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什么会成为最热门的军师?
优质回答:
“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这就是诸葛亮勤劳一辈子的浓缩。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助刘备迅速扭转颓势,从而奠定了三足鼎立之势。诸葛亮功高卓著,举世闻名。借东风,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白帝城托孤,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空城计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千古传颂的经典战例。诸葛亮文能治世,武能安邦,懂阴阳,知五行,精通奇门阵法之术,又品行端正,忠心耿耿,乃千古难寻之贤臣,更是历史上著名的军师。
诸葛亮一生,功高而不震主,位极而不弄权。忠心可鉴,光耀千古,极尽人事,难违天命。武侯诸葛亮与先帝刘备、后主刘禅共同打造了一个千古政治童话“权臣忠而君不疑”,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其勤劳一生,忠心可鉴,一直被后世的皇家帝王备受推崇,是一代贤相的代名词,更是一名优秀的炙手可热的军师。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不妨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先从小说《三国演义》中说起吧。作为小说中的三绝之一的智绝,诸葛亮无疑是小说中智慧的巅峰,虽然现在有很多不同的意见,认为诸如郭嘉、田丰、贾诩、司马懿等等,智谋都不在诸葛亮之下。但是这些人或者出场时间太短,如郭嘉、田丰;或者谋略过于阴毒,如毒士贾诩。而且这些人的智谋大都体现在战略层面,细节处的体现并不是太多。卧龙出山后,几乎是算无遗策,从战略角度讲,隆中对,连吴抗曹,取西川等等,都是为刘备集团量身定做的最优方案。战术方面,火烧博望,火烧新野,曹操败走赤壁后对刘备部队的部署,都可以称得上是神来之笔,无怪乎鲁迅先生会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越是神秘的东西,人们就越会感兴趣,演义中的孔明被刻画的超出了人类能力的范畴,自然会被大家推崇,而且这种推崇随着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流传,在随后的几百年间不断的沉积,形成了一种厚重的文化,这个形象自然会变得越来越高大,人们对他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再说一下正史方面的原因,罗贯中先生之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将诸葛亮这个人物刻画的如此高大,是因为正史中的武侯孔明确实伟大。正史中的诸葛亮在出场时,其实不算特别耀眼,火烧博望坡是刘备的杰作,舌战群儒和三气周瑜都是杜撰的,那是最耀眼的明星其实是东吴大都督周瑜,一直到刘备入川后,军事上的工作大部分都是由庞统和法正来完成的,诸葛亮的工作主要在内政上。其实内政工作绝对不容小觑,汉高祖刘邦手下文武英杰辈出,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汉初三杰。韩信领军,天下无敌;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反倒是三个人中最低调的,但是汉朝建立后,以萧何之功为最。诸葛亮就是刘备军中的萧何,无论是国家法令的制定,还是经济方面的建设,亦或是军事战备发明,诸葛亮都很有建树。后来刘备身死,当年跟随他的老班底也几近凋零,诸葛亮不得不从幕后走到台前,亲赴战场,虽没有亲自提刀上阵,到其中辛劳难以言表。南征云中之地,平南蛮叛乱;北伐中原故土,六出祁山,最终积劳成疾,星落五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问天下有几人担得如此盛赞,无论是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还是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都体现出后人对他的无限敬仰和追思。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位在身故后的近两千年里,一直被人们所传颂的贤者,自然会在我们这个时代,继续自己的传奇。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他学富五车,有谋略懂兵法,晓人心,知天文,看破天下形势,借荆州夺四郡,而三分天下,刘备有了他可不再调颇流利,可谓是所向睥睨,施草船借箭,借东风赤壁之战而闻名天下,七纵七擒,蜀汉之开国大臣子能将,没他曹操必早就统一天下。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诸葛亮一人撑起了蜀国的智囊团体,期间虽然也有法正、庞统这样的人才,但没效力多久就死了。而魏、吴都有传承,一代接一代,造成诸葛亮一人独战群雄的境况。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司马懿、周瑜、鲁肃、诸葛瑾、吕蒙、陆逊等人虽然也很亮眼,但诸葛亮以一敌多,众人的目光必然会集中在那个‘一’上。
一旦出事,魏、吴两国都有牌可打,而蜀国只有诸葛亮一张底牌,无论别人出什么牌,蜀国都只能出诸葛亮应对。只要诸葛亮不在的大战,蜀国都难以取胜,荆州之战关羽被吕蒙白衣渡江抄了后路,兵败身死;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败而归,病逝白帝城。这越发突出了诸葛亮的重要性。
蜀国和魏、吴两国国情不同。魏、吴两国将领谋士发展较为均衡,而蜀国武将强大,谋士凋零,诸葛亮基本是一枝独秀。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谋臣武将竟相来投。谋臣有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刘晔、满宠、毛玠、吕虔;武将有于禁、典韦。孙权在吴会开会宾馆广纳贤士,吕蒙、陆逊都是这时候投入孙权麾下的。
而刘备只听说受百姓爱戴,但却没有谋士主动辅佐刘备。诸葛亮是自己三顾茅庐请的;徐庶在刘表处不受重视才投入刘备麾下,而且没待多久;庞统因相貌问题在孙权处得不到重用而投靠刘备;法正也是因为张鲁要攻打刘璋,刘璋无能不能守,找下家转投刘备。
蜀国虽然前期武将人才济济,但二代三代武将青黄不接,就算是一代武将中的弱者廖化,在蜀国后期也能作为统军大将来用(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通过武将方面的弱势,也能反衬诸葛亮的强大。
诸葛亮还是三国时期战略方面的顶尖人物,《隆中对》流传千古,刘备按照策略执行,从势单力薄成长为西南巨头,与魏、吴成鼎足之势。只有鲁肃的《榻上策》可以稍微与之一较高下,但鲁肃《榻上策》没有得到孙权的大力支持,实施过程极其漫长,这是它的缺点之一。
诸葛亮还是一个能工巧匠,他改造的诸葛连弩是战场利器,木牛流马解决了蜀地道路崎岖,粮草运送困难的问题。
文能提笔安天下,谋能千里定乾坤。不同于一般谋士,诸葛亮政治方面也很有成就,是蜀国丞相,劝课农桑,发展水利;蜀中法制不明,混乱不堪,诸葛亮和法正、李严、伊籍等人制定法典《蜀科》。
数此种种,三国谋士中最耀眼的人物当属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