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的书法作品有哪些理由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位书法家的作品)

网友提问:

你最喜欢谁的书法作品?有理由吗?

优质回答:

我最喜欢蒋维崧先生的书法作品。蒋维崧先生的书法,成功地处理了书论里讲的一些辩证关系,巧妙地将刚与柔、润与燥、轻盈与深沉有机的统一起来,字形简约而不失法度,结构平整中显笔势、峻峭中透骨力。自然率真,清正典雅,浓郁的书卷气,给人以流畅、舒美、陶醉的艺术享受,他也是现代书法史上的通才。蒋先生长期坚持“以文养艺”,即以人格、学问不倦。他70年如一日,博览历代碑刻法帖,精研中华上下几千年的书法文脉,晚年创作的众多古诗文作品深得海内外专家和广大群众推崇。

一、行草书内涵丰富、自具风神。他的行草书师法晋唐,根植二王,并且转益多师,神清骨秀,如行云流水,飘逸峻拔。因先生平时深居简出、淡泊名利、襟怀坦荡、作风严谨,故形成了不激不厉而内涵深邃的书法风格。

二、隶书取法高古。蒋维崧的隶书取法汉隶,晚年借鉴秦汉简帛书又参入篆法,从古劲苍茫中,能由衷感到由篆入隶的奇拙,也为后学学隶书树立了榜样。

三、篆书笔意质朴、圆润、秀逸生动。他的篆书线条清丽生动,笔意质朴洗练,既有殷周铭文那种质朴、圆润、厚重的金石气又展现出一种清新、流畅的勃勃生机。

四、金文典雅俊逸。蒋维崧先生的书法得天時、地理、人和之便,走的是一条学者书法的路子,学艺并重,他在古文字学、书法、篆刻、考证方面的学养使其大大有利于金文研究与创作。他以严谨的文字学家的态度去集金文,以篆刻家、书法家、美术家的态度创作金文,并不断从古玺印、古陶文、诏版、简帛中吸取营养,将金文书法的原貌重现在今人面前。

五、甲骨文的刀刻意蕴。蒋先生也時常临创甲骨文,他在充分尊重甲骨文原貌的基础上,能体现出用笔法来体现刀刻的韵味,这也许是他对书法脉络的贯通。

蒋维崧(1915-2006),字峻斋,1915年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书法家、篆刻家。193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央大学助教、广西大学讲师、山东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曾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汉语大词典》副主编、山东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

蒋维崧早年从师乔大壮学习书法及篆刻,后得到沈尹默的教诲。晚年以行书、草书、篆书为多,对古文字学造诣尤深,其篆刻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蜚声于海内外,其书法颇具学者风范。

其他网友回答

喜欢书法作品(丑书除外),然无最,无理由!

其他网友回答

王羲之十七帖,草中带正、方中兼圆、柔中寓刚、刚柔相济,无论是欣赏还是临摹,都是我最喜欢的书法瑰宝,受益匪浅。

其他网友回答

我自幼喜欢书画,25岁居京,工作之余就研习古人法帖。尤其喜欢二王 ,暗自表示”一生吃尽二王书”。也喜欢史上二王”最牛”的几个学生,如米芾、赵孟頫、王宠和王铎。米芾得二王之迅疾,赵孟頫得羲之之端正冲和,王铎得二王之雄厚洒脱,王宠得二王之萧散。可惜王宠英年早逝,留下的字迹不多。

且说”二王”书法的艺术成就,史称”古今莫二”。梁武帝赞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称其”尽善尽美”。明人称为“万世所宗”,清人称王书”力屈万夫,韵高千古”。今人则称其为“国宝”,像孔孟、老庄思想一样,深入人心泽被当代。

王羲之传世书作有《兰亭序》《圣教序》《乐毅论》《十七帖》《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等,其中《十七帖》,虽是草书摹本,但绝无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习气,其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透出一种正冲平和气象,代表了中国传统审美理想。所以,被奉为”书中龙象”,成为历代学书人的无上范本。

王献之书法与其父齐名,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古今特绝。其书作有《中秋帖》《鸭头丸帖》《地黄汤帖》等传世。其中,《鸭头丸帖》与王羲之的《孔侍中帖》,被誉为”韵之典范”。

献之精通各种书体,行草尤其著名。他继承张芝、羲之书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符合自己心性的笔势,变王羲之内擫为外拓,自创”亦行示草”的”一笔书”,使笔势更加舒展流畅;行势气脉更连贯,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遒劲流美的书风。

现在我案头上堆放的、翻看临摹最多的是二王法帖,其中《敦化阁帖》《十七帖》等最喜欢的几个大开本,都已经被翻的都掉线了。

“写书法干什么?”这是我退休后曾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以为,书法是国粹、是传统文化,学书法是中国人的本分。我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就是喜欢,就是玩儿。既传承文化又修行自己,也是养生,何乐而不为呢?

谢谢题主的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喜欢启功,宋徽宗瘦金体

版权声明