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看了今年大热的电影《绿皮书》吗?觉得怎么样?
优质回答:
看了,挺好的。
因为事先知道很好,所以充满期待。
因为今年被提名的这几部都不是太好,所以显得这部还真的不错。
如果和《一个明星的诞生》《副总统》《燃烧》《波西米亚狂想曲》比起来,
这一部当然是最好的。
据说《罗马》非常好,但是,却没有机会看到。
在中国看不到。据悉,在美国也看不到。
不知道为什么。
《绿皮书》还是很好看的。
首先是题材新颖,新鲜,意外,却反映了一个古老又切近的主题。
情节的设计很巧妙,人物的性格也很鲜明,之间的戏剧冲突设计得恰到好处。
再就是,细节的设置也很有意思:
弹钢琴时琴上放一杯威士忌;雪梨跟着托尼学会往车窗外扔骨头;
一小块绿色的幸运石;两次警察叫停车子;雪梨教托尼给妻子写信;
等等,都服从于主题,服务于主题,衬托了出题,也深化了主题。
符合艺术规律,符合电影规律。
再加上情节的推进,加上人物的表演,等等,
一部成功的电影,就成功了。
但是,我一开始之所以表达的喜爱程度不是那么高,
就是因为,如果从一个经典电影的要求来看,
可能,它还只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与此同时,我倒是觉得《加入比尔街会说话》拍得还真不错,
底层,艰难,人性,也有种族歧视。但并不轻松,更接近生活与生命的本质。
当然,《绿皮书》有一点超越苦难的意思。
无论是苦难本身,还是有所突破,都是电影的常胜之领域。
有人说,今年的奥斯卡完全变了味道,
牵涉到一是种族歧视的片子好几个,音乐人物传记类的两个,
主题的重复率太高,也说明,即便是在美国,
电影创作题材和主题的狭窄和拥挤。
看来,这是全世界的问题,首先是创作的繁荣,
剧本的繁荣,无论是改编剧本,还是原创剧本,都缺好本子。
看来,全世界都缺好本子。
再说一点,就是尽管今年整体的片子质量都不算太好,
但是,奥斯卡有一点仍然保持得不错,那就是对于演员的演技的追求,
有一如既往的感觉,还比较讲究,比较严格,比较追求深度和新意。
这是值得肯定的。
有一点一直有些困惑,就是,即便是美国的那些高手所拍摄的电影中,
不管题材如何,台词似乎有越来越多的倾向。
有的是因为剧情复杂,不得不用台词来弥补。
但是,现在似乎每一部的台词都不少。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台词控制得恰到好处的,一般更容易受到好评。
其他网友回答
前不久刚落下帷幕的奥斯卡奖获奖名单上有这样一部电影看似名不见经传,但几乎毫无悬念地拿下了最佳影片的奖项,而且这部电影最近正在内地热映,豆瓣8.9分的评分也是颇为中肯,一切都在说明这部电影绝对是部可看性、观赏性十足的影片。
其实说来早在去年的多伦多电影节上,《绿皮书》就击败了呼声很高的《一个明星的诞生》和《罗马》,获得了“观众选择奖”,之后在有了被誉为“奥斯卡风向标”之称的金球奖最佳影片奖项的加持下,《绿皮书》更是毫无疑问地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种子选手。
那么这部大众几乎都赞不绝口的佳作有哪些看点呢?
首先是众多关于种族歧视的影片中,它是最独特,故事剧本最为惊艳和扎实的一部。
可以说这部电影更像是电影《为黛西小姐开车》+《触不可及》的角色对调版,电影根据著名黑人钢琴家唐.雪利的真实事件改编,由他聘请白人托尼为自己的司机兼保镖,带着“绿皮书”一路南下巡演为起因展开。
不同于一般种族歧视的电影中黑人地位低下的桥段,这部电影在剧情上设置了一个颇为意外的身份对调,即白人是个粗俗、靠拳头吃饭的底层人民。
黑人则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说话办事颇为优雅,曾在白宫演出过的钢琴艺术家。此时刚失业、需要养家糊口的白人不得不选择为黑人服务赚得高薪水。
其次,便是对两位主角的阶层差距和种族的格格不入这样的矛盾表现得很细致。
常年生活在市井环境中的托尼上来就把自己的底层习气展露无疑,比如托尼会一边开车一边吃着炸鸡,不但弄得一手油,食物残渣还满车都是,顺便把吃完的鸡骨头随手丢出窗外。
他还强迫雪利博士也要尝尝,从不用手直接拿着食物去品尝且从未吃过油炸食品的雪利最初是拒绝的,他生怕炸鸡的油渍浸染到自己的衣服上,俨然一副高高在上的贵族做派,最后在托尼的威逼利诱下翘着兰花指才小心翼翼地吃了起来。
另外,为了让观众共情、增强故事的矛盾冲突性,电影让虽身为白人但是意大利裔的托尼也陷入了身份不被认同的尴尬境地。
托尼被当地警察盘问又嘲讽了一番后,他才明白原来自己的后裔移民身份在真正的白人的心中尽是不屑与不被认可。
最后,不得不说这部电影较之往常讲述种族歧视的影片格局要大得多。
作为先驱者,雪利为人权进步而努力的行为让整部电影的境界得以升华。
在简单的种族歧视的背后还糅杂了主角们的自我成长、自我认同并最终与自我和解的细腻过程,并且少了很多说教的成分,让观众欣赏过后不会乏味,反而会觉得温情、接地气。
其他网友回答
人很多时候都陷入迷茫,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我在刚刚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绿皮书》里,找到了部分答案!
初识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我有点不以为然,以为故事简单,没什么好看,事实证明,我有点想当然,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
电影《绿皮书》的故事梗概,发生在1962年,夜总会保镖“鲁智深”式人物托尼(维果·莫特森饰),一分钱难死英雄汉,为了漂亮老婆跟两个男娃,即便对黑人带有强烈的偏见跟歧视,在丰厚的报酬面前,强忍着种种不耐,成为了司机兼保镖,保着“高僧”顶级钢琴家黑人唐·雪利(马赫沙拉·阿里)南下,巡回演出!
在1962年的美国,当时的美国总统是最风流的悲情人物肯尼迪!同年,他派军队“护送”黑人詹姆斯?梅瑞迪斯到密西西比大学注册,强令学校遵守政府关于取消种族隔离的法律,引发骚乱,死伤惨重!
受过去美国黑人奴隶制度的影响,美国当时的环境,越往南,白人跟黑人越泾渭分明,不平等!甚至有专门指引黑人住宿就餐的“绿皮书”,电影是名字,就是这么由来!
在这个背景下,“鲁智深”托尼(维果·莫特森饰)保护着“唐僧”唐·雪利(马赫沙拉·阿里)南下,钢琴巡演,以音乐传道,普渡罪孽的南方众生,就格外的责任重大!因此,对于“鲁智深”托尼提高待遇的要求,“唐僧”唐·雪利连个犹豫都没有:只要保我南下平安,价钱随你喊!
于是乎,白人保镖开车,黑人老板坐后边,“鲁智深”在前,“唐僧”押后,这一对“奇怪”的组合,驾着蓝马(蓝色风骚的汽车),奔向了南行取经的道路!
为防不测,钢琴家“唐僧”唐·雪利的资方“东土大唐”唱片公司,只给了“鲁智深”一半的报酬,不能错过一场巡演,错过一场,剩下的一半就没了!“鲁智深”托尼为了妻与子,不得不打起精神,誓保“高僧”南下平安!
路上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因为同处一辆车,不得不试着相处,无形中相互影响!“鲁智深”托尼虽然粗鲁,却吃嘛嘛香,引得“唐僧”唐·雪利也“破了戒”,鸡翅膀,我爱吃,肯德基州最正宗的鸡翅膀,吃得那是一个香!
而“鲁智深”托尼,闲暇之余写给老婆的家书,也经过“高僧”的润色,成了温情脉脉的“情书”,让收到信的老婆惊喜不已,这个呆子终于“开窍”了!
一路上的见闻,遭遇,两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却笑看过往人生!
因为种族歧视,钢琴家“唐僧”唐·雪利住在贫民窟一样的黑人指定旅馆还是小事,去酒吧挨揍,屡次让警察扣押,越往南“唐僧”受伤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可他依然笑容满面,指尖在琴键上挥洒,演奏出一曲曲美妙的音乐!
音乐没有国界,全世界都是共通的,就连“鲁智深”托尼这个大老粗,都觉得好听,“唐僧”唐·雪利这个人,不一般!
那是当然,“唐僧”自小绝顶聪明,钢琴天才,两个博士头衔,两次去白宫演出,深受上层人士的喜爱!他之所以执意要南下,就是想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白人黑人没有区别,种族隔离的不正确!
尽管舞台上,各处场所都把“唐僧”奉若上宾;台下却不把他当自己人!上卫生间是黑人专用,吃饭不能去餐厅!
对“唐僧”来说,他就好像是笼子里的一只会玩耍的猴子,白人高高在上,看个稀奇,证明他们是紧跟潮流,骨子里,不论你钢琴弹的多好,在全国多么的知名,多有文化造诣,你就是一个黑人,永远跟我们不一样!
“鲁智深”托尼跟着“唐僧”唐·雪利经历越多,就越来越敬佩他的精神!几次把他营救,十足的“高僧”背后的男人!两个不同阶层的人,在磨难中相互理解,在经历共同成长,关系越走越近。
“鲁智深”托尼是为了养家糊口,让老婆宽慰,两个儿子幸福;“唐僧”唐·雪利是为了打破黑人白人之间的种族隔阂,他用行动证明,皮肤没有错!
纵观整部电影,时长不短,足有130分钟,看完却依然有意犹未尽之感!导演彼得·法雷里跟编剧的功底,可见一斑!
说说演员
演钢琴家黑人的马赫沙拉·阿里,拿下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也是《月光男孩》之后他拿到了第二个奥斯卡男配!
《绿皮书》马赫沙拉·阿里演的钢琴家确实传神,面试“鲁智深”托尼时的高高在上;受托尼蛊惑吃鸡腿时的扭捏,兰花指捏着鸡腿,活像害羞的大姑娘,棒极了;还有舞台上弹钢琴挥洒自如的样子,优雅,自如,让人神往!
“唐僧”唐·雪利附体的马赫沙拉·阿里拿奖,那是实至名归!
其他网友回答
第91届奥斯卡《绿皮书》无疑是最大的赢家,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配角三项有分量的奖项收入囊中,对于这部影片,国内的观众自然也是很好奇。深受奥斯卡青睐,《绿皮书》究竟讲述怎样的故事?
《绿皮书》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它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美国的种族歧视特别严重,黑人在美国的地位很低下,很多地方都是禁止黑人出入的,于是在当时“绿皮书”盛行。
那本小册子算是当时黑人的出行指南,里面会记载着黑人可以出入的旅店、饭店、商店等公众场所。而电影《绿皮书》讲述的就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个“不算太白”的白人和一个“不算太黑”的黑人之间的故事。
黑人钢琴家唐,说他“不算太黑”,是因为他出身高贵,他的职业也很高贵,他是有名的钢琴演奏家。
而白人托尼,说他“不算太白”,是因为他是意大利移民,他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混”。
唐要去美国的南部巡回演出,他需要一个白人充当司机兼保镖,于是他和托尼之间,有了交集。
有人说《绿皮书》是一部公路喜剧,如果抛开电影里面的政治因素和种族差异,它的剧情的确比较轻松,一台车,两个男人,从一个地点转换到另一个地点,会遇见不同的人,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故事。
而故事中的两个男人,他们身份、地位、性格、生活习惯等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也为这部电影增添了不少的笑料,“一部轻松的公路喜剧电影”,这样的评价对《绿皮书》也算是比较中肯的。
但是,除了定位轻松的喜剧,《绿皮书》最可贵的是这个故事本身的内涵。
这部电影的剧情虽然简单,故事的人物也比较单纯,电影中也没有爱情纠葛,唯一的感情片段就是托尼和妻子浪漫的书信传情,但是,这也是为电影所表达的内涵而服务的。
“包容”,这是电影《绿皮书》非常明确的传递给观众的思想,电影中从大环境下黑、白种人的不相容,到主人公唐和托尼的性格碰撞,“冲突”从电影的开始就一直不断。
而到了电影的后半段,历经一系列的波折,电影中也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唐和托尼一起到黑人集聚的酒吧狂欢,两个人开车在圣诞夜赶回纽约时遇到麻烦白人警察的帮助,他们的努力在一点点的改变环境,黑人和白人之间,也在慢慢的交融。
而最可贵的是,唐和托尼两个人,在一路的行走过程中,他们彼此影响,从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到真正深入内心的彼此了解,差异极大的两个人,彼此和解,互相包容,两个人也成了一辈子的朋友,两个原本都有缺失的灵魂,在那趟旅程中,得到了治愈。
“世界上那么多孤独的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电影中除了包容,还有关于勇气、尊严、挣扎等很多触及人内心的情感诠释,以混搭的人物、平常的事件,最终却讲述了大格局的故事,电影《绿皮书》的确值得点赞!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绿皮书》特别适合好基友一起去看,也特别适合当下社会环境中的人去看。
因为严格来说这个类型的电影,国内其实是空缺的。
你看我们国内说到这种好基友的电影,要么就是像人在囧途,里边儿,徐峥和王宝强演的这种难兄难弟的角色;
要么就是警匪片当中打打杀杀不见血都不行的,这种剧情的电影。
那绿皮书呢,虽然说他是有一定的年代感。
但实质上我们在观影过程当中能够感受到那种,两个男人从陌生到成为好基友的真实情况。 和当下的环境当中,两个男性的这种接触,到最后成为好朋友,这个状态其实是没有受到时间隔阂的影响,因此我觉得这个片子特别推荐,好兄弟一起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