几乎没有一个正面形象,如比丘国的国丈妖言惑众收集小儿心肝,但当他听到唐僧指责他“采阴补阳,诚为谬语,服饵长寿,实乃虚词”时,他付之一笑,用手指定唐僧道:
“呵!呵!呵!你这和尚满口胡柴!寂灭门中,须云认性,你不知那性从何而灭!枯坐参禅,尽是些盲修瞎炼。俗语云,坐,坐,坐,你的屁股破!火熬煎,反成祸。更不知我这修仙者,骨之坚秀;达道者,神之最灵。携箪瓢而入山访友,采百药而临世济人。摘仙花以砌笠,折香蕙以铺裀。歌之鼓掌,舞罢眠云。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施符水,除人世之妖氛。夺天地之秀气,采日月之华精。运阴阳而丹结,按水火而胎凝。二八阴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阳长兮,如杳如冥。应四时而采取药物,养九转而修炼丹成。跨青鸾,升紫府;骑白鹤,上瑶京。参满天之华采,表妙道之殷勤。比你那静禅释教,寂灭阴神,涅槃遗臭壳,又不脱凡尘!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那国王听说,十分欢喜,满朝官都喝采道,“好个惟道独称尊!惟道独称尊”长老见人都赞他,不胜羞愧。
这一处语言描写堪称绝妙,作者不只是借“道者之口”讽刺了道教修行的虚妄,更是借“道者之口”,又对佛教进行了讽刺。这段语言描写可谓是“道”与“佛”之间的一场立身正名之斗,更是对人到底要不要修行的一场问答。其这场辩论到最后似乎是道家胜出,但这胜出却更表现了作者社会批判的力量。
三、手法多样见真趣
总体来说,我们阅读《西游记》这本著作时的体验是轻松而愉悦的,甚至其中有太多的地方都会让我们忍俊不禁。这不能不说其语言描写中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首先是在人物对话中运用大量俗语。
当石猿与众猴兄弟找得水帘洞洞府之后: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现石猿的言出必践与领导才能。
当众天神来捉拿齐天大圣时,他正在洞中饮酒:
一闻此报,公然不理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说不了,一起小妖又跳来道:“那九个凶神,恶言泼语,在门前骂战哩!”大圣笑道:“莫睬他。‘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表现他无上的傲气和对功名的不屑。
当大圣到普提祖师处学艺时:
祖师道:“凡腾云之辈,早辰起自北海,游过东海、西海、南海、复转苍梧,苍梧者却是北海零陵之语话也。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腾云。”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表现祖师对悟空的格外关照。
文中象这样的俗语比比皆是,如:
“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母恩。”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得胜的猫儿欢似虎。”……等等,这里不再一一枚举。
其次是在人物语言中运用大量谐音手法。
在《西游记》这部作品中,作者运用谐音的手法,使作品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人读来十分享受。
如这样的句子:第六十七回《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心清》中,当众老质疑悟空身子瘦小,怕不是妖怪对手时,行者笑道:“老官儿,你估不出人来。我小自小,结实,都是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哩!”这里就是用“锈”与“秀”谐音,表现孙悟空无畏的斗争精神
如在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老者因见行者长相怪异,对唐僧说:“你虽是个唐人,那个恶的却非唐人。”孙悟空便厉声高呼道:“你个老儿全没眼色!唐人是我师傅,我是他徒弟!我也不是甚糖人蜜人,我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在这里巧妙地利用“唐人”联想到“糖人蜜人”,有意识的曲解老者的意思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让人读来不禁莞尔。
如在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中,唐三藏夜梦乌鸡国国王的冤魂前来诉说冤屈,最后惊醒时大叫:“徒弟!徒弟!”八戒醒来道:“甚么土地土地?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如此谐音的妙用,一方面巧妙地表达出了八戒对各种清规戒律的不满,第二也表达出了猪八戒顽心不减憨厚率真的性格特征。
第三是大量运用口语化的写法,使文章读起来更加更加朴实传神。
如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中,二郎神与大圣斗法时: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腮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其语言就平白如话,表现出二郎神的精明。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中,当猪八戒看见孙悟空揉出的眼泪,以为悟空也打不过妖精时,便说:“沙和尚,歇下担子,拿出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了罢!你往流沙河还做妖怪,老猪往高老庄上盼盼浑家。把白马卖了,买口棺木,与师父送老,大家散火,还往西天去哩?”长老在马上听见,道:“这个夯货!正走路,怎么又胡说了?”八戒道:“你儿子便胡说!你不看见孙行者那里哭将来了?他是个钻天入地、斧砍火烧、下油锅都不怕的好汉,如今戴了个愁帽,泪汪汪的哭来,必是那山险峻,妖怪凶狠。似我们这样软弱的人儿,怎么去得?”其中“把白马卖了,买口棺木,与师父送老,大家散火”,“你儿子便胡说”等等,这样的话就十分平实直白,让人读来毫无障碍。
又如第七十四回《长庚传报魔头狠,行者施为变化能》中:众妖害怕道:“他怎么个模样?磨甚么扛子?”行者道:“他蹲在那涧边,还似个开路神;若站起来,好道有十数丈长!手里拿着一条铁棒,就似碗来粗细的一根大扛子,在那石崖上抄一把水,磨一磨,口里又念着:“扛子啊!这一向不曾拿你出来显显神通,这一去就有十万妖精,也都替我打死!等我杀了那三个魔头祭你!他要磨得明了,先打死你门前一万精哩!”那些小妖闻得此言,一个个心惊胆战,魂散魄飞。行者又道:“列位,那唐僧的肉也不多几斤,也分不到我处,我们替他顶这个缸怎的!不如我们各自散一散罢。”这样平实口语化的语言在文中还有很多。
《西游记》其书想像新奇,语言瑰丽,其文风与内容可谓上天下地,出神入化,“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其中值得读与思的亮点数不胜数,希望我们的同学在阅读此书时,可以细细加以体会,并能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不断提升,更加快乐而充实的成长。
作者简介:王雪峰,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西苑小学教师,自号墨川先生,爱好读诗,爱好音乐,爱好一切与文艺沾边的东西。教学闲暇喜欢舞文弄墨,喜欢游山玩水,喜欢与孩子们在一起,喜欢与阳光开朗的人交朋友,有过许多灵感的火花,但唯愿作美丽夜空的一颗“凡星”,偶有小成,常欣喜不能自已;多有挫折,亦常怀感恩之心。砥励前行,不忘初心,愿作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保持直立,在水一方……
策 划:“豫见”@语文湿地编辑部
总 编:胡龙江
副总编:刘玉珍 陈卫星 孙秋备
编 辑:刘玉珍 江东云 陈卫星 陈向琼 孙秋备 董春香 刘 娜 刘龙飞 吕向新 杨晓芳 王玉荣 黄香云 刘 燕 张喜研 李 娟 张云霞 王雪峰 孔书民 杨 艳 王冬梅 徐靠山 张二妞 李小红 董会歌 张 磊
本期编辑:吕向新 王雪峰
美 编:杨晓芳 刘 娜 刘龙飞
顾 问:秦 勤
终 审:李红玲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liuyuzhen1205@126.com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